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失败,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正确接受它、对待它。那一次的失败,是我永远难忘的,因为它使我懂得了失败是通向成功的基石。
我独自一人坐在子胥公园的一角,想着考试成绩,令人心寒,好像比哪一次都惨。我一定是不走运,不然付出努力为何换来如此结果。
一阵清脆的脚步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抬头一看,怎么是她,我产生了一种疑惑。“她不正是这次考试最好的那位同学吗,干嘛在这儿,难道要开心的大玩一场?”我嘴里嘀咕着,她好像听到了我的嘀咕,抬头看我,我赶忙低下头,脸也“唰”的一下红了,我满脸歉意。她笑了,笑的很甜,我有些无地自容的感觉。我轻声说:“不就是考了个好成绩吗。”她似乎听见了,走过来对我说:“别伤心了,虽然这次我考得好,但并不代表我会嘲笑你。每一个人都有失败,而且也不会只有一次,而我这次考得好,主要是我用功学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努力得来的结果。考不好不要紧,只要你以后认真的学习,从头再来一次。只要不怕苦,不怕累,用心争取,总有一天你会超过我的。”如果不是我亲耳所闻,我真不敢相信哪有鼓励别人,希望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考得更好。我久久地站着,在回味着她的一番话……
“好了,我也要回去了。”她说着,就向前走,忽然她转过头来,又对我说了一句:“做时间的主人。”然后调皮的笑了一下。望她远去的背影,却觉得,那背影越来越高大,我若有所思。
几缕清风吹来,我回味着她的话,觉得自己那么渺小。
那一次,我重新振作。
我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一片花坛,花坛中有一个小亭,时常坐着一个醉酒的人,手持一个装满酒的塑料杯,周围散落着四五个酒瓶子和花生壳,一副落魄与绝望的样子。
他是哪里来的,为何整日借酒消愁?是工作不顺还是家庭破碎?那衣衫肮脏、满脸污秽的男人霸占着那个小亭,满身酒气,四周是刺鼻的尿臊味,路人也不敢靠近。一段时间的花坛整修让他不得不离开,再也没有回到那个亭子。
也许他另找别处寻求生计?但若是这种事落到我头上,我会怎样?只有身上的一套衣服和兜里几个小钱,无家可归,走投无路时,我能怎么样?我会有一颗保持乐观坚强的心,省下自己的钱,去路边的店铺找找活干,起码要维持自己的生计,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生活在这里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有一部电影叫《当幸福来临时》,那对黑人父子在经历穷困、经历歧视的情况下,仍无不一时地努力从社会底层往上攀行,推销机器,变卖家产,住过救助站,也睡过公共卫生间,但他们何曾放弃过?
穿不暖,睡不饱,吃不好,这种无助感受,我也明白是多么痛苦,随时担心被驱赶,担心钱不够。不过人总要有信念,有积极向上的心,才有可能有翻身之日。
他在经历了诸多不顺,失败后需要一段时间的思考人生,恢复自信,重拾自己,这应该是他在醉酒时心中所想的吧。但是我也许不能真正看透他的内心,只有猜测与理解。
他已不在那个街角的亭子里,该是他有了出路吧。若他能重振内心,可以不依靠他的烟酒,也是他的成功。他的无助、悲伤只是他的表面,我相信,他定能重新振作起来。
唐君毅从道德实践指出,道德生活的本质为自觉的自己支配自己,超越现实的自我,从而显示出道德自我的尊严。然而,唐君毅进一步思考,这道德自我的根源在哪里?这样,他就开始了对本体论的追寻。一般来说,追求本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客两分的方式,一种是主客合一的方式。单波先生认为,唐君毅“显然采用了主客合一、天人合一的追寻方式,去探寻‘心之本体’,而且是由道德实践而进入的。”
首先,唐君毅对心之本体的追寻,是从思考“什么是世界?我们当前的现实世界是否真实?”这个哲学上老问题开始的。他经过反省发现这个现实世界“是虚幻、是妄、是梦境”。最显著的理由在于它呈现于时间。时间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流转,是无常的。唐君毅反复思考,还是觉得“一切存在者必须消灭,时间之流水,如在送一切万物向消灭的路上走。一切的花,一切的光,一切的爱,一切人生的事业,一切我们所喜欢之事物,均必化为空无”。由此可见,唐君毅对现实世界空无的无奈,让他多次想逃脱这样的感受,可是越觉得它逼迫他,所以发出了“此现实世界是根本无情的”哀叹。进而,唐君毅看到现实世界永远是一自***其所生的过程。人生每一活动所有的价值与意义都是唯一无二的,所以其消灭与过去,都是一可悲的事,这样的无可奈何再一次让唐君毅感受到“现实的世界,是一残酷而可悲的宇宙”。
其次,唐君毅并没有落人佛家的空幻之中,他反省到对现实世界的虚幻、残忍不仁及不完满有一种不满,他要超越现实世界,向上追求真实的根源。唐君毅说:“我现在相信了’在我思想之向前向下望着现实世界之生灭与虚幻时,在我们思想之上面,必有一恒常真实的根源与之对照”。而此根源,不能在我自己之外,“当即我内部之自己”,“此内部之自己,我想,即是我心之本体”。唐君毅明白了之所以对现实世界不满,就在于我内部的自己,原是恒常真实的,但与所见现实相矛盾。由此可见,唐君毅先是怀疑现实世界的不仁,转而对于此怀疑心灵的肯定。此过程颇似西方哲学家笛卡尔论证“我思故我在”的过程。然而,两者的思想过程还是有区别的。笛卡尔所肯定的心灵,是一理智的心灵,而唐君毅所肯定的心灵,是一道德的心灵。笛卡尔由于我思所以证明“我”在,但唐君毅由于我不忍见世界的不仁与虚幻,以证明有要求仁与真实的“我”、“心”在,可谓是“我感故我在”。
再者,既然肯定此道德的心灵,那如何证成我之心体的恒常、真实、善与完满的?唐君毅认为“我的心体之超临于时空之上”,因为心体虽然不可见,但心之用即思想可以说。思想可以思考整个的时间空间,这样思想的“能”跨越其上而超临其上。在时空之上,本身必不生灭,生灭只是时空中事物的性质。思想在生灭,只是在我回头看时,思想的表现而已,所以不是思想之“能”的消灭。这样,心体就超越时空,是恒常和真实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回头看现实世界的生灭变化,因为我不满残忍不仁的现实世界,我善善恶恶,那么这个念头的根源的心之本体,决定是至善的。并且,唐君毅发现一切道德心理都源自我们能超越现实自我,这说明超越现实自我的“心之本体”是至善的。这里的超越现实自我就是道德自我。同时他深信心之本体是完满的,因为它跨越无穷的时空之上,涵盖时空中的事物,必然是完满无缺的。
其四,唐君毅认为“我的心之本体,即他人之心之本体。”因为我的心之本体是至善的,通过道德心理而命令现实的我,超越现实的我而视人如己,这就表明现实的人与我有共同的心之本体。进一步说,他人的心之本全由我所置定,就可证明他人的心之本体不外于我的心之本体。从现实世界看,我始终与平等相对,所以不会陷于唯我论。我与他人在现实世界中,认识活动也是互相交摄,就在超越的心之本体处相合。唐君毅认为此意即同于刘蕺山所谓“身在天地万物之中,非有我所得而私”及“心在天地万物之外,非一膜所得而囿”。
最后,唐君毅进一步认为,“人我共同之心之本体,即现实世界之本体”。因为心之本体涵盖了现实世界。在这里,唐君毅从能觉且队类思维能力的无限性和超越性来论证心之本体的涵盖性。唐君毅印证了陈白沙所说的“人只争个觉,才一觉便我大而物小,物有尽而我无穷”。纯粹能觉是我本来就有的,只要我一觉,他便在。因此唐君毅最终认识到“我心之本体确确实实是现实世界的主宰,我即是神的化身”。 三、精神上升之道
唐君毅对心本体的追寻,采取了把形上本体与形下世界先分开再合的路子,得出现实世界的物质和身体都是心之本体的表现的结论,不过这样就容易引起人_种形上与形下、心灵与身体物质对峙的情调。所以唐君毅在探讳心之本体表现于文化生活各方面时,改为了把形上与形下,心灵与身体合一的路子,并指出“形下之身体与物质世界,即所以表现形上之心灵,形上之心灵实遍在于人之各种活动中”。也就是说,这是从人生来谈道德自我之建立。在这里,唐君毅提出了“精神实在”的概念代替“心之本体”,表示心之本体与现实世界是合为一体的。诚如单波先生所分析的,“他由人生的当下活动谈道德自我之建立,透视表现于这些活动中的形上心灵,不仅贯穿了道德实践的意味,而且把本体论引向与人相关的世界、人的生活世界,这就为他以后把道德自我推扩为生命存在打下了基础。”虽然唐君毅到晚年,他所建构的“心通九境”哲学系统,是把“道德自我”扩展到“生命存在”,但“最终仍归趋于超越的、理想的道德价值,守住了他的这一中心观念,并使之系统化、体系化”。
首先,唐君毅从“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来论证人的一切活动是精神的。在唐君毅看来,从外面看,人是现实的物质界存在,人就是他的身体。身体存在于空间并与外物相对而存在,未来是否会存在无法保障,因为它只在时间中随物变化流转,所以是有限,不自由的。从内面看,人当下就是精神界的存在,是超时空的精神存在,这样的主体、活动主体,是永远在活动中求进展,并继续不断的要求新经验开辟,不是有限,有自由。通过这内外两方面的对比,唐君毅认为“人在根本上是精神、是自由、是无限,而非物质、非不自由”,因为从外面看人是物质,仍然是精神在看。我看我自己和他人的身体都是物质,这说明身体只是我与他人精神认识的极限与边沿,“所以从根本上看,人之身体亦是为精神所渗贯,而含精神性”。这样,人的身体成为人之精神与他人精神交通的媒介。在唐君毅看来,真正的人我精神交通,不仅身体是媒介,连我们身体所关联的一切外物都成为人我精神交通的媒介,这样看来,整个物质世界都是人我精神交通的媒介了。因此,从整个宇宙看,人的宇宙是一群精神实在,通过身体动作,互相照见彼此共同之形上的精神实在之存在,从而形成了“精神之交光相网”。
其次,唐君毅认为,只要人人反省,都知道人在根本上是精神的。精神的目的在于超越现实的限制,成为自由的精神,体现形上的实在。因此,唐君毅说:“人的一切活动,都可说是精神活动。”由此唐君毅分析了“求个人生存的活动”、“男女活动”、“求名求权之活动”等十二种活动。唐君毅认为,由这此活动所代表的人类一切活动,都是精神活动,都是精神实在的表现。这些活动虽然从“量”上看人人各不同,但就“性”而言,都是人人具有的。他们之间的不同,只是高低次序的不同,只是精神表现的纯粹程度及表现方式的不同。由此可见,“一切人类之活动,都是属于同一的精神实在,只是同一的精神实在表现其自身之体段,一切人类之活动,在本质上是互相贯通、互相促进、互相改变的。”
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分析,唐君毅认为人性根本上是性善的。因为,求真、求美、自尊等都是人类公认的善之活动。即使是个体求生存或男女之欲,也都是间接实现精神活动。因此唐君毅说:“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人之不断发展其善才可能。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了解人类之崇高与尊严,而后对人类有虔敬之情。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我们对于人类之前途之光明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相信人能不断的实践其性中所具之善,而使现实宇宙改善,使现实宇宙日趋于完满可贵。”
再者,如果我们深信人都是求向善、求精神上升的,怎么这个世界有恶呢?唐君毅顺着孟子及宋明儒家的理路说:“罪恶自人心之一念陷溺而来。一念陷溺于饮食之美味,使人继续求美味,成为贪食的饕餮者。一念陷溺于男女之欲,使人成为贪色之淫的荡者。”人世间的罪恶可以善为工具,在于一念之陷溺。人精神的本质是无限的,但如果这一念陷溺于现实的对象而求其无限,便成为人类无尽贪欲的泉源。由此可见,唐君毅之所以把罪恶归因于一念之陷溺,就在于他深信精神的表现是善的,“恶只是源于人之精神之一种变态”。然而,我们这里就要反思,如果人精神是向善的,怎么又会因一念而陷溺于现实对象呢?对此问题,唐君毅认为,人精神上的沉堕,仍是求其上升,人犯罪仍是实践善。因为犯罪的人,在他最内在的自我要实践善,又不知道如何实践善,所以不得不经过精神下堕的过程,走向一条间接的路,即“人的精神之会陷溺沉堕于现实世界而犯罪,即是为的实现:“改悔罪恶、否定罪恶之善”。选择这条间接的路,回到正路上来,必须感受巨大的苦痛,才能够真正回头。既然恶之源,在于一念之陷溺,那么一念自觉之反观就是求精神超升最直接的方法。唐君毅说:“当相信当下一念,即可转移我们之一切罪恶。因为我们说一念陷溺,即通于一切罪恶;反面即是说,只要我们一念不陷溺,即通于一切之善。”
最后,由上面分析可见,唐君毅旨在说明“人之精神根本是要求上升,以致他之犯罪,我们都说是出于精神上升之要求”,这就是一条精神上升之道。但这条道不能离开现实的物质身体世界,换句话说,人的精神必须表现在物体身体世界。精神实在所要求的,就是表现在现实世界,其表现于现实世界,就可以成其精神实在。因此,“精神实在即现实世界之本体,现实世界即精神实在之表现或妙用。”这样,我们就不会视现实世界的一切活动为卑下,在我们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赋以神圣崇高的意义与价值了。并且,在现实中,由于人的身体结构气质和环境不同,各人就会有不同的精神上升之路。只要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自觉保持不陷于现实对象,最终都会走向共同的最高理想人格即圣。
综上所述,唐君毅从道德实践指出道德生活之本质为自己自觉地支配自己,超越现实自我,进而从怀疑现实世界的虚幻出发,追溯道德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发现道德自我的根源是心之本体。他探寻心之本体的理路就是“在道德实践中一念自反自觉,肯定道德自我,心之本体的形上性。心之本体的无限性是在对有限现实世界的超越破除中显示出来的,因此,超越性的形上自我必返回现实中,表现于现实世界,将现实的一切对象置于‘应该意识’之下,使一切生活道德化,使人的世界变成形上的‘精神实在’”。唐君毅把心之本体置于人之内,视本体为主体,开辟了一条“人生之路”。只要我们每个人有求人格上升的真实态度,互相欣赏人格之美,以助各人实现至善,使各种人的人格以其心量互相贯通涵摄,就是一条统一的精神实在的至真至美至善之实现的道路。我们从完成我的人格之念出发,也要求完成他人的人格,从事应有的文化政教的活动,帮助完成其人格,就会实现理想的人格世界。
世人怀念过去,不是因为过去更好,而是因为那是过去。过去培育者青涩的幼苗,让它慢慢开出成功之花。于是,过去就像我们身后的那盏灯,给我们足够的安全感和存在感。但是,一切更好的都在未来,只有重新出发去发现未来的可能性,我们才会拥有更明亮的过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类从来都不是完美的动物。对于一个有毅力和信心的人,人和自身的缺陷对于他通往未来之路上的作用都如同隔靴搔痒:对于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一个小小的挫折对他来说就是面前一堵无法翻越的墙。
我们喟叹这世上人与人的差距,有人在世界的角落营营役役苟且偷生,有人却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孰不知一次成功应当有数次失败作基石,殊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当乔布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心中就多了一位天才——一个具有前瞻性并创造了“苹果”时代的大师,他的成功,不只是让这个时代多了一位天才,更是证明了没有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胜利是无数次跌倒后重新出发换来的。大学时代的乔布斯曾被退学,后来的乔布斯也曾被苹果公司辞退,再后来,他就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了他。在这漫长的过程和关卡前,无论他在那一关低头认输,这个时代和他都是另外一个样子。然而他每次失败后都重新出发,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这个让人迷失的九月,我们即将挥手秋天。时间是那么的有条不紊,我看到墙上还有200多天的倒计时,此刻突然意识到在高考战役打响的那一刻起,我将会面临很多阻挠,每一次,我都必须鼓足勇气,坚定信心的重新出发。因为我知道未来有无限的可能在等着我。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花开复见却飘零,残憾莫使今生留。”重新出发,总有一天会拨云见日,让人生不留遗憾。
《数学(选修2—2)》第3页和《物理》及《化学》课本都提过守恒定理。人们发现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之后,提出了物质守恒,即质量守恒定理。但后来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成不占任何体积的能量,于是物质守恒受到了挑战(例如高速运动的物体质量增加),于是,又提出了能量守恒定理,能量只会转多或转化,不会消失,然古人早已在《约翰福音》中写道:“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且约翰在《启示录》中又说,一切能量都缘自神,且是自有永有,永不消灭。
这些只是遇到的困惑之一二,比如按照古人的观点,为什么我们明胆知道不能破坏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还要损毁神的产业(如生态失去平衡、战争)呢?
在《地理(必修2)》以及其他课本中都提到过,如果我们破坏地球的`结构,或者违背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这样说:“人类最后一滴水也许是自己的眼泪!”是啊,人们看到自然灾害不再稀罕,而是屡见不解,才醒悟过来:那一个个为着利益而挖出的坑就是为自己准备的坟墓啊!殊不知古人早已告诫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创世纪》的相关内容,你会很敬佩的发现,在那个连通讯都困难的年代,居然会有这样的结论;神让万物各从其类,各有独立生存的优势,且神制定了各种各样规律与定理,不能违背,因为神认为自己创造的一切很美好,不需要也不能改变任何一条规律。你看,是不是很惊奇?
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图书证外面的`硬塑封破了。学校的图书证是一张纸质卡片外面加起保护作用硬塑料封套。此封套保护效果绝佳,终我大学本科四年,未见任何一人图书证破损,丢失的倒是不少。大学图书馆是大学自由精神之最后阵地,学校会关停你的社团,会禁止你的活动,会监控你的发言,但据我所知,还没有哪所学校对学生自由使用图书馆进行控制的。
本科四年,我从图书馆借阅近700本图书,占我校图书馆藏书量的万分之五左右。这里面基本没有为做论文作业借来泛读的资料,也绝少为考试做准备的辅导书,全是兴之所至,随意读之。这700本书构成了我近年来在学校和单位混的基础,影响帮助之大难以想象。我个人很感激我校的图书馆。
毕业之后,我办了一些大型图书馆的借阅卡,但发现这些图书馆的借阅环境绝难与名校相比。而后我开始大量买书,但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读书的时间和质量不免大大下降。再没有像大学那样,明媚天气里在图书馆一坐一个下午的美好时光。
请珍惜你的图书馆,把图书证用得更破。
生活如一场航海,在这过程中,你或许会遇到风平浪静,或许会遇到狂风暴雨。但无论是什么情况,我们都应怀揣着“重新扬帆”的信念,坚信下一次风帆振作,旌旗飘扬的时候,我们将看到更美丽的景象。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每天都需要重新扬帆!如同天气不会永远阳光明媚一样,我们的远航之路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所以我们更加需要重新扬帆。朋友,当你的一片诚心换来的竟是同学的取笑时,请你升起旗帜,重新扬帆,告诉自己“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你茫然与无路,痛苦与无望时,请你升起旗帜,重新扬帆,告诉自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被人误会,嫉妒甚至仇视时,请你升起旗帜,重新扬帆,告诉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你多次努力换来的依然是失败时,请你升起旗帜,重新扬帆,告诉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朋友,当这些事情像一场场风暴,无情的阻碍你前进步伐时,你需要重新扬帆。但是,我更要提醒,当你停靠的港口挤满了鲜花赞语的时候,也请你升起旗帜,重新扬帆,因为盛名会累人,更会溺人。请记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精彩的航行仍然是下一次。
联系到我们的学习中,期中考试即将到来,如果你在过去表现优异,请你升起旗帜,重新扬帆。保持谦虚的态度,戒骄戒躁的作风;如果你在从前发挥欠佳,也请你升起旗帜,重新扬帆,怀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努力前进。相信理想的成绩会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朋友,请你每天都告诉自己,忘却昨天的烦恼与挫折,成功与荣耀,重新扬帆,驶向更加美好的彼岸!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