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语文教学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说和写上。说明方法是通过具体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单纯把课文知识介绍给学生,还要巧妙地把“写”融进课堂,使学生在二度感知文本的同时进行个性化创造。
(1仿写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写作,而且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习作的兴趣,甚至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在教学《卫星比武》这篇文章后,让学生学写并列式短文,用“名称、形状、用途、自述”的顺序介绍一种自己课外了解的卫星。仿照课文《鲸》的方法写一写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如狗、猫等。
(2改写。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改写成一篇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的《新型玻璃的自述》,这样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了桥梁。然后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新型玻璃的自述》,让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深入感知文本,体验到“干瘪生硬”的说明文同样需要巧妙的架构和生动的语言。
(3补写。补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
小学 语文说明文的方法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方法一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方法二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方法三
1、抓特征的典型性。说明事物的文章,是为了使人们了解某一事物的性质或发生发展的过程。作者怎样才能把某一事物说得准确、清晰,让人们了解它呢?抓住事物的特征是一种主要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特征,这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所以,只有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才能使人们对某一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
教学说明文,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出示之后就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抓住事物的哪些特征来说明事物的。可以直接揭示,也可以让学生加修饰语揭示特征。
如教《神奇的克隆》一课,可以把“神奇”作为教学主线。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把握特征的典型性”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立足全文抓特征,作者写克隆,是抓住哪几个部分表现克隆的“神奇”?第二步,学习克隆是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各段的要点,作者写克隆的神奇,是抓住哪几个要点写的?第三步,让学生自学其余各段,抓住“神奇”体会克隆的意义。这样自始至终围绕事物特征的典型性来教来学,学生既可以学会抓事物特征的典型性,又可以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还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掌握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可谓一举四得。
2、抓结构的条理性。人们接受知识是按一定认识过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而逐步深化的,说明文在结构方面就必然突出事物内在的条理性,以显示事物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言之有序,条理清晰,则体现了说明文的特征。因此,分析说明文就要注意理清作者构思的逻辑顺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色。
说明文的结构是作者运用语言材料说明事理的整个过程中所做的部署安排,但作者所用的材料不是随意堆砌的,而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按照一定的条理顺序,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起来的。就是说要层次清晰,言之有序。就其材料的结构组织来说,有的按时间顺序,如《烟台的海》等文;有的按空间顺序,如《大自然的文字》等文;有的按逻辑顺序,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文;有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往往几种形式综合运用。
另外,分析文章结构,不仅要使学生清楚文章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更重要的是要弄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其作用是什么,深刻理解文章在结构安排上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真正把握说明文言之有序、条理清晰的结构特色。
所以,写状物作文之前,我们做好观察这一步,充分地调动我们的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耳朵听,用手脚触。这样一来,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就全面了。然后我们可以把我们观察的结果先列成要点,看到的颜色、形状、模样等,闻到的尝到的味道是怎样的`,敲敲、摇摇它听到怎样的声音,摸起来是怎样的触感和质地,把这些要点记下来了,就需要找特点了。它和其他的事物有什么不一样呢?它和它的同类相比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吗?当我们把它的与众不同找出来,这才是我们作文里要重点写的内容,否则千人一面,作文的价值也就寥寥无几了。
确定了写作的内容,这时候就可以用精巧的语言来包装它了,就像一个娃娃有了头,还需要给他添上身体和手脚,这样他才完整。我们可以先描述出它的特点,然后开动脑筋,通过联想和想象,让我们找出来的特点,能通过文字让读者也了解。比如我们观察的事物颜色很特别,是红黄绿三种颜色,我们就可以给它取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它“红绿灯”;再比如它的形状很特别,可以用比喻或是拟人的手法来描述。如此一来,作文也就完整又形象生动了。
1、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某个特征而采用的方法。小学教材中说明文的常见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体会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
2、体会语言的精妙
①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无误首先体现在那些列举的数字之中,其次是文中的一些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副词或形容词。如《只有一个地球》中,“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句中“至少”一词,本身极其普通,可是在这里却对于句子表达的准确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去掉“至少”,对比朗读,体会表达效果,从而明白,作者用它强调了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过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强调了地球对于人类的性,照应了课题“只有一个”。②生动性。说明文并非都是平实的语言,有的也生动活泼。教师可结合文本特点,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擦亮孩子们洞察语言的眼睛,让学生抓住一些动词,体会文章语句在表达上的特殊效果,进而学会将这些特色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真正地学以致用。
3、学会提取信息的方法
说明文文本信息含量大,怎样迅速地从中获得准确的信息,这是读懂说明文的当务之急。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很容易把这个环节变成纯知识的了解,而忽略了交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
4、领悟谋篇布局的技巧
文章的谋篇布局一般包括:开头和结尾、层次结构、过度、照应等。说明文以条理清楚、思路清晰见长,而我们小学课本中收入的说明文,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作者不仅仅在语言上下足了功夫,其巧妙的谋篇布局更是让人心悦诚服,是学生习作的好蓝本。如《鲸》,作者从大小、进化、分类、吃、呼吸、睡觉、繁殖等方面介绍鲸,文章结构清晰,可引导学生领悟介绍动物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从而迁移运用。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开发和利用一些相关资源进行适度、有效的拓展,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教学《麋鹿》这篇课文,课前教师可布置给学生阅读有关麋鹿的资料,从书籍、杂志、报纸多种途径摘抄、剪贴文字和图画。教学时,教师在原有课文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可以呈现另外一些信息―――麋鹿的活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等。学完这课后,可组织学生阅读其他更多的动物文章,去了解其他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等。教师在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时要有针对性,可以是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也可以是与教材表达方式类似的文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