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蓝月友人的赠书,我是喜不自禁的。在书中的扉页,我触摸到了友人的厚爱和作者朱军东的真诚。于是,我徜徉于《寻常一样窗前月》,一篇篇智心慧语的小品文,引领我穿越时空的栅栏,以虔诚的崇拜之心去谒见“月白风清”的山水、历史与人文,去聆听作者空灵飘逸的美学与历史的对话。
英国散文家密斯说过:“欲写成小品文者,只需有一伶俐的耳目,有一沉着的心思,而能自平凡的事物中找出无数的暗示。”从《爱的放手》中,我们感悟到了作者“沉着的心思和伶俐的耳目”。他观察与感悟并行,人与生灵的自然对话,同时父子对“爱”的理解和践行,也见证了爱的真谛和放手的意义。
为了让心底深处最深沉、最真切、最柔软的爱得到更好的延伸,我们学会了放手,让爱永恒。文章为读者呈现的是一个神奇而丰富的世界。作者在行文之中辅助以生活常识、情感交流,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不时地穿插自己的感悟,不时地由日常现象展开联想,使得文章不仅内涵丰富,且生动活泼。深刻的哲理,在不知不觉中已被读者接受,毫无枯燥晦涩之感。
通过儿子的动情请求:“爸爸,我们把它带回去吧。”我也有泪要流出。既符合孩子的善良天性,也为“放手”做了最好的铺垫。同时,文章结尾的一个小细节,也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盘托出。“一群游人围了过来,兴奋地喊道:水里有只乌龟哎。捞起来看看。我抬起头,噪音低沉地说:“是我放的。……游人一哄而散……心里念诵着对它的祝福。”我认为文章结尾最有力量。他告诉我们,“爱的放手”将获得无限生命力。
好的散文总是自成一格,别人无法模仿。也因此朱军东总是有深深的经典意识,思考与叙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在欣赏他的文章时,不仅身心自然、轻松,又引人深思、共鸣。朱军东的多才多艺,使他得以神游于世界的山山水水,但他不止于山水,朱军东将对身边的小景和世界山水的关怀升华为一种文化意识,一种精神意向,以诗意思维和审美思维洞照自然、生命和历史,以才学识趣把读者引向一个经深心明眼提炼过的世界。他用心倾听生命的流转,例如《闲居篇》和《乡土篇》中,特别对外婆进行了多篇记叙和感恩,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深挚的亲情之暖,传递了绵长悠远的爱,使读者也随著作者的情感而热泪奔涌、掩卷而思绪不止。
我曾跟帖说《寻常一样窗前月》的著作名字起得好。好就好在“寻常”二字。因为,寻常最接近本质,最接近地气,最亲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朱军东能够从《行走篇》《尘事篇》《闲居篇》《乡土篇》和《顽童篇》的平凡生活中触摸到自然生活的常态、常识、常情、常味、常道,以最朴实的风格呈现出来。而“窗前月”就是诗意地思考,诗意地言说,将寻常自然捕捉和生命存在密切关联,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审美内涵,从而让读者与这些“寻常”和“窗前月”融神会心,则是大智慧、大境界、大手笔。
我们看到,作者虽以“寻常”为起因,但并不囿于单纯的寻常,也不落笔于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是以画龙点睛的方式,去追寻、挖掘和再现自然的真、精神的善、艺术的美。他的文章妙就妙在,他不做生活的旁观者,而是以闲适恬淡的心境去享受生活;他也不摆出儒者哲人的超然姿势去居高临下地指教别人生存,而是以自身的触摸真实地反映生活、融入生活、感恩生活。
《寻常一样窗前月》的文字中传递着博爱、仁慈、人性的力量。他写山水,一切景语皆情语;他写人物,平凡生命耀光辉。这是朱军东的风格,不着一字渲染,却泼出一幅隽永含蕴的山水人文画;不需华丽词澡,自有一股浪潮在读者的心胸间起伏。
写完作业,我有点疲倦,伸了个懒腰,倚坐在窗前,静静享受这冬日里暖暖的阳光。
一阵微风拂过,卷起窗台角落里的几片落叶。
这些叶子应该是早已凋零的吧,颜色枯黄,毫无生气。但让我惊奇的是,这几片落叶中有一片叶子与众不同,它颜色鲜亮,似乎带着春天的气息。可现在已经进入初冬季节了呀!
我忽然对那几片叶子起了兴致,便开始玩弄起来。
这片最鲜亮的叶子其实不大,中间的叶脉有一种淡黄的色彩,顺着脉络一条一条延伸到叶子的每一个角落。这些脉络很细,比最细的笔芯还要细很多。那长长的叶脉,好像还在跳跃,还在生长。而这片叶子的颜色,却又像是用调色盘中春天的色彩调出,就像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窜出来。
我又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片枯黄的落叶,用手轻轻捏了一下,“咔嚓”一声,这小东西就在我的手中变成了碎片。我拿起刚才那片鲜亮的叶子,也用手掰了掰,那黄中带绿的叶子就像舞蹈演员一样身姿柔软。
这片落叶是多么神奇啊,已经离开树枝却依然如此生机盎然。我小心地将它放进窗台边的.土盆里,想把它收藏起来。
没过几天,当我再一次来到窗前,却看见那片原先颜色鲜亮的叶子已经枯萎,它和之前的那些落叶一样变得枯黄。我不禁疑惑,我给了它温暖的环境,每天用水滋养它,为什么它还是枯萎了呢?
或许,人也是一样,在父母的呵护下,或许你会活得十分鲜亮,但当你离开父母或其他人的庇护,如果你不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奋斗,你永远只是一片落叶。
拿到草的这一本《寻常一样窗前月》时,茶家中的春兰刚好绽放,沏上一壶铁观音,静坐在灯影下的兰花旁,翻阅开来,满怀清香,也满心欢喜。
我手写我心,以一颗素朴自然的心,抒写最本真的流年。是茶初读此书最深的感受。凡尘俗世,烟火人家,最寻常的生活,最普通的人事,如同你我每晚窗前行走的月亮,散淡自然,但在作者或优美灵动,或幽默风趣,或纯粹白描的文字下,却彰显出不同寻常的风骨韵致,似一树腊梅临风而立,赤金纯净,不加修饰;又似这一盆如约而至的春兰,香远静好,随意安然。
全书分为《行走篇》《尘事篇》《闲居篇》《乡土篇》《顽童篇》五个篇章,每个篇章都以自己创作的对联作为引子,如“野径听风一叶落,远山衔日满江红”描绘出“行走”的浪漫与诗意。“浊酒一杯渔父乐,清溪十里阮郎归”则书写了“尘事”沧桑和浮生感慨。更妙的是,每副对联的上下联最后三个字都使用词牌名,作者的古诗词底蕴丰厚,由此可见。而且书中还总能见到他的诗词,恰到好处点缀其间,升华了文章的内涵。全书通读之后,但觉情真,理达,境宽,悟善,又活色生香,包罗万象。
先说情真。在作者笔下,亲情,友情,爱情,无不真切自然。从不卖弄技巧,也不堆砌辞藻,率性而书,却能直达人心,有时会感觉似曾相识,因为或许这也是你曾经历过的真实情境或有过的心底感触。最感人的篇章是《外婆!外婆!》,读着读着,就不禁会为那份人间至亲至情,泪流满面。八十多岁的外婆,一生慈爱无私,勤劳善良,又那么热爱花草和生活。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外婆弥留之际,作者用一颗最本真的心,讲述了与外婆相处的点滴。
当我读到“病得快认不清人的外婆看到作者时说:“大眼,大眼,你怎么又黄又瘦了?!”(大眼是外婆对作者的呢称)随后作者用细节描写了外婆的手,“外婆颤巍巍地伸出手,我一把握住,手背手指筋骨凸起,似一株泥土流失的老树露出的一截枯根。”我的眼泪一下子奔涌而出,作者当时的悲痛心情可想而知。外婆走后,作者重阳节目睹外婆生前种的菊花,以一首词寄托哀思:“月牙斜照,秋意扑林表。四十年来梦好,人一去,都难找。空窗虫语闹,菊花争窈窕。呆伫花前一笑,有清泪,在眼角。”笑中含泪,其情之伤感至极矣。
再说理达。无论对事,对物,还是对人,作者善于汲取市井寻常现象,透过现象说本质,水到渠成,理性通达。如《中国的红灯没有尊严》,感叹在中国闯红灯现象很普遍,因为交警人情执法,红灯变成检验司机的背景和能力了。而在作者行走新西兰的系列文字中,通过对新西兰地域和人文环境的细致描写,对比国内的现状,从而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说明了环保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朋友》文中,作者活灵活现刻画了一位以朋友自许,四处自吹自擂招摇撞骗的人物,得出“朋友相交只为利益,未免可怕,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
境宽与悟善的感觉,来自作者流淌在文字间的那份洒脱宽广,悲悯醇厚。作者笔下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不只限于个人的风花雪月,更多是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分析,也有对古今中外人物的解读,还有对身边幸福的珍藏。在《如今护航有奇文》中,他写经年默默为青少年成长奉献的叶小平和萧芸老师,对他们一直从事的“成长110”公益援助的无私博爱,从心里感动敬佩!
他写捕鱼为生自食其力的《老家的瘫子》,也写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的《苏东坡的感情生活》,写活泼可爱吃苦耐劳的新西兰导游《郭妹妹》,还写《庙会上的乞讨者》,《拾荒者》,《残疾人的豪迈情》,甚至骗子,小偷,三教九流,无不信手拈来,尽收笔底。他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了《南太平洋观鲸记》惊险瞬间和《黄河滩头摄天鹅》人鸟和谐自然。
在《爱的放手》写了对一只乌龟的放生,他更用饱含爱意的篇章写夫人和儿子的家常点滴。这确实是适合慢读的一本书,因为当你随意翻开一页,不知不觉中会跟随作者的笔触漫步,然后觉得走进视野的人间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活色生香。会让你很自然地想到这才是最真实的流年,市井万象,也是我们最原生态的生活。
此书语言风格丰富多变,时而深情灵动,让人感染而沉醉;时而幽默风趣,令你喷饭捧腹,忍俊不禁;时而纯粹白描,漫不经心,却引发读者强烈震撼而生共鸣。
《柳色如梦》里他写“她有一张美丽而白皙的脸庞,一条拖到腰下的长辫子。柳条轻垂,我看见比桃花更艳丽的衣角在水上轻轻飘动。棒槌打在衣服上震得水里的白云都晃动起来。一缕秀发从她额头悄然垂下,真想跑过去为她撩到耳后,于是心咚咚乱撞。”这一段青春的梦里对心上人的描写情深意切。
本来翻车是一件严肃而不幸的事,但作者却写得幽默风趣,文末他对一位胖哥说:“你一身都是肉,翻车时有你垫着,不硌人啊!“令人不禁在失笑同时,佩服作者的乐观和幽默。《顽童篇》中的童言系列,更是让你喷饭之际,觉得孩子如此纯真美好。
而白描手法是此书运用得最好语言表达方式。作者善于运用最自然素朴的句子来描写一件事的经过,或者刻画一个人物的形象与内心,看似随意讲述,平淡无奇,但你通篇读后,却深受感染。如《金胯子》作者平静地讲述了一位孤苦的残疾人含辛茹苦抚养大了一个孤儿并帮他成家立业,却在老年被儿子媳妇遗弃,双腿完全残废后凄凉地死在阴暗的小屋子里。文中作者未作过多的评说,只是纯粹描写他苦难凄惨的一生和他儿子在他死后大哭,热闹下葬。让你对老人无比同情,对他儿子无言讽刺。
絮絮叨叨,用了不少笔墨,还是未能尽言读此书的.全部感受。因为此书内涵之丰厚,醇香如酒,又散淡如茶,字里行间真情满布,又洒脱不羁。作者驾驭文字的才情,令茶望尘莫及。这是一本非常耐读的书,且读且悟且藏。
忘不了窗前那颗姿态万千,风情万种的红树,忘不了树下那颗滴水观音的明绿萌芽。
窗前那树开得红艳——绿荫中的一点红。点点红花穗聚在枝头,三吐花蕊是三季春夏。树下的滴水观音生得翠绿——他是有故事的生命。那日,它的主体枝干断截,我们亲握锄头,刨开褐褐泥土,将它深种大地。如今,它已是枝繁叶茂。
窗前的美景已伴随我三年,课上偶遇烦闷,偏头望望窗外,那舒心代替了浑身的苦郁,偶尔见不到红艳,仍是无妨,因为知道它会吐穗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不亦是如此。滴水观音的发芽是几经风雨。我们也曾误入歧途,也曾畏惧发芽,畏惧舞台的绚烂灯光—照得我们睁不开眼。我害怕生长的孤单与失去。生长向上定会远离温润的土壤,失去与它朝夕相伴的`时光,让那些东西一去不复返。但当我触及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万象的万物,我便坚定,我要成长。它的发芽与茂盛是大约是注定的。
然而,春阳普洒的那日下午,几个小鬼大呼“Hi”便把那绿叶脉络扯断,滴水观音本生流滴的水珠滚动着,我的心揪着……曾是它让我鼓足勇气去成长去探触。
那枝干光秃秃的,如一根青葱散开,阳光下的小鬼们将叶儿浮动,浮动在盈盈的水面。那是一个器皿,承载着岁月的厚重……它浮着,悠悠流向远方。
短暂的三年,匆匆流逝,亦如那如盖的绿叶。初中落幕暂时会扰乱我的心绪,然而那根仍存,它会如万物般再次生长,跟会重发,叶会再绿,脉络也会愈加清晰生硬,那滴落的水珠会照就折射耀人的光芒。
如今毕业在即,我们会怀念以往看看窗外的日子,品味成长的苦辛与情味意趣,这仅是一次转身,我们仍会向前,携着梦想再次在春的催发下发芽成长。
毕业了,我忘不了窗前美景,红树相伴下的那株滴水观音。
夜晚做梦,良辰美景虚设,竟传来朗朗读书声……
“自己炒就自己炒,这么简单的事,我看也看会了!”今天,我欣然接受了一个挑战,妈妈刚一说要我自己学炒菜,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我想好了,准备做一道鸡蛋香肠炒蒜薹。
我几乎是跑着进了厨房,我太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厨艺了,因为还一次也没显露过。我先来一招“万剑归宗”,冰箱里的鸡蛋、香肠、蒜薹全都乖乖地“躺”在了切菜板上。接着我来一招“乾坤大挪移”,蒜薹就应声进了洗菜池。“哗哗哗……”一阵流水声后,洗过“澡”的“蒜薹宝宝”又鲜又嫩,还沾着水珠,看着就心里舒服。现在,我用上了“金刚大力手”,“乒乒乓乓”一阵忙活,蒜薹呀,香肠呀,全被我切成段、片装进盘子里了。“不错不错!真是厨神转世啊!这菜一定可以和餐馆媲美了!”菜还没下锅,我已经忍不住要“自卖自夸”了。
打鸡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我早学会了。我拿出一个碗,磕破蛋壳,把鸡蛋打进碗里,再来一招“飞龙在天”,蛋壳就“飞扬起舞”地飘落进了垃圾桶。
好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只等最后一步——下锅开炒了。我把锅洗好放到煤气灶上,开火,再打开油瓶倒点油进去,然后一边哼着歌一边等油冒烟就放菜进去。油开了,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我刚把鸡蛋液倒进去,不想锅里却“腾”地冒起一股火焰来,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得我连忙叫妈妈。妈妈闻声赶过来,二话不说赶紧盖上锅盖,才把火灭掉了。妈妈严厉地说:“火要关小点,菜要轻放!否则引起火灾看你怎么办!”
我像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心想,还好没闯下大祸,下次可要小心了。看看锅里,鸡蛋已糊得不像样子了,还怎么吃。只好重新再来,鸡蛋没有了,“鸡蛋香肠炒蒜薹”临时改为“香肠炒蒜薹”就好了,这可不算什么难事,我还是会变通的。一番小心翼翼地“翻江倒海”之后,一道我亲手做的菜终于新鲜出炉了。看到那有红有绿的色泽,闻着那混合着肉味的蒜薹香,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我夹了一根蒜薹请妈妈先尝,妈妈一嚼连声说好吃,还夸我手艺不错,第一次就做得这么好,只是有点可惜三个鸡蛋被我打了“水漂”。
有人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唉,还真是这样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