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千年历史,荣与辱相互交替演绎着一部部从兴盛走向败亡的朝代史。穷而兴,富而亡,富不过三代,一幕幕的景象,都在向我们讲述,知耻而后勇的`故事。
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不是勾践的大话。这三千虎狼之师,是用那耻辱与与汗水所铸就的。忍辱负重,造就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他们已经被耻辱的枷锁禁锢的体无完肤,他们不要再过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他们要复仇。当耻辱与复仇的火花燃烧在他们的心田之上,一切的困难,都将要付之东流,无所匹敌。
是的,奴性!从人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深深地印刻在了他们的意识。幸福的生活,只能不断地消磨他们的心志,最终将消失在历史的洪流当中。而当耻辱感降临到人们的身上时,才能意识到,原来他早已被打磨入平凡之中。不甘…一颗不服输的心,将你所消逝的菱角找回,成为自我的主宰。
有人说,四年的高中生活,那才称得上完美。三年的苦读,再迎接失败的光临。耻辱感,刺痛着身体里的每一条神经。哭过,笑过后,抬起头,更坚定的面对挑战。那时恶成功之果,我想,才是成熟了的吧…一个人的成长,不要太顺了,斗志,又是是需要耻辱来激发的。不要逃避灰色的过去,那是耻辱,但,那也是你前进的动力。正视他,正视那些让你痛心的耻辱,用他不断地刺痛你的心神。还想回到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吗?不是的话,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奋斗,知耻而后勇。
泰阿啊泰阿,你的威力从何而来?面对晋国的百万兵马,楚王在想些什么?从一代天子落到阶下之囚,怕任何人也受不了其中的反差吧!耻,这是他的耻辱—倾举国之兵,竟挡不住侵略的铁蹄…无助,不甘…是沉沦还是爆发?耻后之勇,如同一针兴奋剂,刺破了楚王的防御。威严,他死也要守护住他的威严。那一刻,泰阿动了,来自威严之力,来自耻后之勇,他将敌军的梦想无情的刺破。威严之力,不可侵…
回首往事之时,不要总将耻辱pass掉,留下来,细细品味,品味那份知耻而后勇…
寒假来临,在家拜读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觉得陶公虽已离开了我们这么多年,但他的思想放在我们今天还是非常实用的,他在转化后进生的问题上颇有独特见解。
陶行知曾经说过: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要和学生做朋友。确实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无法和孩子沟通,更无法真正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对后进生,这一点就更为重要。
我们班有一个姓张的同学作业完成的非常慢,每次交作业,他都是最后一个,而且要老师和组长三番五次的催,他才会慢吞吞的做完作业。有时他不想做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好,严肃批评也好,他就是无动于衷,好像任何批评表扬都与他无关,你越是急他就越是慢。静下心来我决定不再盯住他,开始几天,他照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后来,发展到什么作业也不做了,我估计他这样做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一天放学后,我把他带到办公室,和他聊聊天,问一问他最喜欢干什么,说实话,这孩子见我跟他笑眯眯的,一点都没有以前催作业时的严肃样,他完全放松了警惕,像朋友一样的和我聊起了天,此后,我一有空就找他聊天,上课也多找他的闪光点,并不适时机的当众表扬他,渐渐的,他的作业再也没有拖拉的现象。
让后进生体验成功。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与爱迪生。的确是这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可是好学生与后进生相比,好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扬要更多一些。而后进生就经常成了被人遗忘的对象,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呵护,他们如同一棵小树,被风吹斜了、被雨淋湿了,如果经常有温暖的阳光照耀,他们定会和那些好学生一样,会成为有用之材。我在上课时,经常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举手,就喊他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也要给他一些鼓励。经常会对后进生说:“你真聪明!”“再想想,你就会想对的”“你的进步真大!”“你真棒”……
班上有一个女生上课时不是走神,就是做小动作,因为长期养成了上课不听讲的习惯,久而久之也在后进生的行列中。但是她很聪明,只要认真动脑筋,成绩就会上升。一次,在辅导作文时,我说我们写作文时尽量用跟作文有关的'学过的字词句,如:描写秋天的小河,用《北大荒的秋天》中的一段,我让她背那一段,她很快就背出来了。我说:我们今天的作文就可以用这一段。在让学生们试写过后,我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站起来念作文,然后再让她站起来念,结果,她真得把描写小河的那一段写了上去,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们看,某某同学真聪明,她真会活学活用。”她听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此,上课比过去进步多了。
给后进生制定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个称职的老师像磁铁一样把学生吸引到他的周围,一起走进知识的殿堂。我让后进生制定学习计划,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这样他们上课时心里有了底,我讲课时尽量讲的生动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做作业时多面批,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批语多用褒义词,用老师的热情去融化他们的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我坚信,只要老师积极想办法,耐心帮助,以火热的情感去温暖他们,再发动周围的同学帮助他们,组成“一帮一”的小组,后进生一定会有所进步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心尽力,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历史是用血和泪写成的,在那些扉页上,都为伟大的人留下光辉的足迹,同时,也为后人讲述了一个个辛酸的故事。
我不知道司马迁是怎样一个人,但我至少了解了是站在历史恒河中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带着他的梦想成就了他的事业。也许没有那次的耻辱,也就不会成就一部伟大的《史记》。几多朝代升起又降落了,但他将他的灵魂倾注在他的事业,让千秋万世都为他喝彩。
我不了解鲁迅的人生,但我知道他是一位战士,他站在历史的前沿告诉我们的是对一个民族的期盼,脑子里浮现出他看到那部电影时满脸涨红的场景,那会是怎样一把利剑无情地插入他的心,让那满腔热血感到一种极端的耻辱。看着他的文字,多是嘲讽的语气,而在那些文字的背面,隐藏着的是一个爱国志士的情感,他用他的笔警示着一个民族,用他的热忱唤醒一个个曾经麻木的头脑。
我不了解八国联军是用怎样一副丑恶的嘴脸在中国烧***掠夺,但我至少翻开历史书,看到的是一张张麻木的脸,一双双呆滞的眼。我想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那是对一个民族的失望,那副吸着鸦片而近似于眍髅的嘴脸,是怎样的一种情态。我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知耻感,也就不能成就伟业,而是沉沦下去;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知耻感,这个民族还有什么未来?每每想到后来中国人为自己战斗、为民族战斗的场面,我也会心生一种欣慰,一种对民族觉醒的自豪,纵然那沿路的牺牲也会让我觉得惋惜,但至少让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古人说知耻而后勇,纵观历史,这话的确不假。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当受到耻辱时,都会崛起捍卫自己的尊严。那是一种对自尊的坚决与捍卫,那种力量是任何阻力都无法与之抗衡的。
做人亦如此,当受到挫折抑或是耻辱时,纵然自尊心受到了挫败,但人的灵魂却是永远不可被战胜的,正如勾践有亡国之痛,他还是用卧薪尝胆改变了命运。那种知耻的态度让他的血管里流淌着一种叫勇气的液体,让他最终挽回了尊严,也为后人留下了佳话。
鲁迅说: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如果做到知耻而后勇,就不会选择灭亡。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