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一天,天气格外晴朗,除了知了躲在树枝上唱着歌,校园里格外安静。我和几位同学一起相聚在校园的大门口,准备一起参观煤燃烧实验室。
首先,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位于南大门的***雕像。这可是华中科技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也是位于校园里最显著的位置上。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大家知道,这座雕像到底有多高吗?同学们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答案。老师告诉我们这座雕像在设计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它的高度是12。26米,而***的生日也是12月26日。原来如此,后人为了纪念***,就用他的生日来设计雕像的高度。
步行经过郁郁葱葱的校园,下一站,我们来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燃烧实验室。进入这座大楼后,我们先来到一个很大的实验室。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个笔记本和水。然后一个主讲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关于环保的知识。老师讲解了普通的发电方法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然而因为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地球温度就会上升,北极和南极的冰川就会融化,那里的动植物将会随之灭绝。然而改变或减缓地球温度上升的首要任务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听到这些,我不禁想,看来我们人类要重视环境的保护,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
后来,我们分别参观了几个实验室及器材。第一个实验室有一台纳米级的显微镜,这台显微镜的作用则是观察一些非常微小的物质。第二个是检测分析水中物质的仪器。第三个实验室是一个检测各种煤燃烧后留下的残留物质的仪器。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走进了科学,了解了一些科学现象。让我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期待今后还能参加更多的科普活动。
自然,汶川、唐山大地震时,那些感人肺腑是画面,那些生死离别的场面,那些震撼人心的亲情……让我感动,让我惆怅,同时也让我怀疑,我的父母在生死的瞬间会想到我吗?我的父母会拼命保护我吗?我的父母也有这么伟大吗……这一切的疑问,我不敢也没有这个信心说会或不会。
记得,我还未出世,家里很穷,都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连白米饭也吃不上,爸爸妈妈只能吃树上的果子。一心盼望有个儿子的爸爸,等到我出世时,看到又是个女儿。他顿时,两腿发软,瘫倒在地。由于经济原因,父母无法抚养我,狠下心决定将我送人。
可是,当我被抱在别人怀里的时候,爸爸妈妈看我眉清目秀、活泼可爱的样子,父母的心又软了下来,连忙将我抱回来,坚决不送。从此,我的爸爸妈妈便含辛茹苦地养育我。听妈妈说,当时,她生我的时候饿了好几顿饭,我小时候又特别顽皮。
转眼间,我到了叛逆期。那天,她打了我。那一刻,我好恨她。为什么别人的妈妈这么好,而我的妈妈……她什么都不懂,她的教育方式只有打,她虚荣,她斤斤计较……我想过离家出走,可是我没有钱,没有能力,没见过世面。我不敢轻易地就这样走出去,但是从那以后,我一点一滴地攒钱,我放弃了零食,巧克力……我发疯一般地学习,我希望我有一天能出人头地,能赚钱,能离开家……
可是,到了今天,我才发现,我才明白,我才醒悟:原来一直以来是我错了。当年爸爸妈妈决定留下我是下了多大的决心呐!他们不在乎穷或不穷,他们不在乎自己苦或不苦……他们只想到了我,而我……我的妈妈是什么都不懂,但她知道洗衣做饭,知道爱我,知道保护我,关心我,在乎我,而我……俗话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我清楚地知道,那天她哭了很久很久。而我却……她的虚荣也只为我。“我的女儿可聪明了全年级第一名。”“我的宝贝女儿一定会出人头地的。”而我……没有她的'精打细算,我能在好的学校上学吗?能一放学回来就吃上香甜可口的饭菜吗?而我……我扪心自问,原来我的妈妈,我的爸爸为我付出这么多……
“感恩”对我来说并不遥远,却近在咫尺。因为我有着这如火般燃烧的亲情值得我去感恩。我现在敢肯定而又自信的说:“在生死的瞬间,我的父母会想到我,会拼死保护我,而我也会……”
是什么,让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永往直前,无所牵绊?又是什么,让我们在泪水与欢笑中愈挫愈勇,收获人生的价值——是青春,它让我们在良辰美景耐何天的一丝怅惋中燃烧起生命的热情,走向盛大的刺金时代。
我想到了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田馨,她是一位稚气未脱的女大学生村官。为了带动家乡阜宁的经济发展,她经历了创业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与困苦,被人骗资,受人误解,但她却从不说“退缩”两个字。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在一位苏州朋友的帮助下,建立了服装厂,并向他展示了故乡的`巨大变化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影片很短,也没有什么著名演员,却让我倍受触动,久久难以忘怀。田馨完全可以坐在写字楼里,日复一日完成自己的工作,但她没有这样,她深知青春是宝贵的,一旦失去,永不回头,如果不做点有价值的事,该会留下多少悔事。有志者事竟成!
我突然想起了与田馨那么相似的人——泡泡网首席执行官李想。他原本只是一个发烧友,职业撰稿人。生活是简单平淡的,但他没有如此生活下去,而是选择了创业,从事电脑硬件等服务。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他才把个人网站发展到如今拥有900名员工的团队,让人为之震撼!
李想说,自己如果每件事多比别人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200%的回报。他不甘在平淡中流失青春的色彩,用一腔热情扑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为自己的人生加上了一抹辉煌!正如“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样,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一个人的成就,离不开辛苦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而青春,是我们引以为荣的本金。
青春是美好纯粹的,却也转瞬而逝,如果你抓住了它,便可为人生添上精彩一笔,你若白白流逝了它,便要抱憾终身!正是人生大好年华,何不放手一搏?用我们的满腔热情打造无悔青春!
作为观众,我认为这部电影最让人费解的地方有两点。一个是影片的节奏,尤其是后半部分的节奏,不是快慢的问题,而是一种“像一艘船靠不了岸随时会沉没”的感觉。二是影片结尾的处理,在许多人看来有一些突兀,没有办法找到故事的逻辑性。
影片实际上结构特别简单,就是讲一个立志于当作家的男主人公李钟秀偶遇到经久不见的女人——海美,他被这个女人所吸引,甚至着迷。而当海美旅行归来之后却带回了另外一个伴侣,本。本长相俊朗,优雅风趣,年纪不算大,开着保时捷跑车有着相当可观的财产。在女人的要求下,三个人时常见面。李钟秀尽管时觉窘迫,但也一一应付下来。一次三人聚会之后,海美失去了联系,如一阵雾气消散于松林中,毫无痕迹可寻。此后,多番举措都徒劳无果的李钟秀,决定从本身上寻求海美失踪的答案。
最后,李钟秀将本***害,并且烧毁。
影片与一般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它实际上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有些变化,这些变化依托于那个来了又消失的女人;它有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建立在结尾李钟秀***死本而燃起的那团火焰。但这都不算是一个故事,因为故事的话,它应当是有一种倾向性,应当有一种缓急得当的节奏,而在这部电影里面,它让一切就像是在两个画面里显示的手和脚,刻意省去了那种必要的连接,而形成一种并列。
一切都是重复基础上的.即兴,电影中绝大多数段落不过是一个男性青年单调乏味的生活的横截面的并置。这种并置的设定,让人烦躁不安,就像远远地看一个人在一条小路上来来回回地走,来来回回地走,偶尔背对我们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你像上帝一样窥探一个可怜的人的生活,然后还扪心自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种疑惑逐渐转变为一种焦虑。
尤其是在电影的后半段,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李钟秀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确认。不停地确认,确认塑料大棚是否被烧毁,确认海美提到的那口枯井是否存在,确认喂养过的那只猫是否真实。确认自己的人生是否建立在无可把握的虚空之中。而在这之后呢?当本问及他是否想好写什么题材时,李钟秀答复道:我不知道,我觉得世界像谜一样。
他从他自己的生活里出不去了。一个人多大程度能从自己的生活里出去?
这种程度就像是一个人一生当中花很大一笔积蓄用于一次旅行一样。就像海美花光她所有的积蓄去非洲寻求意义。但一个人不必总是需要从自己的生活里出去。因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生活作为牢笼虽然囚禁着你,但也保护着你。
李钟秀作为一个立志成为作家的青年人,在自己的笼子里准备做一番事业,有一天一个笼子外面的人走近,以一种目光看向他,并且问道:你想当作家吗?李钟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木讷寡言,不善交际,而这也被走近的人当做一种别致的特色欣赏。就好像动物园里关着的沉默的大象,正因为它的庞大和迟钝,被游客询问:你可以站起来吗?李钟秀慢慢地觉察到了那种目光,慢慢地,我们发现他愤怒了。
电影结尾的处理:为什么男主人公李钟秀非要将本***死不可?
这里可以做两种解释:一种基于非现实层面,即李钟秀***死本的场景不过来自于他在小说中的虚构;第二种即现实层面,他确实***了本。我主要讲我对第二种想法的理解。
电影中海美提到小时候她曾落入一口枯井,是李钟秀发现她并救了她,然而这件事情李钟秀却不记得了。而根据电影后面其他人物的交代,我们可以得知在海美遇见李钟秀的时候,尽管无任何说明,海美确实是陷入了个人的巨大的财务危机当中。
她看到了李钟秀,李钟秀也瞩目于她,可是海美明白李钟秀并没有能力救她;又来了一个人,一个有能力救海美的人:他被海美在井底黑暗中曼妙的舞姿所吸引,他给海美鼓掌,他早早看穿海美的困境,但是他情愿把这种困境连着海美一起当做风景来欣赏,也不施与救援。因为他明白他总会撇过脸去,而救援的代价过于巨大。
海美呢,她心里是如何悲哀的境况,愿意相救的人大概只能陪你去死,有能力相救的人,你不过是他手里一时炫耀把玩的器具。
李钟秀最后去见本,想就海美的事情说点什么,在聚会上参观过本现任女友的“表演”之后决定离开。走时本提及钟秀来的目的,钟秀告知本“现在不说也没有关系了”,而本似乎道出了钟秀烦恼的根源回答道:钟秀,你把一切都看得太认真了。
而本的死,其实也就在于这句话,李钟秀把这一切看得太认真了。
就像本提及他烧塑料大棚这件事,他大可不必当真;他大可忘记海美这件事情,重新开始生活,贫穷的贫乏的追逐所谓作家梦想的生活。而李钟秀千方百计地寻求海美,以及思考海美消失的原因,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什么结论?李钟秀认为,某种意义上,是他和本一起***死了海美。
李钟秀是那个见证过程,看起来无辜的人,因为他自身的无能为力,海美并未向他求救,他也并不知情。影片后面,当钟秀母亲过来找他借钱时,尽管对方看出了他的困境,他仍旧做出一副没关系我可以帮助你的姿态。海美明白,李钟秀是可以也愿意为她倾其所有的人,正因为这样,她才没有。而本在李钟秀看来,则是那个间接的残酷的凶手。
海美就像本口中提及到的塑料大棚,花时间精心挑选,浇上汽油,点燃火柴,然后欣赏壮烈的火焰。对于本而言,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便在于海美绝望的处境,本不可能选择救她。李钟秀最后***死本,并将其烧毁,则是一种淤积的生存之怒的释放。
“空气可以不干净,水可以不干净,但是人心不能不干净。”李林森面对着自我堕落的乡干部,掷地有声地说出了这句话。
《雨中的树》题材取自于曾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优秀共产党员李林森的先进感人事迹。作为一名敏感岗位上的共产党干部,他用自己一颗干净的心为我们树立一个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改革创新、清正廉洁的良好共产党员形象。看完了整部影片,让我深受感动的是,李林森的这颗干净的心中其实饱含着很多热情的色彩和感情。
为群众——奉献的心。2004年9月5日,持续特大暴雨洪灾导致宣汉县天台乡义和村突发特大山体滑坡,位于前河上游的五宝镇数万群众面临着奔涌洪水围困的险境。面对险情,时任乡长的李林森没有丝毫的退缩,亲自上阵背伤员、扛米袋,咆哮着对乡干部下死命令:“死一个人你都别来见我!”累倒在病床上的他,趁着护士不注意,又溜出去接着帮忙背帐篷。
即使是到了自己肝癌的晚期,他还是不忘去救助那些困难的群众。为了给孤苦无依的老人盖个新房子,李林森动员各相关部门,大家一起捐款。别人觉得他这样做事杯水车薪,但是他坦然地觉得:能帮一个是一个。
选干部——公正的心。调到组织部任部长后,李林森整天都在各乡镇间走访,为的就是为国家和人民选出更多称职、有能力的干部。当他无意间得知环境恶劣的紫溪乡党委书记王乘兴已经毫无怨言地干了15年,李林森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忽视这个“老实人”的存在,而是主动走进他的生活,真实地去了解这位勤恳的老书记。并最终用自己的亲身排除众人异议,让王乘兴得到了公平的提升机会。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获得机会,李林森经过深入调研,大胆实施了扩大村干部民主选任的“四评村官”模式,让老百姓意识到,这个“当家人”关系到切身利益。
战病魔——不服输的`心。由于长期劳累,李林森最终因为肝癌晚期病倒了。自己筹钱偷偷做了肝脏移植手术后,他又向领导隐瞒了病情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多少次,因为排斥反应,疼得腰都直不起来,但是每当他看到年轻人朝气蓬勃地走过,看到无数期待的目光看着他,李林森的精神头马上又会振作起来。办公室主任看到他楼都爬不上,心疼地直责怪他逞强。但是李林森却倔强地不服输,他要干,要继续为人民奉献,多做一件事都让他觉得活得值。
对家人——愧疚的心。从开始工作,李林森就很少陪伴在家人的身边。但这并不代表他不爱他们。为了不让父母操心,他甚至都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的病情。看到同事拿出儿子的照片炫耀,李林森酸溜溜地说:“别勾我,我也想我儿子”;看到妻子守护在床前,他会经常想起妻子年轻时和自己甜蜜的时光;父亲被车子撞倒,他不顾自己的病躯,背着父亲一步步地往病房里面挪动。
2011年7月31日,听妻子念完达州市“两会”新闻的李林森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弥留之际,他向市领导发出最后的短信:“感谢领导的关心关爱,自己的工作远没做好,惭愧呀——不争气的李林森。”
最后还是用李林森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人就像在大雨里的树,经过冲刷,要留下有用的东西,丢掉不好的东西。”
影片实际上结构特别简单,就是讲一个立志于当作家的男主人公李钟秀偶遇到经久不见的女人——海美,他被这个女人所吸引,甚至着迷。而当海美旅行归来之后却带回了另外一个伴侣,本。本长相俊朗,优雅风趣,年纪不算大,开着保时捷跑车有着相当可观的财产。在女人的要求下,三个人时常见面。李钟秀尽管时觉窘迫,但也一一应付下来。一次三人聚会之后,海美失去了联系,如一阵雾气消散于松林中,毫无痕迹可寻。此后,多番举措都徒劳无果的李钟秀,决定从本身上寻求海美失踪的答案。
最后,李钟秀将本***害,并且烧毁。
影片与一般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它实际上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有些变化,这些变化依托于那个来了又消失的女人;它有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建立在结尾李钟秀***死本而燃起的那团火焰。但这都不算是一个故事,因为故事的话,它应当是有一种倾向性,应当有一种缓急得当的节奏,而在这部电影里面,它让一切就像是在两个画面里显示的手和脚,刻意省去了那种必要的连接,而形成一种并列。
一切都是重复基础上的即兴,电影中绝大多数段落不过是一个男性青年单调乏味的生活的横截面的并置。这种并置的设定,让人烦躁不安,就像远远地看一个人在一条小路上来来回回地走,来来回回地走,偶尔背对我们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你像上帝一样窥探一个可怜的人的生活,然后还扪心自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种疑惑逐渐转变为一种焦虑。
尤其是在电影的后半段,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李钟秀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确认。不停地确认,确认塑料大棚是否被烧毁,确认海美提到的那口枯井是否存在,确认喂养过的那只猫是否真实。确认自己的人生是否建立在无可把握的虚空之中。而在这之后呢?当本问及他是否想好写什么题材时,李钟秀答复道:我不知道,我觉得世界像谜一样。
他从他自己的生活里出不去了。一个人多大程度能从自己的生活里出去?
这种程度就像是一个人一生当中花很大一笔积蓄用于一次旅行一样。就像海美花光她所有的积蓄去非洲寻求意义。但一个人不必总是需要从自己的生活里出去。因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生活作为牢笼虽然囚禁着你,但也保护着你。
李钟秀作为一个立志成为作家的青年人,在自己的笼子里准备做一番事业,有一天一个笼子外面的人走近,以一种目光看向他,并且问道:你想当作家吗?李钟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木讷寡言,不善交际,而这也被走近的人当做一种别致的特色欣赏。就好像动物园里关着的沉默的大象,正因为它的庞大和迟钝,被游客询问:你可以站起来吗?李钟秀慢慢地觉察到了那种目光,慢慢地,我们发现他愤怒了。
电影结尾的处理:为什么男主人公李钟秀非要将本***死不可?
这里可以做两种解释:一种基于非现实层面,即李钟秀***死本的场景不过来自于他在小说中的虚构;第二种即现实层面,他确实***了本。我主要讲我对第二种想法的理解。
电影中海美提到小时候她曾落入一口枯井,是李钟秀发现她并救了她,然而这件事情李钟秀却不记得了。而根据电影后面其他人物的交代,我们可以得知在海美遇见李钟秀的`时候,尽管无任何说明,海美确实是陷入了个人的巨大的财务危机当中。
她看到了李钟秀,李钟秀也瞩目于她,可是海美明白李钟秀并没有能力救她;又来了一个人,一个有能力救海美的人:他被海美在井底黑暗中曼妙的舞姿所吸引,他给海美鼓掌,他早早看穿海美的困境,但是他情愿把这种困境连着海美一起当做风景来欣赏,也不施与救援。因为他明白他总会撇过脸去,而救援的代价过于巨大。
海美呢,她心里是如何悲哀的境况,愿意相救的人大概只能陪你去死,有能力相救的人,你不过是他手里一时炫耀把玩的器具。
李钟秀最后去见本,想就海美的事情说点什么,在聚会上参观过本现任女友的“表演”之后决定离开。走时本提及钟秀来的目的,钟秀告知本“现在不说也没有关系了”,而本似乎道出了钟秀烦恼的根源回答道:钟秀,你把一切都看得太认真了。
而本的死,其实也就在于这句话,李钟秀把这一切看得太认真了。
就像本提及他烧塑料大棚这件事,他大可不必当真;他大可忘记海美这件事情,重新开始生活,贫穷的贫乏的追逐所谓作家梦想的生活。而李钟秀千方百计地寻求海美,以及思考海美消失的原因,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什么结论?李钟秀认为,某种意义上,是他和本一起***死了海美。
李钟秀是那个见证过程,看起来无辜的人,因为他自身的无能为力,海美并未向他求救,他也并不知情。影片后面,当钟秀母亲过来找他借钱时,尽管对方看出了他的困境,他仍旧做出一副没关系我可以帮助你的姿态。海美明白,李钟秀是可以也愿意为她倾其所有的人,正因为这样,她才没有。而本在李钟秀看来,则是那个间接的残酷的凶手。
海美就像本口中提及到的塑料大棚,花时间精心挑选,浇上汽油,点燃火柴,然后欣赏壮烈的火焰。对于本而言,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便在于海美绝望的处境,本不可能选择救她。李钟秀最后***死本,并将其烧毁,则是一种淤积的生存之怒的释放。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