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妈妈让我去买一瓶醋,马路上“人山人海”一个小女孩穿过马路来到一家超市她跑到服务台前举起一包零碎的币。
她说:“阿姨请问我用这些钱购买一个八宝粥吗?”那钱跟本不够,阿姨看看钱,又看看小女孩说:“够了够了还多了一包旺仔小馒头的钱呢!”小女孩接过东西甜甜地笑了,小姑娘走红其他的店员对阿姨说:“她的'钱明显不够你还给她一包旺仔小馒头,你呀迟早要赔本。”阿姨笑笑说:“这个小姑娘要么就是家里穷,要么就是拿自己的零花钱给妈妈买礼物。如果我明着给她东西她一定不答应,而这样给她钱她就会答应了。”店员们听了都说阿姨聪明,阿姨害羞地笑了。
怎么样这位阿姨很值得难忘吧!
我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而你却对我的一生一无所知。
就像空灵的旋律,缓缓流淌的忧伤,贝多芬的《月光曲》在充满着爱的夜晚温柔地弹奏着,这就是我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深的感受。
高尔基曾说过,茨威格是一个倾向于悲剧性的艺术家,而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这样深刻地怀着对女人的惊人的慈悲之心描写过爱情。他选择了最艰难的文学主题,可他笔下演绎的爱情却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与光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刻画一位被遗忘的“陌生”女人临死前向她心目中那个天神发出深沉的爱的宣言。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这种悲伤的叹息,这种爱到绝境的无奈是信的首句。作者以他细腻精确的语言和与人物融为一体的心,在默默诉说着那位陌生女子的柔情、爱恋和缱绻缠绵的思念。
“我在大门口千百次等待过你,总在楼梯上偷听你的脚步声。”是的,正如她说的,“我整天什么也不干”,只是坐在冰冷的门廊前耐心数着他回家的钟点。日复一日,她犹如跌进爱的深渊。不幸的是,母亲的再嫁迫使她与R分离,不能再借邻居之便接近观察R了。而那离别之夜,她奄严寒冰冻里足足等了R一夜,想向他表白心迹,结果换来的却是心的破碎——R和另一个女人相拥而归。
即使受到如此巨大创伤,她在离开R后,一心仍全维系在R身上。她拒绝外出,拒任何人于千里之外,她只想在心灵深处与R单独在一起,不愿分心。一个孤独少女以这种爱的痴狂折磨自己,以至是悲惨绝望的狂热。茨威格的自然而近于本真的文字里,流露出他悲天悯人的情怀,行文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却深入骨髓的忧伤里。
她终是受不了思念的煎熬。于是,她义无反顾地与父母决裂重回R所在的城市。她每天在商店辛苦工作,而邻街是R的居所。每一次她抬头望向窗外,只是单纯地希望能远远地用她的目光搂抱R的脸。下班后,她常常在街上来回走,渴望能有一次与R的重逢,就像真实再现席慕蓉的那首《一棵开花的树》一样:“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命运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垂青了她,让她与R擦肩而过,更惊喜的是R似乎被她的光彩夺目所吸引,驻足与她交谈,并用他特有的那种仿佛把对方紧紧拥抱起来的勾魂摄魄、脉脉含情的目光注视着她。
尽管R早已不记得她就是那个邻家女孩,她仍心甘情愿地为这次相遇奉献了她的全部。而R只留给她几朵白玫瑰,可却是她一生的记忆——每年R的生曰她都会匿名送出一束白玫瑰。当然,这次相遇也带给她意料之外的喜悦——她有了R的孩子。她知道R是个一往情深却爱不专一的人,只喜欢轻松愉快地游戏人生,不愿去承担责任或牺牲什么,于是她将一切守口如瓶。可是好像孩子承载不了她的爱,很快因患流感而被天使带走,她也不幸染上恶疾。
只有在这个彻底绝望的时候,她才怀着将她燃烧成灰烬般的热烈而无望的爱,向R发出来自肺腑的深情,并低诉着过往。这是一位女子生命垂危之际的告白,是发自内心和口唇的痛苦告白。像普希金的诗“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可她一辈子忍受这种不为R所认出的命运,随着这种命运而死,一直没被认出来。
小说的结尾如晶莹的水晶、琉璃,充盈着轻轻浅浅的蓝色。R在看完那封信后,双手哆嗦。他只隐约感到这一切仿佛是在梦里发生。而那陌生的女子,她飘忽不定,却热烈奔放,就像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
茨威格让故事到这里结束,可我却如海子所言“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这份爱情扎根于我的心底,开出花朵,散发出芬芳……
张爱玲曾说:爱一个人,就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这篇小说,讲述了女人在少年时代,第一眼爱上了作家R,从此再也不能回头。深情而又卑微地爱着他,执拗地为他保持爱情的纯洁。独自经历重重苦楚,却至死无怨无悔。
这本书,更深地诠释了爱情的美好与悲伤,激情与绝望。
如果你曾深深的爱过一个人,你一定懂。
泰戈尔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
其实泰戈尔不知道,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如此深情地爱着你,你却从来都不记得我。
作者茨威格,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奥地利作家。他善于从心理角度来再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擅长用细腻而婉转的笔触,深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塑造女性形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位即将告别人世的女人,饱含一生痴情与痛楚,写下长信向最爱的男人,吐露自己绝望的爱情。作品写出了至情至真的爱,体现了真爱的深沉与奉献。
高尔基先生称赞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小说以作家R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开始,信的开头这样写道:“你,我素昧平生的你!”
女人从十三岁,第一次见到R开始,便陷入对他的爱恋而不能自拔。
她着了魔似的以狂热的好奇心,去窥探R的生活。通过门上的窥视孔等他回家,执拗地喜欢他的一切,甚至去亲吻“他的手触摸过的门把手”,捡拾他吸过的烟头——因为他的嘴唇接触过。
这就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爱!把自己放得很低,低至尘埃,却依然独自欣喜。
因为两人阶级的不同,贫富的差异,少女变得更加敏感而局促。她热烈地期待他的身影,他的声音,他上楼的脚步,他的眼神。
也因此,学习成绩中等的她,突然就考取了第一名!并疯狂地喜欢上读书,弹钢琴。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齐,甚至身上那块代表贫穷的补丁,都特意的用书包压住,生怕被他看出来。
“而你,几乎没有看过我一眼。”
在无数个思念他的日子,她独自守在窥视孔后面恭候他。将他奉为信仰,虔诚的守护他的名字。
如果,你深深地爱过一个人,你一定知道,这就是爱,最真最纯粹的爱!
因为家庭原因,少女在不久后离开了R所在的城市。
在离开的日子里,她强迫自己过清淡的生活,将自己埋在一个晦暗的、寂寞的世界,并以此为乐。
她买下他的所有书,背下书里每一行文字。他的点滴消息,对她来说,都像是隆重的庆典。
她心里滋长了钢铁般的意志:回到R的身边,和他呼吸一样的空气!
终于,十八岁的她回来了——她迫不及待地奔到那座房子前,急切而幸福,仿佛此时的自己才又重新复活。
等待的`每个晚上,无论天气多坏,她都站在那条胡同里,等着R的光临,等着他认出她来。终于,她与R有了第一次的接触,她将自己奉献给R,像献祭品一般。三个夜晚,她在R的房间里沉醉、迷乱,并且流下幸福的泪水。她熟悉这里的每一件东西,大门,楼梯,窥视孔,小地毯。这是她的全世界,是她所有的梦。
不久,她***了。她欣喜于R的生命在身体里滋长,欣喜于他与自己的生命相连。她可以轻轻抚摸,温柔亲吻,因为这样,R就再也不会逃走。
女人在脏乱不堪的妇产医院里,独自生下他们的孩子。为了让孩子可以重升到父亲的范围,她开始出卖自己的身体,成为富有男人的情妇。他们爱她,供养她,承诺她一世安稳。她却无心留恋,因为她认定自己只属于R,并随时等候他的召唤。
女人的一生,仿佛只为R而活。她为与R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而幸福,与获得R消息而悸动。一次又一次,女人多么希望R可以记得她,记得那个瘦弱的十三岁的女孩,那个羞涩的少女,以及那个深情的,不幸的少妇。
但是,她只不过是R众多女人中的一个,他以同样的借口和托辞遗忘,给她一次比一次更深的创伤。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什么象征物,可以让R对女人有所追忆,那就只有白玫瑰了。
女人第一次在R身边过夜,离开时,R送了四枝洁白的玫瑰。她连着几天都在不住地吻着那几朵花儿,那些他恩赐的礼物。
以后,每一年R的生日,女人都会托人送给R一束白色的玫瑰。想像着这代表纯洁和浪漫的花儿,带着自己最深的爱,陪在R的身边,守在他的案头,芬芳他的梦。
她是多么处心积虑地爱着他啊!为了让R认出来,她用白玫瑰来启发:
“这些玫瑰是一个爱你的女人送给你的吧?”
“我不知道,正因为我不知道,我才会如此喜欢这些花。”R始终都不愿意去思考爱的来处,从来都不愿意被哪个女人羁绊。他游离于众多女人当中,从来都不关心谁在爱着他,谁在为他心醉,为他心碎。
女人死了,R的花瓶从此空了。
多年来在他过生日的时候,花瓶第一次空了。他全身觳觫一怔:他感觉到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在女人死后,他开始思念她,没有实体,没有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有多少经典的故事,就有多少绝望的爱情。
若是前世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如果爱情能够均等一点,所有深情都不错付,这尘世,将成为一座玫瑰的花园!
整部小说是一封陌生女人的信件,整个故事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暗恋。
十三岁时对男主一见钟情,直到她搬家也一直没有告诉过他;她攒够了钱回去“偶遇”他,和他有了一夜的感情,他又以出差的理由离开;她默默地为他生下孩子,为了孩子能有好的生活委身于他人,再次与他相遇时他却根本没有认出他。即便如此,她还是一直爱着他,同时又隐瞒着这份爱,直到孩子病重身亡才写信告诉他所有的真相。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高中,这周又读了一遍。以前读的时候只觉得悲情,还会觉得女主很傻。“我要你一辈子想到我的时候,心里没有忧愁。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后果,也不愿变成你的一个累赘”,所以即使她怀上了他的孩子也对他守口如瓶,为了让孩子过上贵族的生活她宁愿卖身做有钱人的情人也不向他要钱。大概很多人都会觉得女主这样做根本就不值得,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耗尽了自己的一生。
但几年过后的现在,见过了身边人的分分合合,听过了很多别人的故事,慢慢开始理解了这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中的爱恨纠缠。就像小说中女主角对男主角一见钟情的场景:“亲爱的,在一刹那接触到你充满柔情蜜意的眼光后,我就明白,我已经完全属于你了。”“我以为,你眼中的柔情蜜意只是针对我一个人的。就在这一瞬间,我内心的热情全被点燃了。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成熟了,变成一个完全属于你的女人。”现在再读这本书,反而觉得很羡慕女主身上那种跨越时代的坚韧和勇敢,因为很难想象有人能这样地去爱另一个人,所以看到这样的故事会觉得格外感动。
我一直觉得,爱一个人是一种能力。有的人也许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有的人也许天生就没有爱人的能力比如我,我总觉得我爱自己更多一些。可是当读到女主角说的:“我仿佛是你口袋里的怀表,绷紧着发条,而你却感觉不到。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地为你数着一分一秒,为你计算时间,带着沉默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你可能只会匆匆地瞥它一眼。”我还是会觉得很感动,好像自己在一瞬间就感受到了爱情。
记得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整本书里最让我泪目的就是这句:“我对你的心灵来说,无论是相隔无数的山川峡谷,还是在我们的目光只有一线之隔,其实,都是同样的遥远。”看完觉得心里很难受,释怀是避免痛苦的出路,但爱情偏偏不易释怀。
很多年前读过夏宇的一首小诗,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觉得用在这里正好,分享给大家。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