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的道路上,免不了拼搏,更免不了失败。只有失败才会有胜利。
没有人在意那个曾经失败了无数次的你,而是关注那个经历了无数失败,成功的你。德国著名学家马克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关于这么一句话,我倒有一段童年的经历,在我的记忆中,童年其实很模糊,只有那么几件事,让我稍记于心,而这件事,我似乎只记住了过程……
我才四、五岁的时候,走路还是摇摇摆摆的,更别提上楼梯了,腿太短,“咿咿呀呀”个半天,跨上一层都费我一半的力气,大多是被大人牵着或抱着上楼,家住在最高的一层,还没有电梯,上去连大人也会多多少少喘几口粗气儿,更别提我了。
有一次,不知怎的,我突然心血来潮想自己靠着自己的力量上去,谁扶着都不愿意,小嘴一厥,小脚一蹬。大人们没法儿,只得眼巴巴的看着我一步一步上去,我死死抓着比我高很多的栏杆,费力地往上跨,一不小心摔着了,洁白娇嫩的膝盖就擦破了,鲜红的血和洁白的皮肤形成了对比,我一慌,没多考虑,哭了起来,似乎为了快点处理伤口,我上去的速度加快了,不知哪来了一股狠劲儿,硬是没让大人帮,一鼓作气,摔了爬,爬了摔,磕磕碰碰的来到家,妈妈总算松了口气儿,有了这次的,我上下楼梯都很顺利了。再后面的事儿我就不清楚了。
想再想想,那时的我真是好样的。我成功了,但我享受的却是摔倒的过程。
成功,永远是拼搏中失败的结果。“因失误而造成的失败,是金钱买不到的经验。”美国的埃哈伯德不是也曾这样说过吗?在拼搏中前进吧,让我们一同收获成功。
春秋殇吟尽,愁悯上眉头。空叹棠无香,泪来还语休。
——题记
想去南京的冲动,是从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开始的。当电影里那群烟花女子由低下软弱转变成正义凛然的战士的瞬间,我的内心被震撼了。金陵——南京也就随之嵌进了我的血液里,成了我梦里经常徘徊的地方。梦中,它伸手可触,却又如此朦胧无样。
为了使梦不再徘徊,也为了能真切的感受到金陵的力量,我决定去南京,去看看六朝古都的它是怎样的模样,承载的是怎样的厚重却又不失温柔?于是在这个初秋的一个周末,我踏上了这片土地,去找寻梦中的金陵。果然,与梦中的不一样!你看那通往中山陵路两旁参天的法国梧桐,根根粗壮的如东北的汉子,主干上又叉出4、5根支干,直插云霄,虽都卯足了劲往高处长,却不是为了分离,而是为了聚合.它们在云霄的顶端聚合,像是亲人的团聚,又像是久违了的恋人的拥抱,让人肃然起敬,却又是满心温柔。阳光漏过浓密的枝叶,在地上印出斑斑点点的圈来,被微风亲吻的'树叶,也显得格外娇羞,躲躲藏藏了起来,继而,那些映动的光圈飞舞了起来,像是在跳圆舞曲,又像是华尔兹、亦或是浪漫探戈。在这样的景致里走着走着,开始了忘我般的神游。幸而,身旁有络绎不绝的人群掠过,才将自己带回现实。越往里走,就越能感觉到这片土地的厚重和肃敬,心也渐渐的沉重了起来。虽然,金陵的故事我不尽知晓,但它的韵味却是如此直面而来,仿佛要嵌进人的生命里,而一旦嵌进,就挥之不去了,也不需要谁为之流下悲悯的清泪,便留痕在心了。
走着走着便到了中山陵,不知是内心沉重还是体力不支,此时的每一个台阶都让我步履蹒跚,迈上最后一个台阶的时候,已然唏嘘不已了。未敢抬头之前先眺望了一下山下的景致,果真是一望无际的连绵、还有那素昧平生的庄严。待转身抬头时,“天下为公”四个字直刺眼怀,让人不敢合眼,生怕是起了不敬,辱没了伟人的心境,亦或是习不尽的“大爱”和忧愁。它让人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一样的语言,却是一样的发人警醒、掷地有声。是它们将那秉公的心性和正义的信念植入到民族之魂中,成为射向生命的箭簇扯开了新的地平线。
为了嗅尽金陵的“味道”,我将日暮前的沉重和庄严严实的打了包,将之暂时封存,为的,只是尽情地尝尽秦淮河的一席温柔。于是,安静的等待,当最后一抹东方红霞完全被黑色吞没时,秦淮河的灯光瞬时全部亮了起来,红红绿绿蓝蓝的,五光十色,刹是好看,在河水的映衬下也更加柔美。“定是这样可人的河水,方能孕育出那温婉如玉、性情如刚的女子”我正望着河水冥想时,攒动的人流便把我挤到了船上。为了把梦里的秦淮河看个真切,我坐到了前排的位置,只手一推,便推开了透明了的玻璃船窗,一袭清新的软风扑面而来,带动着一汪河水也灵动了起来。这像极了少女的群舞,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既富有美感,又感染了青春的气息。船徐徐的前进着,河岸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便依次钻进了眼底,由于灯光的绚烂,反倒看不出它们本真的颜色来,只觉得飞檐漏窗,锦绣异常。那晕黄斑驳的窗格,仿佛是在诉说历史,又仿佛是在沉淀未来。
船内广播的介绍,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秦淮河。印象特别深的有“秦淮八艳”、还有杜牧的《泊秦淮》。前者有我熟知的柳如是和陈圆圆,后者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样的诗句。现在江边依旧有莺莺伊伊的歌声,只是生活在如此幸福的国度里,虽能杜牧当时的心境却也对“商女”起了悲悯之情,由此想到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是持如此态度,于是,我便幡然心安了。在结束了近一小时的游历后,便离开了游船。直至双脚着地,我的心仍在水波里荡漾,久久未平。
我知道,短短的两天时间想嗅尽金陵的味道简直是痴人说梦,但已嗅到的,却也足以介慰梦中的“相思之苦”。相信以后梦呓中的它必定会更加清晰、庄严、美丽,也可以把梦中的力量带入现实工作中——勇攀高峰、永不言弃!为梦想拼搏,为信念执著!
德国青年卢安就是这样找到了实现人生價值的正途的善良的人。他从万里之遥的汉堡来到中国偏远山村支教多年,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并不求回报。他燃烧了自己青春年华温暖了他人。成为了那群留守儿童最亲的亲人。(文首开门见山扣材料点题启下)
奉献之始,甚是艰难。(分论点一)
卢安克支教之初感到最困难的是,除了偏远山区物质匮乏,大抵是那些村里人戒备的目光吧,那真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这种精神上的孤独是需要信仰来支撑的。我们人性的弱点里,该有这样一条: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好意并予以质疑。(例证奉献不容易,需要信仰来支撑的)
面对这样的质疑,唯有用行动证明自己。(分论点二,奉献需要行动来证明)
陈光标就是这样的人,有心去做善事,却被指责过于高调、炫富,但他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做下去,最终得到了认可。他是全中国五年来捐款最多的实业家之一,这就是陈光标的人生价值:善是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的。
卢安克也是如此,他不只是单纯地教孩子知识、开发他们的想象,最重要的是用长达十几年的陪伴,来完成了这场最长情的告白,最终大人们明白了他,小孩儿们把他当作亲人,当他们的.唯一最可亲的亲人,这就是卢安克的人生价值:爱是可以超越国界的。(将陈光标与卢安克对比分析)
卢安克不是唯一的。(分论点三,进一步深入分析)
在留守儿童眼里,父母迫于生计而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谁来弥补?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困扰国人的一个问题。
幸运的是,许多地方出现了卢安克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来到了偏远地区,和留守儿童们亲密相处,关爱他们的心灵,呵护他们的成长。
不幸的是,中国之大,有更多的留守儿童在一日又一日的空虚、等待中长大,长大后的他们性格中亲情的缺失、自卑而不自信的种子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正反对比分析,指出卢安克等奉献精神的可贵)
所以社会需要更多的卢安克,他们的“陪伴”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了可行的一例,可是这样的牺牲精神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缺失之严重,已不是一日两日能弥补得了的了。
我要呼吁:让我们在对社会的奉献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吧,这是一种正途,我们需要通过一个又一个卢安克的实践推行下去。(提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卢安克的建议)
你看,一道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曙光,不正在升起吗?(回扣全文,深化主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