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初中,连续几天的军训,带给我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劳累,更是心灵的折磨。晚自习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可是我耳边却回响着另一个人的声音。身在寝室,望着张张陌生的面孔,脑海中却回旋着另一群人的身影。我不禁又一次泪流满面。
终于熬到周末了,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登陆QQ,在好友名单中搜寻王老师,他是我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很和蔼的人,“老师,你好,你知道吗?我想你了,想同学们了……”把信息发出,我顿时感觉轻松了很多,同时,我也忐忑不安地等着他的回文。
“我也想你们了……但是,你要努力去适应初中生活,你能行的。学习上要善于表现自己,找机会多和老师同学交流,性格不要太内向了,一定要乐观自信,其实你一直都很棒啊。”
我一直都很棒吗?真是这样的吗?王老师的话带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仿佛又被重新上足了发条,劲头十足了。王老师就像冬日暖阳,让我的心头温暖徜徉。
不禁想起上周妈妈打来的.那个电话,通话时间不长,但“要好好学习啊,你永远是妈妈的骄傲……”好像还在耳边回想,那么亲切,那么清晰。
想着我名字中那个“璐”字,此“璐”虽非彼“露”,可它却好像在暗示我要把心情表露出来,不要让不快一直压抑心间。
是的,我性格内向,就算玩得再好的朋友,我最秘密的话也从未向她们吐露;我长相平庸,不够机灵,可是身处在这个世界,我自信不比别人差。我的自信,我的勇气,我的开朗,都来自老师的鼓励,父母的期望。他们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干渴的我得以甘甜的滋润;他们就是大雨滂沱中的一把雨伞,给焦虑的我带来无限的慰藉。
那是我上小学时的一件事,学校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经典诵读比赛,作为班上的语文科代表,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向老师推荐,让我代表我们班去参赛。得知这一消息后,我却根本高兴不起来,因为从小到大,我的胆子就小,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每当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时,我都会双脚发抖,心跳加速,好像身入鬼门关,万一自己回答错误,就会闹了笑话。凭我的胆量,如此重任,恐怕难以胜任呀!可同学们却都对我说:“哎,多给自己些自信,不要怕,我们都相信你!”
带着同学们的鼓励与信任,我终于下定决心去参赛,并且,争取拿个好名次,为班级争光,不辜负老师同学们对我的期望!从那时起,我每天早起半小时,到教室里背诵读内容,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请教老师、同学,请他们指点我在诵读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我的'诵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也使我增添了许多信心。
终于,经典诵读比赛的日子到了。那几天,我几乎每天都在想着当我上台演讲时的每一个动作、姿态该如何摆放才显得体面大方。而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我却显得格外紧张,我努力平复心态,快速走上了演讲台,希望能像平常那样正常发挥。然而,看着台下师生的面孔,评委老师那庄重严肃的表情,我还是抵制不住紧张的心理,把第一句朗诵出来之后,竟然把平日里倒背如流的诵读内容给忘了,丝毫想不起下一句是什么。可就在这时,台下竟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就像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田,抚平我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在那一瞬间,下一句的诵读内容竟被我脱口而出……
比赛结束后,看着公布栏上的比赛结果,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竟然拿了第三名!虽不是第一,但我的能力得到了肯定。
在老师、同学们的鼓励中,我增加了信心;在台下观众的鼓励中,我增加了勇气!
我在鼓励中成长!鼓励在友情和掌声中悄悄潜入我的内心深处……
一滴泪从我眼眶落下,原谅我,母爱竟然如此伟大!
我长大了!那唠唠叨叨的声音够了! 我已无法控制自己。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也越来越大,“你够行的!一个数学就考74分,看看人家李宜芳,语数英三科都那么优秀!”“不就是考差几分,有必要吼吗?”“你看你自己,说一句顶十句!”“哪里有十句,明明就顶了一句!”“哎呦!我怎么生下了你这么一个孩子!”“那你去当李宜芳的干妈好了!”我气急败坏的`拿了几个“钢嘣儿”就走了。 我漫不经心的走到学校,混完了一整天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回家。我讨厌看到她的脸,枯黄的牙,唠唠叨叨的语句,烦死了!我一句话也不想多说:“喂!明天模拟考,我下去买文具了。”妈妈二话不说,推了电动车让我上去,我讨厌她那种态度,好像在施舍,她是施主,我是乞丐!
我们一句话也没说地到了商店,我慢慢地下了车,又慢慢地挑选,十分钟过去了,妈妈等得有点儿不耐烦了。她在催我,我选了两支笔,正当要出去时“嗞”一声停电了,顿时黄沙漫天,电光逼人,人群刹时沸腾起来,像热锅上的蚂蚁。瞬间,上百人把我挤在身后,“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忽然,一双有力的双手把我拖了出来,“妈!”“什么事?”“家里没电,复习不了。”“家里有蜡烛吗?”“不知道。”妈妈拉着我上了电动车驶向了附件的一家蜡烛店。
人们在黑暗中挣扎着,咆哮着,像蜜蜂回巢一般地拥在了店门口。妈妈拿着两元钱大声地说,“请给我两支蜡烛,我儿子明天要考试。”刹那,我感到妈妈是多么瘦弱,那苍白的脸,噢,天哪!她全是为了我啊!
我不禁潸然泪下。
蜡烛总算是买到了,桌子上的两根蜡烛,已经能照亮我的作业,“玮祺,够亮了吗?”“够了”我仰着头,努力不让眼泪落下。
烛泪一滴一滴地往下渗,那不就是妈妈对我的关爱吗?
尽管作文题花样如何翻新,要求的文体总是记叙文。这是合理的,符合规律的。所谓记叙文就是记人、叙事、写景的,是人物、事件、景物的书面化,是人物、事件、景物的再现。所以好的记叙文首先必须记人、叙事、写景做到形象、具体、生动。这是一项从预初开始就必须渐渐具备的基础功夫。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最初阶段常常是忽略甚至是严重忽略了这项基础功夫的培养。没有或者欠缺了这项基础功夫,那么记叙文必然空话连篇瘦骨伶仃,不会给人予真切感,也不会让人感动,自然谈不上好的记叙文了。
那么这项基础功夫从哪里来呢?初中的`作文教学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记叙的形象、具体、生动,是观察的仔细与周全的必然反映。所以在这个阶段作文教学应当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天地:教室里的设施,教学大楼的轮廓与色彩、升旗早操的各个环节,运动会的热闹又激烈场面,校院里的花草树木等等;渐渐再把他们的眼界扩大开去:车水马龙的街道,匆匆忙忙上下班的人群,新华书店里人们专注于翻阅与购书的神态,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山水美景等等;渐渐地再引导他们观察一桩事情,一个事件,观察它们的起始、过程、结果,这就是引导他们学习叙事;再就是引导他们观察人,观察父母、同学、老师,观察他们的形态、言辞、以及处事为人的种种细节。这样,父母、同学、老师就都是他们心中活生生的形象,写在作文里就能栩栩如生。
在这个基础上,到了初中的后阶段就要让学生懂得,一篇真正优秀的记叙文还必须是富于内涵,能给人予启迪的。而这种内涵不是外加的,实质是观察生活的一种心得。比如花开了又谢了,冠军的道路,无奈的失败等等,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有它的固有依据,都有它内含的哲理。观察了,发现了,你的记叙文也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了。
暑假期间,初三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应该重视培养和提高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学习如何把人物、事件记叙得具体、形象、生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