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胖胖的身材;
这个人,稀疏的头发;
这个人,大大的脸把耳朵遮住了;
这个人,大大的鼻子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这个人,他陪伴了我两年。不过,现在他却调走了,去了一个离我们这儿有点远的地方。我多想问候他一声:“您在那里还好吗?”
他上课时,有时严厉,教室里掉一根针都能听到;有时幽默,风趣,能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讲得有声有色;他有时妙语连珠,有时……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知识和快乐。我们遇到什么不会的问题,他都能给我们讲得非常透彻。
记得有一天,他说:“孩子们,如果这是我们的最后一节课,你们愿意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愿意!”“这不会是真的吧!”我想。老师和我们不约而同地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上完“最后一课”,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他真的走了,他说话不算话,说好的要送我们毕业的。
我钦佩他,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他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
我钦佩他,有那么多的“绝世妙招”,让我们感到上课也是一种享受。
我更敬佩他,对工作兢兢业业,以身作则。他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先做到,用无声的命令感染和熏陶每一位学生!
这个人就是我们曾经的数学老师——王老师。
有人喜爱鲜花,因为鲜花有娇媚的容颜;有人喜爱硕果,因为硕果有诱人的甘甜。而我独爱草。
草没有惹人怜爱的外表,也没有让人垂涎的甘甜。它们不声不响地生长在角落里,不管人们能不能看见。它看上去真的很普通,但它生命力很顽强,人们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寒冷的冬天,别的植物都凋谢了,小草仍然能在土地上顽强地生存,黄色的一片格外突出。别看它也已经变黄了,它可还没有枯萎,它是在以这种颜色保护自己。你看野火都烧不尽,更别说这点儿寒冷了。
它们在为大地奉献着自己的绿色,为人们释放着氧气。它们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快乐。我喜爱草,因为它们的平凡!
草也是不平凡的,因为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性格。我喜爱草的顽强!
无论是花,还是树,对生长环境都很挑剔,而草却不同。无论是田间地头儿,还是荒山野岭,它们都能随遇而安。只要有一点点的土,它们就能扎下根,长出叶子。有时草的种子被压在巨石之下,它们也能勇敢地萌发。它们从巨石下面钻出来,努力生长着,向着阳光。为了自由,它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冲破巨石的压迫。
草的顽强生命力让我惊叹!大雪过后,看不到生机。可是当风吹开雪后,你会发现雪下的草依然泛着绿色。无论是刀割还是火烧,它们都能重新生长出来,依旧编织成一片绿色的地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它们顽强生命力的写照。
我喜爱草,喜爱它们甘于平凡,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喜爱草,喜爱它们顽强的性格,不屈不挠!
河流的坚冰面目木然,山野的树表情漠然,一切都在半梦半醒之中,昏昏然……现实此刻还远离想象,顺其自然的面对,不属于你的个体选择范畴,唯一的,就是坦然地接受。
这个时候,对于我来说,相守着时光,读几页书,听一段音乐,再来一杯咖啡抑或是红酒,是等待中消磨冷清的有效途径……淡然的情绪,因此安静而从容。
几页书的阅读,会把一些关于季节关于生命关于情感之类的文字带入你联想和想象中,让你的向往冲破冷寂飞向遥远……不知不觉中,冷寂的时光似乎缩短了许多。
一段音乐在反复的倾听中,会让我有些发木的思维渐渐舒活,犹如律动在五弦上的那些音符,微微地跳荡,舒缓了听觉,也舒缓了神经,让一些念想释放,也让一些情绪恢复……
用咖啡来醒脑,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尤其是在这样乍暖还寒的'时令里,一天一杯淡味的咖啡,让一些忙碌后的疲惫“绝尘而去”,让一些沉积中的盎然“卷土重来”……
这样的等待已成了多年的习惯,没有落寞感,很充实也很宁静。不急不躁地等待春光漫过来再漫过来……一个人,守着这样的时光打发时光,不说悠然,自然悠然。在风儿将一季的灰白轻抚为一点点鹅黄再到一片片的葱绿时,憧憬变为现实,心境里悄然升腾的欣喜,让整个人神清气爽。
习惯了等待,自知那到来的一切都在季节的计划书中。会按照季节的计划一步步地靠近你或一步步地远离你,这不是宿命,这是规律。你的等待只需遵从规律,因此安下心来,等待季节给予你的又一次更迭。这自然而来的一切,跟你或者我为了改变命运,抓住机会去努力做好什么完全不同。
对于季节,等待的结果,自然会达成你的希望看到的结果;急不可耐的等待,烦躁不安的等待会让你身心处于煎熬的状态,也是一种折磨。季节,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由是,心平静气地等待,是最好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是一种修养或者心态,更是因为对自然法则的理解和敬畏。
翻累了书,喝一口咖啡听听音乐;到户外走走,在渐暖的阳光里伸展四肢,做一次深呼吸,向远处深深地遥望……就这样,等待的日子便不再漫长而悠远;相反,那期盼中的一切,会在你不经意的等待中,惬意地停靠在了心灵的海岸……
日常中,我们常常身陷形形色色的纷争和困扰,总是无法宁静,总是无法超脱。我们向往着闲适快乐的生活,却又往往在现实利益之前备受着种种羁绊。可见,“功利”的***伤力是如此顽固和强大。
参禅到何种程度,一切皆取决于人境的高与低和空与实。要让我们时常葆有一颗平常心,就得千方百计将一切的利益和纷争都看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和简单。然而,平常并不代表庸碌无为,而是更加地对人生充满热情充满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禅师有云:禅者之所以为禅者,应在于他心如大海那样的深邃宽广,似秋月那样的皎洁柔情,像明镜那样的明亮清纯。因而,禅者方能两袖一甩,一路清风;布履一双,踏破山河;仰天一笑,快慰平生;张口即佛,人人皆成菩萨;与人为善,天天都是好日子。
我们参禅悟道,并非是说我们必须看破红尘归之于佛门,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参”或“悟”,参的是一颗心,悟的是一种人生态度。禅师的一席话,多少还是能令我们悟出些许道理的。
《一路莲花》第十章,教诲人们一句话14个字——心地能平稳安静,处处皆青山绿水。
禅,就是内在的学习,就是一种自我的净化。
净化之过程,是砺炼之过程,是修养之过程,是宁静来自于内心之过程。
所谓触目菩提,在于自己心境而已。
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明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的良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么,还有什么能够来迷惑与浸染我们?
我不知道郑板桥老先生有没有参过佛法,但他的“难得糊涂”,在我看来,真的是历经了沧桑后的一种顿悟,一种禅义。
难得糊涂,好啊。有时候太清楚了反而障眼,该糊涂时不妨糊涂一把。
这糊涂,也是难得的平常心呀。
禅说:一切随缘就好。
一切随缘的注解并不是得过且过,不思上进,或者自暴自弃。所谓的“一切随缘”,就是在热爱生活的基础上,面对现实,从容淡定,并合理选择切合实际的人生方式和努力目标。
凡事均不可强求。努力了,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终究不会是你的。千万别眼高手低,一山望着那山高,也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看不起自己。
享受人生,其实更多的是在享受着创造生活的过程。
只要用心去生活,在生活中慢慢积累,自然就会水到渠成。随缘吧,就让一切随缘。
有这么一个比喻,非常经典,非常好。
人生要像一只皮箱,提放自如。皮箱在我们有用时,就将它提起,不用时就把它放下。倘若不用皮箱时,你仍然把它提在手上,便是累赘;反之,要用时,没有皮箱,就会有不便之处。
我们做人就必须像皮箱一样,能够提得起,也能够放得下。提所当提,放所当放,提放自如。
生活中当追求自然,人生中当追求自由。
追求自然与不做作的人,才能获得自由,才能“随欲而安”,闲适快乐。任性自然的人生态度,是潇洒,更是一种境界。
为什么人们总是感叹:活着真累?是因为发出如此这般的感叹,说明:一是表明心累,心里有负担;二是表明对现实状态的无奈。“心累”和“无奈”,来自于人们的生活态度,来自于人们对“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的理解。说到底,就是想不开,就是放不下。
人生苦短,又何必去追求那虚幻如梦的浮光掠影?
累了,就歇歇。
其实,世界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去理解世界。
一个人只要在精神上超越了物质的表象,他的内心世界便会无比的广阔无比的自在。
禅说: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
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会更容易突出自己;一个懂得倾听的人,会更好地让身边的人记住自己。所以生活中,应该懂得学会何时表达自己,何时认真倾听。
社交场合需要有人主动发言,来寻找合适的话题与他人沟通,以此活跃气氛,但是如果人人都抢着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场面不仅混乱而且聒噪,完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安静的倾听,并从心里对表达者的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如此一来,谈话才会有意义。相反,如果所有人都想做倾听者,那么整个场面则会尴尬且无趣,就失去了应有社交的价值。
那么,到底该什么时候去表达,又该什么时候认真倾听呢?这主要取决于你对谈话的`内容是否熟悉。如果是自己认知范围之内的话题,我们可以适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建议;如果话题超出了我们已有的认知,或者是自己不太熟悉的内容,那么不妨先了解一下别人的想法,在倾听中学习知识经验。
表达是一种能力,倾听则是一种修养。也许有些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爱表现的人,他们可能并不觉得自己哪里做的不合适,只是喜欢一味的滔滔不绝,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有甚者本就对谈话主题把握不准,却依旧口若悬河,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在表达上有欠妥当的地方,这个时候,倾听可能会让我们感觉不适,不过我们还是应该先听他把话说完,这是最起码的尊重和礼貌。当然,在谈话中,如果我们作为表达者,理应做到适可而止,不要给对方不适的感觉,这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
学会何时表达自己,何时安静倾听的同时,还要懂得如何正确表达,如何有效倾听,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沟通的技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