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春,春太妩媚;我不喜欢夏,夏太成熟;我不喜欢冬,冬太寒冷。我只喜欢秋,夏天就要结束了,秋的气息正在铺天盖地的扑来。
落叶如一只只蝴蝶悠然而又潇洒地在空气中飞舞,那就是秋。轻柔爽朗的秋风吹过我的脸庞,我便会感到一种被她爱抚的喜悦,会情不自禁的去欣赏她,去静静聆听她那温柔的话语。
在这个忧伤的秋天,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三届乡村励志行”活动。这项活动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团体合作意识,可以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融洽。但是听高一级的哥哥姐姐们说,这项活动路程遥远,土地坑坑不齐,好多同学都坚持不下来便掉队了,有的同学虽坚持了下来,但脚上却磨起了一又一个的血泡。其实我有点胆怯,我胆怯自己坚持不下去,会影响班里的总成绩。可看到同学们那友爱的眼神,我便毫不犹豫的决定“我参加”!
远足的那一天,我们初二级部十二个班,班班一面大红队旗,近六百名学生排成一列,充满期待的`出发了。路上我们的队旗迎风招展,我们的步伐整齐而轻稳,路上的行人们还不时向我们投来赞许和羡慕的眼光。同学们高兴的唱着歌,手牵手地走着。可是这样的好景却不长,走了不到一个小时,同学们便有的喊脚痛,有的喊腿痛,当然我也不除外,我的脚也在隐隐作痛。好多同学都在不停的问老师还有多远,老师的回答只是快了,再坚持一下吧!我们班那些身体好的同学主动提出帮身体弱的同学背包,可是都被拒绝了。因为我们知道这小小的伤痛根本不算什么,这小小的困难也不会难倒我们。再说,我们看看老师们,一路上帮我们拦车,让我们安全的过马路,老师们年龄比我们大,身体也没我们轻巧,他们能坚持,我们怎能轻易放弃呢?同学们男女配合,互相帮助,彼此之间相互鼓励,这似乎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整个班集体在战斗,胜利了,便是整个班集体的荣誉!
我们同学们之间互相搀扶,终于登上了幻想中的山顶。站在山顶上,我的眼中已含满泪珠,这是我们团结的成果,这是我们合作的成果。我们拍照后,就准备下山,可同学们早已精疲力竭,再也没有信心能走着回去。山下的救护车,是我们曾经多么害怕的一辆车,可当时我们真的是累了,不想放弃能坐下来休息的地方。这时,班主任老师似乎看懂了我们的心思,但她不想让我们失去这次磨练意志的机会,便说:“同学们,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让我们跑起来,相信自己,更要相信整个班集体”。听完班主任老师的话,我们似信非信,因为我们无法想象怎样用将要起泡的双脚完成回校的路。可老师那信任的眼神,让我们有了动力;同学们地一句鼓励,让我们充满了斗志。班主任的这次提议,让同学们眼神里多了一份信任,多了一份友善,多了一份团结。同学们忘记疼痛的奔跑着,我们班的同学彼此给对方一个肯定的眼神,然后高举着队旗,完成最后的冲刺。别班的同学都张着嘴吃惊,他们想不到我们会如此团结,就这样我们在初一弟弟妹妹和高高在上的校长的掌声中回到学校。那一刻,我的眼里又泛起了泪花。这不是心酸而是感动。
在这个忧伤的秋天,同学们在远足中获得了真挚的友谊,真正体会到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如果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哪有破解不了的难题,哪有战胜不了的挫折呢?我们爱上了秋天的充实、淡泊、宁静,也为这次“乡村励志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大院最大的特点就是树多。有高耸挺拔的杨树,有一道秋天树叶火红火红的五角枫,有在春天被花压弯树枝的樱花树,还有在秋天硕果累累的苹果树……大院里的树,真是数也数不清。只要你在夏天一跨进大院的门,就会发现一大片绿色,那都是树叶。在大院里要比其他地方凉快得多。尽管气温比较高,但是还是有人在锻炼身体,在打篮球,在做运动。雨后,地里会钻出很多蚯蚓,有些小伙伴就会趁着这个时候来抓几只蚯蚓玩玩。今年的一次雨后,大院的土地里长出了许多小树苗,看起来还要和身边比五层楼还高的杨树比比高矮,比比粗细。看起来有点不自量力,但是勇气可嘉!
大院里的鸟也很多,有麻雀、灰喜鹊、啄木鸟、还有两只叫不上名字来的鸟儿,住在一个小树洞里,以前有一位伯伯经常在大院里架起相机,专门拍那两只鸟。在大院里灰喜鹊开大会的时候,一大群灰喜鹊停在树上,“叽叽喳喳”,声音很响。差不多两个地方相距一百米都能听得很清楚。大会结束后,灰喜鹊们散去。你会发现在地面上有白花花的一大片,啊,这是……
在大院里骑自行车是一种最好玩的活动,我们有可能是举办一场自行车赛,有可能就是围着大院骑自行车绕几圈,你在大院里的速度想多快就多快,前提是不要撞到人,不然这快乐就会结束了。我们经常是三五个成群,在大院里利用“发达”的交通路线来互相追赶,这都是很安全的,因为追一个人也不会追太长时间。
大院的房子虽然看起来非常老旧,但是这个大院存放着我童年美好的回忆:当我拥有狗狗的时候,我们带着狗狗出去散步,狗狗一会儿跑前一会儿又溜到后面去,仿佛对这一切都很好奇;雨刚停的时候我和妈妈下去散步,我用雨伞打被雨水压弯的`树枝,妈妈就被落下来的水淋成了落汤鸡。我在前面笑着跑,妈妈在后面追;晚上,我和大院里的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一圈又一圈围着大院绕……这些回忆是我童年里最美好的时刻,也给我留下了对大院永远不可抹去的记忆。
每天早晨,在我从大院出去上学的路上,总是能看到在路上散步的老人们,在篮球场健身的上班族,在健身器材处打太极拳、练太极剑的奶奶,在树下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歌的奶奶们……这个大院是非常和谐的。到了晚上,一大帮奶奶戴上草帽,拿起扇子跟着音乐跳起了舞,只要天气不错,每天晚上都会有一大帮奶奶在篮球场上跟着节拍跳舞。每到这个时候,大院里的小伙伴们就都出来了,我们又能在一块玩了。
我喜欢去大院,在那里我能感受到童年的快乐,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认为大院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记得去年秋天我和爸爸去郊外的小湖钓鱼。我感受到许多的'快乐。
一会儿汽车开到了郊外,我就奔向美丽和小湖,看见湖水清澈见底,一条条鱼金游来游去,我向爸爸要了伸缩鱼竿、鱼饵和水桶,我先舀了半桶湖水倒在桶里,接着把鱼竿拉长,把鱼饵套上鱼钩,然后把鱼竿移到湖面上,钓线沉入水中,我坐在旁边绿荫荫的草坪上等,等了半天也没有钓到一条鱼,而爸爸一会儿却钓到几条鱼,而且还钓到一条大鱼,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就不耐烦了,坐也坐不住了,只在那儿乱动,结果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爸爸见我急切的样子,对我说:“钓鱼要有耐心,要把鱼线抛远一点,湖中心的鱼多,鱼容易上钓。”我照着爸爸的话做了,耐心的等了一会儿,忽然看到白色湖漂在一上一下的动,我沉住气,等到白色湖漂往上送时,我猛的一拎,结果钓到一条大鱼,我高兴得眉开眼笑,接着又钓到好几条鱼,到了中午我和爸爸满载而归。
我真喜欢郊外的小湖,她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无穷的乐趣。
盼到了,盼到了,终于盼到秋游了。我背起书包,朝学校跑去。8时正,我们出发了。
途中,一阵阵秋风拂面而过,给我带来了一丝寒意,让我感受到秋天是凉爽的。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黄陂的木兰草原。
我跳下车,迫不及待地跑过停车场,向木兰草原飞奔而去,投入它的怀抱中。我躺在草地上,轻轻地抚摸着身边的小草,任由那珍珠般的露珠飞溅到我的脸上、头上和手上,感受秋天给我带来的清凉感。望着这满地的小草,我感受到了秋天是绿色的,是让人心旷神怡的。秋天洗去春天的温暖,夏天的酷热,还未来得及迎来冬天的寒冷。我拨出一根青草放在嘴里,牙齿一咬,一丝苦味慢慢扩散开来。苦味中还夹杂着露珠的冰冷和青草的芳香。几阵秋风吹来,片片黄叶飘落下来,慢慢堆成一座小山,踩上去软软的,舒服极了。哦!秋天的风是无情的,但秋天是金黄色的。
午饭过后,我来到了一片草地上,草地上有几匹马,有的在玩耍,有的在进食,有的在和另一匹马窃窃私语。望着那些在草地上玩耍嬉戏的马,我感受到秋天是活泼的,像调皮可爱的小孩子一样。
哦!我明白了,秋天的颜色就像夏日雨后的彩虹一样,也多彩多姿的。我们应该好好地爱护环境,让四季变得更美丽。
走出屋子,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走出大山,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容纳我们的天地毕竟很是狭小,不走出去,无疑是在悄悄筑起了束缚自己的围墙。
走出平静的日子,才能澎湃起激情;走出习惯了的生活,才能捕捉到鲜活的生机。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被安稳的时空所麻痹,不走出去,无疑是亲手给自己的手脚勒上了一个套子。
走出令人陶醉的花园,才明白凄凉的地方更需要播撒绿意;走出欣喜万分的成功,才知道更多的陌生原来是令人心动的诱惑。
我们不免被满足所说服而空得懒惰,不走出去,那我们其实是在用曾经来之不易的资本为自己打造了一具只会享受的温柔之床。
走出漫漫长夜,才能拥抱灿烂的阳光;走出险恶的沼泽,才能快步迎接远方的呼唤。
我们有时被磨难和困惑板着面孔阻挡,不走出去,那我们的日子会更苦并且毫无亮色
既然江河东去,时光流逝,我们的脚步就不能停下,也不能原地打转。
所谓走出去,就是告别满意,摒弃满足,向不可知的方向追寻,向不好攀的高度挺进。所谓走出去,就是摆脱已成教条的模式,就是冲破已在萎缩的领地。
或许我们走不出自己的小屋.但我们的'目光应该穿透陈腐的隔膜而有见识;或许我们走不出自己的家乡,但我们的心胸应该如头顶的蓝天跨越山河阻隔而有境界;或许我们走不出这片土地的种种局限,但我们的头脑应该自觉地挑战僵化的侵蚀而保持最大限度的超越。
脚步走不出去,放飞了年轻的梦想也美丽;走不出一道风景,跌倒爬起也有不俗的收获;没有走出撼人的传奇,走出感人的小故事也会隽永。
走出去,不让感情沉睡,不让思想灰暗,不让心灵死寂。生命在行走中才有高度。
只是,不要等到没有立足之地时才想着往出走,毫无准备的乱撞其实还是没有走出鲁莽冲动的自戕。
也不要等到走不动之时才想走,丧失了所有的实力其实也就丧失了所有的良机。
如果我们身陷戈壁,走出去,应该寻找绿洲;如果我们身处绿洲,走出去,应该见见大海;如果我们身落大海,走出去,应该到达彼岸;当然,上了彼岸就成了此岸。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走着并且走出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