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说:“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他明白指出了想要什么收获,就必须先辛勤的耕耘。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享受美好的果实,就必须认真的付出。
犹记小学二年级时,爸爸帮我买了一台两轮脚踏车,起初看到别人骑,好像很简单,但当我亲自骑的时候,才发现这只“铁马”如此难以驾驶,非得平衡感要好,速度都要控制得当,否则会被“铁马”骑,当我一而在,再而三的跌倒后,开始有点灰心,然而就在连续一周的尝试后,终于辛苦有了代价,我成功了!我学会了!当时心里美好、愉悦的感觉,真是难以言喻。所以我深深,任何事情都必须用心耕耘,成就绝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滴滴血汗的结晶。
有些人常心存侥倖,认为即使不努力、不耕耘,也一样有会收获,但往往因为根基不稳,最后多以失败收场,届时才懊悔当初没有认真的耕耘。所以要如何成为一个成功者,请牢记:“天下无不劳而得之收获,亦无劳而不获之耕耘。”只要功夫下的深,铁杵亦可磨成绣花针,甜美的收获自然属于你。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是一种精神,一种专心于事业,不求回报,不问荣利的高尚情操。
居里夫人拥有了这种精神,所以在发现镭后将其提炼方法公布于世,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邓稼先拥有了这种精神,所以才能在当时科学技术尚处落后的祖国排除万难,成为两弹元勋。司马迁拥有了这种精神,所以才能忍受社会给予他的歧视和痛苦,顽强地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史记》。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其必定会促使社会更加高速发展。
政府官员有了它,才能抵制荣利的诱惑,专心为民,清正廉洁,成为一个为人民的好官,科研人员有了它,才排除功利之心,专心致志地研究,才能尽自己的才智取得成果,促进人类科技的发展。中学生有了它,才能专心学习勤奋努力,不断进取,实现康有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愿望。
作为当代青年,伟大科学家钱学森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钱老建国初年排除万难,回到了需要他的祖国,除了一颗爱国心外其中也包含了一种“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精神,正因为有这种精神,钱老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科研成果,他做为中国航天的先行者,在治学做人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国家也正需要钱老这样的人,也需要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精神。
回望人类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飞跃,科技每一次进步,都与“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本关。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个人,若想进一步发展,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必须具备这种精神。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若没有这种精神,怎能造就出排除万难,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呢?没有意志力怎能成为人才?没有吃苦耐劳、优秀坚忍的人才又怎能做事业做强做大?商业经济不发展个人力量又怎能取得进步?
所以,“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既是一种精神又可是一种促使社会乃至企业发展强大推动力。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自己“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精神。
古人说:“耕耘是因,收获是果。”如果想得到好的收获,那就要每天不断辛勤耕耘,而收获虽然是所有人喜欢的,但也并非如此的轻松,因为每一段快乐收获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历程。就好比田里的农夫,要先经过耕耘,才有饱满的果实,正所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世上是没有不劳而获的事。
举个例子来说,从前,有一位农夫,每天都到田里工作,有一天,农夫走到半路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兔子从眼前跳过去,结果不小心撞到了一棵大树而昏到,农夫捡起兔子高兴的说:“我只要每天都到这里来等兔子,就有兔子可以卖钱,何必辛苦的下田工作?”之后一天、二天、三天,农夫却连一只兔子都没抓到,于是他想再回去种田,但是他的田早就荒芜了,反而更得不偿失。
俗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以读书来比喻好了,我们读一本书就只能吸收到一本书的知识,如果读了十本呢?一百本呢?别人读一本书,我们读十本书,代表我们耕耘的比别人多,收获的当然也比别人多。
这又让人联想到了胡适曾说过的:”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做任何一件事,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如果想要一步登天,那真是有如天方夜谭般,让你摔个四脚朝天,别净想那些不劳而获,不切实际的想法,倒不如努力耕耘,用心收获,才会有成功的一天。
胡适先生说:“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意思是告诉大家要努力的耕耘,辛勤的工作,流下辛劳的汗水,才能尝到甜美的果实。所以我们在追求梦想时,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要半途而废,遇到挫折就放弃自己的理想,因为“失败为成功之母”,只要肯认真学习、下功夫,终究成功是属于你的,相反的,不愿耕耘的人,则是很难有成就。
农夫种田,从春夏到秋冬,努力不懈的栽种作物,到了收获的季节里,就可品尝丰美的果实;学生到学校上课,每天都认真的学习,吸收知识,在考试的时候就能得到好成绩;发明大王爱迪生,不怕辛苦的做了千万次的实验,尽管失败了许多次,但他还是不灰心,反而更努力的研究,由于爱迪生肯坚持理想,最后成为造福人类的发明大王。
反过来说,如果农夫每天好吃懒做都不耕田,只会守株待兔,到了秋天就没有收成;如果学生不用功念书,整日荒废学业,却不知道努力上进,长大后,便一无所成。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也就是比喻一个人若小时不认真求学、上进,长大方知自己的才能十分平乏。所以大家都应努力耕耘,才能有丰硕的收获。我深刻的体会到,唯有努力进取,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有所长进。
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事不要想不劳而获,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想要成功,就必须努力。不怕失败,跌倒了就再爬起来。我相信今日的努力一定能化为明日甜美的果实。
天道酬勤,其实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非常公平起见的,假如你默默无闻地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所回报。
我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写毛笔字,很苦,每天都要持续练习一个多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不间断,但是老师常夸我书写工整漂亮,还在学校和双桥区的比赛中多次拿奖,这就是我天天练字的收获,就是对我付出努力的回报。
练琴也很苦,无论周末还是平时,每天都要练习一个多小时,练得手很酸,很麻,但是当我听着自己弹奏的曲子,很满足,很幸福,这应该也就是天道酬勤吧。
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不断坚持,不断努力,不怕辛苦.虽然攀登学习高峰的过程很辛苦,但是当我们解出一道难题的时候总是兴奋无比.我们想得到干一件事情需要得到成功,也需要天道酬勤。
凡是成功的人士无不是经历一番苦难与艰辛的打拼,才能有所成就的。如果你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永远没有机遇和灵感的光顾;如果你没有用心痴情的钻研,就永远没有技艺和能力的垂青;如果你没有果敢艰辛的付出,就永远没有鲜花和硕果的馈赠。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向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宝座等待你稳坐,也没有百日香艳的花朵可供你赏心悦目,更没有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遗留给你铺张浪费.唯有你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情,才能取得自己所要的东西;也惟有你专心致志地博学好问,才能采集自己想要的喜悦。天道酬勤,是我们生活中的有力后盾,也是我们生命里的优质保证,更是我人生时的垒就殷富。
几个月对一个人的改变,估计远没有对植物的改变大。一粒谷生长一个季节,就可以成为一颗稻穗,那我们呢?
看了《耕耘纪》,我感触颇深。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在心力憔悴的现实面前,在失意迷茫的人生路上,《耕耘纪》以农耕为主题的素人秀给了我们慰藉和启迪,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祖辈耕耘劳作的艰辛,感受到农村土地的温厚。
节目邀请了三位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参与者:一个做音乐的大叔——林雨、一个即将毕业的女研究生——亮毛、一个混迹江湖多年的小鲜肉——温家兴,到一个岭南偏僻山村,用绿色种植的方式,在一季的时间里,每人种一亩的水稻。
节目是在广州从化良口镇一个叫仙娘溪的自然村里拍摄录制,以绿色农耕为题材,通过展示都市和城市人的生活耕种,让我们去思考城市与乡村、有机种植与农民、自然与人类等关系。我们的祖辈,大部分是从农村出发,一代代人,逐步来到城市,到了今天,我们这一代人,已经离农村越来越远了。也许我们从祖辈的口中听过——农村土地的温厚、听过自然的慷慨、听说过食物的新鲜滋味和听过人与自然关系的'微妙,但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接触过土地的温暖,甚至有人从未去过我们祖辈出发的地方。而《耕耘记》素人秀带着我们重新返回土地,去寻找记忆中的水稻,体验自然物产的滋味,这就是这档节目的暖心所在!
节目里的三位城市人用一个季节的时间,每人种一亩田,这是他们的一段全新的旅程。在节目前段,温家兴他们在当地仙娘溪的村民的教导下,他们了解到耕地首先得开垦荒地,播种后盖薄膜,还要修缮田基,打田等步骤。林雨在体验到一波艰辛后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实一粒都还没开始种,就已经很辛苦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我深刻地感受到林雨是在真真切切地体验到耕耘的艰辛下才说出这些感受的。种田就像一场长跑马拉松,起初兴奋,中途艰辛,结果可喜。
小时候,我家里经济比较拮据,家里以务农种田为生。为了我们三姐弟可以正常上学,父母都外出赚取学费。于是,我们三姐弟成为了留守儿童,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而爷爷奶奶在家还是继续种田,那时候,我每天都看到爷爷奶奶一大早就做好饭菜,然后嘱咐我们待在家里看家,就下田干农活了,他们中午回来吃完午饭,还没休息够,就又去田地里干活,到了晚上才回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到了我们上小学懂点事之后,我们也经常去田里帮着爷爷奶奶干农活了,我们跟着爷爷奶奶学会了播种、插秧、除草等农活,体验到自然物产的滋味,明白了先苦后甜的道理。小小年纪的我们虽然帮爷爷奶奶***农活并不多,但是我们是真正地体会到爷爷奶奶他们的艰辛付出。在城市生活的人,很容易忘记自己是大自然的人,而《耕耘纪》中的劳动人民让我们知道,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人,农村虽然没有金屋银屋,但却有绿水青山,有熟悉的土地气息,虽然耕耘的过程充满了辛酸和汗水,但最终的收获是幸福的。
古人说:“耕耘是因,收获是果。”一段快乐的收获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历程。当节目里的三个城市人都把培育好的秧苗都插进田地后,后期又得做好除草、施肥、进水等工作,耕耘的过程十分艰辛。一直被水滋润的田地,突然有一天干枯了,田地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痕,对于这种问题,温家兴他们是不甚了了的。于是他们请教当地村民,得知是在下过一场大雨后,通往田地的水通道被堵塞了,后来他们就疏通水道,引水进田。这片段中有段话令我印象比较深刻,“我们总是以为很多常见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就像空气、土地、水,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它的重要性,我们在得到大自然恩惠的同时,应该合理利用它们。”是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和谐平等的合作关系!
从节目中我也看到了仙娘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邻里之间充满了和谐与温暖。当亮毛他们在耕耘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多叔、青哥、青嫂等村民都很热心地提供帮助。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下,村民们的这种互助精神实为可贵。亮毛他们平时除了种地种菜之外,也跟着村民采摘一些农产品来加工成副产品,同时,他们也在自家院子外养些家禽。在当今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生活下,这种与世无争的慢节奏生活也让人心生向往而之。
我也佩服节目中亮毛他们身上的勇敢坚持的品质,尤其是亮毛。亮毛是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所以她需要写毕业论文。亮毛白天干农活,晚上写论文,写完论文后还得反复修改。对于一个女生来说,完成种一亩地的任务本来就不容易了,还要面对改论文的困难,我看到她崩溃大哭过,我以为她会坚持不下选择放弃,但是她还是迎难而上,勇敢面对,在村民和伙伴的陪伴下,她勇敢的克服了困难。这让我想到我们就像水稻生长过程一样,经历风雨后才能茁壮成长。
看了《耕耘纪》素人秀,我有许多感想。最大的感想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胡适曾说过:“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无论是耕地方面还是其他方面,没有辛勤的劳动,没有努力的耕耘,就不会有丰富的收获。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年级的时候,妈妈未经我的许可,就给我报名参加了一次重要的朗诵比赛。当我看到朗诵的稿件时,一下子就蒙了,感觉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闹着要放弃比赛。妈妈安慰我说:“努力做做看,拿不拿奖都没关系。”我渐渐放下了思想包袱,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慢慢地,克服了在众人面前的恐惧和害羞,大方自如地抒发情感,坚持每天练习好几次,并且一有机会就在他人面前进行模拟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一百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当我听到这个名次的时候,激动得不敢相信是真的。我是幸运儿,早早地用亲身经历验证了这句格言的强大力量。
后来,我在学习《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时,有了一种格外的亲切感。历史上的夏洛蒂三姐妹是诠释耕耘与收获的最佳典范,她们在对女性世俗偏见的荆棘丛中开拓进取,在小说领域内收获神思妙笔,给世人留下叹为观止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再如,美国短篇小说著名作家杰克·伦敦,他在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同样是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果。他坚持把好的字句抄在纸片上,有的插在镜子缝里,有的别在晒衣绳上,有的放在衣袋里,以便随时记诵。他所付出的代价也比其他人多好几倍,甚至几十倍。他们的成就证明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无法与历史上的名人大家相比,但道理是相通的。
亲爱的小伙伴们,让我们共同为收获自己的理想而辛勤耕耘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