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新馆作文(参观苏州石碑博物馆作文)

苏州博物馆新馆作文(参观苏州石碑博物馆作文)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3-03-20 12:34:26
苏州博物馆新馆作文(参观苏州石碑博物馆作文)

苏州博物馆新馆作文【一】

上个星期六,我们小记者一行有幸来到了风光旖旎的苏州东山。

更为幸运的是,我们有幸与当地的奶奶级的金牌导游王导同行,在她亲切生动的讲解下,我得知了我们所到的东山,是位于苏州郊外40公里的太湖之畔的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伸展于太湖东首的一座长条形半岛,因其在太湖洞山与庭山以东而得名洞庭东山,也称为东洞庭山。

到了秋季,橘子熟了,东山的橘树很多,漫山遍野,成片都是。从山脚下望去,绕在半山腰上的橘林就像给东山围上了一条红腰带,难怪《橘子红了》的外景地设在这里。来到橘林,就看见许多橘树在列队欢迎我们,茂盛的树枝向四周展开,像撑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树上挂满了像灯笼似的橘子,有的淡黄色,有的深黄色,有的金黄色。我迫不及待地摘下一个又黄又大的橘子,剥开果皮,果肉是那样的黄嫩,轻轻地送进嘴里,又轻轻地用牙齿一咬,顿时感到甜蜜喷香的果汁在唇齿间流淌,果肉格外嫩滑,差点连舌头也一起吞下去。那香甜的气味实在令人难舍,我一连吃了好几颗,真过瘾……

满足之余,鼻间不觉又嗅到一种清香,抬眼橘树林,却不禁发现一些异样,“咦?这是什么树?”我好奇地问。紧跟其后的导游奶奶不无自豪地介绍着,“这是琵琶树,这是茶树,这是银杏树……东山啊,它可是有名的四季花果山哪!”

这里不仅橘子香甜,四季花果飘香。而且还有厚重的人文底蕴,这不,我们在王导的引领下,又来到了东山陆巷古村。是目前江南建筑群体中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也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村内曾有数以百计的厅堂宅第,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30余处,村中还有一条长达一里的明代古街,建有“探花、会元、解元”三座明代牌楼。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宝俭堂,它以小巧精雅著称,保持了苏州旧时官僚府第宅园相连的风貌。园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布置亭阁轩庭,山石花木,假山曲桥,全园主次分明,也足以让我领略苏州古典园林的精巧。

这次东山行虽然有点累,但是我体验到了摘橘子的快乐和陆巷古村的古风风情,也从花甲导游王导身上感受到了东山人的热情爽朗。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

苏州博物馆新馆作文【二】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这一天给盼来了,收拾行李,出发了!

经过几小时的颠簸,加上N次的迷路,我们终于到达了苏州,只见琳琅满目的商品扑入眼帘,但我们二话不说,直奔苏州的留园。

啊,留园真美呀!一幢幢整洁,朴素的小房子立在眼前,好似一位军人立在眼前,房前有几棵杨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有几棵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远处几座假山屹立在岸边,他们千奇百怪,他们像一群威武的雄狮,高高地踮脚,观赏这里的美景。留园之所以叫留园,是因为她能留住人的心。在荷花池里,一位美丽的少女坐在船里,让留园的人能听见她美妙的歌声,不远的茶室里,优雅的琴声让人难以忘怀。折腾了一会儿,我才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观赏完了留园的美,我们又来到了苏州的狮子林。狮子林?里面会有狮子吗?无数的疑问从我的脑海中浮现开来,所以我决定去冒险一次,进入了狮子林,真是不见不知道,一见吓一跳。啊,原来“狮子林”里面没有狮子,只是因为这里的假山酷似狮子,这儿才叫“狮子林”的啊!突然,妈妈跟我说:“前面有假山,你去玩吧。”一听见“假山”两个字,我来乐了,于是二话不说,飞奔了进去,刚开始我兴致勃勃,一心想登到假山的顶峰,却越浑然不知我遇到了一个麻烦,“我迷路了”在环绕的假山中,像一只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转,但我深信,只要相信直觉,最终我还是走出,虽然用了很多时间,而且在那儿等着我的只剩下妈妈了,妈妈告诉我:“爸爸他们先去玩了,我在这等你。”之后我和妈妈爬过一个又一个假山,终于在那最高的“华山”的假山顶上看见了爸爸他们,在狮子林里,我可是谁都追不上的,我一会过桥,一会上山,一会下山,把爸爸他们转晕了,假山旁边有一条河,靠着河旁有艘“船”,船上可以看见,两岸的优美风景,但如果在船的二楼,整个狮子林都可以一目了然。狮子林,大多都是一些假山,但风景也非常美。终于玩遍了狮子林,可妈妈却叫我们赶快回去,作业还没写完呢,没办法,我只好一步几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这次苏州之行虽然结束了,但苏州的美我却刻在了心里,终身难忘!

苏州博物馆新馆作文【三】

寒假的一天,妈妈带我去游玩,我和妈妈一同来到位于苏州齐门路以东、东北街以北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听说它是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亲自操刀的在故乡的“封笔”之作,在这里的所见所闻都是前所未有的,令人赞叹。

苏州博物馆新馆占地10666平方米,建筑占地617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最高不超过17米。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新馆建筑为地面二层,地下一层。有书画厅、两塔瑰宝厅、明清工艺厅、吴文化厅和临时展厅,另设有书店、影视厅、多功能厅、贵宾厅、观摩室、书画装裱室、文物修复室、陈列设计部、考古部和一个近千平方米的地下库房、面积达57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这4个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系列常设展览。其中位于地下一层的“吴地遗珍”系列包括史前陶器、玉器等主题展室。地面一层的"吴塔国宝"系列包括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两个主题展。

馆内还珍藏吴江海堤、吴县草鞋山、苏州越城等三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一批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构形惟妙惟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馆藏从虎丘塔发现的五代越窑青瓷莲花碗,造型精美别致,釉色晶莹滋润;从瑞光塔发现的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年所制“真珠舍利宝幢”,虽历千年之久,仍然斑斓璀璨,富丽堂皇,体现了当时在雕刻、镶嵌、漆工、金银细工等方面高度的技术水平;同时发现的宝幢内木函四壁彩绘、天王像和木刻版妙法经华经册等,也是价值很高的文物。特别在地下一层,珍藏了70余幅清代苏州地区状元书扇,其数量占清代地区状元数量的一半以上,是具有地方特点的书画扇。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吴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寒假见闻。

苏州博物馆新馆作文【四】

如果问,苏州落日的最佳观赏点在哪儿?那便是金鸡湖了。

沿着金鸡湖走着,微风过处,湖面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金光闪闪,劳累了一天的太阳似乎还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它像个孩子似的,调皮地将光芒撒向湖面,湖面就像被上了一层金粉一样闪闪发光。

接下来,它好像还未玩尽兴,它又向周围的云彩们泼了一盆橘水,一下子,云彩上的橘点便像在宣纸上滴上墨点一般,慢慢地向外泛开,一层一层,由深到浅,简直就像是中国画中的渲染一般过度得是那么的自然。

它好像玩累了,脸涨得通红,随意地将衣服抛向云彩,云彩立刻被蒙上了全身,粉粉的轻纱笼罩在云那飘逸的身躯上,在湖面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可爱!也可能是看到大家都变美了,开心地笑了起来,没想到这一笑便停不下来了,笑得脸涨得红红的,笑得脸颊粉嫩嫩的,这天真的笑声感染了湖水,云朵,大家都幸福得脸红了吧!

突然,那落日伸个懒腰,扭扭肥肥的屁股,晃晃悠悠得摇回了家,云朵没了太阳,冷得瑟瑟发抖,不一会儿便变回了洁白的原色,湖水也困了,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要问美在何方?那便是苏州的落日!

苏州博物馆新馆作文【五】

国庆节,我去了苏州博物馆参观,它是由世界级的建筑大师贝律铭设计的。博物馆外观是由灰白两色组成的,从远处看,就像一幅水墨画。

博物馆内收藏了3万多件文物,有史前陶器、玉器;春秋青铜器、玉器;六朝青瓷,五代秘色瓷,还有竹木牙角器,文具,赏玩杂件,民俗小摆设,织绣服饰等。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代秘色瓷----莲花碗,是由一个碗和下面的托盘组成的。为什么说它是“秘色”?我看了介绍,原来是吴越国钱氏控制了窑厂,命令这些瓷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老板姓不能用,所以叫秘色。它装饰的像一朵荷花,大大小小的花瓣连成一片。上的釉很精致,黄中带白,白中带青,处理的非常精精细,很光滑。

我又到了下一个馆,最引人注目的是“真珠舍利宝幢”,这是国宝级文物,也是苏州博物馆珍藏文物之一,是北宋遗物,距今已经有1千多年了。它是用楠木做成的,高122.6厘米,每一个地方都做得很精美。制作者用了很多珍贵材料,还用了10多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巧夺天工,精美绝世,光装饰的珍珠就有3万多颗,体现了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同时也可见北宋时期吴人高度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文物是体现了古城苏州的品味与风格,是文明记忆的汇聚凝结和传承。

苏州博物馆新馆作文【六】

粉墙黛瓦,清新雅洁;古色古香,江南情怀。在20xx年9月上午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来到了我仰慕已久的苏州博物馆。到苏州去看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建筑,今天终于得以实现。

这时我的眼中:苏州博物馆苑如一个楚楚动人的江南女子,端庄而秀丽的欢迎我的到来。我再次想起了“大艺术书房”系列图书之《贝聿铭谈贝聿铭》主编肖关鸿先生所说,希腊缪斯之神走向我们:“走向社会,走向公共空间,走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艺术不再是祭品,不再是象牙塔,也不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缪斯也由女神变成了平民。”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之初,就如同装满传统文化经典的艳丽绣线,在承载现代科学文化信息的绣布里织出出了一幅“传统苏州”和“现代苏州”相融合的“双面绣”。在这个有着众多著名古典建筑的“文化圣地”中,建一座21世纪的新馆建筑,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贝聿铭先生用“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贝聿铭先生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公众熟知的建筑大师,是跻身于世界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艺术之一。

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祖辈是苏州望族,童年时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渡过。20世纪30年代中期,贝聿铭先生远赴美国学习建筑。在几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贝聿铭先生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达70余项,获各类奖项50余次,1983年,他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茨克奖”。他在美国设计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楼等,在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伊朗、中国北京、香港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公共建筑。贝聿铭先生多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使世界各地众多贝式建筑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苏州博物馆新馆就是由时年己85岁高龄的贝聿铭先生与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投资3亿元人民币,于二00三年十一月奠基开工,2006年10月6日中秋佳节正式对外开放。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新华社等众多媒体评述为:“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是这座建筑的最大特点,它既在苏州古城以独特性、唯一性深深打上贝氏的烙印,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然一体,成为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里程碑。当我步入博物馆內庭院茶园紫藤园时,吸引我特别留意了园里西南方与东北方各种植一棵紫藤。贝聿铭先生将內庭院将內外空间串联,主庭院和若干小內庭院互相连接而又布局精巧,庭院內外的园艺,互相依托,自然融于建筑。听导赏介绍:紫藤园里的两棵紫藤,还嫁接着从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新馆园林造景设计是在传统风景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的,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在当今的创造性延续。

我们只有在参观完所有室内空间之后,才会真正理解整个空间的设计精神。外立面的形体穿插造就了室内空间的丰富性,而室内空间的多样结构同时也成就了外立面的风格特质。空间也是人为的,贝聿铭先生最新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园林思想在现代审美中的新方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博的屋顶的造型。光影趣味是物境与心境的交融。“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阳光透过金属百叶照射入室内,在墙面上形成了会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光影图案。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情为主,景是客,情景交融,相辅相生,这才是中国传统的空间本质。苏州博物馆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传统美学的魅力,就是因为设计师很好地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空间气质,而光影就是让这些景与人们产生互动与共鸣的直接因素。可以这么说,光与影一直是空间设计的第四大造型元素,它能让室内室外环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再一次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

在建筑的中庭,阳光让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可能是借鉴了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中庭的顶部是由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井。阳光肆无忌惮地透过玻璃倾泻下来,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换着投射角度。所以在不同的时刻,参差错落的墙面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有趣且丰富。同样,贝先生在处理小空间时,也一点不吝啬使用光影这一元素。三角形的二坡屋顶全部是由金属百叶和玻璃组成的,为了体现传统园林的特色,所有的金属百叶都被木质的贴面材料所包裹。阳光透过这些条状结构在墙面上形成了连续的光影图案,让原本单调的走廊顿时生机勃勃,饶有趣味。

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老先生的封刀之作,其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特点,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然而表达方式却又是全新的,错落有致的新馆建筑以深灰色石材为屋面和墙体的边饰,与白墙相映,雅洁清新。粉墙下设置了颇具创意的假山,一反传统的叠石假山,采用些较有纹理的石片和石块,其中也有剖劈的棱角毕露的“险峰”,与传统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点迥然不同,却也“清、丑、顽、拙”,各显奇趣,与水中倒影难分轩轾,构成一幅新颖的山水图景。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使我们更充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时间总是短暂的,我还没有满足,我是多么的希望故地重游,再好好的品味一番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