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的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总领下文,过渡自然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胜者在对往昔的审视中找到了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例2:《找准位置,绽放光彩》:
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世间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排比,列举四种具有审美意义的典型意向,并紧扣中心观点
找准位置,需要认清自我,审视自我,用一颗平静的心聆听自我价值的呼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议论中饱含着浓郁的情感色彩,赋予议论以强烈的抒情性。议论的语言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因而也许少了一份灵动,俨然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由抒情议论入题,打破议论文板起面孔说教的束缚,语言清新灵秀,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例1:《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鲜明地表达观点
例2:《带着感动出发》(2008年安徽
窗外风儿清清,鸟儿啁啾。窗内阳光跳动,梦儿甜甜。时间之舟悄悄驶进梦境,拉开惺忪的眼帘。生活的风车每天都周而复始的转动,而我却不感觉到那是一座褪色的雕塑,因为感动每天与我同行。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感动,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带着感动出发,我发现生活之河中,每一种水滴碰撞声都是那样清脆悦耳。
……
第一,要简(5行以内,少于120字)
第二,要明(二个部分三个方法)
第三,要美(要技巧,要修饰)
①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最大流弊。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讨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各对当时的一切学术都有兴趣,都有运用自如的理解力。他们虽无哲学家之名,却有哲学家之实。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们是通人。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
②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又如一个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与仪器及实验品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这样一个人,可被社会崇拜为大科学家,但实际并非一个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残废就与身体上之足跛耳聋没有多少分别。
③再进一步。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太专之后,不只对史学以外的学问不感兴味,即对所专以外的史学部分也渐疏远,甚至不能了解。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
④今日学术界所忘记的,就是一个人除作专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须作人。一个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讲,是全人,由学术的立场讲,是通人。我们时常见到喜欢说话的专家,会发出非常幼稚的议论。这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专家,而不是通人,一离本门,立刻就要迷路。他们对于所专的科目在全部学术中所占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专的范围外,若一发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
⑤学术界太专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而外国大学研究院的大部课程在我们只有本科的大学内反倒都可以找到。学生对本门已感应接不暇,当然难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学生,因根基的太狭太薄,真正的精通□谈不到,广泛的博通□无从求得;结果各大学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识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专门研究,又不能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近年来教育当局与大学教师,无论如何的善于自辩自解,对此实难辞咎。抗战其间,各部门都感到人才的缺乏。我们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质。雕虫小技的人才并不算少。但无论作学问,或是作事业,所需要的都是眼光远大的人才。
⑥要作学问,二十岁前后是最重要的关键,这正是大学生的在校时期。品格、风趣、嗜好,大半要在此时来作最后的决定。此时若对学问兴趣立下广泛的基础,将来的工作无论如何专精,也不致于害精神偏枯病。若在大学期间,就造成一个眼光短浅的学究,将来若要再作由专而博的功夫,其难真是有如登天。今日各种的学术都过于复杂深奥,无人能再望作一个活的百科全书的亚里士多德。但对一门精通一切,对各门略知梗概,仍当是学者的最高理想。二十世纪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有趣的时代,今日求知的机会也可谓空前;生今之世,而甘作井底之蛙,岂不冤枉可惜?因为人力之有限,每人或者不免要各据一井去活动,但我们不妨时常爬出井外,去领略一下全部天空的伟大!
1.第①段中死抱一隅之见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列对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__(3分
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B.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C.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
D.强调作者对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
3. 第⑤段中作者认为造成学术界太专的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 联系上下文,为第⑤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 (3分
(1也 更 (2既 又
选项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联系全文,概述培养通人的重要性。(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分析他为什么是通人。(不超过45字(4分
鲁迅 朱光潜 马克思 爱因斯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7分 1.(2分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与立场的人(程度1分,关注点1分 2.(3分D 3. (2分大学轻基本课程,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一点1分 4. (3分(2 真正的精通与做深刻的专门研究照应,广泛的博通与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照应,根据后者的并列关系可以判定:作者主张要广泛的博通,真正的精通虽然程度较深,却不是作者要强调的,据此判断。(选项1分,答对一点理由即得2分 5. ( 5分培养通人,有利于追问的全境,有利于做一个十足的人,有利于青年的长远发展,也符合二十世纪的时代需求。(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6.(4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哲学领域有杰出贡献,在数学等领域也有独到发现,所以他是通人。(一点2分,两点3分
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让我一刻也不能停止思考,季羡林说人生时时、处处都得思考果然不虚。在同学、玩伴中,我自命是一个“实”的人: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实实在在。学校老师安排的任务,家里爸妈吩咐的事情,总会想着一个“实”字来解决,但也总避免不了会出差错。因此时时会有这样、那样的小烦恼。然而,想到还有比我更实的人,在做着比我更本分的事,胸中的恼怒也就少了些。
既然我看中了“实”,那就会多了些“敌人”,与实相对的就是“虚”,看中“虚”的人就不乐意我了,因为我常常堵住了他们的嘴,让他们说出些“懒得和你说!”、“和你没有共同语言”之类的触及心灵的话语。他们说多了,也很烦、很累;我听得多了,压力也大。
单说“虚”,在我心中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可言,若真要强加一个定义,那就用“虚假”来谈吧,说直白点就是耍小聪明、不做好自己事的人;补服从安排不务正业的人,在我心中统统都是虚假的。他们常常有办不完的事,不论是好事,或是坏事。
再者,虚假的人大都是做事前大肆渲染自己的学问有多深、才能有多高,做事时却处处抱怨外部条件,怨天尤人,总之就是做不好事。但是他们也有独特的优点,那就是适时的幼稚:校园走廊上、树荫花园边以至于教室窄窄的巷道里,总少不了有他们的欢声笑语。笑,代表了他们内心的喜悦,时时处在幸福之中,不会顾及到下一步的忧患祸福、多么天真浪漫!我羡慕他们的那种心态,而那种心态,那种感觉在几年前就远离了我。
母亲出门打工也有些岁月了,她叫我放假时去她那儿耍,我和着笑答应了。
看到母亲的那一刻,我心中不禁一颤:眉头上的皱纹增多了,面颊瘦削、泛黄。她叫我时,我分明听见了她沙哑的声音,已不再是我童真时代、教我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天使般的声音了。
她告诉我她今天只上半天班,下班很早,怕我无聊,叫我和她一块去。怀着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憧憬,我欣然去了。
我和她走进一个黑暗的幽长车间,她告诉我这就是她工作的'厂房,里面充斥着一股刺鼻的油味。接着看见了一些工人在打扫厂房卫生,旁边站着一个神气的、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他正在厉声呵斥着,见我妈妈来了,先是责备她来晚了,若是看见哪儿没弄好,便是痛骂。妈妈对我说这就是她的生活,她已经习惯了。
我不再笑了,表情沉得跟木头似的。想起工厂的场景,不觉有些害怕。
我开始厌弃热闹,喜欢清静、独处,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我才会静心思考,思考自己的得失。对于别人无端制造的笑声,我尤为憎恨、唾弃,以为是无稽的,我当然不会笑,众人就会面面相觑,猜忌我的内心,时间长了,也就明了了我。所以,他们认为我是无聊的、毫无情趣的,和我没有话说就不言而喻了,这就为我的孤独添了重重的一笔。
看见同学打成一片、笑成一团,唯独我喜欢特殊,不知自己是否落于人后。背后多有议论我古怪之类的,我也能理解。我很迷茫了:我还要坚守我的“实”吗?“虚”固然浅薄,但不可不有,“虚”人人有之,独我拒之于门外,就会有人看不起我,更不会有人理解我、懂我。若是以“实”为本质,“虚”为表现,那人们会不会透过表现看到本质呢?
还记得在书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完美人生,应当虚实结合。现在想想,确实如此,自己还处于人生的起步,懂得也还不算太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