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责任感,诚实礼貌,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能感恩,可以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这些良好品格和表现大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这就需要父母持续的向孩子传递稳定的有价值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
父母与孩子的相遇亦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愿天下父母孩子都好好珍惜,尤其是父母,言行举止得配得上父亲母亲的称呼,得时时提醒自己要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书中认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也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怕与爱,让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种子都有不同的花开时间,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作者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书中所言:“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的确如此,作为教师,我接触过很多学生,每个学生兴趣爱好习惯各不相同,性格脾性品格更是截然不同。然而在我的眼里,只有两类学生:家教好的,家教不好的。彬彬有礼的孩子,他的父母必然也是温文尔雅;蛮不讲理的孩子,他的父母中必有不讲理的;爱打人的孩子,家里定有时常动手打人的长辈。其实,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父母在潜移默化中给他的影响已是根深蒂固,如要改变,绝非易事。所以,是时候,咱们家长得将目光转向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是合格的家长。
我们应该如何为人父母?有人总结了这样六个境界。第一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第二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第三境界,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第四境界,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自己去学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第五境界,家长为了教育而提升和完善自己。最高境界,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个观点,恰恰与《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本书的观点一致。
你向孩子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了吗?有责任感,诚实礼貌,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能感恩,可以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这些良好品格和表现大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这就需要父母持续的向孩子传递稳定的有价值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父母与孩子的相遇亦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涤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历程。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 ,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们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更没有天生的教育高手,孩子的到来给了我们修炼、完善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家长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的未来有无穷的可能性,真的不能以我们自己人生和才智的局限性去构想孩子的未来。让我们从此刻开始,更多地尊重孩子,牵着孩子的瘦,一起成长。
刚进入幼儿园资历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我,每天顶着很大的压力去学习,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家里很是不想说话。然而每天妹妹恰恰跟我相反,回到家里吃饭时总会在我耳边唠叨个不停,告诉我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而我则是急急忙忙的吃完饭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一天妹妹突然对我说“姐姐!你干嘛老是很急啊?”说完后妹妹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几天了没有她耳边的唠叨,做事情比以前快了好多,自觉了,但是她不快乐了,我失去了倾听这个资格,她变得沉默寡言。我总认为她还小,不会理解我的心境,直到那一天听了她这句话,我才如大梦初醒般。妹妹说得对,我总是在催她写作业,催她起床,嫌弃她很啰嗦,没有耐心放慢脚步去等待她。我口口声声说爱她,却不知道无形中伤害了她。我把最坏的情绪带给了最爱的人。事实上,每一个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小心都不为过。
“做父亲之后,我也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优点,发现自己竟然愿意为了某个人倾尽全力,做到许多超越常人的事情”。
之所以把这句话放在最前面,不只是因为这句在书中很不起眼的话完美地对应了书的标题,还因为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成为妈妈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能胜任这么多事情,赶跑了嗜睡症,战胜了拖延症,更温柔了,更耐心了······那种感觉,就是遇见了一个更好的自己的感觉。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帮助不是育儿方法的指导,而是育儿路上的指引与启发。书上的内容直击我的心底,引发我的思考,是我身为妈妈的心灵成长读物,正如其封面所言——写给天下父母的10堂心灵成长课。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巨大工作压力,像我等为生计日日奔波的人们占社会大多数。有压力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怨气。每个父母都得反思下,你有没有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转化成怨气,撒在无辜的孩子身上。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却换来家长的暴怒和大声呵斥。无形之中,孩子遭到惊吓,就可能从此沉默,孤言寡语。不是危言耸听,我的一位朋友家长就曾经很痛苦焦急的和我说,在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他将孩子狠狠打了一顿,结果从那之后孩子就变得沉默少言,几乎不愿意和他交流。作为父亲,他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目前和孩子之间的冷淡局面,如何弥补一次冲动造成的裂痕。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小心都不为过。如果父母自己都无法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如何要求你的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你为什么对孩子发脾气?提到这个问题,估计每个家长都有很明确的理由:孩子实在是太调皮了,什么都跟我作对;我辛辛苦苦叠好一堆衣服,他一下子全搞乱了;每次吃饭都撒得到处都是,看着就生气······是呀,孩子的这些表现确实能点燃家长心中的那把怒火,尤其是整天忙里忙外、耗尽耐心的家长,根本来不及思考对孩子发脾气是否妥当,来不及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但是,发脾气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年龄太小的孩子面对满腔怒火的父母,可能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没有安全感。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更叛逆,甚至学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此,学会控制脾气是父母的必修课。书中也给了一些如何控制脾气的方法,其中有两点值得每个父母注意。
第一,专心倾听,不可妄下结论。面对孩子的一些“过分”行为,我们应给孩子诉说的机会,听一听孩子的内心所想。要知道,眼见不一定为实。地板上有碎玻璃和果汁,也许只是孩子为了给下班后的妈妈倒一杯果汁,却不小心摔烂了杯子。如果妈妈不问缘由就骂孩子捣乱,那孩子该多难过?
第二,多考虑孩子的能力。孩子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我们千万不能用大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的某些行为。孩子总是与父母作对,也许只是因为他刚好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期,他需要通过“不”“不要”这种“叛逆”来显示自己的独立。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多多理解孩子。
我每天都费心思给孩子做好吃的,为什么孩子还是瘦瘦小小的?我有空就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为什么孩子还是很胆小?为什么我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去名校,孩子的成绩却不理想可叹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真的是掏心掏肺,不辞劳苦。可有时候现实就爱开玩笑,辛辛苦苦付出了那么多,孩子的成长却不能如自己所愿。
书中把父母的这种心理状态称为“A-B压力陷阱”,有这种压力的父母普遍认为“只要我做到了A,孩子就能实现B”。带着这种压力去教育孩子,父母就会患得患失,容易走向极端。
要走出这个压力陷阱,父母就必须明白:尽管自己做得尽善尽美,也不能保证孩子就能成为自己心中的模样。没有什么是“尽在掌握之中”的,正确的行为并不能保证理想的结果。也许父母们会备受打击,但是,世上哪有平坦无阻的成长道路?说到底,父母应该看开点,随性点,保持良好的心态更有助于教育孩子。
这本书还有不少内容值得思考与探讨,也有一些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导。里面时不时就冒出来的问题,能让每一位父母随时反思自己,可以说,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父母心灵成长课。
“养育儿女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旅途上每一位父母都会体验这两种情感,一举一动有时出于爱,更多则是出于害怕。”我们家中,我是姐姐,我还有个妹妹,所谓“长兄为父”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把妹妹上的生活,学习都交给我来管理,教育。对于这个妹妹我十分的疼爱,爱的同时充满了害怕。学习方面,即将进入中学的她,对学习没有积极,不上心,回到家里对于作业总是拖拖拖,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很无奈,虽说我已踏入工作岗位,可是学生时代的压力我都明白,她想要去逃避这个现实,我想去理解她,更加想要去帮助她完成。但是,我对自己这个无理的想法的后果充满了害怕,妹妹现在只是小学,到了初中,高中作业量那么多,我都要去帮她吗?踏入社会找工作我也要去帮她吗?理智下的我想了一遍又一遍,我可以做一个“有感情”的姐姐,绝不要做一个“感情用事”的姐姐,作为过来人我应该去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