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金秋十月,我与同行的十二名汉语志愿者一起,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距离祖国九千公里之外的这片土地——格鲁吉亚。这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一个承载着伟大使命的教学前线,梦从这里出发,也将在这里实现。
能在国外做一名汉语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在我看来,这是光荣而神圣的,庆幸我能成为其中一员。在我心里,中华文化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我希望能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展现给世界各国人民;与此同时,更希望自己能走出国门去学习别人的优秀文化,和世界人民交朋友。
作为汉语教师,日常的工作就是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我前后曾经在三所学校任教。第一所是高加索大学,在那里我的汉语课堂正式开始了。学生们对汉语学习有着很高的热情,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高加索大学的汉语课堂活泼、生动,且常常伴随着学生的笑声。有一次课间的时候我听到学生们在谈论汉语课和汉语老师,她们说我是最可爱的老师,我深感欣慰。学生对汉语课的喜爱,就是对我的教学工作最大的肯定。
我目前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在第比利斯公立64学校和QSI国际学校。64学校是今年新开设的教学点,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大力支持。班上的学生是年龄在12-16岁的中学生,出于对中国和汉语的好奇选了这门课,其中有不少孩子很喜欢中国功夫。我作为汉语教师的任务就是尽我所能好好教汉语,让汉语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因此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认真、充分地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课余时间也会去听别的老师的课,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和孩子们几个月相处下来,彼此成为了互相尊重的朋友。我带他们去体验中国美食,他们也带我去享受格鲁吉亚的传统食物;我教孩子们唱《甜蜜蜜》、《青春修炼手册》,孩子们给我唱《生日快乐》,教我跳格鲁吉亚的传统舞蹈。让我很感动的一次是在格鲁吉亚节日复活节前的一次课,十年级的学生上课都集体迟到了五分钟,直到她们提着复活节蛋糕到教室我才知道她们是为了给我买蛋糕才晚到的,我们边吃蛋糕,边听孩子们给我讲格鲁吉亚复活节的传统,这一刻,我也是一名学生。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志愿者老师的课余生活也很丰富。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孔子学院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如“中文演讲比赛”、“中文歌曲比赛”、“比赛”等,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为格鲁吉亚的汉语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孔子学院也会不定时地举办教学研讨会,所有在格鲁吉亚的汉语工作者都会参加,大家就在汉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志愿者老师们时不时地聚在一起,聊聊自己的学生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大家一起出谋划策。聚餐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海外生活,吃是一大问题,刚开始吃不惯当地的食物,就会自己动手做,做的多了,自然练就一身好厨艺。来到格鲁吉亚这么漂亮的地方,可不能辜负了这美景。在假期我们也会相约去周边风景好的地方短途旅行,在旅途中品尝地道的格鲁吉亚美食,当地人民实实在在的`生活,感受异国文化带给我们的震撼。
每一次旅行都能留下很多美好和感动。在格鲁吉亚旅游,不用担心旅游景区会有宰客现象,这里的景点门票很便宜,交通费用也不高,甚至餐馆食物的价格全国都大致一样,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尝试。然而最让我触动的就是在库塔伊西感受到的淳朴和善良。在那里我们遇到了善良、真诚的司机大叔,以很低的价格包车载着我们到一个个景点,带我们去当地最好吃的店。我们考虑到安全和经济条件选择住在一家评价很好的家庭旅馆,经营旅馆的是一位和蔼的大娘,在晚饭时间和她用简单的格语交谈,当她知道我们是中国人的时候很激动,因为她女儿在华为工作,对中国人评价很高,她们很感谢中国华为给她们的生活带去的改变,我们也很受触动。我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身上承载的责任和使命激励我们更加奋勇向前。
和大多数志愿者老师一样,我也是第一次离开祖国,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些许恐惧。该如何去适应一个完全的陌生的环境,怎样应对周围人投来的异样眼光,怎么去跟当地人友好相处,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刚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自己重新变成了文盲,因为看不懂格鲁吉亚语,连公交车也不会坐,但是这里的人大多都很热心,总会有人帮助你找到回家的公交车。一段时间之后已经熟悉了这里的公共交通,可以随意换乘也不用担心回不了家。
在这里生活,我最庆幸的就是我遇到了一个好房东。我的房东是一个七十岁的“年轻”老头,住在我们的楼下。由于我们租住的房子是刚装修好的新房,很多设施不够齐全也常出问题,所以要麻烦房东过来维修。由于语言不通,很多问题没法解释,但是房东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自己修,也找工人过来修,终于,我们的生活开始步入正轨了。他还经常给我们送蛋糕或者是格鲁吉亚特产,有时是他夫人自己做的食物。
房东女儿是医学院的学生,年龄和我相仿,我们一起聊中国的古典建筑和格鲁吉亚的艺术家,她也开车带我们去吃格鲁吉亚的特色美食。有一次我生病一个人在家,情况越来越严重,我在情急之下给房东女儿打电话让她帮忙,房东和他女儿最快的速度到我的房间,刚好她是医生,问了我的病情,从家里给我拿了药。当我最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房东和家人成为了我的依靠,这是很难得的,也是很珍贵的情谊,多亏他们,我才能在格鲁吉亚生活得更好。
2016年的春节是在这里度过的。受到中国驻格鲁吉亚大使的邀请,孔子学院的所有老师一起参加大使馆举办的春节晚宴,和所有在格华人一起共度除夕。第一次在国外过年,虽然不能和家人团聚,但在这里我们并不孤独,因为祖国时刻牵挂着我们,我们也与祖国心连着心。这个除夕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最有意义的除夕。国家对汉语教学事业的重视更让我们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来到格鲁吉亚已经将近七个月的时间了,经历了很多事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人对中国的认识还是很片面的,甚至还存在一些误解,把个别现象当成普遍行为,而且其中的某些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这对国家形象很不利。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更觉得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努力用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优秀品质去改变他们的固有想法,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美好的中国。
格鲁吉亚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是我们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之一。随着中国与格鲁吉亚经贸往来的增加,格鲁吉亚人民会逐渐意识到中国对格鲁吉亚发展的重要意义,格鲁吉亚的“汉语热”将是势不可挡的潮流,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大力推进格鲁吉亚的汉语教学事业,为两国人民的交流做好铺垫。车院长曾经在“中格经贸论坛”中谈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两国经济文化交流,语言是第一道坎;国家实力强大,才能吸引外来关注,才会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推动力,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事业,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有长远眼光,不要只关注眼前。我们任期结束回国,还会有下一任志愿者接替我们的工作,所以要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处理好人际关系,特别是与任教学校的关系,这关系到今后教学点的发展甚至是格鲁吉亚汉语教学的前景,所以要十分慎重。
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尽情挥洒青春,梦想是事业的支撑,责任和使命是支持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无论何时,我们都应怀揣梦想,牢记使命,不让青春虚度,用热情和汗水去浇灌汉语之花,不辜负梦想,无愧于使命。
“Stop and smellt he roses?”大凡作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有一颗善于洞察生活的头脑,他们不会忽视生活中任何一个异常的元素,他们会将这作为难得的机遇,深入研究,从而有所开拓、有所创造。
总是有一种驱动力促使人们去探究未知世界里的谜团。别涅迪克由一只裂而不碎的烧瓶研制出裂而不碎的安全玻璃,主要得益于他对科学的敏感。达尔文由美洲和欧洲两地生物的异同而提出生物进化论,更得益于他不舍的探索。
总有一个方向促使人们向它发出挑战。奥斯特始终坚信电与磁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于是他一遍又一遍地闭合切断电源,最终发现了电磁互相转换的原理,也正是借着这个原理才使人们对电磁波有了新的认识和利用。敢于坚守一个方向努力拼搏的人们往往成为创造的宠儿,因为创造的成果也要感激他们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奋斗精神。
总是坚信凤凰涅盘之后一切会更加美好。居里夫人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和生活赐予她的灵感,让她从沥青中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虽然她为此付出了美好而宝贵的时光,但她无怨无悔。为了科学,为了创造,纵使红颜变成了白发,但只要有创造性的成果来回报殚精竭虑的付出,也可以无悔矣。
总是陶醉于深秋里片片灼热的红叶能在风霜中快乐地吟唱。达·芬奇为了画那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鸡蛋,也能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由画鸡蛋而开创了全新的绘画生涯。经历了岁月风霜的考验,他采撷到的红叶是永不褪色的。
总是坚信有追求就有快乐,有追求就有创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助手先后用了6年时间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都不曾得到满意的杂交品种。为了找到远源的雄性不育稻,他与助手征程万里,像神农尝百草一样,日复一日地在一簇簇野草堆里搜寻。凭借着这份执著与追求,一块沼泽地里的希望找到了他,既而开创了震惊世界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可以说袁隆平就是那位飞上天空摘到星星的伟人,因为他坚信只要有执著追求的激情与行动,就会有创造的果实。
总是坚守理想的人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达到创造的高峰。爱迪生说创造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他为了发明电灯做了1600多次实验,没有一次不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因为站在执著追求的至高点上,他成功了,他为世界创造出的光明划破了黑暗的笼罩。他不在意追求过程中的每一次挫折,他坚信机遇就藏在执著的身后,有坚持不懈的追求就会有成功的创造。
其实,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只是缺少那份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执著追求的恒心。要是两项兼得,幸运女神就会眷顾垂青,还怕创造不出成果?
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能容纳10万人的马拉卡纳体育馆内座无虚席,一场精彩纷呈的百米大赛正在上演。
冲在最前面的是比利时运动员玛丽克-福沃特,她坐在特殊的轮椅上,身体前倾,一手迅速摇动车把,一手像船桨似的在空中挥舞。观众席上人声鼎沸,掌声、口哨声、助威声此起彼伏。近了,20米,更近了,最后10米……她目光里燃烧着火焰,紧紧地锁定前方,向着终点线发出最后的呐喊。
有谁知道,即使赢得这场比赛,她也将回到比利时接受安乐死?无法治愈的脊髓神经分裂症无时无刻地不在折磨摧残着她,她决定在她最热爱的赛场上,化成一道闪电,来告别这短暂而意义非凡的人生。 故事说到这里,让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玛丽克-福沃特无比的勇气和毅力让人敬畏,催人奋进,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奥林匹克精神深深烙印在我心里。
我们这些孩子,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爷爷奶奶的宠爱、爸爸妈妈的呵护,把我们一个个惯成小公主、小皇帝。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碰到困难就退缩,我们成了弱不经风的温室里的花朵,在未来的道路上,有许多艰难险阻,又怎样去独自面对?我们应该学习玛丽克-福沃特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向着光荣与梦想冲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