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记得自己刚当教师那会,面对着二年级的孩子,对着他说汉语都听不懂,还要让我去用英语讲课,很是头疼。每天串课去听师傅的课,听完后心满意足的走了,回到自己班里再去讲。但是偶尔也会发生串不开课就先讲的情况,自己的心里很没底。草草了事后又去听师傅的课,发现两样东西没讲,这也没讲,那也没讲。然后加课再去讲,真是事倍功半。后来,渐渐的自己学会了讲课,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备课。本学期提出的公开课要求是高效课堂,我也试图去充分利用这短短的40分钟,让他变得高效起来。看到《高效课堂22条》这本书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它言辞犀利,完全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说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问题,看着它,仿佛是在写我们自己的工作、生活,不知不觉也就被它吸引了。
书中主要阐述了一些具体的做法:课前的预习、课堂上分组合作、各种奖励办法,等等,有许多是我一直在做,有许多是我平时还没考虑到的。
要想创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们必须要成为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正是我在沈师学师范专业时要求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要成为一个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我觉得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即高标准的“学高”,而且要做到高标准的“身正”。
在校内校外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行为道德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学生、家长的榜样与楷模,对学生起到模范示范的作用。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对学生有爱心,像魏书生那样,是发自内心的爱心,不是热情而短促的,是如涓涓细流般长久的,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崇敬,关注并影响学生以后的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不必有过高的神圣感或使命感,但幸福感一定要有。身边的人一直说我是个工作狂,只要工作,不要生活。但我不这样认为,我的幸福快乐80%以上建立在我的成就感上,我的孩子们明白了我所讲的,成绩上有了提高,我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和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早就拥有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22条》这本书,总没有时间拜读。趁着假期在家把它翻开,很快就被吸引住了。可惜了让它躺在书架这么长时间。它言辞犀利,完全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说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问题,看着它,仿佛是在写我们自己的工作、生活……
这本书里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教育改革中的先行者,也提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更举出了一些高校课堂的模式供我们参考学习。李炳亭先生将高校课堂喻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真是妙笔生花,在这里学生可以“闹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因此,高校课堂主张不仅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而且要把学习的能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的高效课堂的中心。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台湾作家张晓风在送儿子上学的第一天,向学校发出追问:“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我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如果我的家长这样问我同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呢?我也曾多年接手低年级的班主任,孩子们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都很可爱,很优秀,自从来到学校后,孩子们的天性就被无情的压抑,只会死记硬背知识,慢慢的让学生只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在学习中去发现快乐,在学习中去学会创造。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解放学生、发展自身个性、寻找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因为“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实际能力,更不能预示将来的成就。”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要想课改取得更大的进步,首先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正所谓“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我们的学校一直提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也都有“放手”的意愿,但做的还不够彻底,还是“抱”着学生往前走,总觉得学生什么也做不好,影响教学进度、考试成绩等。其实,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高效。
近两年,我们也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像“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102中学”等,我们并不是死板硬套照着中学的模式下来,因为我们是小学,我们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一套更适合我们学校自身的一些学习方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始终走在课改的前列,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高效地教学方法,让课堂生活化,把小课堂变成大舞台,以实现高效课堂为目的。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竞争的互助学习。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从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丰富知识,培养合作精神,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基本而又灵活的教学方式。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决不能放任自流,而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应当完成的任务,以引导讨论顺利、有效的进行。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也是合作者之一,可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让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
1、学语文随时需要寻找合作者、随时被选择为合作者。
2、自己是合作组中不可缺的一员,其他组员需要自己的帮助、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要学会“分享”与合作。
3、自己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合作的质量,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利。
4、合作组是自己大展个性的用武之地。
5、合作组中有分工、有责任,自己要经常变换角色:有时是组长、有时是组员,有时是指导者、有时是请教者,有时是“志同道合”者、有时是辩论对手,有时是发言的主角、有时是观众和听众。
6、合作学习有合作探究、也有竞争探究,所以其中也有竞争后的荣誉。
导学案设计要做到“四个基本统一”,即:统一基本设计程序、统一基本设计要素、统一基本课时容量、统一基本设计格式。
看了《高效课堂22条》中的自序与引子,深有感触。学校本是充满生命活力与激情的场所,可现实是如此的残酷,到处都充溢着苦闷与烦躁。学生对学校深恶痛绝,对课堂深恶痛绝,对书本深恶痛绝;教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能为力,充满彷徨与苦闷。学生体会不到成长的快乐,教师感受不到教育的价值,一切都那么让人无奈。根源在哪?是传统教育带来的恶果,是传统课堂带来的恶果。
一起起血案让人胆战心惊,引人深思。在传统教育体制下,“人”不是教育的核心,“分”成了教育的。核心。孩子们除了听课、做作业、应付考试,几乎没有什么自由支配的时间。何谈健全人格、发展个性?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应当从“育”开始。可现实呢?重智轻德、不注重孩子的心灵沟通,整个社会氛围缺乏一套完整的、健全的尊重生命的教育。缺失人文文化的教育,不可能是“立人”教育,就不会尊重人、尊重生命。传统教育,赢得了分数,输掉了人。
怎样教育好受教育者?怎样让教育使人变成真正的人?家长、老师、学校、社会都要反思。观念怎么变?怎么行动?我认为如果社会的整体氛围不变的话,单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在我的孩子上小学之前,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获得新知充满了渴望,上一年级之后,每天回来至少要做一个小时的作业,小小的心灵可能已经受到了伤害。台湾作家张晓风向学校发出的追问“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我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我深有同感。几个同事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六年级,他们说孩子每天回来做作业要做到晚上十点,孩子为上学已经哭过好几次,孩子已经开始厌学,他们是如此的揪心,我真怕我的孩子到时也如此。我也深知考试成绩并不代表实际能力,更不能预示孩子将来的成就。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现在,我该怎么办?
分数既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也是评价老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在功利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教育正以其内容的片面性、行为的短期性、目标的功利性,制造出一个个畸形的“病梅”。一个人知识的获得和积累固然重要,但只有当他心怀天下,以社会责任驾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时,才能在更大的舞台上一展宏图。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说的“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有唤醒学生的力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身体力行。
当今的教学需要高效,而高效课堂就是要达到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的完成教与学的过程。然而,高效课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只要备好课就可以了,讲好可以了。而现在必须从学生的自主和积极意识出发,不仅要学会而且要高效讲究方法。暑期通过学习《打造高效课堂》一书,我有以下的体会:
打造高效的课堂不单要用心去对待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吃课本。这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构建有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要靠教师钻研教材,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的把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内容,目标和对整一册书结构的整合。
要对结构做良好的整合就必须建立好知识树,因为他是知识结构的.一种形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知识结构图理清教材的思路和个部分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知识树是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凭借。个年级的教师相互之间不了解教材,降低了课堂效率。在数学课上,教师带着学生做游戏,虽然数学知识没有学多少,但学生很开心,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我们只要肯下功夫读课本并吃透课本,做到心中有课本,目标在心中,自然会在课堂上收到得心应手的高效效果。
要开放课堂,自主学习。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
教学要面向全体。以往教学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在今后教学中,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老师,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好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生,生生动起来的浓厚学习氛围。
高效课堂的成功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打造高效的课堂就要有一种独特的教学境界,可以不带课本,没有书面教案,这种境界对教师本身而言,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是抽象的,没有一个学生是天生的后进生,老师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持之以恒,就能在最大可能上使他们取得进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对待和了解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智商;了解他们的情商;了解他们的性格;了解他们的家庭。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这些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各个同学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辅导。必要可以作家访。从学生入手,而不是单单的从知识入手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读了《高效课堂》一书后,我深有感触,高效课堂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游戏中学习。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没有真正领会到它的内涵。
我曾试过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宽松愉快的环境,让他们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但终因担心学生的成绩和不好把握而不了了之。因此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生怕学生听不明白,讲了又讲,有时学生听烦了,也不一定达到预想的效果,我也一直为此而苦闷。
通过学习我深知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出头、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节课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高效发展。对教师而言具体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对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在认识上,从少知到多知,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的过程。
“高效课堂”是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追求教学的协调、和谐,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提出高效课堂主要是针对原有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而言的。回头看看我们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曾经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哨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物主义”。“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综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能谈得上高效吗?
显然,只要我们把自己真正的放在引导者和“旁观者”的位置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为反复的磨练,造就了自信的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实践,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进一步练好教学的基本功,学会反思和创新,才会有真正的进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