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美好的,劳动是幸福的。劳动能陶冶情操,让人感到无比幸福。在我的记忆里,有一次劳动使我记忆犹新。
那是我第一次采摘脐橙。
脐橙成熟了,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我禁不住妈妈的描述,便对妈妈说:“妈妈,让我也去摘脐橙吧!”妈妈立刻答应了。
第二天,我来到果园,什么也不管,拿起摘脐橙的工具,就向山上跑去。在我那精心挑选之下,我挑了一棵长满了果子的树。我托起一个脐橙,把剪刀放在脐橙的枝叶上,做好了采摘果子的动作后,我便劳动起来。
刚开始,我力气十足,有的是劲。摘了一筐又一筐。可不知怎的,我的速度越来越慢。手已被剪刀弄出了一个泡。而且,拿剪刀都有些困难,我已经累的腰酸背痛。一弯腰,就难以伸直;一下蹲,我的脚就会发麻;一抬头,刺眼的阳光让我睁不开眼。我实在受不了这“酷晒”,便大喊道:“你这该死的阳光,这么热,我可对你不客气啦!这太阳不但不听,还越来越热。我气极了,便跑去休息。
我看到采果阿姨们,一个个干劲十足,把装着脐橙的筐一一往下抬。再看看我的,还不到半筐。我惭愧极了,心想:难道她们不热吗?不累吗?不想休息吗?我带着疑惑之心,问其中一个阿姨,那个阿姨答道:“ 有什么累,我们经常劳动,早已习惯了,一点也不想休息。”我听后,发着呆。那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随后,我又继续采摘,一直想着阿姨的话。
那天,我不但劳动了,还收获到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劳动是人类生活中的快乐之一。”这个收获,我永远铭记在心。
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美好的。劳动能使人感到无比的幸福。每个人都有过第一次的劳动、或第一次干家务活的经历。而我有过第一次扫地,做饭,洗衣服,洗碗……的家务劳动经历,但令我最深刻的是第一次洗碗。
中午,我们吃完丰盛的午饭后,妈妈边收拾着碗筷边对我说:“今天你学洗碗,好吗?”从来没洗过碗的我没有些什么说话,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我觉得洗碗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我看妈妈平时洗碗十分的快,而且十分的干净,不一会儿就洗完了。但当时,没想到的是:之所以妈妈洗碗这么快、干净,是因为她的动作非常的熟练,但我才第一次洗碗。妈妈说:“你要小心一点。”我高兴的说:“知道了。”接着,我把碗小心翼翼地捧进厨房里,按妈妈说的方法开始洗碗,“先把洗手盘装满水,在把碗放进水中,加一点洗洁精,接着用洗碗布把碗的里面和外面擦干净”。 水里和我的手上变出了无数个五彩缤纷的泡泡,真美啊!可能是刚才洗洁精不小心放多了一点,滑了一下手,手中的碗掉进洗碗盘,“嘣”的一声,吓了我一跳,我还以为碗掉在地上碎了。站在旁边的妈妈,也吓了一跳。我继续小心翼翼地洗碗,我把碗抓得紧紧地,怕碗好像刚才一样。妈妈又继续的说下去“然后把脏水放掉,用清水把碗上留下的洗洁精清洗干净,多清洗几次。”不久终于洗完了,我累得满头大汗,妈妈接着说:“还要把碗擦干净,最后把它一只只叠好,放进橱柜里。”最后,我按妈妈讲的话做了一遍,我看碗虽然没有妈妈洗得那么干净,但妈妈却表扬了我,心里甜滋滋的。
通过这次的家务劳动,我收获到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劳动是人类生活中的快乐之一。”
朋友推荐的一套书,按他介绍的顺序看了第一本《思维导图》。开始以为我会很短时间搞定它,没想到边看边实践,用了我两个礼拜,算是80%掌握,当然我已经把这本书归为以后要反覆看的书列。
简单感受就是,尽最大能力去开发我们的大脑,不要让我们大脑沉睡,书说我们其实一直只用了大脑的皮层就渡过了这个人生,听起来相当可怜,因为常常我们会觉得脑汁都耗尽了,怎么才用了这么点呢,还是一辈子。
原来是我们有很多未开发的潜能,回想起来,也有道理,试想小时候是否我们的思维会更敏捷些呢?然后在这样那样的环境,教育,工作等等因素下,总有一种想开发但使不出来的感觉。通俗点就是便秘的feel。
于是我开始一边读一边试着跟著书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当然,并不是可怕的全部重来,只是更新,因为其实每个人我们在这么多年的阅历里,或多或少都有从其他,自己总结出一个思路,而在这本书里是有碰撞的,看到碰撞时,我还会偷偷乐着得瑟,相信其他读者也是如此,没想到自己的那套竟然也是属于有名有姓的系统规划呢。只是我们知道的只是只字片语,不成系统。感谢这本书,可以让我更完善我的一个思考过程,更规律,更效率。
书中主要是提倡人们想事情有个中心骨,然后由这个中心骨散开很多经脉,通俗点有点像树状图,只是树状是由根部向上延伸,而这里强调的是一个中心,不是一个方向,是四面八方。朋友们,可以试着去划一张图,中心是自己最最想的那件事,然后就多方面去延伸它,各种各样,变态,神经都可以,只要你敢想,这样,会有一种丝丝思路源源不绝涌入的感觉,厉害的人会嫌弃纸太小,最牛的一个人将飞机设计的思路画了足足25英尺的纸上,试想我们的思维有多神,有时候我怀疑每个人的大脑就是一个宇宙,无法探索够清底。你可以一直挖掘,挖掘,然后一直发现深不可测。
而且很有趣的是,这样的思维并不分年纪大小,并不像我们平时抱怨的那样说“哎呀,我老了,脑子不灵光了”等等,其实我们一样可以飞速灵活的转动我们的大脑就想小时候一样,简单例子就是老顽童,或者总是被我们拿出来宣传的某些名人们,总有那么一段是写他们年纪大后还是一样厉害什么什么的。那时我们是否以羡慕的态度去读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
推荐大家有空看看这本书,其实我在这本书过程有点枯燥,一是怀疑是否有用;二是毕竟我是在更新,很多实践不上手,感觉自己很笨,其实这些都是正常。但多试着画了几次后,就发现,确实记忆上会更效率点。
现在的我正在积极的去适应这样的思维,很享受,在未完全修成正果之时,推荐给你们,希望大家一起进步。
大家都劳动过吧,我也劳动过。可是第一次劳动你们干得好吗?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我第一次做饭的样子吧!
我二年级的时候,一个星期x下午,我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像往常那样喊:“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屋里没人应声。爸爸妈妈都去工作还没有回来呢,家里只有我一个人。
天慢慢地黑了下来,我的肚子“咕咕咕”叫个没完。我实在是太饿了,爸爸妈妈回来做饭,他们回来又晚又劳累,要不……眼珠子上下打转了几圈后:我决定自己“上阵”。让他们回家后大吃一惊。第一次动手,一切都是怯生生的,我先淘一下米,放好水,盖上锅盖蒸起来;我洗好菜,小心翼翼地切起来,菜切好了,我才发现早已满头大汗了。这时,我突然闻见一股糊味,赶忙端下锅,放凉后打开锅盖一看,还好,糊得不算太厉害。
开始炒菜了,在炒勺内倒上油,过了一会儿,我把“原料”一古脑倒进锅内,顿时那呛人的油烟立刻包围了我,烟越来越大,我边咳嗽边翻炒,手忙脚乱。一会儿找不到儿花椒,一会儿又不知味精放在那里了。锅边的油垢不知什么时候沾了我满身都是,我一会儿翻炒,一会儿用手擦汗,忙了半天,炒鸡蛋盐放多了,炒黄瓜盐又放少了,真是顾此失彼呀。
饭菜做好了,我吐了一口长气,心想爸爸妈妈回来看我做好了饭一定会很高兴的。过了二十多分钟,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看见了桌子上的饭菜,又看了看粘满了油垢的我,不约而同地笑出声来,欢乐的笑声飞出窗外,飞向四面八方……
劳动,用双手共建美好家园,劳动,就可以尝到人生中最大的甜头,劳动最光荣!
多媒体课件
《思维导图》这本书的作者东尼博赞,1942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发明”了思维导图(话说我真的不觉得这类东西叫发明,撑死了叫个开始使用),据说目前近3亿人用思维导图。当然这个作者本人的title还是比较多,记忆大师啦,心理学教,教育学家等等。
这本书从简要介绍大脑开始,根据脑部结构引出思维导图,后续提出了思维导图的定义、基本应用、高级应用和未来。总体来说,思维导图打破了常规记录模式,由顺序的自上而下(后者从左到右)的记录方式,变成了图文并茂,发散的记录方式,文中的基本应用和高级应用个人觉得可以分两类,读后感.一类是头脑风暴类,发散思维,想到什么写什么,可以不注重逻辑;第二类是日记、文章、笔记等我觉得需要逻辑的记录方式,这类其实我倒是觉得更像刘濯源的学科思维导图。至于后者这个学科思维导图我更是觉得就是耍流氓,把自己的东西稍微结合点而已。
对我个人来说《思维导图》这本书给我增加了一种记笔记的方式,可以用简单的词,用树状发散的逻辑来记录,效率还是高了一些,不过思维导图解决不了我关注的记忆问题,还要要多回顾吧,不过至少一本书让你吸收到了东西就是好的。
正是烈日高照的时候,我爸爸刚吃完饭就去干活,当他骑上车的那一瞬间,我发现他那满身土泥的衣服,还有那汗流浃背的土泥衣服,心里不禁有了一丝难受,那种活累吗?爸爸那么辛苦,只是为了我们吗?
当爸爸下午回家时,把洗完澡的衣服换下来,我悄悄把他的衣服拿过来洗,当我刚拿起衣服准备洗时,却发现衣服上全是泥土,眼里涌起了眼泪。
等到第二天爸爸上班时,我说:“爸爸,你能带我一起去吗?”爸爸说:“很累的,也是很脏的。”我又说:“没事的。”到了工地上,爸爸叫我去提水桶泥,我就去做了,看见爸爸他们轻轻松松的提起了两桶,我也不甘示弱,谁知,我刚学着爸爸提时,却怎么也提不起来,再换只手试一试,也不行,爸爸走过来说:“算了吧,还是我来。”我说:“不行,我再来。”我就用两只手使劲,就只提起来了一会儿,就坚持不住了。
由于要提到三楼,这水泥桶对于我来说很重,只能提起来走几步,就得休息一会儿,过了好久我才提上了三楼。我对爸爸的种种问题,全部都有了答案,那种活非常累,并且还要用力气,那种活也非常热,爸爸头上都流下了汗水,提了三桶水泥,我的手就起泡了,更别说爸爸还要天天提。我非常伤心的看着双手,爸爸跑过来问怎么了,我答道没什么。就这样,爸爸可能也知道我的手受伤了,他也知道他说不过我,只好摆摆头走了。
回到家中,我和爸爸先后都洗了澡,爸爸就拿出药水给我抹上,我的泪水流了下来,但是我忍了回去,不想让爸爸看到我伤心。我终于知道了父亲的活有多累,更知道了父亲对我们一家的贡献,这一次,是我最难忘的一次。
这一个9.1的新学期,我比以往的开学初,多体验到了一种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同学们之间存在着友情,同样有着学习上争先恐后的竞争意识。我觉得锦煜的一句话能够较准确地表达——“同学们之间俨然已经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了。”可不是么,午饭后,大伙儿聚在一块儿,谈身边的趣事,讲电视里头的经典话语,然后就是一阵爆笑。如果你看到午饭过后的一班教室,是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的——恭喜你,回答错误!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女孩,在别人死呆地认为只有书生味的实验班上,和大家一起快快乐乐地学习着,可以不用顾及到别人奇怪的眼光。没有人能够永远把自己当成舞台上最绚丽的一道风景,要想别人装饰你的梦境,你就必须学会先主动去装饰别人的梦境,而不在于公平而否。我们牢记着班主任及其其它老师给我们的忠告,在青春的道路上,如铜铃班轻快地摇摆,如翠竹般茁壮成长。
只是我们班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便是“课堂静悄悄,课后热哄哄”。我也曾经好奇地抽问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毕竟,没有一件事是毫无原因地发生。
瓜诡异地说:“你是我们班上的‘特殊分子’。”
樱笑眯眯道:“你别读得太积极了!”
我傻笑,终于弄清她们课堂上沉默的理由了——她们喜欢选择沉默,只等待着别人去打破课堂上的一层沉默。而我,就被瓜视为“救星”,同时也是“叛徒”。不过我希望班里出现更多的“叛徒”,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而这个学期,这个新的开端上,真正出现了“叛徒”。我把他们视为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当然了,是公平的竞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