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内心十分惭愧,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这样的事情又何止出现过一次?“教师之所以对个别学生无能为力,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是不可救药的,而在于我们的方法是错误的。”从我们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十分不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孩子感到走投无路,无所适从,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孩子今后的行动更冒失,更轻率。
围绕“要相信孩子”这个主题,苏霍姆林斯基在全书中始终以鲜明、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诠释这一鲜明主题。我也从以下几点深有感触
一、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
关心孩子,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所提的每一个意见都应该慎重从事,考虑再三。在教育中,首先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如果他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实际表现坏,他的自尊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相反的,如果孩子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老师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走进孩子们心灵,理解孩子们,处理孩子们的问题时,我们应让自己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问题,用自己的诚心去碰撞另一颗心。
二、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流。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有的习惯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有的喜欢在课堂上说话;有的怕困难不愿自己独立解答习题而愿去抄别人的,等等。他们似乎是从干坏事中寻找乐趣。也许是我们之间的沟通太少了,也许他们正渴望得到我们的关注,也许他们正想打开自己的心扉。孩子的'心是敏感的,这颗心可以吸收一切好的东西,任何一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是向往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渴望能被大家认可,都渴望着其他人赞赏的目光。在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个孩子的一次的错误而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结果这个孩子就真的一步步向更坏发展。一生中从未犯过错误的人是很难找到的,何况一个孩子呢?
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老师就要有博大的胸襟和一颗慈爱宽容的心,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宽容每一个学生的优劣、长短,相信他们一定会从幼稚走向成熟!
初看到这本书,是被他的书名吸引。后来细细读来,觉得里面的内容也说得相当有道理。
《要相信孩子》是苏联教育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期间的经验总结。
书中这样说到,“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具有说服力的批评,这些做法,乍看起来都是为了把学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动机,或者说仅仅靠善良的动机,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们从成年人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根据十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儿童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儿童感到走投无路,无所适从,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儿童今后的行动更冒失,更轻率。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应该挫伤他们的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
是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粗暴的对待,不注意教育方式,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往往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出类拔萃的学生我们偏爱,聪明听话的学生我们喜欢,老实本分的学生我们接受,活泼好动的学生我们忍受,就是又“笨”又“懒”的我们也不能一提起就怒火中烧、大动肝火,也许换个角度去看去想,会有意外的收获和发现,毕竟大千世界需要的是千姿百态、万紫千红!我们老师就要有博大的胸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宽容每一个学生的优劣、长短,相信他们一定会从幼稚走向成熟!
《要相信孩子》这本书是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深入总结他二十五年来所热爱并为之献身的教育工作写下的。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也让我感悟到很多东西。
《要相信孩子》听书名也许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本枯燥的介绍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孩子的书,其实不然。书中主要是通过作者在教学生涯中所遇到的学生发生的事情,来分析应该如何更好的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而这一最有效的方法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与潜力,引导学生在其有兴趣的方面发展,多加鼓励,而在这过程中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好!这样一来,在不断的教育孩子中,寻找到最好的教育方法,从而使更多的孩子受益!虽然这本书所介绍的是在苏联那个特殊时期的教育方法,很多学生发生过的事情在现在社会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从中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教师在校园中应该如何面对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我还从中领悟到了家庭等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的重要性!这本书虽然只是记录了校园中发生的事情,但是它与我们的家庭,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生在入学后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学生在入学后学校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名教师对待事情的态度可能会影响一群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而学生每天生活在一起,则也会相互影响。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而教师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时刻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了解他们的性格,从而寻找最好的方法帮助孩子。
书中也提到“为了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也就是像俗语所说的那样要‘设身处地’”。像如果孩子犯了错不要急于去惩罚他,虽然他只是个孩童,但是他也是有是非之分的,也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被批评。在教育工作中一条十分重要的真理“在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该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心”。若是急于去惩罚学生,不仅会给学生本人留下阴影,对今后任何事情都不再积极,而是选择逃避和拒绝,这并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同时也许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情绪波动,造成学生中的***动。所以不要轻易惩罚学生,多采取一些谅解的态度,让学生自己去反省,这样对于学生认识错误的深度也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也不是一味的纵容,适当的惩罚还是必要的,因此可以像书中所介绍的,延迟惩罚的时间,这样易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所在,敢于承担错误,并改正错误,同时还会对身边的同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是对事情的认识,还会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与老师之间的感情。
当然在关心帮助学生时,还要在学生中建立集体意识。集体的威力是十分巨大的,集体的关怀往往是给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同样一个坚强、团结的集体,也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每一个人都不会推脱自己的责任,无论好与坏,大家都会共同面对。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班级风尚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即使是最不守纪律,最散漫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而积极的去转变。而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巧妙的帮助他们去培养对班集体的感情,组织各种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去自我解决,增进大家对班集体的感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向上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班集体逐步得到巩固,孩子们对自己力量的信心日益增长,永远向前奔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在班集体的生活中,学生自然也就懂得了关心他人。
书中在介绍教师应该如何做时,均讲述了很多学生的故事,小捣蛋柯利亚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开始关注班集体的活动,积极参与热情的帮助同学,不再做调皮的事情引起大家的注意等。其实很多孩子在生活中喜欢去做一些调皮不好的事情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是非对错,而是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容易被忽视,心里产生了一定的自卑,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才会做一些有违规范的事情。在对待这样的孩子时,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做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并在这个过程中多给予他一些鼓励,相信他一定能完成,让他也对自己所做的事产生自信,即使对学生的能力来说不易完成,也不要直接打断,而应该从中巧妙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学校是学生接受事情,对世界形成认识的开始的地方,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一些帮助,而这些帮助不一定是要在明面上的,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去发展,相信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才是学校和教师的价值所在!
而对于家庭来说,这本书虽然只是讲述教师如何解决学生在学校里发生的各种事情,但也会提到学生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文中提到过这样两个孩子,安德烈和弗拉季斯拉夫。两个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都十分不好,不仅仅是对待事情的态度,有时还会做出一些违反道德的事情。教师不断的进行教育,但是都无济于事。而且他们的父母不但没有配合教师进行对孩子的教育,反而教唆他们去干一些坏事!后来学校一致认为“如果说对于学生未能掌握应有的知识的现象尚可容忍的话,那么对于道德上没有教育好的男女青年是万万不能放出校门的。”
但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下,学生毕业就是毕业了,也许有些很负责任的教师会继续关注学生,但是不可能让学生一直留在学校。因此家庭的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孩子在出生后上学前也会形成一些习惯和意识,这些全部都是家庭给予的,这些意识的形成学校有时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即使不能做到让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但也不能让孩子成长后危害这个社会。在孩子进入校园后,家长也要与教师配合,使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家庭的影响对于孩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家长绝对也要以身作则,即使不能教育好孩子,但也绝对不能教唆孩子做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家庭的教育绝不能忽视。孩子在家的时间是最多的,家长的做法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一定也要有所注意。
第三方面是讲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不仅是离开校园后才会步入社会。在当时的苏联,学生的大多活动都是在农庄、工厂等地方,这些地方的风气也影响着孩子。当然在那个时候,人们都是一心为社会做贡献的特殊时期,这些地方都是让孩子学会劳动,积极向上的地方。对孩子们的影响也大多是好的。但是现在的社会,孩子很少会进入工厂,农田这些地方,但是学生现在参加了各种课外辅导班、夏令营等课外活动,所接触的人也便会形形色色,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学生周围人的品行,但是作为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尽量的减少学生接触到不良事物的可能。
倘若每个人从小都是受到这样的教育,那么社会的风气也会随之变得高尚起来。历史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使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态度都是积极美好的,让今后的社会风气变得美好,这样对今后每一代孩子的发展也是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最后回到教师本身与孩子本身,无论其他人做任何有利于孩子的事情,孩子自身的看法才是最终的结果。虽然不能完全隔离于这个社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都是必然的,但是可以一段时间做一次自我总结。了解自己这段时间的发展状态,以便于更正自己的做法,及早转变自己的不良想法,做到防微杜渐。
当然,孩子在儿童时期没有很好的自制能力,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去管理自己。在书中,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经常会组织学生对一些学校发生的事情进行讨论,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来增进学生的集体观念,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我们依旧可以这样,经常组织班会进行一段时间的总结,关注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也会更加主动的进行自我总结,即使未来离开了校园,有了这样的习惯,对学生来说也是受益一生的。
每个人在自己的读书生涯里,总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错误,也会经常看到有同学犯错误的时候。你还记得老师是怎么处理我们这些做错事的孩子吗?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得,老师对待犯错误的同学,基本上就是一种处理办法——在班上点名严厉的批评,希望班上同学引以为戒,同时幻想这位犯了错的同学能知错改过。很可惜,老师们往往收到的是反效果。这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不是悔疚的神色,而是无言的愤怒;班上的同学对这位“倒霉”的同学表示出来的是深深的同情,甚至会在心里面为这位伙伴找可以原谅的理由,而并不是认为他是反面的榜样。且来看看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大师是怎么做的。“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看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的不好的、错误的地为,不要急着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他认为,一开始就把孩子的缺点暴露于集体之中,这会让孩子失去了做一位好孩子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去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让思想品格得到升华,如可以让经常迟到的孩子当纪律委员;让贪小便宜的孩子管理班集体的财物;让不爱劳动的孩子负责课室的保洁;等等。当他们的工作哪怕是有一点点小进步,教师也要及时真诚地表扬。通过这些措施,一步一步地把他们的小毛病纠正过来。这比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无休止的批评和说教来得更加奏效。在《要相信孩子》这本书里,作者谈到了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女教师在教育一年级的孩子们要保持清洁时,发现一位小男孩的耳朵很脏。她就指着小男孩说“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么脏!他没有洗耳朵就来上学,这样是不行的。”结果,第二天,小男孩虽然把耳朵洗得干干净净地来学校,但他从此却变得非常紧张和胆怯,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他总觉得大家都在看他的耳朵。教师越责备他,他的情况就越糟糕。这位女教师根本不知道她已经伤害到了一个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她的直接刺伤了儿童的心灵。后来男孩转到别的班里,表现却一天比一天好,过去被那位女教师认为没有数学才能的他,恰巧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才能。事实上,女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们保持清洁——叫大家看一看某个干净整洁的孩子,然后号召大家向好的榜样学习,有意识地看格里沙一眼,用目光向格里沙示意。这个事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一名教师言行严谨的必要性,因为很可能自己一句不恰当的语言,或者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相反,如果孩子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了教师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这其中,我有着深刻的体会。一直以来,我都是班上默默无闻的学生,成绩不好也不坏,是属于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学生。有一次我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被班主任无意中看到,他拿着报纸来问是不是我投的稿,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他在班上特意表扬了我。不久又推荐我当学校的小记者,负责把学校里发生的大事小事以通讯稿的形式写在学校的板报上。为了不让老师失望,我在课余时间看了很多的课外书,坚持不懈地练笔。从那之后,每次写作文,我的文章几乎都成了老师在堂上朗读的范文。同时我还努力地学习其他科目,包括自己最差的数学,我也拼命去啃,最后,我在期末的时候,拿了全校的第一名,让很多同学和老师都很惊讶。我想说的是,老师那份欣赏与鼓励的力量,就是我努力前进的最大的动力。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教育都提倡正面教育的初衷吧!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注重在集体中教育孩子,用集体的力量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但这首先要培养孩子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其中一员,自己表现的好坏直接与集体对上号。“如果一个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以此为骄傲,那么这个集体里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这就是集体的威力。通常我们会看到,那些获得荣誉的集体里的孩子,会为了维护他们集体的荣誉而自觉地克服一些自身的缺点,或者为自己无意识的行为损害了集体的声誉而感到十分的难过,并想尽一切的办法去弥补。因此这也让我明白了,要想教育好一个孩子,单凭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要巧妙地运用集体这个大家庭来对他施加压力,加以感化,从而将孩子身上的优点渐渐巩固下来,将不足的地方一点点剔除。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教师对于教育对象的关怀、爱护确实会在他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但集体的关怀往往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难怪每一位负责任班主任都费尽心思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了。
虽然苏霍姆林斯基写这本书主要是为给教育者和少先队辅导员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但是从中的确可以领悟到各个方面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虽然我们只是一名教师,是在校园中教书育人的。但是,其实我们的一些做法会影响到任何地方。未来是掌握在儿童手里的,而我们作为教师,掌握着教导这些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职责。因此,我们要多多关注孩子,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更多的去相信孩子,让他们拥有自信心,对生活充满热情,这样他们才会乐观的去看待这个世界上,才会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和物,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而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所在,也是教育的艺术的体现!
放弃,有时候使你得到更多。
有时需要放弃所拥有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若不是他放弃了官场的名利,放弃了任途羁绊,怎能得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美名?怎能收获到诗情盎然的田园生活?静待花开花落,笑看云展云舒,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生活啊!生活中,也许有些拥有的东西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那么,就果断放弃吧,心中反而会有一种轻松的坦然。再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得多。拿得起放得下,莫要犹犹豫豫错失良机。
有人说,人有三种能力:第一种是争取有可能的>勇气,第二种是放弃不可能事情的胸襟,第三种是区别这两类事情的智慧。也许有人会徘徊于幻想的大门前不肯回头,执拗而又不挠,这会被当作意志力顽强的表现吗?相反,这是缺乏智慧的体现,永远沉浸在对理想主义的臆想中,永远对不可能的事情怀抱希望,只会郁郁而终,碌碌而为。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愚公移山与守株待兔了。我们都说愚公不愚,他一直被奉为自强不息的楷模,成了坚持不懈的代名词,但换个角度试想一下,移平一座大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有“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若是放弃这微乎其微的可能去干一些有意义的事,岂不比移山有益得多。守株待兔更不用说,作为空想主义的实践者而被世人所嘲笑。放弃时也许会有一丝不甘,但是一时的放弃也许会意味着可能的成功,一味的坚持也不一定会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正如那句话所说,我们也需要第一种智慧,若是放弃可能的且有意义的事,那么终究也只能是一场空。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韩信放弃尊严,忍受胯下之辱才能有后来的`辉煌;司马迁放弃名节,才能完成史家之作;李广将军放下身段,与士兵同甘共苦,才能获得人们更多的爱戴。有时放弃一些貌似重要的身外之物,放弃自以为是,自恃清高的自我感觉,坦坦荡荡,无所畏惧。以和平的心态接受一切,才是人生真正的态度与境界。
放弃,也许是不被人们所看好的,但是我们应该学会放弃,不要怀抱对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奢求的侥幸,也不要死死抓住不合适你的东西不放,人生就像一场海上漂流,充满未知,充满不测,我们是被动的,但何不把负担减轻呢,放弃一些东西,一蓑烟雨任平生。
相信自己,你将会获得自信,相信自己,你就永远不会后悔,相信自己,是在正确的事情上坚持自己的行为,相信自己,是正视他人的评价,正视他人的冷眼相待,不是一味逃避,也许有很多人不喜欢你,逃避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相信自己,保持自己的率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自信,质疑自己,当你在质疑自己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相信自己了,不相信自己就会产生疑虑,很多人就是因为对自己产生疑虑才导致的不自信性格的,相信自己就是自信!!
相信自己,意味着你将接纳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许多不同的人给我们的评价,有些可能是阿谀奉承,在你势头好的时候用尽一切华丽的词语赞赏你,有些可能是对你不屑一顾,不喜欢你看清你的心态淋漓尽致表现在行为上,面对这些人的不同看法,我们能做的就是平视自己,相信自己,虽然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这些评价而迷茫,不知所措,说到底还是我们对自己的不够自信,只要你感觉到自己一天天的进步,就不用在意他人的闲言碎语,不管是好的坏的,好的评价戒骄戒躁,不好的呢我们就尝试改进,但是如果别人说的没有缘由,那我们也不用急着改变自己,还是对自己持有一种相信的态度,相信即自信,自信是对我们人格上的一种肯定,相信不等于自傲自负,相信是在他人质疑自己的时候依然还对自己持有自信的态度,但是如果别人给予我们的是诚恳的建议的话我们也要适当进行改进,但是千万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了心中的那份傲气,那份傲气是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的表现,我们时时刻刻都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改进缺点,相信自己的人格,肯定自己不会因为他人的质疑声而困惑,还是会拼命地奋斗,去做好自己,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就是不要轻易质疑自己的能力,有些人可能觉得别人唱歌好自己唱歌不好听,就觉得自己是在某方面有缺陷,其实不是的,就是因为你太敏感了而且外界对你的评价导致了你对你这个人物形象观念崩塌了,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不是说任何人的看法你都要听,如果大部分人都认为你在某方面存在问题的话,适当的改进还是必要的,如果问题不出在自己而只是别人嫉妒自己想要借此打击自己,让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话,我们就坚决不能对自己存在质疑,甚至对前路感到迷茫,好的坏的评价我们都虚心接受,如果别人说的是事实的话,不要犟,要把自己能改进缺点的自信拿出来,别人如果是为了激怒你而对你的消极评价的`话,这时候大可不必理会,做好自己就好了,管他们什么评价是吧,嘴是长在他们身上的,我们如果越在意他人的看法的话情绪只会喜怒无常,因为你时时刻刻被他人的消极看法的阴霾包围着,你又怎么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呢?不论是高考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的大事,凭借的主要就是你这颗心态,心态放好了,发挥自己的真正水平自然不成问题,心态放不好,只能眼睁睁看着机遇从自己身边溜走,所以朋友们,听我一句劝,真的不要太在意他人的消极评价,有很大部分的人就是因为这没来由的消极评价影响自己的情绪,最终对自己学习工作感到迷茫,这样真的不值得,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注定与众不同,我们有着不同的使命,比如当老师的要培养好学生,当医生的要照顾好病人……所以我们要对自己持自信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一切困难都不是难题,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做好自己就好了,有则改过,无则加勉,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质疑自己的人,说到底还是心不够大,我们在质疑自己的时候可以这么想,人生不就短短几个秋吗?人活着的意义不就是年轻时的奋斗吗?就算你遇到挫折失败了又怎样呢?人生最大的乐趣不就是在年轻时可以大胆勇敢去追梦吗?这样想着,高考其实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不管你考好考砸都只是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考砸了还不能通过后来几年十几年努力去弥补吗?就这么短的时间给你去奋斗如果你还沉浸在曾经那些伤痛中,沉浸在别人对你的消极评价中,真的很不值得,年轻就是用来奋斗的,不是让你浪费这些时间耿耿于怀于他人对你的看法,这样你的人生才过得有意义,这样想着也许你的心态就能放平,利用青春年华去好好奋斗,追梦路上,我们不分彼此,只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相信自己,那么你的生活将会更加有意义。
相信自己,让自己的未来不再遥远,立足当下,趁年轻时好好拼搏,人生短短几个秋,害怕失败的人枉费青春,我们终将到达我们心灵停泊的港湾,那种宁静是拼搏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相信自己,就算前路再艰难也要持着一种乐观自信的态度,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雨,风雨过后,总会现彩虹。
成功是一个机遇,是一次拼搏,更是一种心态的结晶。相信自己能在拐角处成功,蓦然回首,你将会发现这一切都得益于: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否则再厉害的开锁匠将会失算,因为他不够相信自己,他不相信自己能在拐角处成功。有一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开锁匠,他在当时是美名远扬的开锁匠,他被邀请到一个特定的地点,有一个特制的铁笼和五个特制的锁,这个锁有好几个根铁链串连着。科学家给这个开锁匠十分钟的时间去开启,但十分钟...十五分钟...,直到半个小时后,大汗淋淋的他还没有打开。这太难以置信了,科学家们都吃了一惊......事实上这五个锁只锁住了一个,其他四个只是缠在了铁链上边,但值得遗憾的是这个开锁匠没有打开,他的“开锁王”的称号从此毁于一旦了。这是一个可悲又可叹的结尾,这悲剧的酿成,是引人深思的,也许是这个开锁匠太紧张了,也许是这个开锁匠不懂得换位思考,但致命因素还是他不相信自己,如果他坚信自己能够打开,也许这就是另一个结果了;如果他懂得换位思考,那他就会用另一种更巧妙的方法去开启了;如果他真得做到了这一点,那他将会拿着“相信自己”的钥匙去开启“拐角处的成功”。相信自己能在拐角处成功,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就做到了这一点。她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众所周知,海伦凯勒的命运是悲凉的、可叹的,她的一生都是在黑暗的世界里度过的,没有光明,只有黑暗。上帝捉弄了她,但她仍然自信面对人生,她有信心去主宰自己的命运。她首先做到了“相信自己”;她在无尽迷离的黑暗中创作了文学界上的不朽神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再次达成了“能在拐角处成功”的事实,她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阐述了生命的真谛------相信自己能在拐角处成功。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如果说海伦凯勒是一个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那库帕可就算得上是一个可以创造自己命运的人。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个研发了手机的人------库帕,他研发了手机,就因为他相信自己,从而能在拐角处成功;同样的,当时将库帕扫地出门的马丁,他一心只想发明一个移动设备,但他没有转变思维方式,急于求成,结果,整个的电子市场瞬间被库帕垄断了,而马丁则将遭遇***这个残酷的现实。库帕因为没有沉浸在过去被排挤鄙视的痛苦中,因为相信自己,而在“拐角处成功”,但马丁的***则是发人深省的。所以,我认为:相信自己对于一个人的未来有多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在拐角处成功”。兵家语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句话是指常胜将军的。一个好将军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赫赫战功,就因为他做到了相信自己,从而能“在拐角处成功”,做到用兵如神,百战不殆!“相信自己能在拐角处成功”,这不仅是兵家取胜之道,更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相信自己,前方的路需要我们自己去走,“拐角处的成功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相信自己,用我们自己的手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