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了,把大地染绿了,把柳树的枝条“拉”出来了,把小草小花从地下叫起来了,把我家门前的公园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天,我走进公园,来感受春的魅力。迎面,两棵铁树挥舞着翠绿的手臂,对你说:“欢迎你的到来!”他们身后一大群灌木宝宝好奇的看着你,左边,一旁参天大树正对着你笑,石头小路通向遥远的前方,右边,小草正与蝴蝶嬉戏,那儿一条小径正被小草攻占。
走上右边的小道,四周一片祥和:“小草儿从地下探出头,好奇的望着世界,树叶从树枝上钻了出来”,以登高望远的姿势俯视大地,蝴蝶与蜜蜂正表演着舞蹈,路旁那几株蘑菇还酣睡未醒……放眼望去,眼前或浓或淡的一片新绿。
再往走,来到一个池塘,几个老爷爷正在钓鱼,湖面飘着几只纸船,塘中央的莲叶冒出了尖尖的角来,下面小鱼儿正在捉迷藏,清澈的水面映着湖底的沙石,一旁的青蛙正放声高歌,小鸟用清脆的嗓音为他伴奏。
前面是个广场,那儿人来人往。回头望一眼公园,深深的吸一口气,这气味有着草的朴素,树的慈祥,花的娇艳,那是春的气息。
我找到了,春的魅力。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
(1)写景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我们去陶辛观赏荷花,是盛夏一个晴朗的周末。
到达景区入口处,已经是上午十点多钟了。景区入口处占地面积很大,不过看上去十分简陋,完全是一处刚刚起步建设的旅游乡村。入口处的小河边是游客登船的码头,游船沿着小河往来于荷花主观赏区和入口码头之间,每条电动小木船一次大概只能搭载十个人。由于景区的游船数量有限,往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等船让很多游客滞留在入口处。
我们买票以后,加入到长长等船队伍的后面。景区管理人员只管验票和限制放行的人数,以保证每条游船不能超载。没有人维持秩序排队秩序,队伍显得有点混乱。
站在我们前面的是一对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妻,我发现他手中的门票与我们买的门票不一样。
我很好奇:“你们这个门票怎么和我们买的不一样?”
“我们是在网上淘的门票,免费的。”男士很得意地扬扬手中的门票:“买票谁到这里来呀。”
男士话让我们半信半疑,不过看他手上的门票也确实注明可以进入这个景区,上面还有省旅游网的印章。
然而,等到检票的时候,景区的管理人员却拒绝他们上船,管理人员的理由很简单:“景区是我们个人承包的,我们只认自己的门票。”
夫妻俩听说不让进去,显得很着急,先是和管理人员说明情况,没有效果以后继续和他们理论,最后男士把电话打到了省旅游局,一番折腾以后,还不错,总算被允许可以进去了。
不过此时,他们脸上的得意劲已经没有了。
看来,天上如果真能掉下馅饼,也不是那么好吃的。
毫无遮挡的河岸,热辣辣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大约半个小时的排队等待之后,我们终于登上了电动游船,
荷花婷婷,小船悠悠。想起何稀尧的《操莲曲》“锦莲浮处水粼粼,风外香生袜底尘。荷叶荷裙相映色,闻歌不见采莲人。”
只是,此处唯有观赏莲,风外荷花香生处,笑声起,不见采莲人,只有观赏荷花的游客。
我们坐在红色的电动小游船上,沿着曲直的小河流行进,缓慢而平稳,小船偶尔会穿过横跨河面的小桥。桥面上的行人把倒影投射到水面上,很快就被小船行进的水流扭曲后飘散开去。
穿行在荷花丛中,不时可以听到船舷与荷叶摩擦的“沙沙”声,近距离水中观赏荷花,有一种别样的亲近感。
偶尔有蜻蜓落在荷花上,当小船行近,伸手似乎就可以抓住,不过当手一靠近,它们就迅速飞走了。我们的到来惊扰了它们的世界,不过“蜻蜓荷上飞”也是荷乡风景的一部分。
同学S和同学Z坐在小船的另一头,Z想抓一只落在荷叶上的红色蜻蜓,却抓了个空,他顺手采了一朵含苞的荷花,转身送给身旁的S,然后他们一起回头看我。
“一朵荷花你就要了?”我笑着调侃道。
“要了!”同学S回答得很干脆。
“哈哈哈……”我们一起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们的说笑带动了同坐一船的其他游客的情绪,大家都笑着看我们。
小船行走带起的“丝丝”水声,荷叶碰触船舷发出的“沙沙”声,船上游客的说笑和对于荷乡美景的感叹声,混合在一起,组成了荷花水乡特有的协奏曲。
小船在水中游,行人在岸边走。岸边一把碎花伞下,一位身着白色长裙的年轻女子,正沿着河岸悠然步行,她不时转过脸来看水中的小船。她在岸边看荷花游船是一道风景,船上的人看她也是一道风景。
“相看两相悦,惟有荷花渡。”
游船离岸边很近,坐在船上可以和岸边的行人说话。船上的一个帅哥,举起相机,玩笑地和岸边的妹子打招呼,那妹子似乎也很配合,摆了一个妩媚而调皮的Poes。那情景颇有“哥哥你坐船头,妹妹在岸上走”的韵味。
大约二十分钟的行船以后,我们就到了荷花主景区。小船停靠在长满青草的小河边,乡村的荷花渡口泥泞而湿滑,简单的几个石阶,从水面延伸到岸边的小路上,供游人上下船。
上岸以后,沿着小河岸边的土路走过一座小桥,就是荷花观赏主景区的入口了。一个简单的栏杆,边上坐着一位中年妇女,这就是景区的检票处。我们把入口的门票给她看了一下就算是检票了。这个门票的功能很多,既是进入渡口的门票,来时乘船的船票,也是荷花主景区的门票,还是回程的船票。
进入荷花主景区,连绵起伏、望不到边际的各种荷叶,首先带给游客的是惊喜和震撼,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荷叶,更没有见过这么大面积的荷花。那些立在荷叶之上的花朵,有盛开的,也有含苞的,有大的,也有小的。颜色有粉红的、纯白的、金黄色的和紫色的等等。穿行在荷花丛中行人的各色着装,以及遮挡太阳的各色的花伞,这些或静止或移动的色彩,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动感画卷。多彩点缀的荷区,仿佛是一块翠绿的翡翠上面五彩缤纷的玉斑。是一种动与静,自然与雕琢的和谐与完美。
我采摘了一棵很大的荷叶,顶在头上遮挡太阳,阳光下一袭淡淡的荷香飘散开来。
整个荷花景区,被很多条纵横交错的幽幽小径分开,游人可以通过小路,游览每一处荷花。所以尽管景区游人很多,丝毫也不显得拥挤。
在景区深处,我们又遇到了在网上淘票的那对夫妻,他们因为和景区交涉,错过了和我们同乘一条渡船。此时他们正在给活泼可爱的女儿拍照。从他们快乐幸福的表情上可以看出,验票的小插曲,丝毫也没有影响他们旅游的好心情。再次见面也算是熟人了,相互帮忙合影留念。
满池荷花在江南水乡是很常见的景色,把荷花变成旅游风景,是水乡利用自然资源,对于荷花商业化的结果。当然这样的开发,给乡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一个地方的成功,带动了附近乡村的效仿。在我们去的荷花景区周边,就有很多类似的景区,也是荷花,也是水乡,基本上大同小异。
我们从荷花渡口乘游船返回入口处以后,又去了另外一个景区,这里的荷花与我们之前看到的有所不同。
首先是荷叶很高,游客几乎都被淹没荷花丛中。其次是荷叶很大,最大的荷叶差不多有一个小伞那么大,当然荷花也大,颜色更加鲜艳。整个荷花景区,小桥流水,亭榭长廊,看上去更富有诗意和情调。
景区里有一个原木铺就的长廊,长廊分上下两层,走在上面的一层,整个景区尽收眼底。长廊把景区分为两半:一边开满荷花,另一边只有荷叶没有荷花,这让我们感觉很好奇。从景区管理人员那里我们知道,原来两边的荷叶完全不一样,没有荷花的那边是专门长莲藕的,属于经济作物,荷花盛开的这边是观赏荷花,只开花不结藕。
村民告诉我们,现在正是采藕的季节,在远处的荷塘边上,就有人在采藕。我们顺着村民手指的方向看去,隐约可以看见,那边的荷叶在摆动,再仔细一看,荷叶丛中有几顶晃动的草帽。
同学C提议,我们去看看采藕,顺便买些新鲜的莲藕带回家。
走下长廊,沿着荷塘边的泥泞小路向前走一段,就看到荷塘里几位采藕的村民,他们站在齐腰深的水里,用双脚在水中不停地采动,不时地弯腰从水中捞起一根根白嫩的鲜藕。采藕人把刚捞起的莲藕放在荷叶上,当荷叶上的藕多了以后,再送到岸边。
“藕怎么卖的?我们买点。”我问一个正在采藕的村民。
“不能卖,我们是帮老板采的。”一位采藕人回答。
听了他的话以后,我们有点失望。
“就帮老板卖点给我们呗?价格好商量。”我们看着从水中捞出的嫩藕,实在想买一些带回去。
“不能卖的。”采藕人依然没有卖的意思。
“到这边来,我卖给你们。”正当我们准备空手返回的时候,另一位采藕的'村民喊我们,这让我们喜出望外。
采藕人挑选了几个比较粗嫩的藕段,放在荷叶上包起来递给我们,我们按照采藕人要求的价格付了钱。经常买菜的C同学说,这个价格比菜场上便宜很多。不过价格不重要,诱惑我们的是藕的鲜嫩。
我们不知道藕钱最后是进了采藕人的口袋,还是藕塘主人的口袋,当然这个与我们无关。
采藕人告诉我们,莲藕被采挖出来以后,荷叶不需要再为莲藕提供营养,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在剩余的时间里,自生自灭,叶子由碧绿会慢慢变成黄色,而后开始枯萎。深秋的时候,所有的碧荷都会变成枯荷,枯荷安静地矗立在水面上,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秋雨之后,枯荷逐渐凋零,零落的枯叶,无力地漂浮在水面上,最终落入水底,归于藕塘的泥土中,作为养份,静静地等待莲藕下一个生命周期的来临。
可以想象,在一个深秋落雨的午后,来到荷塘边,你看到的将是另外一番景象。置身于“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景象中,触景生情,心随景动,或许会滋生出些许伤感的情绪。
莲藕在采完之后,整个荷塘在剩下来的季节里,都显得萧瑟。当冬天的一场大雪来临的时候,水面结成冰霜,将那些顽强越冬的枯荷茎秆,冻在冰水里,凌乱的枯茎零散地分布在冰面之上,冰冻残荷,让人感叹自然的神奇和无情。
采摘了莲藕以后的荷叶,对于村民来说不再有经济价值。碧绿的荷叶上,看不到一点灰尘,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纯绿色纯天然。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岂不是有点可惜。同学S突发奇想,她觉得采摘一些回去,可以做荷叶蒸饭,或者荷叶蒸肉,通过蒸煮让荷叶的清香,渗透到饭菜里。我们一致认为这个想法不错,并期待分享她亲手制作的荷叶美味。
其实荷叶包饭,并不是发明创造,我国民间很早就有。在清末的岭南地区就很流行,有《羊城竹枝词》为证:泮塘十里尽荷塘,姐妹朝来采摘忙,不摘荷花摘荷叶,饭包荷叶比花香。
这个正是对于荷叶饭的真实写照。
在回城以后,下车的时候,我从S同学的一捆荷叶里抽出了几枝,我贪恋这些碧绿、纯净荷叶的清香,我觉得如果把这些一尘不染的荷叶,做成荷叶茶,味道一定很好。
我把带回来的荷叶,放在阳光下暴晒成荷叶干,晒干以后的荷叶依然是淡淡的绿色,并且清香的气味更加浓烈。把干荷叶切成碎片,取一些放在茶杯里,加进开水,看那些绿叶慢慢舒展开来,杯中的清水逐渐变成淡绿色。我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味道微甜,清香宜人,是真正绿色环保的饮品。有资料上显示,荷叶茶是极好的瘦身饮料,乐于追求身材苗条的女士们,不妨一试。
荷叶茶或者荷叶蒸饭,是荷花水乡旅游的意外收获,也是旅游快乐心情的延续,自己动手制作更是一种生活情趣。
无论是S同学的荷叶蒸饭,还是我的荷叶茶,这些东西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内容,让我们体验了更多的生活乐趣。
我曾经见过娇滴滴的含羞草,婀娜多姿的桃花,富丽堂皇的牡丹,小巧玲珑的桂花……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沁人心脾的荷花了!
清早的阳光照到了荷花娇嫩的花瓣上,花瓣就像被涂上一层金粉,它们昂着头,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就像十三岁的花季少女。映入眼帘的是碧绿的荷叶,她娉娉婷婷地伸出水面,仿佛一把把绿色的伞,碧绿的荷叶托着朵朵荷花,荷花的花瓣上还有几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在滚动着,像小姑娘穿着一条镶着珍珠的裙子,静静地坐在小小的绿“船”上,在池面飘啊飘啊。在嫩红的荷花,碧绿的荷叶间隙,突然一条可爱的小鱼跃出水面,一眨眼又钻进水里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道道涟漪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荷花们有的绽放着,散发着芬芳;有的含苞待放,鼓鼓的,好像随时要胀开似的;有的还是花骨朵,偶尔会有蜻蜓调皮地立在它尖尖的角上。在水的月色下,荷花更是千姿百态;有的依偎在荷叶下,像个孩子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有的笔挺于荷叶下边,像高大的卫士;有的则一枝独立,好像挺拔的哨兵。
这些飘飘洒洒、竞相开放、流光溢彩的荷花个个都挨挨挤挤的成长,它们一天比一天漂亮!
这就是美丽无比的荷花。
中秋感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这首诗淡淡的透露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在他乡想要和家人团聚一样,而中秋这个大节日就代表着团圆,正是在这一天每个身在异地的游子们都纷纷回家与家人团圆。
都说月有阴晴圆缺,这轮明月,承载了多多少少的悲欢离合。几千年的思念,几千年的牵挂,几千年的哀伤,月尽收囊中……有悔恨的泪水,有团聚的欢乐,有冷漠的孤单,有牵心的思念……就像李白一样抬起头看着那轮明月,似乎看到了更多更多……
而有多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弃和家人团聚,战斗在一线岗位,有多少儿女在外拼搏,一人在外是伤感的……
但可以共一伦明月,醉饮美酒趁月归!多美!
中秋的月饼的馅是甜的,里面包的是人们无尽的辛酸与思念。把思念都寄在了月饼馅里送到家乡的亲人。
中秋的月是传递思念最好的工具。晚上一轮洁白的月亮慢慢从云从中露了出来,人们正是看望的天上的一轮明月来思念家乡!
总体上来看,中秋是使人团圆的一个节日,但也是一些人最伤感的节日!
你看,旭日正在升腾,春姑娘来了!你快去用双手拥抱这个美丽的春天吧!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了,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鲜花次第开放。
春姑娘在封冻了的冰河上跳呀跳,踩呀踩,冰层裂成冰块,化成了水,鸭子在刚刚成水的河里游泳,正如“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姑娘又在沉睡了的大地上跳呀跳,使小草感到春天来了。一棵棵小草从酣梦中醒来,他们破土而出,舒展着他那幼嫩的绿叶。小草一下子铺满了原野,举目远望,一碧千里。他们挺着身子,随风摇曳,那么柔软,那么娇嫩。
春姑娘还在覆盖着皑皑冰雪的陆地上,划了一下他的手指,使树和花儿知道春天离她们不远了。一株株柳树在微风中摆动着柔软的枝条,轻轻地擦过湖面,像美丽的少女在河边梳头。怪不得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咏柳》一诗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把它写的那么地美,好一派垂杨柳的风景呀!
一个个桃花像喝醉了似的,满枝绯红。那盛开的梨花,一簇簇绽满枝头,玲珑,纤丽,如云似雪。迎春花像一道道抛物线,由一点向四面八方抛去,而绝无横枝斜出一束一丛。
那里,一群群蜜蜂在飞舞,飘散着花粉的空气也跟着它的翅膀振动。青蛙从洞里钻出来了,活蹦乱跳。呢喃的大雁从南方飞来了,小鸟从巢中钻了出来,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赞扬春天的美丽。
如今,春季已到。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形容、赞美春天。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希望。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暖暖的春风飞来了。它好比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带着一只彩色的神笔,到处欢快地画着。
春风飞过大地,大地变成一幅清新的图画:被人们收割过的草木茬上,又倔强地冒出了新芽。不用人工栽培,它们就在春风的吹拂下生长起来。大地变绿了,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的野花,多美呀!春风吹来,那清新的花草气息,直往人心里钻,无论是谁,都会深深吸一口,像痛饮甘露一样畅快。多爽啊!
雨过天晴,太阳走过七色彩虹,万丈光芒照耀着春天的大地,大地上的一切都生机勃勃。地上的小草,细细的嫩叶湿漉漉的,青枝绿叶的树木,像刚洗过一个澡,显得青翠欲滴。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着,唱得人心情舒畅;小蜜蜂出来采蜜,它们从这束花飞到那束花。最快乐的是阳光下的孩子们,他们有的追逐跳跃,有的唱歌跳舞,还有的在蓝天上放起了风筝,又是一幅欣欣向荣的图画。
啊!春天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我爱你,春天!
秋天的夜,不太黑、也不太热,田间小虫的叫声也显得柔和安详。幽幽的夜色中包裹着月亮银白色的光辉。在这样的夜晚,可以看看天边低低的云屋,又可以看看远处黑黑的山峦。
可以什么都想,又可以什么都不想。
秋天的夜、秋天的月,需要慢慢的咀、慢慢的嚼。才能品出那份韵味。喜悦?感动?——好像找不到最贴确的词来形容!也许这样的夜,就应该有这样的心境吧。
秋夜的风似有若无,仿佛树上的叶也不曾摆动。只是思絮却可以飘出去很远。过去、未来。好好的回忆一番,美美的幻想一番。爱与恨,得与失一却都不重要。不用去回避,不用去强求,彻底的放轻松。只有在这秋的夜色中我才能找到心灵深处那份久违的恬静。
我喜欢独自坐在这月夜的小院里,听小虫子浅浅的吟唱,我喜欢漫步在长满青苔的小溪傍,看那潺潺的溪水冲碎银辉的月光。秋天的夜是安静的,安静并不寂寞。寂寞并不忧伤。
秋天的夜,月华如水!秋天的夜,风未动,幡也未动,只有心在轻轻的动!
在我读小学时,有一位老师让我念念不忘。她叫袁桂华,大约有五六十岁了吧,却不怎么显老,一对黑色的眼睛炯炯有神,高挺的鼻梁下一张小巧的嘴为她构造了一张很漂亮的脸,她待人很好很亲切,对学生一视同仁,哪怕是班上最差的学生。
其实我跟她的交往并不频繁,甚至连谈话、扯闲也没有几次。可她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袁老师非常爱花,在她家的阳台、楼顶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花,我也去“欣赏”过一次。
有一次,我去袁老师那里玩,看见她最喜欢的那盆小叶荷花不知什么原因枯萎了,枯黄的荷叶耷拉着,一只小蜻蜓趴在上面一动不动。我家也有两盆小叶荷花,那是爸爸从广东带回来的,是爸爸的最爱,他每天都趴在阳台上赏花。当我得知袁老师的'爱花是因为近段时间来为了帮我们补习功课无暇照顾才枯萎后,我便在心中燃起了渴望的火球——把爸爸的小叶荷花送一盆给袁老师。
可是,小叶荷花那可是爸爸的最爱啊,行吗?我偷偷来到阳台边,在小叶荷花前来回的踱步,最后终于做出了平生最大的决定,抱走了爸爸的一盆小叶荷花。在去老师家的路上,我左思右想:“该怎样跟老师说呢?要是她不要怎么办?”不知不觉已来到了袁老师的家门口,考虑再三后,我举起右手,胆怯的敲了几下门。“嘎吱”!门开了,却是袁老师的丈夫。我向他讲明来意后,他让我进了门,又热情的拿出水果招待我。不一会儿,袁老师回来了,她微笑着坐在我身边。或许是因为紧张吧,我额上冷汗一个劲往外钻,“你走了那么远的路,一定很热吧!快用毛巾擦一擦把!”说着递给我一条洁白的毛巾。“谢谢老师!”她哪知道我是紧张得冒汗呢!我忽然想起了那盆花,“老师,这是我送给你的花,请你收下。”“哦!”老师先是一愣,然后激动地对我说:“谢谢你。那么好的花它,舍得吗?”“舍得。”我认真的点了一下头。“这花你养得这么好,你一定很爱花,一定很懂它们了?”“没有啦,我一点也不懂。”“那我给你讲讲吧!”“好啊!”袁老师于是给我讲了许多养花的大学问,我这才知道:原来花的世界也有那么多知识呀!难怪我自己以前养的花全死了呢!
心中的那份渴望我实现了,我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自豪。就在我把小叶荷花的那个夏天,我小学毕业了,从此,我对老师的那一份渴望已经变成了无尽的思念,每当在阳台上看见爸爸那盆在风中摇曳的小叶荷花,我就在心里默默地念叨:敬爱的袁老师,您现在还好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