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已哲暑假里,我阅读了中国当代作家宗璞的散文《西湖的绿》,这篇文章十分优美,写出了西湖的很多种“绿”: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都写出了绿的性格。“幽”透出黄龙洞绿得幽静和深沉;“野”则写出了屏风山绿得十分惹眼,有一种张扬的感觉;而“闲”则刻画出九溪十八涧绿得十分清新、清清爽爽、让人看了心里十分舒坦。作者这几个词用得太妙了!“心旷神怡”和“这一片绿色的影中”又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形容青苔,作者用了“绿茸茸”、“鲜嫩”二词。
“绿茸茸”让人觉得充满生气、“鲜嫩”则刻画出青苔的水灵、娇小、可爱。用词相当精炼传神。形容水珠在荷叶上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作者用“翩然起舞”而不是“翩翩起舞”,在我看来,“然”这个字表达了伸展双臂即将要起舞,让人有一种想象的空间,十分恰当。
这篇散文十分精炼却也十分注重细节描写,把绿色写得很灵动,而且“千姿百态”,用词精妙而准确,语句优美又富有诗意,而且把景色描写得很细致。例如作者描写青苔的形状,“如耕牛,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描写得相当到位,这也说明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和认真。
《西湖的绿》整篇文章写得都是景,从那些优美准确的字词中,能出作者认真的观察、细心的思考。真是一篇难得的写景佳作!这篇美文也激起了我心中对西湖美景的神往: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什么时候我能与这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来一次亲密接触呢?也许,就在这个绿色的夏天……
一进公园的大门,绿色扑眼而来。假山后面一大片草地,绿中带着黄,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非常清新。玉环公园的树也是绿的,河岸边的'柳树依然翠绿无比,河里还堆着一处处积成小山的水葫芦,再添上干枯的樱花树,翠绿、嫩绿、褐绿交织在一起,就更美了。
人工湖里的湖水是墨绿的,湖面清澈得可以看见水里的淤泥。这时下起了一阵小雨,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雨滴打在水面上,时而跳跃,时而拨动,时而闪耀。那雨滴仿佛都是绿的,落在水面上,交错着绽开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绿色圆圈,然后消失在一片深绿中。水里还映着树和环玉阁的倒影,水边金钱草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鸟蛋,那就是白鹭的“家”。鹅卵石的小径上,苔藓是那么的鲜绿,就像国画颜料里的翡翠绿,一直绿到石头缝里。环玉阁的绿一般人是感受不到的,你看,它的“头顶”上长满了杂草,这是一抹调皮的绿,它藏得很深,要我们仔细地去找。
冬天的玉环公园真是绿绿葱葱、生机勃勃。
前两天我读了语文四年级下册同步阅读教材《百合花开》中的一至四课,其中对《西湖的绿》这篇文章最为喜爱。
通过读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在观察上尤为细致,他从西湖的各种各样的绿到观鱼港的另一种绿,每一种绿都写得那样细腻,那样生动,如有的绿的发黑有的绿的发蓝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只是一个绿字,竟也写出了因绿而使各景点呈现出的`的不同气势,仿佛让我们也融身到了那些绿中,也徜徉在西湖的美景之中。
我从没有去过西湖,但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觉到自己好像也到西湖游了一趟,亲眼看到了西湖的绿。我想之所以有这种感受,最大的原因就是作者的文章写得美仑美奂,精辟的用词,优美的句子,文章还运用了比喻、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不难看出,作者将自己对杭州西湖的喜爱真正融入到了文章之中。
读了这么美的文章,再联想到平时自己写,即使观察到了事物的各个方面,在写时也只是三两句话就完事,即使知道有些好词、好句在文章中能用上,但也不会灵活运用,不象在《西湖的绿》中,作者就引用了我们上学期所学的苏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我目前在写作文中最欠缺的。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想,在今后写作文时我也应该把心沉下来,用心观察事物,学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躁热的温度像抽出的细丝缠络了空气的每一个角落。土地上蒸腾起一簇草木的腥香味。湖水显得饱满。余溢而出的湖水满过了岸边囤积的石头,又缓缓滑落,在石头上留下一层淡淡的隐匿的光泽。
湖面像隔了层模糊的水气,氤氲弥漫的湿度紧紧粘在浅滩的水草上。水草在逼仄的湾沟里任凭湖水推动。在铅色沉重的云朵上,阳光兀自穿越了天空悠长的曲谱,把光一点点揉进湖水。湖面上的金光闪耀。圆圆的水纹延伸开来,“叮咚”,水珠在水草尖上下落,草野蹦跳起来,水珠特有的.清脆响声,迷恋着耳廓久久不肯散去,响起朦胧的回声,“叮咚”,“叮咚”,“叮咚”……没有落雷般的轰鸣,只有轻快的跳动的节奏。
湖水的绿由深及浅往周围扩散。墨绿,翠绿,葱绿。澄澈,恬淡,绮美。雨后天清,湖面落花返香。碎的一片,一瓣,随波逐流,煞是陶醉,迷人芬芳。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