《草莓》水果摊上没有你显赫的位置,果园中很少见到你的身影,你并不是出于高贵的世家,你只是个小而又小,甚至是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色.可是我最爱吃的就是草莓了. 草莓,有的生长在荒郊野外,有的生长在田地里,它不像有些花草树木那样娇嫩,需要人照料,它凭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独生独长,它还常常挺着自己纤细的腰,接受着风雨的洗礼. 冬去春来,草莓开始结果了.他新生的果实并不好看,硬邦邦的,还带着青色.几度春风,草莓终于成熟了,也变软了,先是黄色,再是淡红,最后变成了深红色,你可别弄错了,草莓的红和杨梅成熟的红可不同,草莓是火红的,而杨梅是红的发黑的. 草莓既没有特别惊人的形状,也没有什么奇异的特征,但是,他有着甜美的滋味.特别是刚下过一场小雨后,草莓就显得更加饱满可爱了.草莓吃起来可带劲多了,真是越吃越爱吃,这天然的美味,不仅孩子喜欢,连大人见了都口中生津呢! 草莓,我爱你!
当我提起手中写信的笔时,心里感慨万千,如波涛起伏的波浪.不错,红花要感谢绿叶,是因为绿叶给红花的衬托;月亮要感谢太阳,是因为太阳给予月亮皎洁的光芒;小鸟要感谢大自然.蓝天,是因为大自然给小鸟自由生活的天地,蓝天给小鸟炫耀自我的舞台.哦!我亲爱的母亲,我要感谢您,是因为您养育.培养了我.母亲啊母亲,您就像蜜蜂,付出多,索求少,默默无闻地劳动着;您像我心中一盏明亮的.理想之灯,照亮了我伸手不见五指的人生道路. 母亲啊,您是否还记得那件事啊?也许你早已忘记了,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你所谓的"工作"当中来.可那件事始终在我的脑海里绽放光彩,永不枯萎. 那是一个早晨,大雾笼罩着我那小小的房屋.爸爸妈妈听说伯父家的鹦鹉生了小宝宝,决定去看看.
我听了急不可待,立马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也要去嘛!"妈妈和蔼可亲地说:"晶晶,不是说今天有同学来吗?怎么又要去你伯父家拉?"那有什么关系,她离我家近,看见我不在,就回去嘛!"我还得意洋洋地说.妈妈的笑容变严肃了,用令人心悸的目光看着.儿时的我并不知道这其中的意思,长大了,才渐渐明白母亲对我的期待.母亲是想让我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因为诚实守信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母亲,您像一根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了我;您想一张碧莲,为我遮挡一切风雨.母亲,您的恩情我无以为报,我只能以友谊的成绩来向你表示感谢!
祝您:
青春长驻!
笑脸依然如阳光般灿烂!
您的女儿:晶晶
20XX年5月24日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旱鸭子,一碰到水就会十分紧张,甚至心跳加速。像我这样没有游泳天分的人到底是怎么学会游泳的,连我自己也不清楚。
记得第一次接触到游泳这个词汇还是三年级的事情,那时我才九岁。游泳分为四种,分别是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妈妈当时给我报的游泳班是蛙泳速成班,好像是号称一周之类学会蛙泳。只到现在我想起开班的第一节课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既然是速成班,肯定是要先熟悉水性,我们那个教练是个急性子,才第一节课就让我们跳进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到深水区,走一个来回。于是,我们这十几个孩子就牵着手在水中走了起来。那里的游泳池光浅水区就至少有一米三这么高了,我也只是勉强够得着水面,到了后面,我只好跳起来,将头伸到水面上呼吸,这时候麻烦就来了,因为没有游泳眼镜,我也不敢在水下睁开眼睛,不是走错路,就是撞得旁边的人东倒西歪的,呼吸也十分费力,到最后甚至到了墙壁都不知道,直接撞了上去,还呛了好几口水。回到家后我是又哭又闹,终于换了一个班,由一个女教练来教授。
这个女教练在我影响中是个比较和善的人,我们问她什么问题她都会细心给我们解答,她的教学也是比较缓和,先让我们练习基本动作,练熟了之后再让我学习
憋气、换气这些游泳基本动作。当初那个憋气也是让我恐惧不已,哪怕是戴上了游泳眼镜憋气我也不敢睁开眼睛。而换气还好一点,虽然一开始仍然让我吃尽了苦头,但我脾气一倔,下定了不学换气不回家的决心,愣是在一天之类就熟练掌握了。
将所有动作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个蛙泳动作了,教练给我们的任务可能现在不难,但对刚学会游泳的我确实是一项巨大的考验。首先就是在浅水区内只换四口气游一个来回,至少有二十米,平均有五米才能换一口气。剩下的时间就是自由练习了。不知道我是悟性惊人还是因为那不怕苦的性格,除了蝶泳也只是理论上的实践以外,自由泳、仰泳我几乎是
无师自通,当然,这对我的蛙泳也有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一段时间我都分不清到底自己是在用自由泳还是在用蛙泳。
游泳是一项有趣的运动,不论是谁都能学习,你说呢?
断断续续的读完了《无条件养育》,梳理一下收获和感触,以待下一次的阅读。
一、为何生、养
我们的祖父辈在养育后代的观念中,在“为何生、养”这个问题上,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想法应该是主流想法吧(完全不是否定祖父辈们对子女的爱,而是探讨表意识层面能够归纳的想法)。到了我们这一辈,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是不同程度的有,但是,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70、80后的父母逐渐思考、面对传宗接代是不是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养儿能不能防老?如果答案是否定或者偏向于否定,那我们又为何生、养?有人为了生活看起来更圆满、更完美;有人为了创造美妙的“爱情结晶”;有人沉醉于孩子纯真无邪的笑容,认为这就是世间的最美好;有人是为了完成这辈子必须要完成的规定动作;还有人从没有想过为何……
可能这个问题还没有来得及想得很明白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们就经由我们的这些期待和理由,在预期中、不预期中到来,并快速成长。
小屁孩儿每天的吃喝睡、屎尿屁、感冒咳嗽拉肚子,小小读书郎每天的家庭作业、奥数英语、琴棋书画体育艺术的各种兴趣,青春期少年的情绪起伏、言语顶撞、不爱上课爱早恋、对父母的不以为然……接踵而来。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这样在埋头苦干中,生生把曾经憧憬的“温馨、和谐、美满”的'美好画面,演绎成了“向前、向上、克服困难、不畏艰险”的战斗场景。
扯太远了。我们付出那么多,为了个啥?为了爱,希望对孩子的引领和托举,能让他或她在我们之上走得更好,过得更好。
艾尔菲.科恩说:“父母给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应该得到的礼物。”我们生下了孩子,只是给了他/她生命,把他/她放在了生命旅程的入口,我们还要用爱护持这他走向成熟。
二、什么是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如何表现呢?
给他最好的。
吃穿温饱,已经不是现在的父母担心的问题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最有营养、最健康、最安全的。
发展兴趣爱好,只要是娃感兴趣的,或者我们想娃感兴趣的,都上。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主持、表演、体育、艺术……技多不压身呀!
带娃旅游,走出家门,野外的、省外的、国外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啊!
最重要的学习成绩,焦点中的焦点。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能想的办法我们都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期中期末出成绩,家长的心情指数以分数的高低为绝对参照,小升初、中考、高考,我滴神……想想都怕怕呀!
满满的爱啊,我们的责任多么的重大,唯恐有半点懈怠耽误了孩子的成长。加之社会新闻中经常曝光的极端事件,甲学生的跳楼、乙学生厌学、丙学生殴打老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中的冲突,我们又开始质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
虽然我们丝毫不质疑对孩子的爱,但值得反思的是:我们自认为付出的是爱,那孩子收到的是不是爱?我们自认为给予孩子的是支持、是激励,那孩子翻译理解的是不是支持激励?我们想指引孩子要走的那条路,是不是孩子自己想要选择的路?
在这本书里,科恩花了大量的笔墨从各个方面阐述什么是“有条件的爱”,甚至是大家习以为常的表扬也没能幸免于难,而是被批驳得体无完肤,读书笔记.因为表扬也是控制手段。科恩还详细分析了养育为什么不能以培养孩子“听话”为目的,被迫“听话”的孩子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问题,付出什么样的人生代价。
总的来说,科恩的观点是:有条件的爱着眼于立竿见影、让孩子乖乖受我们的控制,但会给他们今后的生活造成很多问题,而无条件的爱则着眼长远,赋予孩子安全感,力图让孩子充满爱心地成长为独立、自信、品行端正、敢于担当的人。
三、什么是无条件养育
书中,科恩首先邀请父母来看有一个根源的问题“我们想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源就是方向。根源找到了,方向也就逐渐清晰起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我们想好了我们要去到的目的地,并坚定向着这个方向迈进,途中的艰难困苦或许就不那么容易让我们迷茫和焦虑。
无条件养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以孩子为本,看到孩子这个人的存在,看到他或她的感受和需求,才能陪伴他或她更好的地长成他或她自己。
(一)无条件的爱:因为孩子本身而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接受和爱他们。反思我们对孩子的言行是否会被孩子解读成了有条件的爱“你只有……我才是爱你的。”
保持对孩子的关注。当无条件的爱和真诚的热情永远在场时,“干得好”是多余的,当他们缺席时,“干得好”则根本无效。当我们觉得该说些什么的时候,可以简单的说出我们所看到的,并允许孩子自己决定如何去感觉,而不是告诉他们如何去感觉。
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最有效(且破坏性最小)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他爱上他正在做的事,不那么关注他获得了(或可能获得)多大的成功,帮助他对任务本身抱以更多的兴趣。
(二)让孩子选择
我们都有一个基本需求,即做我们生活的“主宰”,而不是“小卒”,经历自主感很重要。自主感的长期受挫会让人恼怒,沮丧甚至是生病。
人生道路需要做抉择的时候太多,我们多希望他能够在选择面前游刃有余。“孩子学习做正确决定的方式就是通过做决定,而不是遵循安排。”
高明的家长会从倾听开始,与孩子保持高度互动的同时,积极主动的支持孩子发展自己做决定的能力,丰富他们的自主感,与他们共同思考如何协商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个过程,会为孩子社交、道德和心智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
(三)透过孩子的视角
走出自己的视角,思考别人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是人类最不同寻常的能力之一。帮助孩子提高换位思考的能力,就帮助孩子打开了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的窗户。
同样,作为家长要想孩子能够换位思考,首先,我们要能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把孩子看做是独一无二的、拥有独立观点的个体。换到孩子的位子上来思考:一能帮助我们看到事情的真相;二能让我们面对孩子的情绪是更有耐心;三是树立榜样。
当然,理论总是能够把事情描述得看起来很简单。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我们最不容易换位思考的时候却是最需要我们做换位思考。
经由孩子的养育,我们更多地看清自己,理解自己、成长自己,互为馈赠--或许是最美好、最温情的画面。
用科恩为父母们总结出一个简单而有力的原则结尾,即时时问自己:我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是否可能与我的需要、我的恐惧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而无关乎他们真正的兴趣和需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