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看电影,上午停电,看了读者的一篇文章《因为高贵,所以陡峭》,是对电影《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的赏析,喜欢作者的语言,也对电影本身产生了兴趣,中午来电的时候便找来看。
我是伴着大笑和泪水看完的这部电影,他使人内心产生一种无法遏止的疼痛,关于爱情,这部电影有他独到的'解读。
从后往前回忆,我的思绪。
十年后的安德烈俨然已是一个农夫,不再是想像中威武的军官,看到一生挚爱的珍妮独自驾着马车消失在西伯利亚遥远的地平线,他只是点燃了一枝烟,谁能想像他内心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然而他让观者是煎熬的。画面的另一边,安德烈的儿子宁愿天天戴着防毒面具,也不说“莫扎特是一坨臭狗屎”,他有和父亲一样的坚韧和执著,对信仰的执著,安德烈因为对爱情的执著而被流放到了荒凉的西伯利亚,他得到了珍妮此生不渝的爱,心的爱恋,而他的儿子,用自己的坚持,最终使指挥官在高高的崖壁上忘情的高呼“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对爱情的失去,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对他同样是一种获得。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发出巨大的轰响,森林倒下了,交易使爱情蒙了灰尘,也使它更透彻,对爱情的深切眷恋并没有从他们的心中崩塌,那车站的送别,泪眼中唱的歌仿佛已是诀别。
忽然就想起了那一句话,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你们好!
我是远在中国的一名学生,此时此刻的你还好吗?
我知道此在战争中的你心中是百般无奈,你痛恨战争,痛恨侵略者,那些魔鬼的化身,无时无刻都在摧毁你们美丽的家园,子弹,炮弹,生化武器,蹂躏着你们的生命,我们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看着电视上播出的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报道时,我的心中不免一酸。
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丰富多样的`课程,优越的生活条件,老师常常跟我们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难道叙利亚的孩子们就不是祖国的花朵,就不能拥有自由吗?我们老师给我们看过这样一段视频,你们正在草地上玩耍,一声尖叫传来,随后炸弹就接踵而至,数不清的尖叫声传遍硝烟弥漫了战场。是可怕的,战争摧毁了你们美丽的家园时你们没有正常的作息你们的家人痛心疾首。
在战争来到之前,我相信你们也一定生活在安宁和幸福之中,拥有温暖的家,拥有快乐的生活可以每天快乐的去上学,可是现在可恶的战争,夺走了你们的安宁,又破坏了和平,让你们面临这场不公平的角逐,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保证生命会长青你们的生活没有质量,生命没有保障,我深深地为你们难过。
我的脑海里经常会出现你们的家园学校被摧毁的样子也会想到你们倒在血泊中的样子,真是令人不寒而栗,孩子们是那么无辜,却都被战争夺去了生命。战争是一个可怕的狯子手从人人都是它手中待宰的羔羊,它无情,他是死亡,他可恶,他是魔鬼。
这事战争迫害的叙利亚儿童们,我在遥远的中国为你们祈祷,祈祷战争能早点离开祈祷你们能早点拥有和平安宁的生活。
此致
敬礼
你远方的同龄人:冷侠
你们好!
我是一个中国小学生。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消息,知道你们的生活已不再平静。到处是一片废墟。砖头、瓦块散落一地,随处可见大的、小的、深的、浅的弹坑。天上盘旋的战机“隆隆”地响个不停,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尸横遍地。几秒钟的`时间,你们所在的城市就毁于一旦。
现在,你们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时时面临着生命危险,吃不饱,穿不暖。你们的爸爸可能上了前线,正在浴血奋战,生死未卜;你和你的母亲可能无家可归,在野外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想到这,远方的我真为你们担心。
如果有颗炸弹“不长眼睛”,“光临”了你们家,你们可能会失去亲爱的爸爸妈妈,原本温馨、幸福的家可能就会毁于一旦,留给你们的就只剩下那噩梦般的战争。这时,我好像听到了你们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看到了你们无助而又恐惧的眼神。我是多么心痛啊! 你们再也不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能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尽情地踢球;不能在父母的关心下茁壮成长……你们是多么渴盼和平呀!
虽然我和你们离得很远,但是我们的心是相连的。我们也痛恨战争,也渴望和平。我多么希望为战争敲响丧钟;我多么希望和平之花重新绽放;我多么希望你们也能有一个温暖的家,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美好的春天!
祝你们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
你远在中国的朋友
你们好!
我是一个中国小学生。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消息,知道你们的生活已不再平静。到处是一片废墟。砖头、瓦块散落一地,随处可见大的、小的、深的、浅的弹坑。天上盘旋的战机“隆隆”地响个不停,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尸横遍地。几秒钟的时间,你们所在的城市就毁于一旦。
现在,你们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时时面临着生命危险,吃不饱,穿不暖。你们的爸爸可能上了前线,正在浴血奋战,生死未卜;你和你的母亲可能无家可归,在野外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想到这,远方的我真为你们担心。
如果有颗“不长眼睛”,“光临”了你们家,你们可能会失去亲爱的爸爸妈妈,原本温馨、幸福的家可能就会毁于一旦,留给你们的就只剩下那噩梦般的战争。这时,我好像听到了你们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看到了你们无助而又恐惧的眼神。我是多么心痛啊! 你们再也不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能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尽情地踢球;不能在父母的关心下茁壮成长……你们是多么渴盼和平呀!
虽然我和你们离得很远,但是我们的心是相连的。我们也痛恨战争,也渴望和平。我多么希望为战争敲响丧钟;我多么希望和平之花重新绽放;我多么希望你们也能有一个温暖的家,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美好的春天!
祝你们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
你远在中国的朋友
我们熟悉的大部分末世题材都是在主角找到地球上最后的乐土后戛然而止——主角们跋涉千里,发现洪水后最后一片陆地;孤独的幸存者历尽艰辛,最终与其他幸存者建立的新世界汇合;或是肆虐全球的灾难终于褪,劫难过后的人类面临新纪元。在这些故事中,最后的乐土仅是构成人物动机的一线希望,从未展现过真正面貌。然而在撒迦利亚中,故事却恰恰从男主角找到他的净土开始。
这给了撒迦利亚独特的视角——生活在核危机后也许是唯一一处桃花源的农场女孩,与先后两名陌生的闯入者发生的故事。所以在点开影片前,疑问也显而易见:三人之间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矛盾冲突,电影会从哪个角度接近主题,又会自哪个角度展开。按照类型片的思维,这会是一部小清新文艺片或是残酷的人性故事?
影片中,Ann独自在核危机后空无一人的山谷中生活。所有现代社会的便利全部消失,生活回归原始,手耕狩猎,烛火照明。她用三轮车做工具,步行镇上的图书馆,归来后用力擦洗身上的有毒粉尘。尽管艰难,看上她仍能应付。Ann还是一名虔诚的信徒,坚信上帝对每一个生灵自有安排,上帝的书本中必有对这一场浩劫明白的解释。父亲遗留下的教堂是她的精神支撑。在这块遗世独立的山谷,Ann必定想过她是否是地球上最后一名幸存者,忍耐过恐怖而窒息的孤独,但上帝是她不离不弃的心灵伴侣。这份形而上的慰藉,以及农场姑娘的技能与坚强,Ann勉强维系着生活的平衡。
蓦然闯入的工程师Loomis打破了这份平衡。Ann对这个陌生的闯入者是友善的。 这既出自她的善良,又源自她的孤独。她对上帝的祈祷很明确,请赐给这个人健康,请赐予我陪伴。而Loomis带给她的不仅是陪伴,还有生活的改善与接踵而至的矛盾。Loomis作为Ann信仰的对立面,甫一出场形象就很明确。他是政府的合作工程师,对一切他都有一份与Ann截然不同的理解。他试图从科学角度解释Ann生活的山谷免于核污染的原因,他教会了Ann从加油站取得燃料,又提出了利用水利启动发动机的工程。但这需要推倒教堂,于是矛盾产生了——Loomis对Ann的信仰不以为然,无法理解,尽管他试图从Ann的角度进行说服,但那听上并不真诚,毕竟他如此明白的不是一个信仰者,只是些文字游戏罢了。 Loomis为此感到挫败,醉酒发泄后,他与Ann似乎都愿意彼此各退一步,于是暗流涌动的关系又暂时回到平衡。但不安的种子已经埋下。
Ann与Loomis此时的.平衡是脆弱的,包裹在暧昧不明之中。两人之间若有若无的性张力在一场愉快的晚餐后加速——但一切依旧暧昧不明。Ann是主动的,但她主动的缘由是什么,Loomis的拒绝也令人看不透他的心意。这时我们想起他们不是正常社会条件下的男女,而是末世中两个孤独的生灵。他们的思考,感受,无不笼罩在核污染的乌云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异化是必然——陌生人之间几乎是光速产生依赖感,又交错着重重疑虑,极度想信任对方,彼此取暖,但又有一层对彼此的恐惧作为底色。 在这个规则全部消失的世界里,谁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会做出什么呢。
很显然,Ann也并不明白自己的动机。她对Loomis固然有一种雏鸟似的依赖(她对Loomis说,是你,让我想重来一遍),但这很难说是爱情。她对Loomis的接近更像是一种自我暗示,也许是孤独,也许是一时的情绪,又或许是感到这是两人之间的一种必然(在永远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Loomis很显然看出Ann的困惑,而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困惑。他知道自己想要Ann,但他无法分清背后的动机。在他无法确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时,只为一时冲动,而毁掉两人来之不易的脆弱平衡,是得不偿失的。
这些混沌,矛盾,因为Caleb的出现而加速推向临界点。两男一女,似乎是注定的不稳定结构。在这个节点出现的第三者,观众往往期待一个更加邪恶的角色,但Caleb显然不是。他已在Ann与Loomis身边观察多天,所犯下的恶行不过是偷窃几只鸡蛋。但Caleb与Loomis的截然不同,已足够带来风暴。他是白人,年轻,好看,与Ann生活背景接近,并且分享相同的信仰,更重要的是,他十分果断,知道自己要什么。他能与Ann说笑,在信仰的问题上更能够理解Ann。在Ann与Loomis之间形成僵局的水车问题,Caleb三言两语就劝服了双方。他与Ann关于上帝的对话,显示出他在信仰与实用之间的逻辑自洽。也可以说是狡猾。比之Loomis,他似乎更多了些狡黠与街头智慧,并不会为Loomis蹩脚的谎言而欺骗。他很快确定自己想要Ann,并且想要留下。
三人的交流暗潮涌动,重心在悄悄转移。水车建成后难得的轻松夜晚,烛光,佳肴,舞蹈,游戏,夜泳,Ann尽情享受,Caleb毫不拘束,Loomis目光闪烁——Ann与Caleb之间的吸引瞎子都看得出来,他蓦然发现自己变成了第三者。对Ann来说,Caleb是致命的吸引,她与Loomis之间尴尬的性张力,换到Caleb身上却汹涌而至,水到渠成。她仍旧是困惑的,即便事后与Loomis的解释,她仍旧并不能清楚地说明自己。Loomis的告白似乎已对她失了意义,曾经的Ann或许会欣喜若狂,但现在的Ann已经历过诱惑,她已经明白,她对Loomis的依赖,只是因为身边别无他人。
伊甸园的象征从故事起始就很明确。浩劫后的人类,失了过往的身份、地位,人们回归了创世之初,只是简单的男人与女人而已。而在这片仿佛被上帝眷顾的山谷,Ann是夏娃,Loomis是幸运的亚当。他们只有彼此。之后的闯入者Caleb则是引诱夏娃的蛇。而一切早已有所预示,书房中的Loomis翻开圣经图册,A for Adam,那一页就是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还有盘踞在树上窥视的蛇。夏娃偷吃了禁果,就像Ann与Caleb的偷情。
Loomis十分大度地“给予”Ann允许与Caleb发生什么,但这种大度存在着未说出口的前提,Ann可以探索,他可以接受,但Ann最终需要回到他身边来。这点在他与Caleb的摊牌中说的清楚,他想象这是他允许Ann这样做的。一方面他确实无力阻止Ann的行为,另一方面,Loomis固然可以谅解Ann尝试诱惑,但他无法容忍蛇。
所以结局也是必然的——Loomis与Caleb无法共存。尽管这看上很荒谬,山谷足够养活三个人,Caleb也证明自己十分有用——然而无论如何,似乎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对于Caleb来说,要么留下,要么出谷死路一条。这个道理两个人都明白。平衡的回归,似乎必须要以一个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即是两男一女关系在这个末世中的荒谬与尖锐之处。
结局是暧昧不明的,但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Loomis松手了,***死了Caleb。耐人寻味的是Caleb在防护服后的眼神,面对Loomis的恍悟,“我此时可以***死这个人”,他目光清明,毫不吃惊。似乎早在等待着这一刻。就像两个人在餐桌上讲述的故事,Loomis有能力在必要时刻选择残酷的举动,而Caleb经历过矿洞中同伴的互相残***,死亡的再次降临并不惊奇,他早已计算过自己的命运。在悬崖上的那一瞬间,两人似乎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共识。
故事又回到平静。然而Ann已不再单纯无知。她必然清楚Caleb的向,只是没有证据,亦没有必要证明什么。伊甸园已不再纯净,再用亚当与夏娃定义Loomis与Ann已不够恰当。两人在这个末世的前程真正走向未知。
最后,似乎无法真正解答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既不温情,也并不十分残酷。风景如画,静谧的原野与人物交流背后固然暗潮汹涌,但真正摸清导演的意图却很难。直白一点讲,剧本似乎给出了很多主题,却怯于向任何一个方向深入一步的作出探讨。在每一个点上轻描淡写,不着力地就滑过,既无尖锐棱角,也没有深刻挖掘,所有的处理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令人暗暗捉急。可以看出三位演员皆尽力地想从表演上为角色增添一些深度,但无奈剧本浅尝辄止,人物的动机暧昧不明,演员也只能无所适从。故事中还有些许十分突兀的地方,Loomis提出黑白的种族问题,然后就一带而过,这个问题就始终像个不上不下的问号悬在半空中,是没有丝毫意义的一步棋。 与Ann的告白也流于庸俗,十分出戏。最后只能说剧本没有野心,深度不够,娱乐性也欠缺。只想给两分半。但因为不可说的原因打了五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