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跟妈妈去散步。一路沉默着,来来往往的路人从我身边走过,没有谁多看我一眼。突然间,我心里就好出一个怪怪的念头:将来有一天,我走在这条路上,来往的路人都向我投来敬重的目光。想着想着,便禁不住望着天空笑了。不巧被妈妈发现了,于是她训斥了我几句“走路就好好的走路,自己莫名其妙的笑什么?”好吧,不过我不喜欢这样,单纯的为了锻炼而走路、跑步。我喜欢一边运动一边遨游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
一路慢走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总会出现妈妈的熟人,而我总会吸引她们的目光。这时,我唯一的作用就是顺着妈妈所说的,问一句:XX好。然后就是那些我听腻了的赞美之词。她们无非就是夸我长得高、长得俊之类的。我总觉得这种赞美简直可笑:长相是父母给的,有什么好夸的呢?况且我哪有那些人夸的那么好看!一路茫然着,看着两边无比亲切的校园,我和妈妈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而我心里却在想:再过几时我才能回到可爱的校园?然而只是心里想着,默默的走过了,我的幼儿园、初中、小学。我们路过青少年宫,夜色笼罩的马路边停着一辆汽车。
它是那样的不起眼,银灰色的外壳融入了夜色。不是妈妈说了一句,我几乎都没注意到这儿还停着一辆汽车。妈妈说:“咦,这不是你们体育老师的车么?”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不清车牌号,仅仅是车身看上去很像。不管是与否,我都愿意相信这就是她的车,她就在这附近。当我们正准备往家走的时候,远远的看见我们的老师从青少年宫出来,仅仅相隔一条马路,‘如果我喊一声,她一定会听见。’我想。但我最后还是没有这样做。那不是我一贯的风格,再说我身边还有妈妈。妈妈看过我的,她应该知道我在日记中写了好多体育课的片段,也知道体育老师是我喜欢的老师之一。我就是怕我这一喊,妈妈也许会冒出什么阴阳怪气的话来,比如什么“谁生养的你?老师又能给你什么好处?”于是,我们静静地走远了。
她不知道,在黑暗中有个学生,用敬重的目光送她离去。恰似我开头所说的。即使这样,在茫茫人海这见到一个我的熟人,依然会让我开心。毕竟我的熟人,太少了,太少了。一次没有见面的偶遇,开心而又落寞。哎,平凡人的快乐。足矣。
人的一生,都在行走。行走,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或奔波,或疾驰,带着朝气勃发,风风火火;或漫步,或闲逛,带着一份悠然自得,闲适惬意的心情,走过乡间小涧,步过林阴大道。
这个世界变的太快也太迷离,置身于拥挤的街头,梦幻的霓虹灯眩目闪烁,高耸的大厦似乎迎面压下……喧闹的生活,钢筋水泥构成的世界,人们迈着匆匆的脚步擦身而过,有的只是透着紧张气息,笼罩天空。快节奏似乎已经悄悄上演生活的主基调。行走,步伐快的让人窒息,迷离,麻木。慢点走吧,留一点时间看看天。
散步,我衷爱的生活状态。
脚尖轻轻地拂过大地,缓缓地迈着步子,沐浴夏日夕阳的余辉,静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的春夏秋冬,喜怒哀乐。一个人的散步,一个人的旅程,一个人的世界。
带着愉悦散步,感受到的是黄昏的美丽。双手插进口袋,嘴上哼着小曲,陶醉在无限遐想之中。没有了文言文,没有了方程,没有了ABC,把白天无尽的学习暂时抛在脑后,有的'只是你自己简单的快乐。漫步,一路上看看道路两旁的风土人情,细细品味时代的变迁,也许你会欣然地发现你平常未曾挖掘的惊奇;漫步,一路上迎来熟人的笑脸,报之以淡淡的微笑,用目光进行简单的交流,即便只是擦身而过,也会铭记。郁闷的日子里,多散散步吧!一个人踏上没有目的的行程,用旅途的寂寞打发心中的单调,乏味。深深地呼吸户外的空气,抚摩叶片滑落的瞬间,想象自己已融入了自然的怀抱,抬起头,望望头上叶缝中的天空,零零碎碎,却有那么清澈。在天空的蔚蓝底下,烦恼会不知不觉地从指缝中消逝。
约上三两好友,一起散步,那又是另外一种滋味。大街上一群小鬼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大家走成一排,聊聊天,唱唱歌。在黑夜笼罩的世界里,几颗年轻的心互相沟通,互相撞击。华灯初放,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在大桥上来回漫步,昏黄的路灯下,影子忽长忽短交替更迭。我们看天上的皎洁明月,望水中浮动的月影,让人想起“疏硬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超然物外的意境。顷刻间,大家默默无语,彼此间的默契演绎得淋漓尽致。
晚饭后,没事的时候,一家三口便一起出去散步。我们会选择远离镇上的喧嚣,来到田野。这有条小溪,我们沿着溪水漫步而上,夏日的气氛总是这么热烈奔放,放眼望去,一片生机勃勃。和父母在一起,总能不由得感到别有的踏实。我说说学校里发生事情,爸爸妈妈拉拉家常,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幸福,在一瞬间,紧紧地包围了我。记得莫怀戚在他的《散步》中写道:“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拉起父母的手,幸福地走在中间,这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散步的时候,悄悄地对自己说。
散步,我衷爱的生活状态。
慢点走吧,留点时间看看天。不要吝惜这一会儿时间,停下手中的笔,关掉眼前的电脑,带着另一种心情,出去散散步。看看天空的飞鸟,飘动的白云,你会发现自己的视野一下子从一个高墙所包围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在蓝天里展翅翱翔。
散步,我衷爱的生活状态。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分贝~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鸣。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觉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岁~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召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选自《科学世界》
1.本文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0个字以内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第③段画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
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许多同学轻视了审清题目这一关,从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如因漏读或错读题目而失分,这是一种过失性的失分,只要细心读题,完全可以避免。有的学生忽略题目中的修饰语而失分,还有的是因为没有真正把握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而失分。仔细审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得分率,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或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更需要认真审题。有些所谓难题,只要仔细阅读,捕捉到题目所给的信息,就能发现其内在含义,进而攻下难关。捕捉到的.“信息”只是一个“毛坯子”,需要根据题意作比较后进行精加工。加工的前提仍要始终围绕文章的整体意思比较答案与文中提供的信息的异同,比较答案的内涵、外延和关系是否与题目的要求相一致等。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说理性文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例如”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基本类型。事实论据包括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确凿的统计数字等等。道理论据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义、公式、规律、法则,引用社会科学的经典论述、格言、警句等。需要注意的是,引证的内容能够为证明论点服务的,才称得道理论据,并不是文章中所引的话都是”引证法“,阅读时要认真辨析清楚。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例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依据论题,找出论点。
初读全文,弄清了作者究竟要议论什么问题之后,就可以精读各段,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从文中找出中心论点,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张是什么。中心论点有的.是在文章中明确提出,有的是贯串于全文内容的始终,让读者自己去和概括。但它都与论题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阅读时便可依据论题尽快地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谈骨气》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论题。依据它,从文章的第一段就可以找到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3、分析论据,理解论点。
阅读议论文时,分析论据,是准确地把握论点的不可忽视的基础,也是对所找论点是否准确的最好验证。
如《谈骨气》,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选用的三个事实论据包含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三个人物形象代表了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从古代官吏到现代知识分子不同类型的典型。他们都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
4、了解论证方法。
例证法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胜于雄辩,举出确凿而典型的事实,观点就得到有力的证明。
引证法是根据正确公认的科学原理,根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或名人来论证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论述带有权威性,很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法是把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论证法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这种比喻论证,由于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所以可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5、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议论文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准确、严密,有感情。
如:“好个政府的‘友邦人士’!”这里“政府”是个起限制性作用的定语,这就给“友邦人士”定了性:他们与反动的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而这个具有统属作用的定语是在分析“友邦人士”的真正嘴脸之后下的,与上文的“好个‘友邦人士’”相连,语气更重,揭露更深,表达了作者极度愤怒的感情。
(1把课文当做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用。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献上一份情意,献上一缕阳光;一切为了老人,一切为了健康……已到春天,但依然寒风刺骨,唯有那同阳光般的情意为老人带来了一句温暖的祝福,捎走了老人心中那一丝寂寞与冰凉…… ——题记
不是狂风大作,不是绵绵微风,在早晨,吹进了那早已打开的心窗,不知怎的,便有了那心中的一丝丝触动。
提着一包喜滋滋的年糖,我同张知涵一起来到了老年公寓。茫茫的一大片水泥活动场,不知是白还是灰,带来了一份从未有过的春日的凄凉。走进老年公寓,在***办公室中,我见到了一个两三年级的小姑娘,学生头,十分招人喜爱。她与坐在办公桌前的阿姨坐在一起,显然,她是领导的女儿。我走到办公桌旁报道,只见一张纸上用醒目的红色写了一行大字:“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的一切。”我顿生喜悦,也不只是为了老人们有一个好领导,还是为了阿姨有这片敬老的心意。“你们又带了什么东西?”一句冷冷的话在我耳边响起。我说着:“年糖!”心中却不知道为什么不安着。张知涵也回答着:“香蕉,还有一些水果。”阿姨并没有理会张知涵。只注意着我,阿姨又问我:“是软糖还是硬糖?”我看见阿姨一边说,她身边的女儿就边摇着她的手,边用眼睛直直地望着我手中的袋子。“是硬糖。”我又回答,本来是什锦糖,可还是怕被她女儿拿走,我撒了句慌,还加了一句:“怕软糖嚼不动。”“硬糖呀!那万一卡住了,卡死了就不得了啦!”她又编了一条并且把“死”字讲得很重。“来、来、来,放这咯。”张知涵拿的是香蕉,她不好意思也留着,便只将我带的糖留在了办公室。
跟随着内部工作人员,我们见到了许多老人,唯有一个门牙缺了两颗、头发惨白但显得十分健康的老爷爷,让我刮目相看。老爷爷的热情出乎我的意料,张知涵拿给了一根香蕉给爷爷,他就把我们拉拉扯扯的带进了一间朴素而不显得空阔的房间。我们左望望右看看,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爷爷的墙上有水墨画,也有刺绣。我走进房间一眼就盯中了一幅四只小狗的刺绣,便寻问:“爷爷,这是您绣的吗?”我一边问着,一边用照相机“咔嚓”地拍下来。“是的,以后常来,我教你!哎!年轻一点的时候,我也有这么一副好手艺啊!但是现在老了,就只留下了这么一点年轻时的回忆了……”望着爷爷那慈祥的目光,我不禁觉得那位阿姨是多么的自私。天空快要拉上夜色的帷幕,我们只得依依不舍地回家,老爷爷走出门,拿着一大袋水果,放到了我们的手中,而目光中流露出的不只是慈祥,还有那份深深的难舍难分。
我走在走廊上,远远地看到了刚才的小女孩拿着那一大包糖,嘴中还甜滋滋地含着一颗,心中不禁为她们母女的贪婪心感到惋惜。又回忆起爷爷那目光与他的刺绣,不禁心存感叹:“人在江湖,不怕才多!”
为老人献上一份情意,献上一缕阳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