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餐具是勺子作文(铲子筷子勺子作文)

我喜欢的餐具是勺子作文(铲子筷子勺子作文)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3-03-08 07:16:22
我喜欢的餐具是勺子作文(铲子筷子勺子作文)

我喜欢的餐具是勺子作文【一】

一天,毛巾、床、脸盆、钢笔、橡皮擦、碗、筷子和勺子不知为什么吵了起来。

“我毛巾是很厉害的,当人们感到困的时候,只要用我沾一下水,放在脸上一擦,就不会困了。”毛巾神气地说。“你厉害又怎么样?我才厉害,厉害得能当你们的大王,因为没了我,人们只能睡在冰冷的地上。”床火冒三丈。脸盆生气地说:“喂,你们俩能当上王才怪,我才能当上王,我是专门用来盛水的,少了可不行,所以说我才能当上你们的王。”铅笔听了他们三个的话,气得面红耳赤,他高叫着:“我,才最有资格当你们的王,因为少了我,人们就不能写字了。”“你们几个算什么,我才最厉害,因为只有我才可以把笔迹擦干净。”橡皮擦怒火冲天地喊叫着。碗、筷子和勺子听了他们说的话,便不乐意了,说:“我们才能当上王。”毛巾又自满地说:“哈,你们真是大金牙说媒---满口谎言。”“你,你才是呢!”大家气呼呼地应道。

他们就这样天天吵下去,终于有一天一个人经过这里,他们就叫他帮忙解决。那人听完他们的申诉后,平静地建议:“你们应该和平共处,因为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要你们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不笑话别人,人们就会喜欢你们!”

我喜欢的餐具是勺子作文【二】

因为金马奖的嘉奖,给《一个勺子》加了一道光环,让影迷有了期待的理由,陈建斌从《甄嬛传》里的皇帝,到现实主义电影的自导自演,而且能捣鼓得有模有样,转型不仅成功,而且有意义。就像一个常年撩猫逗狗的纨绔子弟,一下子变成了品学兼优的杰出青年,没有不恭敬的意思,这是好事。

电影确实非常好,讲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个穷人自己已经焦头烂额了,还捡了个勺子回家,导致的鸡飞狗跳,黑色荒诞的闹剧里面有关于道德的思考,有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还有对穷人的关怀。

基本上,一部现实主义佳片该有的东西,陈建斌都找到了,而且都展现的很有弹性,不触碰底线,也不制造过激的冲突,也没有流于表面,手法很柔和,很劲道,就像一碗西北拉条子一样津津有味。其实那些黑色的,隐喻的,探讨的,都要说白了就会变得生硬刻意和无趣,电影如此,我们评论电影的文字也是。本文就从三个小角度来谈谈《一个勺子》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不生吞活剥它,而是简单谈谈品味后的感受。

奔跑的月光——胡学文的现实迷宫

先撇开电影说小说,《一个勺子》的真正灵魂来自原着小说《奔跑的约稿》作者胡学文,一位出色的现实文学作家,他才是这个故事的灵魂。这部小说以西北村镇城乡结合部为北京,通过拉条子和勺子的遭遇,表现了现实社会里善与恶的冲突,城市化和信息化社会形态对传统道德的扭曲。

故事建立的是一个命运的迷宫,所有人物都在里面追逐,拉条子追大头哥,一开始是要钱,后来是要问个明白,勺子追拉条子,到后来是勺子的真真假假亲戚们追到拉条子家。他们形成个一幅清晰的食物链关系,拉条子无疑就是被前后夹击的命运,他追到了大头哥也是被坑的命,这是他的命运。

胡学文也一向很擅长这类手法,在他另外两部被改编的作品中,《大风起兮》改编的《跟踪孔令学》讲的是循规蹈矩的中学教师被不良青年尾随到杯弓蛇影的黑色故事,《婚姻穴位》改编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中三轮司机的老婆也被流氓纠缠不休,都是黑色幽默,都是好人的困惑,都是善类拿恶类无可奈何,只好苦中作乐。

从小说到电影——陈建斌的变与不变

有小说打底,其实陈建斌讲故事的压力并不重,就算按照原文照本宣科,基本上也差不了,但是他并没有满在原着的摇篮里上睡大觉,而是尽可能的给故事加入了很多新的东西,作业成绩从良升到了优。

从小说到电影,整体来讲,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物变得更灵活了,小说讲的是事,电影演的是人。在原着的文字里,叙事很精炼,情绪很饱满,但细节不是太多,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特别大,变成电影就要把一切都转化成影像的细节,特别是人物的塑造,每个人的想象力不一样,读书的感知也不一样,但这部电影,所有的形象基本上能让读者感到满意,像大头哥的半社会人半生意人的形象,还有杂货铺女老板,女警察的形象,都比小说更有神采。

具体情节的改编,笔者印象比较深的是大头哥最后被缠得无可奈何,把五万块钱还给了拉条子,这一情节在原着中是没有的,由此可见,陈建斌导演在增强了讽刺感和戏剧性的同时,还是给出了比小说更温暖的意味。另一个是拉条子最终被戴上了勺子的破帽子,以勺子的面貌面对孩子们的打骂,这个也算是一个主题的总结吧,暗示小人物的形象。

疯魔即觉醒——拉条子的道德困惑

看《一个勺子》的时候,其实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贾樟柯监制的《树先生》,一样讲的是新的经济体系下,环境影响人性的`变异,一个用勺子,一个用大神,两个在常人眼中的非正常精神状态来表现道德的迷失,生存的困惑,显然是异曲同工的表现手法。

中国城市化进程对生存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规范的影响,一直是现实主义作品的一个重要命题。经济形态的改变,让每个人都产生了变化,价值、道德、规则,让每个都很迷茫。电影里不仅拉条子,大头哥和村长,还有村民,民警,他们也不知道真相,所以可以说,他们全是勺子,不同程度和病症而已。

这个世界只有表相,没有真相,每一个试图洞悉真相的人都是勺子。

拉条子最后悟到了,把破帽子戴上,他在别人眼里成了勺子,别人在他眼里更是勺子。这种明白和树先生变成大神是一个手法,别人笑他太疯癫,他笑别人看不穿。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这样,荒诞和真实已经融为一体。

我喜欢的餐具是勺子作文【三】

傻子和小羊羔,傻子和儿子,傻子和拉条子,相互映射。

两个回环,傻子一段,拉条子被当成傻子再一段。

不想傻子跟着的时候偏甩不掉,产生感情了又被“家人找回”送走了,发现是骗局再找傻子又找不着了;自己的儿子判刑坐牢回不来,偏有个傻子叫自己“妈”在家里赖着;怕各种“家人”找上门的时候,各路人马天天来,做好万全准备了,偏又不来了,“第二只靴子”迟迟不掉下来;想追回五万的时候追不回,最后不要了,钱又回来了;想给儿子减刑送钱疏通结果钱、事两空,最后没念想了居然减刑成功。所有的情节设置都围绕着那句话“人生就是这样的”。

想把傻子甩掉,再一次,再一次,再一次,再一次,再一次,最后放弃。找李大哥,一直找,一直找,一直找,一直找。终于见到了,车上聊让下车,车上聊让下车,车上聊让下车,最后自己下车。找傻子的“家人”上门,金枝子准备酒和肉罐头,又找上门,金枝子准备酒和肉罐头,又找上门,金枝子准备酒和肉罐头。生活好像就是在这种重复里慢慢磨掉一个人的气性。这都是为什么呢?拉条子最后再不断的找人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要傻子,是为什么呢?他不再想要回自己的那五万块,可还是知道为什么。周围的人都在和他说,不要问,没什么为什么,“人生就是这样的”,只有拉条子还在执着于答案,成为人们眼里的勺子(方言里和傻子是近似音)。

金枝子责怪拉条子,怪他的老实,怪他当好人,虽然是因为几遭折腾下来的气话。可是老实有错么?做一个好人有错么?贪财贪利骗人见风使舵就对了?社会里的多数人都是从众的,太多的人心坏了,好人才会被当成傻子。然而我还是坚持,别人怎么做并不是自己做同样事情的理由。

陈建斌和蒋勤勤的表演让人完全忘了他们曾经演过的角色。这俩人居然各自演过雍正和第二梦。光是写出来,都觉得这些角色分布在不一样的次元,怎么会是同一个人演的。坐炕上的对话真的太写实了,夫妻之间的埋怨、默契、琐碎和家常。不知道片子里两人的方言说得准不准,反正自己没出戏,就像他们本来就是说西北方言的,这功夫下得到位。再一个,看片子不会觉得是在演,会觉得,这就是西北的农民和农夫。让人忘记自己曾经演过的角色,忘掉这是自己在演戏,而完全融入到角色中,最是见演员真章的时候。

李老大的角色虽然因为演员的问题一直没露正脸,却反而觉得这样的处理很有意思。一个拉条子成天追着的人,却始终见首不见尾,就像他做的那些事一样,不见得能见光。女警察的角色也很有意思,开始觉得很普通,但是最后那过激的、或者说自我暴露的“你不会以为是我通风报信吧”反而让人会再想一想,为什么后面那些“家人”不来了。

喜欢那只小羊羔,还莫名喜欢打印店老板。

12点10分的场子,影院里连我只有四个人。两个上了年纪的阿姨,一个比我稍大些的女青年,还有我。散场时,片子在滚字幕,我们都静静坐着。我最先起身,走时,她们还在静静看着荧幕,或许,各自都在想些什么。

我喜欢的餐具是勺子作文【四】

有一天,这些美丽的餐具不约而同地进行自我炫耀。勺子说:“哈哈!小主人每天吃饭都要用到我哟!”

盘子用藐视的眼神望了望勺子,高傲地说:“啧啧啧,不就是一个小到弱不禁风的勺子吗?我比你更厉害呢,我天天都用大肚兜装着可口美味的饭菜……”

瓷碗也不例外,它兴奋地嚷着:“我才是最厉害的嘞!主人们天天都离不开我,而且我长得也好看,我的身体白白胖胖的……”

仿瓷碗也不甘示弱:“你们都不要争了,最厉害的是我,小主人天天都用她那细腻的小手抱着我,而且我还有个特殊的功能───不会烫手……”它们始终谁都不肯让谁,争个没完没了的。

这时,筷子也站了出来,它说:“我比你们更厉害,我用长长的腿夹菜,而且我还可以调制鸡蛋,这些你们能做到吗?”

瓷碗听后,勃然大怒地说:“凭什么说你厉害呢?要不是用我白白胖胖的身体装着鸡蛋,你还能调制吗?”它们吵醒了熟睡在一旁的炒锅,炒锅也来凑热闹了:“你们都太自欺欺人了,我才厉害呢,你们谁的肚兜比我大?谁的作用比我广?都没有人,那你们还在这嚷嚷什么,吵着我睡大觉!”炒锅话音未落,一阵阵响彻云霄的.争执声又再次响起来了,它们都对炒锅的话感到不满……

小主人突然过来了,拿起瓷碗,往碗里倒了热腾腾的水,烫得瓷碗哇哇大叫。可惜无论瓷碗怎么叫,小主人都听不见。突然,“啪”的一声,瓷碗结束了它的生命。小主人惶恐不安,后悔不已。

这时候,瓷碗的兄弟姐妹们嚎啕大哭。它们虽然喜欢争执,但是它们之间的情感是热烈真挚的。这时,跟瓷碗争吵的餐具们异口同声地说:“瓷碗,真对不起,我要是知道你会发生不幸,我就不会跟你争执了……”它们懊悔莫及,望着地上已经失去生命的瓷碗,大家不禁热泪盈眶……

世上没有后悔药,有些东西往往只有失去了才值得珍惜。一套普普通通的餐具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我喜欢的餐具是勺子作文【五】

在看电影《一个勺子》前,我只注意到了作为演员的陈建斌,从未认识导演陈建斌、编剧陈建斌。通过这部电影,我重新认识了这个名叫陈建斌的电影人。

《一个勺子》的故事改编至胡学文所著中篇小说《奔跑的月光》,由陈建斌担任导演、编剧,陈建斌、蒋勤勤、王学兵、金世佳等人主演。该故事讲述了一个朴实、善良的甘肃农民拉条子进城搭救坐牢的儿子没成功,却捡回来一个勺子(勺子在甘肃话的意思是傻子),勺子的出现给拉条子一家人惹来一堆麻烦。最后勺子丢了,儿子减刑了,钱也拿回来了,拉条子却“傻”了……

观影结束,蒋勤勤所扮演的金枝子在片中重复哭喊出的一句话不断回响在我的耳畔:“人善被人欺!”导演似乎要通过这样一句台词和观众隔空进行沟通交流:拉条子是救了勺子,并待他如亲人般,为什么这些人还要这样欺负他呢?难道好人就这么难当?好人就活该被人欺负?并由此引申开:这年头帮人究竟对不对,做好人究竟该不该,好人做了好事反被人冤枉、坑害了,这还有没有天理?做人的准则与良知在哪里?拉条子无数次地找大头哥,想讨回五万元钱,却屡屡吃了闭门羹,当他决心不再要回那钱,只想一心找回被自己弄丢的勺子的时候,却被大头哥当成了傻子,将钱甩给了拉条子。最后,拉条子虽然得到了他一直想找回的钱,却始终没有得到他想要找到的答案,可是他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活在这个世上,就不能太过于明白、清醒,“傻人也会有傻福”,于是,拉条子收好了钱,拿出勺子戴过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终究成为“正常人”眼中的那个“傻子”……

这样一部看上去土得掉渣,内涵却极其丰富深刻的电影,它通过一种自嘲的方式对这个社会存在的某些现象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与讽刺:在这个社会,好人是不是傻子?做好事的人是不是傻子?追根究底的人是不是傻子?面对骗子与傻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当好人因为做好事受到欺负的时候,是否还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好人于这个社会的意义究竟在何方?

有人说《我的少女时代》是国产片中的良心作,我倒觉得不尽如其然,《一个勺子》才是国产片中的良心作,和《烈日灼心》一样都是今年国产电影中的上乘作品。这个冬天不可错过的一部国产电影佳片:《一个勺子》,你看懂了吗?

我喜欢的餐具是勺子作文【六】

好久没有看过如此简单直给却又带着些许另类荒诞气息的片名了,片名中的“勺子”对应新疆方言中的“傻子”,而电影就是围绕一个傻子展开,故事的脉络也一如片名没有什么弯弯绕绕。“傻”,成了电影探讨的核心,有时候傻和老实本分是可以划等号的,而陈建斌扮演的拉条子就是傻实在的典型代表——他希望这个世界能以一种有章可循的标准来运转,但很多时候决定一件事情走向的恰恰是那些没有章法可言的潜规则——这是一个老实人所无法理解的,而拉条子的悲哀在于他不仅实在,还固执地要把他不会理解的事情搞明白,于是乎,一个脑子正常的大活人莫名其妙地被一个傻子搅乱了整个生活,不能不说是一种荒谬的讽刺。如果以现实世界的标准来评判,傻显然并不仅仅停留在狭义的智力层面,因而不谙世事、一条道走到黑的拉条子也一定确信无疑地位列其中——当捡来的傻子被人领走后,事态朝向拉条子始料未及的方向发展时,他的傻就一览无余了。

老实人最大的敌人莫过于骗子,因为骗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不按规矩办事的人,而规矩又是老实人生存的依据,因而骗子最爱骗的莫过于老实人,所以我们看到了前后脚三波骗子堂而皇之地跑到拉条子和他媳妇跟前要人,却丝毫没有被质疑过,最后得以大摇大摆地带着讹诈拉条子的钱离开。从某种程度上说,骗子是可以归到聪明人之列的,但仔细想想,他们所攫取的利益都是眼前利益,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法律的制裁,搭上自己的人生,这样看来,骗子的聪明只能算作小聪明,他们选择不计后果的生存方式恐怕再傻不过了。

但这世上存在最多的一定是痴子,电影中拉条子的老婆金枝子、大头哥、大头哥的弟弟、村长、民警都是这样的凡夫俗子,他们不像傻子那样一根筋,也不像骗子那样不守规矩,他们看起来都是那种再正常不过的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寻求利益或单纯自保,不愿越过界限一步,世界其他地方的运转法则似乎与他们毫无关系,于是乎当一个傻子把拉条子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冷眼视之,当然金枝子与他们不同,因为她本身也处在麻烦之中,她既有拉条子身上的那种傻,同时又兼有痴子的鄙俗,因而无论站在哪一边她都是痛苦的,但那些事不关己的痴子却可以泰然处之,对自我的愚钝与麻木丝毫没有察觉,浑浑噩噩地延续自己狭隘的人生,直到归于尘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样的痴子也是彻头彻尾的傻子。

电影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演绎出一个关于傻子的寓言,原本这种寓言性的演绎无可厚非,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改编自小说的缘故,电影难以掩饰所流露出的形式化的文学意味——从影片开头拉条子遇到一个傻子,到影片结尾拉条子真正意义上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傻子,形成了首尾相接的呼应,但这样的暗喻显得太过不加修饰了,从电影的角度来衡量似乎算不上高明。而拉条子的人物形象从纸面一跃到银幕上,却给人以失真之感——当主人公为了配合完成这个寓言而做出了不符合现实行为逻辑的荒诞举动时就使得电影本身已经失了足够的信服力。当然,作为陈建斌的导演处女作,着实可圈可点,不可谓不用心,但在讲故事能力上的差距也是昭然若揭的,因而所收获的好口碑略有虚高之嫌。但即使这样,仍应该力挺陈建斌,毕竟在现今浮躁的中国电影市场里,真正用心做电影的人仍是少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