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场春雨,在梦中淅淅沥沥地嘻闹了一夜,清晨起来推窗远望,麦苗儿润得更翠,菜花儿洗得更黄,原本“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沟沟壑壑,一夜间便呼啦啦窜起一层梦幻似的新绿。在醉人的春风里,在扑面的绿韵中,我又想起了蒲公英,记忆的深处,那些匍匐在地,却生机勃勃的蒲公英。
在田边地角,在牛踩羊踏的'山头,一株株、一篼篼嫩生生、绿油油的蒲公英探头探脑地拱破湿漉漉的软泥,伸展着稚嫩的绿叶,拥抱着蓝天白云,享受着生长的快乐!
蒲公英是一种最惹人爱怜的植物,与她结缘,始于儿时挖野菜。记得六十年代最饥饿的那段岁月里,母亲成天为锅里的清汤寡水而长叹短吁、眉头紧锁。只有五六岁的我,天天握把小镰刀、挽只小竹篮,屁颠屁颠地跟在大人们身后,爬山坡、趟麦田、挖野菜。记得那时篮中的野菜多数是青青翠翠的蒲公英苗苗。倒不是因为蒲公英爽口受青睐,而是它们生命力顽强,最容易挖到,田边、路边、崖边、溪边,哪里都能发芽、长叶。神奇的是,头一天那些地方的蒲公英芽苗明明被牛啃了、羊吃了、鸡啄了,抑或是被一拨拨挖野菜的“娘子军”们“扫荡”走了,可是第二天,又能见翠翠的蒲公英在那里冒出来……
母亲将我们挖回的蒲公英洗净、切碎后,掺进稀饭锅里,不一会儿,米的熟香,菜的清香便扑鼻而来。端起饭碗,米花花白,菜叶叶青,虽然悦目,但入口涩苦涩苦的,颇不爽口。
在这些挖菜的娘子军中,数玉清姐姐对我最好。她大我七八岁,经常受母亲之托照看我、呵护我。每次回家前,见我篮子里的野菜少,她便要从自己篮子里抓些蒲公英放进我的篮子里。玉清姐教我唱的一首叫《蒲公英》的儿歌,至今还清晰地烙印在脑海里:“蒲公英开花一朵朵,我爱你来你爱我。风儿鸟儿悄声说,明天你要飞走了。天涯海角安新家,早发芽来早结果。”后来,蒲公英一样命苦的玉清姐姐一步一回头地嫁进了山里,听说那家人很穷,玉清姐姐的命真苦,就像蒲公英一样。后来,我大学毕业留城工作了,有几次见办公室的一位女同事经常在用一种液体擦洗面部,便觉好奇。这位大姐告诉我,她是用蒲公英熬出的水来洗面美容、祛雀斑。大姐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古城的名中医,她说蒲公英具有医治湿疹、皮肤炎、关节炎等功能。在讶异中,我对蒲公英情感又深了几许。
抽空,我去图书室查了一本线装的《唐本草》,说蒲公英“叶似苦苣,花黄,茎叶多白汁,嫩苗可食。”我又去请教了几位老中医,他们也说蒲公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以及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又名地灯草、鬼灯笼、羊奶奶草,学名曰尿床草。是中医们包袱中的必备药。蒲公英,普普通通的一种草,对人类竟有如此大的妙用!
清明前的一天,在纷纷细雨里我抽空回了一趟老家,在春色弥漫的田野上,我又看见了久违的蒲公英,也遇见了很久未谋过面的玉清姐。我曾从母亲的电话里获悉,玉清姐的丈夫几年前得病死了,儿女们都在广东那边打工,她一个人独自生活。眼前,她已是头发花白,弯着腰,在山坡上一刀刀挖着蒲公英。我诧异,农村生活富裕了,她咋还会挖野菜吃呢?我喊了她一声,她应声站了起来,见是我,便放下手中的刀和背上的背篼,一边在围裙上擦着手,一边朝我走了过来。寒喧之后,我提出了刚才的疑问。她“呵呵”一笑说:乡里早就没有人吃野菜了。她是趁眼下农闲,挖些蒲公英,晒干了,拿到药店去可卖几个钱,也可减轻儿女们的负担。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眶一热,眼前一片朦胧,玉清姐刹时和田野上星星点点的蒲公英融为了一体。
我们由火文化广场进入我们参观的第一景点——隧皇陵。高高的石牌坊上刻有“隧皇陵”三个大字。随队老师介绍:古时,商丘叫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燧木,又叫火树,屈盘万倾,云雾出于其间。有鸟若鸮,鸮就是猫头鹰,用嘴去啄燧木,发出火光,圣人受到启发,于是就折下燧枝钻木取火,人们就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氏。陵前有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所题“燧人氏陵”石碑一通。石碑坐落在一只巨龟身上,听说这只巨龟叫赑屃,传说:摸摸赑屃的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赑屃的腚一辈子不生病。石碑后便是墓冢,高13.9米。一级台基81.9米见方,整个墓冢15亩(10043平方米。形状像埃及的金字塔,蔚为壮观。领队老师生动的介绍之后,学生们自由活动,首先他们争先恐后的去摸摸赑屃的头和腚,保佑身体健康,然后观赏造型别致的各种动物石雕,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一些石刻的内容,(学生没有带照相机刘昊抄写的《鹗鸟啄燧》:燧明国中火树生,盘根错节横万顷。鹗鸟频频叩燧木,星星之火放光明。《钻木取火》燧人神异多聪颖,鹗鸟啄木得灵性,折下燧枝取圣火,开天辟地第一功。学生们津津有味的欣赏着,赞叹着古人的聪明机智,善于动脑。忘记了时间已是中午12点多了,肚中饥肠辘辘。
学生狼吞虎咽午餐之后,我们来到火神台亦称阏伯台、火星台,是距今4000多年的观星台的遗址。它比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洛阳建的灵台,还早22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火神台形如墓,为圆形夯土筑成,台高 35米,台基周长 270 米,台上建有阏伯庙,大殿、拜厅、钟鼓楼等俱全。台下有戏楼、大禅门等建筑。拾级而上,砖石台阶一级高过一级,为步步登高之意。台的两边有两个阁楼,东边是钟楼,西边是鼓楼,也就是所谓的“晨钟暮鼓”。
台的中间是拜殿,拜殿之后是大殿,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一耳房,整个建筑小巧别致。殿宇飞檐走兽,金碧辉煌。学生专心的听着老师的讲解,感叹阏伯管火负责,为民造福的精神。着这重重垒土之下的文化积淀,使我们意犹未尽,兴趣盎然。由阏伯台向南是通向王亥广场的砖石小道,小道两侧草儿绽青,几棵梨树上,洁白的花儿迫不及待的张开笑脸,一簇簇、一团团。
早春三月,空气中有些冷冷的寒意,漫步小巷,忽见青苔暗布的古老院墙上,探出串串粉一红,走近一看,却是一树早开的桃花,艳艳的色彩,让人的思维凭空增添了一份春思和遐想。
也许是意外,也许是惊喜,在这个有点冷清的小巷,忽见我倾心的桃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惊喜,我没有理由不停住脚步,深深地注视这些在诗经里称之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古典美人。想起千年前,也是在这桃花绽放的季节里,那个艳若桃花,明眸皓齿的女子穿上嫁衣,盘起长发,成为别人的新娘。如今小巷 里的艳艳桃花,仍风情万种地在风中摇曳,只是不见当年的桃花女子。
桃花在城市的风景里并不多见,唯有这样的小巷,偶尔冒出会让人有一点点惊喜。桃花可成林,桃花可独木,这早春小巷里有一株、二株,真是别有风情。抵不 住院落中那一树桃花的诱或,推门走进这陌生的庭院,没想到立刻有一种春一色满园的感觉。这里地方不大。有许许多多的花花草草,那些星星点点的小花,蓬勃地喧 哗着。靠墙的边上有一株桃花,枝干粗一大,枝头上开满了簇簇艳红的桃花,刚才在墙外感觉不到里面的热闹,而此时我的眼里映满了红色,象潮水一样,一拨一拨, 灿烂着,缤纷着。我不知道这桃红算不算正宗的红,但那种由浅入深,又由深复浅的色彩,让人有一种心跳的感觉。站在这里望过去,一树枝深深浅浅的繁复和艳 丽,真的,美得让人晕眩,旁边还有几株垂柳,恰到好处地配着这桃树,应证了中国古典主义理想中的“桃红柳绿”。有春风从空中悠悠掠过,几缕淡淡的清香在我 的四周浮动,站在这样的早春庭院里,心里感到从未过的舒一爽。这个小小的庭院和庭院里的桃树,其实也不失为一个人独自品味的好地方。今天我没想到这么一次偶 然,却让我品味了这早春桃花的美艳,也许这就是缘。
一直喜欢桃花,不只是它艳红的色泽,更多的是桃花的含义太深,桃花的意境太红。“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小时候在家门前的院子里,年少的 我不知自己折过多少枝桃花,而现在面对这一树桃花,更多的是欣赏。寄居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人们的思维大多禁固在钢筋水泥的建筑城里,每天做着一些没有多少 变化的工作,更没有时间去享受一个桃花下的美丽春日,如果能偶尔来看一下,感受一下桃花的意境,相信一切都会娈得更美好。
从庭院里走出,心里仍挥之不去,回头展望,伸出院墙的花枝仍巧巧地支棱在墙上。太陽从远处照过来,粉色的花一瓣抹上星星点点的光晕,我越往前走,心里越是怀想着,那一树的桃花和小小的庭院,就象镜头前的一抹光影,久久地定格。
如此期待
让人又爱又怜的季节
送走了寒风 冰雪和冷酷
植一地想象
四季的方程式
桃花 春水 嫩芽和生命
都是她多元的解
总是在这个时候
把层叠的思念挤在心头
故乡的老屋 柴垛 树木和炊烟
赶着农村的大集
我依旧是不愿喊出的商品
反刍的日子
把或酸或甜的时光搅在一起
一遍遍吞吐小村
蓬勃的日出与日落
如此期待
让人又爱又怜的季节
迎来了种子 阳光和希望
静静的,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和风,带着花香,春天的渐渐的向我们走来了.
冰雪融化了,万物复苏,人们都纷纷到山中,花中,自然界中去踏青,享受着春天送给我们的礼物.....
路两旁的映春开了,又一次为我们来报告,招示着春天的到来,树上的鸟多了,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小草也露出了嫩绿的小芽,是的哪里都有新的'生命的影子.天气回暖了也使人们脱去了厚重的外衣,小姑娘换上了鲜艳的衣衫穿梭在花从中嬉戏着.湖中的鱼儿们也都纷纷活跃起来,使刚融的湖中也充满了生命力.
岸边的桃树上有了零星的几点红色,和白色好似几颗采珠.
洁白如玉的玉兰也吐出了花瓣,高洁而优雅一派生机盎然的景像.
草地上,孩子们在欣喜的玩耍着,青年人在上面聊聊天,谈一谈,老人们悠闲的散着步做做运动和谐的生活.
希望我们能永远拥有这样幸福的美好的生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