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久了满月光华,对于残缺的孤独的月亮感到陌生;感受久了团圆和谐,对于分离悲痛的离别感到惋惜失落。但一直不变的是我心依旧……
此时的我已是一名高中生了,离家十分地远。每每来此,都会十分想家。终于快到中秋节了,回家的欣喜溢满心头。我沉浸于和谐的过节氛围中,幻想着可以和家人在银碎的`月光下促膝长谈的美好画面。可这消息却犹如当头棒喝,令我不知所措。家是回的,但中秋节当天就要过来。
一个人的归途,失落又有愉快。
回到家,母亲打点了一切,还是家里好啊,安心且舒适。可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的,我就要离开了。临走前,母亲拍了拍我肩头:“孩子,天冷了,多穿点衣服。第一次不在家过节,好好照顾自己。”我顿时泣不成声。我的母亲,我的家,知不知道我有多爱你们,人走了,可我心依旧……
一个人的又一次旅行,仿佛落得一世纪的尘。那是诉说的殇。
到了学校,每个人的脸上似乎都没有往日的光彩,神色中游离着一丝忧郁。渐渐地,夜幕笼罩着天空,开始上晚自修了。
那晚特别安静,那些忧伤的思绪却没有平复下来。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此时,皎洁的白月光倾泻于大地上,零碎于枝桠上,微风袭来,叶片“沙沙”作响,像在倾吐我在中秋这天无尽的思念与感伤,是如此的真切,扣人心弦。远处正放着礼花,绚烂的色彩在黑色天幕的衬托下显得异常美丽,但却如此短暂,一如我现在的幸福。在这一声声礼花中,我仿佛看见一大家子正幸福的吃着月饼,望着月亮。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令人羡慕的笑容。一个小女孩还在父母的膝下撒娇,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那不就是我小时候的情景吗?现在的我却要和这些没有感情的函数、文字打交道,感受不到一点家的温暖,何其悲哀!不知不觉,两行热泪流下了,我再也忍不住了,伏在桌上轻声哭起来,终于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了,短短十字,那是饱含了多少离家的悲痛啊!清寒的月光下,我自给的安慰:月亮的那一头一定也有人在思念我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第一次离家的中秋节,无论多远,我的思念依旧,我心依旧,在那一片属于我的故土之上!
最近,《海棠依旧》这部电视剧火了,首播当日,收视破1,高达到1.19,确实厉害,《海棠依旧》播出后,网友们纷纷点赞,有网友表示,“我曾经看过焦裕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电视剧。说实话一个大老爷们哭哭唧唧的确实不像话。可是看到他们为党为国为人民如此忘我的工作时。我的眼睛还是不争气的流下了眼泪。”笔者认为,《海棠依旧》之火照亮精品创作之路,给我们启迪。
之一,精品来源于精益求精。《海棠依旧》从筹备拍摄到制作完成,前后历时近五年时间,五年的打磨,五年的锤炼,五年的潜心打造,必然能够打造一部能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佳作,甚至会能成为中国影视品牌的高峰之作。今天对观众的震撼来源于昨天震撼人心的奋斗与工作。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里的“苦寒”就是忍耐五年的寂寞,忍耐五年的精雕细刻。浮躁产生不了精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唯有用时间与耐心在艺术的殿堂中,用工匠精神去“琢磨”,才能创作出“巧夺天工”之精品。
之二,精品必然接地气。《海棠依旧》部分取材于周秉德创作的《我的伯父***》。周秉德大姐自幼在总理身边长大,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了老人家许多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事迹。亲眼看到的事情,亲耳听到的故事,必然更接地气。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处处都传递着伟人正能量,处处传递着伟人的感人魅力。其实,也正是在这种细微之处,才能最凸显伟人之伟大,接地气必然昂扬出精品大气。
之三,敢于创新,打造新境界。精品来源于打破成规陋俗,来源于创新拓展。《海棠依旧》把波澜壮阔的历史与***内心世界融合,展现***的大爱情怀、大爱境界,用“海棠依旧”这样诗情画意的视角,丰富和拓展了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空间,这种创新开拓不仅提升了剧本本身的魅力,也为其他革命题材的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境界。精品从来是走出一条新路的作品,因为新的道路才能成就精品之精。
之四,精品来源于伟大的人格精神。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是***总理的伟大人生、革命人生、精神品格、人格魅力孕育这部不朽的作品。”精品来源于伟大的人格,这种伟大的人格启迪创作,激励创作,反过来,创作又能更好的展现伟大的人格。当然,这种伟大的人格存在于伟人身上,也存在于普通人身上,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创作精品就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伟大,用伟大孕育精品的诞生。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伟大的美,是精品创作的源泉。
每每孤单寂寞时,我总是会想起他――一个曾伴陪我编织彩色梦幻的男孩。
孩提时代曾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大院子里有我,有他,还有一大群淘气的孩子们。记得他比我大一岁,我管他叫哥哥。我伤心难过的时候,他总是会安慰我;我犯错误挨批评时,他常会鼓起勇气向我父母求情;大院子里的其他孩子们欺负我时,他定会挺身而出地保护我……
我们的友情始终牢不可破,有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分吃,有好看好玩的我们一块儿分享。我们在一起玩过家家、打扑克,他还教我拍皮球。每当我“哥哥”“哥哥”这么喊他时,他都会笑得很开心。我真希望他就是我的亲哥哥!
记得当妈妈告诉我“我们下个星期搬家”的时候,我被吓呆了!我一下子就想到要永远离开他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我无数次地乞求不搬家,甚至大哭大闹着向父母提出抗议,可我却丝毫无法左右这件事……
在即将和他分别的时刻,一向不轻易哭泣的他竟也哭红了眼。我望着纷飞的黄叶,感到一股冷风直窜心底。我低头无语。
汽车的喇叭一声接一声地响起――是司机在催我上车了。我呜咽着说了声“再见”,便踩着咯吱作响的落叶向汽车走去。“等一下!”他急忙叫出了声。我停下了脚步,转过身去看着他。“你以后会再回来看看我,看看这个大院子吗?”我肯定地朝他点了点头。
然后我坐在汽车上,久久地望着遥远处向我挥手的他,泪水止不住地流下……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落叶纷飞的秋日――在我八岁那年,我离开了他。
后来,虽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但我心中却充满寂寞。对门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但她家的门永远是关着的。
我想回去看看,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回去。
直到我十三岁的一天,当我再次走到那个地方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大院子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幢二十六层的高楼……我心中只剩下无奈……
又过了两年,此时的我早已不是童年时幼稚的笨小女孩,而是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了。微笑着回首过去,我似乎又觉得少了些什么。
十月下旬的.一天,我不经意地漫步在林间小路上。突然身后响起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喊着我的名字,我回过了头,接着便是久久的无语……
“其实我也不敢确定是不是你,只是试探地叫了一下……”他淡淡地说。
我望着他,露出了一丝生硬的笑容。
是的,这是他――我生平第一个好朋友,我童年时最好的玩伴!但是,这真的不是他啊!
眼前的他和当年判若两人!现在站在我面前的何止是一个不羁的少年!染着黄色的头发,梳着奇怪的发型,穿着打扮简直是不正经!
交谈中得知,他已被学校开除一年了,他现在和大街上的小混混简直没有任何区别了。
时过境迁,这个秋日的重逢彻底打破了他在我心中原本完美的形象。
一阵风过,林边的落叶如雪花般飘飞落地。原来,这还是一个冰冷的秋天……
泪水悄悄地湿润了我的双眼,但我分明看到:落叶,依旧纷飞……
期末考试高潮已退,到现在只余生物一科,对于文科生而言,不过是无关痛痒的学科。
文科生考场,满是不屑于放纵的气氛。因为被贴上文科生的标签,所以那些理科科目理所应当地与我们无关。甚至,有花枝招展的女生夸张地笑,以交白卷为荣。
她们讨论时,我但笑不语。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行为太过偏激,太过被动。仿佛学习可以理所应当地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出击。我想,哪怕自己的理科考试再差劲,哪怕做的再溃不成军,我都应该跟着自己的心走,坚持自己,交一份至少令自己满意的答卷。
我从不自认为学文科是一种耻辱,我喜欢文科深邃的美及深深融入的美妙感觉。可是却不想,如今学文科的人都成了被鄙视的对象。
呵!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
不过,茫茫人生路本该多舛,未知的前方叫人生,如果知道未来发生什么,那叫认命。我想我该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用一颗冷静的心去对待人生,对待环境。
哪怕世界沧海桑田,我心依旧。
也许吧,在初中,也不会遇到这样的班级了——调皮捣蛋得让老师寒心,被校长唾沫横飞地骂了N次,还十分厚脸皮地把来我们班上课的许书记气得脸发青,每个老师一提到我们这个班级,不是恨得咬牙切齿,就是滔滔不绝地将我们班说得“体无完肤”。即使所有的`老师都对我们憎恨不已,我们也依然紧紧团结在一起,依然我行我素。任何老师的批评都不能使我们伤心,是啊,为什么要伤心呢?还有患难与共的同学们呢!无论情况有多么糟糕,谁都不会抛弃对方的。
毕业了,没有同学们的日子还真不好过,少了平时的嬉闹,少了熟悉的笑脸,还真的有点不习惯。放假前,我以为我会很伤心的,事实并不是这样,我只是有些舍不得罢了。原来离别是这样的心情!不过,长达两个月没作业的暑假,至少还可以让我的心灵得到一点点慰藉。
要初中了,一张毕业照,将成为我永远的回忆,一个个如小太阳般的笑脸,散发着青春的无限活力,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还是那样单纯善良。我何曾不知道,也许领了毕业证书后,再也见不了面了,我们将分道扬镳,向着各自的梦想前进,2014届的六年二班就在那天彻底解散、不复存在了。
时光匆匆,流水般地流过,三年的欢笑、泪水、缘分,一齐被它无情地带走了,但是,谢谢我的好姐妹,谢谢她们在我哭泣的时候给我安慰,那个让我哭泣的调皮的男孩子,也多谢他对我说了一声“对不起”,我多想回到那时候啊,虽然很伤心、很委屈,却让我感受到同学情的温暖——多么珍贵的回忆啊!
同学们,我不求你们记得我,我只希望你们能够每天快快乐乐的,我会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你们。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一起拥有过的,将化为一缕青烟,随风而逝。
年华似水,可是我——感动依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