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历史上每一个成功的人无一不是以宽容待人而成功的;每一个强盛的国家无一不是以“宽猛相济”为治国之道的。只有宽容才能成就大业。
古之有云:“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政是以和”意思是只有将严政和宽容相结合才能使国家安定。纵观历史,国家以宽容治国而步入昌盛的国家比比皆是。
春秋时,齐襄公被***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那时,鲍叔助小白,管仲助公子纠。在双方交战时,管仲曾用箭射中小白,使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称为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桓公想任命鲍叔为国父,但鲍叔心胸宽广,有知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并且举出了自己五个不及管仲之处加以推辞。齐桓公也是一个宽宏大量的、善用人才的人,他采纳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任他为相。管仲任相后,为报答恩情,协助桓公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使齐国转弱为强,成为了春秋前期最强的国家。
宽容是化解仇恨的最佳武器,是解决矛盾的钥匙,它能够遮掩一切过错。宽容也是一种风度,只有拥有博大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度量才能成大事。正因为齐桓公对管仲不计前嫌,齐桓公才得以实现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宏图霸业。
三国时,刘备将自己得到孔明称为“如鱼得水”,而关羽和张飞两兄弟却不以为然。当敌军来犯时,关、张二人便以“鱼”、“水”对孔明冷嘲热讽,但孔明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令关、张二人对孔明钦佩不已。
宽容之心能使一个人纵横驰骋,对待世事心平气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想,如果当初孔明争缠不休,定会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那新野之胜又从何谈起呢?
历史上以宽治国,铸就强国的例子还有很多。
唐朝时,唐太宗宽容为怀,不对魏征屡逆龙鳞斤斤计较,才使得唐朝进入“贞观之治”的强盛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正因蔺相如对廉颇宽容,才促成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使得赵国进入固若金汤的时期。然而,反观历史也有不少人因丧失宽容而遗臭万年、遭人唾骂。秦王子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商纣王“履绝路而自焚”何也?亦仁义不施也。
唐王、蔺相如宽容待人,从而造就一代强国,名扬千古;亲王子婴、商纣王不施仁义,使祖先基业毁于一旦,遗臭万年。这一段段历史片段无疑都在告诉我们只有宽容别人,才能成就大业。
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辞细流,方能成其大。一个人若要成功,成为那壁立千仞的泰山,那容纳百川的江海,唯有学会宽容待人。因为宽容方能才就大业。
议论文的写作,这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但议论文绝不是这三个要素的简单叠加。打个比方,写议论文有点像数学上做几何证明题,论点就是需要证明的结论,论据就是一些已知条件和数学公式,论证就是运用已知条件和公式证明几何题的过程。论证过程最见功力,它能反映你的写作水平,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当然,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也很重要。观点如果不正确,或者找不到什么证据来证明观点,其结果都是致命的。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也有一系列有力证据,可缺乏科学缜密的论证过程,同样会导致失败。
不少初学议论文写作的同学写出来的作文是“观点+论据+结论”,或者开头提出观点,接下来写一两个故事,最后归纳出个结论,可以说,这根本不是议论文。简单地罗列证据不成其为议论文,这就如同把钢材砂石水泥堆放在一起不成其为建筑物一样。以讲故事来替代议论和论证,是文体趋向不明,是议论文写作的大忌。
议论文最明显的特征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不要记叙,也不要描写,更不需要抒情,它要的只是科学、严密、准确、客观的论说,展示的是理性。摆事实,讲道理,在议论文写作中是常见的。作为证据在文中引用的事实、材料要概括、要简捷,无需长篇大论,无需具体生动的细节,只要简单明了地概述出来就可以了。有些议论文可以写成讽刺性的杂文,嬉笑怒骂,但也要讲究个度,讲究个以理服人,让受讽刺挨骂的人服气。如果一味地骂大街,那是理屈词穷的表现,读者是不会认可的。
议论文是以理性的光辉启迪人说服人的,它与抒情散文、记叙文以及其他文学类体裁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议论文写作要特别注意论证过程的逻辑严密性,不能出现漏洞,不能以偏概全,不能说过头话。一旦发现漏洞要及时修补,否则就会影响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严重的甚至会招致别人抓住你的漏洞进行反驳。
再说说议论文的写作步骤或者说主要结构内容。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就是摆出自己的观点;分析问题就是对自己的观点主张进行解释说明,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要有过硬的理由;最后要针对问题拿出必要的解决办法。
生活时时在上演一些闹剧、喜剧、悲剧。我能见喜不喜、见悲不悲,如入禅一般淡定了。自以为也是有一些生活阅历的人了,不会动不动就哭天抢地大诉人生之苦。岁月总还是有好处的,它可以让我们变老,可以改变或丢掉生活中的种种,可是它也可以教我们成长,最主要的是可以自助一下,在自己处于劣势的情形下,气定神闲地走出困境,人老了,真好。
前几个日子,央视著名主持人“内讧起纷争”,一点家庭事面对全中国的观众直播。第二天就收到了同事们各种各样的不同意见,有一位仁兄,对那位闹事的女主持大加贬斥,说娶头狮子、大象也不要那样的老婆。我却不敢认同他的意见,再说了就是不娶大象、狮子之类的也不一定娶到那样美丽的女主持。
女主持是做错了一点,她不该拿公家的节目时间占用来直播自家私事。但我想不管当时她有多冷静,这样面对全中国几亿的观众来说自家的事,她需要的勇气岂是我们非名人所能想到的,除了她自己谁能感觉到她平静外表下的内心惊涛骇浪的挣扎呢。我想面对这样的少有的事情的态度还是什么也不要说,让那个对当事人来说可怕的梦少延续一会儿吧。至少我们也只是旁观者,不幸看到了这样的事发生,我们也只是看她们出了洋相,满足了自己内心的一点小八卦就行了。生活之中每天都有种各样的悲喜事发生,我们也只是看到了这一件,就评头论足,说一些非当事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这样的事我们看看也就够了,还能再说什么!
不是我太宽容,支持这样的事和这样的人。但宽容的能力还是有的,就当他是件平常的事发生罢了,就让它随风而过吧。即便是有人喜欢上了一棵植物,一只动物,要和它成百年之好,要一生相守,又何尝不可呢?难道要上前去指责她或他你是一个高贵的人,怎么可以与动植物相通呢?可是感情的事有几个能说得清。我喜欢的人就一定要喜欢我,爱我的人也一定是个按自己的标准生着的人,都是不可能达到的,这样的事连上帝万难办到,更何况凡尘俗世的人。
或许人间的悲喜事都是特定要发生的吧。这一个想法常让我淡定,不躁,少悲,少议,多喜。有的人为了感情的不如意要付出生命,她认为是值得的,旁人又有何法。告诉她生命之何其珍贵,何其精彩,都比不得让她伤心的爱情值得付出生命。事后的空谈也只是旁观者的感想罢了。
人不是神(神也会犯误),会犯错误,会想不开,会一时冲动,会为一些身外物干一些傻事。但就是因为这样人才能称其为人呢,人就是在犯错误摔跟头中长大的。就是这样或许我们才会变成一个睿智的老人。不会再用大惊小怪的语气来形容自己看不惯的一件事,也不会见了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一件对当事人来说悲惨的事评头又论足。虽然我们的话是无足重轻,只是饭后剔牙时的'谈资,饭后的一个饱嗝之后的又一股废气,可是当事人听了却成了她伤口上的盐。
宽容一些,再宽容一些,不管是悲是喜,我只一言不发。做一个俗世中的耳聪目明的老人也未尝不是乐事。
近日,“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关注。人们的观点纷繁多杂,我却对这种做法――体育入高考,保持质疑的态度。
首先,这样的做法是不理智的。在每分每秒都可视为无价之宝的高中,还要投入精力去对付“体育应试”,学生们怎能承受住这高压?怎能以百分百的精力去学习,去摘取属于自己的那片星辰?在原本就堆积如山的作业中,又多了一项消耗体能的作业,让学生们承受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又哪来精力去学习呢?
其次,这样的做法也有失公平。对于那些体育基础好的学生,也许轻轻松松就能得到高分,而那些体育差的呢?他们想拿高分,就得在体育上投入大量精力,与此同时还要兼顾高强度的学习。但“鱼和熊掌”不能得兼。舍“鱼”而取“熊掌”,或舍“熊掌”而取“鱼”,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失。每天遭受着“题海”的骇浪冲击,还要饱受着身体上的极大消耗,恐怕只有机器人能够做到了。
最后,这样的做法的背后无疑是教育的病态导致的。就像西安电子大学设立“独立奖”,就是一种表面工程,并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人们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手握权力之刃,以自己表面所见去设立标准,却未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未能懂得几千年前古人就已懂得的道理――“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就是要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才能使它的本性得以发展。育人犹如植树,其理一也。而现在,人们只在意学生们应试的能力,却未能考虑到学生们所经历的痛苦。将体育纳入高考,也许决策层本意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在教育内卷如此严重的情况下,病态的教育只会导致学生们本已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又多了一个额外的科目--体育应试。在这样的体育和文化双重“应试”的大环境下,学生们会逐渐变得麻木,变成一个个每天锻炼学习的机器。哪里还可以承载我们的笑声?哪里还可以挥洒我们的汗水?哪里还可以让我们的青春得以肆意飞扬?于是我们一个个年轻稚嫩的“小树苗”被“体育高考”这个令人畏惧的大锯锯得东倒西歪,形枯体瘦。于是乎,锻炼变为磨炼,欢乐变为忧愁。
总的来说,我认为体育加入高考弊大于利,人们只从表面的美好愿望出发,却未细究在执行层面会出现的问题。希望决策者能够懂得“顺木之天,方能有获”"的道理,重新审视这一做法的正确与否。
李白年幼时觉得读书枯燥无味,常常逃出去玩。有一次,他见一位老人正要把铁棒子磨成一根极细的`针,便觉得不可思议。“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老人这样对李白说道。李白恍然大悟,立刻回家苦读诗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白终于写出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作。“绳剧木断,水滴石穿”,只要有毅力,“勤”字当头,日积月累,积小为大,积少成多,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会成功。因此,凡事贵在坚持,一分努力一分收获。只要有恒心,肯努力,终究会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切不可浅尝辄止,而应有不断深入探求的精神。唯有如此,方可日有所得,终身受益。可我,却只是半途而废——记忆的思绪把我拉到了一两年前的一个春天。那时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正是个爬山的好时节。可爬到半山腰,我便想放弃了。也许是因为筋疲力尽,也许是因为跌倒了两次,我不想往上爬了,只是一步步地往后退。如今想来,我惭愧万分。文中的老人对把铁棒磨成针都胸有成竹,但我竟连爬上山顶的恒心都没有。是的,做事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都能做成。
虽然前面有困难,但只要鼓起勇气,去做、去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属于自己的春天。坚持,方能成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