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学在“点题”时,自觉是“高人”,总是嫌作品中的人物太“草根”,激情缺失,心智愚钝,思想苍白,于是路见“草根”一声吼,不该开口也开口:“就此打住,且听我给你指点迷津。”
也有些“聪明”的同学,自觉此举有点太“喧宾夺主”了,于是玩起了“小精神”——让“代言人”开口。何谓“代言人”?就是作者凭空虚拟的一个高人,其作用是在记叙文中及时出场,来替作者发言。其经典造型有二:一是武侠版的仙风道骨的老者,二是文化版的穷经皓首的圣哲。一开口,不是“真谛”,就是“哲理”,让你霎时“灵魂出窍”“肃然起敬”。
殊不知,我们都是生活在大干世界的一介“草根”,虽然身份“卑微”,但对生活、人生、社会的感悟并不“卑下”。在“点题”时,草根开口,虽还有点青涩,但它是只属于记叙文中人物的独特感悟;而高人聒噪,虽高纯而高标,但它已是“我们地球人”的共同感悟。记叙文中“点题”的震撼力,生成于“我的”个性,而绝非“我们的”共性,而且还有着自身独特的“质感”和“况味”。
在记叙文《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中,一位来自大瑶山贫困农村的老父亲是这样教育自己与城市同学比条件的孩子的:“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这句话虽出自“草根”,粗糙而又土气,但它是原生态的,有着“硬汉”的血性和“不向命运低头”的刚性,它比任何“高人”的“真理”更富有生活的质感和人生的况味。
春寒料峭的三月,乍暖还寒时,迎来了我校首届感恩节。校园中黄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杏花竞相开放,一切的一切欢欣而温暖,伴随着悠扬的《跪羊曲》,我记忆的阀门也随之打开……
我亲爱的妈妈!记得五岁那年,我生了一场大病,高热整整持续了三天。是您,把我背到医院,一直守在病床前,给我喂水、喂饭,没日没夜的照顾我。在您的悉心呵护下,我的病好了,而您整整瘦了一圈,眼睛熬得通红,当时我的心里酸酸的,一直想着妈妈真好,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您,可是我拿什么来报答呢?
妈妈!无情的岁月夺走了您那光泽的皮肤、红润的脸颊,一根根白丝悄悄爬上您那乌黑的头发,您在为我付出,为我操劳,我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妈妈!是您生我、养育了我,是您在我生病时照顾我,是您在我犯错时包容我,是您在我遇到挫折时鼓励我。您的爱早已凝结在我的心田,您对我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爱意。可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
如果说妈妈的爱像雨露,爸爸的爱则像阳光,照亮我迷茫忐忑的心,让我即便在冬日里也能感受到温暖。
我亲爱的爸爸!由于我性子比较急,而且又有点小马虎,所以每次考试前便如临大敌,紧张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而这时,我的爸爸!不管工作多忙,劳累了一天的您都会抽出时间陪我,一遍一遍的告诉我:考多少分数不重要,只要发挥出自己水平,会做的不要出错就行了。而我,却还是会粗心做错题,您用和蔼的眼神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婷婷,你要知道,学生粗心只是影响成绩,但是汽车驾驶员粗心却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医生粗心则可能会让病人失去生命,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呀……”
亲爱的爸爸,我知道您是非常要强又非常追求完美的人,每天拼命工作,工作中的每个细节都要求精益求精,但是您总是耐心的一遍又一遍指出我的缺点,帮助我改正错误。您用关爱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可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又怎能又岂是“滴水”?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知反哺,我如何去回报你们对我的舐犊情深?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
一场洪水,夺走了妈妈爸爸辛苦劳动的果实。从我记事起,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洪水,这么大的灾难。洪水刚过,爸爸对我说:“退学吧,你看,家中无粮,身上无衣,上学*谁来供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我打击太大了,我简直不能忍受!我看着爸爸忧愁的面容,看着天天伴着我的书包,眼睛最后落到妈妈身上,我是在哀求:妈妈,让你的孩子上学!妈妈看到这情景,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苦日子没法过,先莫想上学的事吧。”这天夜里,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得很多很多……
快开学了。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中,我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来到一座水晶宫般的学校。老师说:我们这学校,上学不要钱,还管吃管穿……
第二天早晨,我还沉浸在美好的回味中时,同座李明来了。
“起来,起来!樊老师让我通知你,学校减免你的书杂费,让你今天到学校上课。老师还说,辽宁的同学们给了我们很多衣服、学习用品,今天发给大家!”李明大声地说着。
“真的?”我有点儿不敢相信他的话,迷迷糊糊地说,“不可能,难道梦会变成事实?”
“你说啥?哄你的是小狗!”说完,他拉起我来,我们便一阵风似地跑到学校。
校园里已经到了许多同学,有说的,有笑的,有唱的,有跳的。只见校长走出来,扬扬手,大声说:“同学们,辽宁省的兄弟姐妹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要努力学习,完成我们的学习任务……”这天上课时,我的心一直平静不下来。
放学了,我抱着老师发的衣服和新书,飞快地跑回家,老远就喊:“妈妈,妈妈,发衣服了,发新书了,是辽宁的兄弟姐妹捐的!”
妈妈看到我的高兴劲儿,沉默了许久:“孩子,是党好,社会主义好。如果是旧社会……”妈妈说得很慢,很重,怕我听不清楚似的。这天夜里,我又失眠了,想得很多很多,前些天老人们讲的旧社会遭灾的悲惨情景,一下都涌进我的脑海里。
又一个早晨到来了。调皮的妹妹看我穿着漂亮的衣服,天真地问:“哥哥,穿着人家的衣服,拿什么报答人家呢?”问得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好,只有校长的话在脑海里回响……
铅笔,橡皮,到底是选择去实践还是首先准备好承受失败压力的心理呢?两者看似没什么区别,可实际呢?
“我不行”“我感觉还可以吧”“我觉得我还行”“我很看好我自己”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不难发现他们对自己的信心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当然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各自以后的处事方法及其结果了。对自己犹豫的人,面对挑战总是会先想到,我如果失败了怎么办,以至于他们在接受之余总还是心有余悸,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自己原本能发挥出来的水平,反而给自己带来了许多本没有的障碍了,结果却被自己打败了,他们准备的是接受失败;相反,自信十足的人,总会以充满着激情和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面对他们遇到的一切挑战,他们准备的是面对时采取的正确态度.正确的准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准备.
准备过早是对自己的否定,因为下一步是输是赢全在自己的心罢了。
这两者的选择更是一个社会的真实写照。实践与否,其实体现着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正的魄力和胆识。
发展需要的是实践,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之后才会吸取从而才会更好的进步,如果总是想到失败并准备承受他,那你还不如不做,那这个社会当然也就停滞不前了。选择前者的,即使是失败了,还是依旧不断探索着,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靠着胆量和魄力去实践,成功的几率无疑增加了很多,扫除了了许多不必要的障碍,当然这更是实践的重要新的充分体现.
我想只有实践了才会有每天的进步,而准备的应该是自信。一个人是这样,一个社会是这样,一个国家更是这样.
铅笔,橡皮,先去实践才是真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