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记在我本上的一段话。每天翻开日记本,看见它,心情总会变得很蓝、很透明,冲走了沉淀在心底的失落和烦忧,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翠得耀眼。还记得,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总爱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蓝;总爱和小伙伴们钻在“小房子”里,看调皮的雨滴在微风中嬉戏。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我真的很幸福。
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却鲜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望望,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平添了几许忧烦和困惑。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在这漫漫长途,要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希望,给自己拚搏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不是一件华丽的衣裳;也不是一杯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成功是幸福,失败也是幸福,那是一种酸楚的甜蜜。在任何时候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不怕失败,因为我的目标在前方,因为我有再爬起来的勇气,因为失败是一种幸福!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丝丝阳光温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其实世界究竟怎样,答案就在你眼里,就在你心中。
采撷幸福,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境。采撷幸福,离幸福近些吧。
近日,校园夜难寐,宿舍楼下,校友弹吉他,激情演唱着离歌,诉说高昂的别语,惊飞宿鸟远迁离,淡烟无由入醉。歌尽,执手伫立,欲语还休,默然转身,碎步难移,散场化为一声长叹,叩响尘世变迁,各自安暖在天涯,牵念一支唱不尽的离歌。感叹:暗夜柔风笑言起,吉他琴弦群友歌。年少梦幻难挽留,青春张扬肆意乐。毕业学子留别语,光阴流沙埋过客。席筵志言孤雁行,天涯淘洗掉青涩。
回首,指缝太宽,时光太瘦,抓不住往昔,留不住印迹。眼眸中熟悉校园的景,一切过于熟悉,曾经的桂香,曾经的苍松翠柏,曾经一幕幕或喜或悲的画面。毕业了,摇曳的钟摆偷偷敲响那刻,定格时光坠落的尾端,似乎什么都没有来得及抓住。月依旧还在那里,回忆还在转角不远处,染一点点故事的味道。生怕别离后,校园里青春的印迹,堆积厚厚的岁月流沙,再回顾,消失全无。
昔日,柔声笑语缠绵时光,燃烧着青春的激情,似一部电影,播放初恋那些事,播放课堂年少轻狂的争辩,播放万花丛中翩跹的梦想。忘不了,漫天飞雪的圣诞节,一棒玫瑰花撩起一场初恋。在夜深人静时,捻起那段故事,忧愁依旧堆积成文字,落笔成伤。没了风的诱惑,却舞出一抹倾城之美,融一手泪滴,泪痕烙印一页页素笺,捕捉着前世遇见的如落花清梦。缘深缘浅,不求不负,有缘走过那么一段路,即使转身天涯,空留一声悲叹,耳边熟悉的旋律,暖了青春季不曾温热的心扉,留一生中无悔的美丽。
犹记得,红墙钟楼的图书馆,走了几人,空了几座,新人多了又多,心底眷恋的那角,难觅旧时双人影。健康小道,与挚友相伴奔跑,听着悦耳的琴声,闻着草的气息,以放松的姿态,勾勒一日之乐的闲幕。静湖畔,携一卷史书,与挚友高调地阔论奸雄曹操之功、之过,对历史人物歌颂,总随浪潮逐流,难辩对错。
想起,花开柔美的春季,同好友携手游玩半面庐山,重叠峰聚处,廊桥尽头,堤岸碧水旁,浓缩一张张笑颜剪辑;想起,乡友聚会,举杯对苍穹,欢歌邀同醉,横空揽云巢;想起,同室友一起闲谈纯洁的恋事儿,一起上课拨动青涩的华年;想起,在赛场上狂奔,用泪水与血汗谱写团结友谊的赞歌,用青春勇气去挑战,跑出自信与光彩。一切碾成了回忆,叹此路注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留下残缺的记忆。
一条路终有尽头,初夏的风,薄凉的雨,导演一场刻骨铭心的散伙宴。风剪愁丝犹还生,一阕离歌声声诉。伞布遮不住忧愁的雨,雨水模糊了含笑的视线,迷醉变调的声音,唱了一首又一首老歌。酒后畅言,忆起一段段私藏的心事,揭开暗恋故事后的谜底。言不完的秘密,倾不尽的心语,情绪无尽重,心切切,忧伤一半,离去难相逢。
有人说友谊如酒,越久愈香醇;有人说,时间会冲淡一切,那些渐行渐远的终是陌客天涯。忘不了,曾经的寒暄嬉闹,翘课贪眠,一起背包客山戏水的日子;曾经的矛盾与默契,都是今日抛飞思绪的快乐与幸福。我想,不管未来淅沥如雨,亦或明媚如春,思君如常……
巫山为笔,沧海为墨,难以涂抹你的模样,这是曾经的花香甜蜜、山盟海誓。秋风乍起,带着曾挣扎的花瓣随流水一起远去;消逝的,还有那芒树下的思念。白素的纸,苍白的字,当星宿沉默山岳,把约定一起埋于秋风,让一切归零。
不觉有些爱已经开始倒计时了,容不得我们的任性和不珍惜了。毕业的季节,也一样,在时光中轮回,一个不经意,又是一个告别的秋冬。落叶飘,雁南度,剪径秋凉各自归,徒留残红满地忧伤。曾几何时,欲化身石桥,化作满天繁星中的一颗,祈愿和守望着那晕着余晖的笑容。绚烂的夏花,原认为是上帝的眷顾,却是让你导演一段刻骨铭心,当清辉寒彻大地,又望夕幕,落寞成殇。
踏在青春的节点上,从彷徨、青涩、无知到稳重淡然优雅。为了事业亦或生活,我们不再自顾怜惜逝去的青春。众生路,亦无谓被带往何处,成长,让我们幼稚童真的年代晦涩的隐没。
清风拂晓月,落花掩古城。昔日的铮铮志言,如独行的孤雁,匆匆而忘记曾要前行的轨迹。面对生活,既以选择,只顾风雨兼程。有人说,选择事业,就得放弃自由、割舍情缘、走脱繁喧、心与青灯伴,旁若无鹜才能走向胜利的云翳虹彩。我想翱翔只近希望,驻足便是低谷,有所坚守,生活愈彩。红尘纷扰喧哗,多少宏心高士疲于生活,丢了情怀,失了梦想。既以掌舵,有守信奉和追逐,为那黎明前刹那芳华逐梦而活。光阴可惜莫轻抛,人生不止,奋斗不息……
一阙旧词染新韵,浮生盼,醉把千年度。毕业季,似乎又见那些身影,那些场景,还有那些故事。匆匆年华,如漓似雨,廉价的祈愿:那些走向生命拐角的,前景虹霓!
驻足流年的岔道,埋下铭碑,挥手放肆的昨夕……
“年味越来越淡。”是每次年后被提及最多的话题。正如春晚歌曲《群发短信我不回》里的歌词一样“不管你是谁,群发的我不回,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实在我觉得太累。”除夕夜,似乎都在回短信、看春晚、刷微博中度过,但是除了这些现代的贺岁方式外,似乎很多的传统仪式都无声无息地消解了。
其实春节本身就是仪式的集合体,像祭祖、守岁、贴春联、邻里之间互道祝福、走亲访友、发红包等等。这些仪式不可偷懒,更不可省略,因为仪式本身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对于过年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年味的淡化正是因为来自仪式感的弱化和物化。
如果有幸你在中国的乡土乡间过个年,便会感觉年味依旧如十年前、二十年前一样。但为何邻里之间拜年祝福的仪式在城市的小区、社区就进行不下去且消失了呢?这不应该拿城市化作为借口,这只是画地为牢的结果。想想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除了看春晚和发短信、偶尔发发微博之外,确无其他事情可做。这样的话,其实不是各家各户在过春节,而是春晚在帮我们过春节、本应该作为春节的主体却变为了春节的看客。
再说回到这些消散的仪式,大家逐渐的让他们消失是因为春节的这些仪式总是庄重而又繁琐的,但是仪式往往象征着一种承诺、宣誓、结束和启程。例如祭祖——最能代表春节文化的重大仪式,是春节的灵魂;守岁——则是春节的核心。像贴春联这种最传统最简单的仪式,其实是现代城市,不是不贴就是贴一副春联不换,一劳永逸。
可以说,这些仪式正面临着物化的侵蚀,像发红包本是带来财气和喜气的举动,却在近年红包文化的异化中变了味道,连年水涨船高的压岁钱俨然多了些送人情、还人情债的意味。而越来越后的钱包,俨然已经成为不少人的一大负,甚至有人因为回家过年发红包压力过大而选择在外地过年,这多尴尬。
每年春节过后,面对着越来越淡的年味,总有会声音指出要保卫春节,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没有了一些仪式,自然就没有了节日的眉目,以致消失。
生活越来越好了,而年味反而淡了,这的确是一个让人难以释怀的话题。过年原本是最为快乐和幸福的时刻,此刻却引发很多年轻人集体吐槽,年轻人集体怀旧小时候的过年情节,更有一小部分年轻人,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过年回家种种责难与拷问,成为“恐归族”。媒体调查80、90年轻一代对中国年的感情,结果显示年味随着年龄增长热度退减,昔日那个欢天喜地的中国年,已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怀旧。
现在的年轻人为何打不起过年的精神,对过年越发没有了那种热烈的情趣与兴致?为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享受也越发富足的今天,我们却对传统节日丢失了一种兴致勃勃的情怀?这个问题不只是关乎着大家过年能否开心,更关乎着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谁抢走了我们童年对过年那种眷恋情愫,又是什么让年轻人过年不乐观,反而“压力山大”?
年味都去哪了,年味为啥淡了?很多理智且颇为成熟的人,会说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是啊,因为长大了,我们肩头多了责任与使命,更添了烦恼与忧愁,儿时过年那种无忧无虑的天伦之乐,也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消逝在成长之路上。小时候,过年吃顿饺子,有新衣服穿,男孩放鞭炮,女孩头上插朵花,这些今天看来似乎再平凡不过,甚至老土的过年方式,就足以让过来人大发怀旧之情。而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原来只有过年才会操办添置的东西,现在分分钟都能得到。孩子需要的东西家长可以随时去买回来;而成年人买新衣服更不是过年的“专利”,现在只需轻轻点下鼠标就能搞定;原来一年最重要的宴席“年夜饭”也可以在饭店订个套餐,免去油烟之苦……这些种种,让人们对过年没了期待,也迷茫着过年应该要干什么,“年味”慢慢变成了“乏味”。
一到过年,我们就会在网上发现很多吐槽,大家相互问候这过年还剩下啥,恍若只有对儿时的怀念。过年很累,压力很重。就业、买房、婚嫁,这每一个问题都是一种现实压力。当下,80后普遍成家立业,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群体“被剩下”,他们在大城市打拼,却难有归宿感,身份与房子是留在这个城市似乎难以逾越的短板,只好以牺牲青春来打拼未来。在80后情何以堪的时候,90后步后尘而来,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成为年轻人头顶望尘莫及的两座大山。过年不是不愿意回家,很多人不敢回家,回家的成本足以让人生畏,更可怕的是不知如何面对亲友们那些不知所以然的问候。结婚了么?孩子有了么?在哪工作?收入还行吧?房子买了吗?这每一个问题似乎都量十足,难以招架。在社会压力普遍增加的同时,人们无暇对过年倾以太多的情感,年假顶多是难得休息几天。
传统节日中民俗文化逐步遗失,是年味越来越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过年赶大集变成了逛超市,过年燃放鞭炮如今成了一个纠结的话题,庙会文化已经很难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很多小朋友已经说不出过年的来历,我们传统佳节却丢失了太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我们从串门拜年到用电话拜年和传真拜年,后用电子邮件拜年,再用短信拜年,现在连短信也不用了,用微信;甚至我们连红包都不包了,而改用手机“支付宝红包”。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文化涣散了、消解了、搞乱了。春节的民俗被一个个地消除,以至于今天我们中国老百姓似乎已经不会过春节了。
年确实变了,以前的东西只剩下怀念,但是年的味道其实还在。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年就是回家的那份期盼。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我们对家的眷恋、对年味的追寻,应该是所有中国人不变的情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