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点亮了我的青春作文(谁点亮了我的青春半命题作文)

谁点亮了我的青春作文(谁点亮了我的青春半命题作文)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3-08-27 19:19:08
谁点亮了我的青春作文(谁点亮了我的青春半命题作文)

谁点亮了我的青春作文【一】

想想我呢?做事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父母都说我做事是“虎头蛇尾”。有一次,妈妈叫我练字,刚开始我还信心满满,说自己一定能写好,结果没写两行,惰性就像小虫子一样爬满全身,一点兴趣也没有了,最后也自然没有练成。何爽勤俭节约,一双皮鞋穿了好久都舍不得换。而我呢?一进商场就买这买那的,其实买来的东西很多都是不需要的,买回来就被丢在一旁。白白浪费了不少钱。安武林老师写的《点灯》点亮了我理想的'灯。文中的主人公石娃是一个先天性失明的男孩子,却非常热爱读书,他母亲死了,父亲没什么文化,全靠邻居男孩二虎传授给他知识。可是,上天对他不公,二虎死了,没有人在教他读书了。而我呢?好像读书是读给老师的,读给父母的,无论父母怎么苦口婆心的教导我,总是不肯下功夫读书,别人一直在进步,而我却在原地踏步,一想到读书就懒。像他这样的孩子都那么热爱读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读书呢?所有的儿童作家都是点灯的人,点亮了我们人生的灯、信仰的灯……我要感谢《点灯的人》这本书,它点亮了我心中的明灯!

谁点亮了我的青春作文【二】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了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头传说中的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的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个代名词,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标记。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逝!连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的姐姐说她不喜欢过年。那时,真的隐隐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觉。在回忆里,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人们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还听到过有的孩子说不喜欢过年。啊!原来不只姐呀!年究竟是什么?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的象征。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那是心灵的一种回归的渴望。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的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的年味儿很浓。那儿的人们都很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的特殊的节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了。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

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们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灵魂的休憩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如果过年了,家人还不能团聚,真的难以想象!而年味的消逝,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孩提时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年的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的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火热的大红色就是过年的颜色,中国的红真的包含了太多、太多,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的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了。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的。现在的过年,就好象是一个卸了红衣浓妆的老成持重的姑娘了。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乡下朋友问我:“你们城里是怎样过年的?”我竟一时愣住了,答不上来。“是啊!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年的?我应该好好想想了。”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的过年方式。例如: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他感到很吃惊,也很不解,说:“那是哪来什么年味啊!我们村里的过年,那才叫热闹呢!只有回家的,没有向外跑的,团年饭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儿嘛,就像吃年糕那样。”

我又向他解释,“现在城里人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像‘五一’、‘十一’这样的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时间。一到过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时间,便趁隙旅游了,偷个闲;上饭店吃团年饭,那样也方便,省时一些。”

其实,我也同他想的一样啊!小城里的年过的单调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这儿消逝了。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这样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的趋于冷淡的春节,我还不适应。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的春节氛围。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的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

几千年来的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逝。到以后的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的历史。”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的风俗要好一些。传统的节日风俗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新年赠橘(吉,压岁(祟钱……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红变淡、年味消逝吧!

谁点亮了我的青春作文【三】

读朱成玉的文字,便是这种感觉。轻柔的,细腻的,纯粹的,一人一物一景都可以成为一篇文字的主角,透过这些,廖勋钦可以看到那些闪耀在文字背后的光芒。这些光,照着在心里,仿若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人辨别清楚方向,不在岁月中迷失。

朱成玉的新书我的灵魂里住着风,就是如此风格,用细腻柔软的文字记载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琐事,这些小事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道理。作者敏感的捕捉,并写成文字,无疑是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能够醒悟。这些小事很温暖,很阳光,让人沉浸于故事中难以自拔,蓦地感动。虽然书中也写了不少亲情爱情,但主题却是对生活的感悟,是对事情背后的'审思,为人拨开一层层迷雾,让人找到内心遗失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

他说:“一帆风顺是另一种挫折。”只因太过顺利的人生经不住真正的考验,当不幸来临时,一次便被打垮。廖勋钦觉得书中最为有趣的莫过于作者写到家庭的一些事情,关于妻子,关于女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关于教育。对于女儿的教育,他也是在黑暗中慢慢摸索,最让廖勋钦记忆犹新的是两件小事。

其一,小小的心灵,需要一瓶童话饮品这篇文章里,他写到妻子对女儿的引导。“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呢?”“因为那样他就不会迷路了。”如此回答,超出我的想象,只一瞬,暖意便涌上心头。从书中,可以发现,作者的女儿从此不再害怕黑夜。

其二,不要撕碎孩子心中的云朵,文章开头,我们看出作者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明显不妥,他用严厉的声音吼女儿去做作业,甚至将成绩与家庭活动,物质挂钩。对此,作者开始并没有注意,后来在朋友家中见到相似的场景,却看到朋友用另外一种方式解决问题。他似乎瞬间就醒悟了,回家之后,他还专门带妻子和孩子出门郊游。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能够及时反思与改正便可。

一本让人看过之后反思的书,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让人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样的书,不算少数,可是文字如此优美,用美丽的小故事讲出来的,却极少。

廖勋钦觉得这本书十分适合家长去阅读,当然也适合高中的学生阅读,书中有很多美好的文字,寓情于景,生动细腻,让人看过之后,思考,成长。也许看过之后,你的心里也点了一盏明灯!

谁点亮了我的青春作文【四】

一手翻看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边在心理暗暗称奇,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读完最后一页时,竟有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之感。让我不禁感叹这确是“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

我自认为是懂孩子的人,也怀有一颗想要唤起孩子们真、善、美的教师心。读完李老师的书,才觉自己之幼稚,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幸运的是,我读了这本书,有了莫多的收获。

我看到了李老师的爱与智慧。但凡爱教育的教师,是不乏爱的,就像天下的父母,少有不爱自己子女的。我记得做过一道教育类的选择题,有百分之八十的老师都回答他们是爱学生的,但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确实,爱,需要方式。不是父母、老师爱的方式,而是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就像书中提到那个叫杨一帆的女孩爷爷奶奶爱她么?非常爱。一直把她抱在怀里,因为担心被其他的小孩欺负,不让她和其他小孩在一起玩耍。

可这让“孩子作为人的所有技能未被使用到。在孩子身体里,那颗作为人的灵魂很少被感动过,很少有痛苦也很少有愉快。”这是错误的爱的方式。当孩子因被错误的爱而变成“问题孩子”时,就需要老师的智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