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催生万志,坚强面对省万人志
——观看崔万志《不抱怨靠自己》演讲视频有感
八年级语文王 燕
一、面对任务,心生排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岁月的年轮,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的滚压,磨去了我们年青奋进的棱角;也不知道是不是日益增多的各路吐槽大军释放了太多的负能量,让我们不知不觉身陷其中。例会时,级部主任照例先公布议程:“本次会议有三个议程看一段七分钟的小视频每人写出不少于800字观后感”会议议程是大家熟悉且习惯的,看段视频大家也是不反对的,可当听到要写不少于八百字的观后感时,虽然有着会议纪律的约束,会议室仍就像盖了盖的煮开的粥锅,不禁悄悄沸腾了。小声叹气的,以目怒视的.,嗤之以鼻的。不少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不满,抗议,表达着对于八百字的观后感的排斥。
二、观看视频,满心震撼
可当视频开启后,大家立即被惊到了:一个个子不高,双脚走路不稳,手指不能伸直,嘴角歪斜的,讲起话来非常吃力的小小身形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会议室里登时安静极了。只有这个超级演说家的真诚的演说:难产导致其缺氧,经历十个小时的奋力抢救是他不易的出生;一条别人轻轻越过的小沟,他须俯身爬下去,再努力翻上去,是他小学路上的剪影;曾经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的他,却被无情地赶出了学校,是他永远抺不去的痛;一次又一次的被招聘单位拒绝,迫使他自谋生路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阻挠着他,一次又一次的歧视打击
他,然而,他居然能忍下泪水,萌生,不!是猛生斗志!创业的征程也充满了艰辛。他摆过地摊,开过小店,做过网吧;他的店被烧过,被砸过,被偷过;他亏掉过全部积蓄20万,也赔过巨额四百万。然而重重的挫折,不曾压跨这个不起眼的残疾小个子。他用他的坚持和自信,终将自己推到“天猫第一”“2002十大网商”的人生高度。听了他的演说,真的,无以言表,无以言表!唯有满心的震撼。
三、自我反思,内心敞亮。
两相比较,我们不曾遭遇像他那样的人生遭遇,也不曾有过他那样的大起大落。然而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不称心。与其心生报怨,不如坚强面对。每个人都自己不同的经历,当我们再遇挫折,再见不公时,不如像他那样“选择感恩、我们的世界就充满着阳光、 希望 和 爱”。
写到此处,我卸下积聚在内头那些小小不快。不抱怨,靠自己!我也要让我的世界充满阳光。
其始建之人已不可考,问之邻里,亦无人知晓。其亭无人修饰,损旧益甚,亭外叶稀草浅,亭内石椅粗糙,石桌破坏尤甚,污迹油腻而无人理会,然亦无人为之怅之,余甚以为奇也。然自度之,余亦未亲理之,思量至此,亦无以为言矣。
亭内栖息之人甚少,偶有发白者于亭内小憩,或相与闲聊,或以牌为乐。初,余晨入校,路经此亭,有一人常于亭内读书,风雨无阻。然后几岁,人已不见,听坊里言之,其已出游他乡。
去岁,先考在时,好游此亭。时其体弱病甚,余随之左右,未尝敢远离。时吾择选大学,本欲远游,亲戚诸人皆为余不可。家尊知晓,于亭谓余曰:“勿以吾身为念,我之家人,不学者已有几代,今见好学者。汝不宜自弃之矣。当复勤学修身,达圣贤之志,方可慰余心也。”时邻人听之,皆感慨万千,私谓余曰:“观令尊之相,诚以为难有几度春秋矣,且令尊唯有汝子一人,当勿远游也。”余以为然,遂断远游之心。而家父亦亡于是年也,
然余终未顺其心,学尤不勤,而身亦不修,今思之于此,羞愧难当,自以为无以见先父也。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今虽可以远游之,然此心已不知何游也。若以为人子而以为己业,今番陡然无业,无以为适也。
先考亡之后,余尝独往东阳亭,方丈之内,踱步慢慢。目睹旧迹,感慨万千。倚柱而望,风景依旧。时为正月,北风尤寒,裹风衣而仍觉凉。然终已知之,所逝者已不可追至。每每思及于此,则心痛尤甚,而无以报亡父养育之恩。
自度之,余已有数月未归。家中如何模样已不可知,东阳亭景象如何亦已不可晓。虽念及今岁风雨不畅,然时逢初夏,自忖东阳亭外,叶草应盛矣。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提到传统文化,不能不提季羡林先生。季先生一生致力于东方文化研究,虽然生前曾坚辞“国学大师”“学术泰斗”等称号,但仍然是海内外公认的大师。最近读到《风物长宜放眼量:季羡林谈传统文化》(重庆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一书,能从中领略到先生晚年对文化的思索与探求。
这本书是季先生关于国学和传统文化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文章选录与发言整理。书中所选文章再现了季先生的思想足迹,有对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剖析,有对传统文化和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客观评价,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更有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全书没有一般学术文章的艰深难懂,却又处处充满真知灼见。无论对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大众读者还是传统文化的专业研究者,这本书都是值得一读的精要读本。其丰富的内容、浓郁的情感,将带给人们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什么是“国学”呢?季先生认为,简单地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关于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既然这样,那么中国各地域文化和各民族的文化,就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为社会提供重要的道德基准、智力支持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大精神资源。因此,国学应该是“大国学”。国学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顺乎人心、应乎潮流的事业,必然会发展下去。
季先生心中,文化也像世界的万事万物一样,有一个诞生、发展、成长、衰竭、消逝的过程。具体而言,东方文化的基本思维方式是综合,表现在哲学上就是“天人合一”。东方文化主张人与大自然是朋友,不是敌人,不能讲什么“征服”。只有在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条件下,才能伸手向大自然索取人类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也只有这样,人类的前途才有保障。所以说,中国文化的特点在于重视人,重视人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是同我经过长时期考虑的结果相一致的。”
季先生大胆地预测,只有东方文化才能拯救人类。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季先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比如,《从哲学角度看中餐和西餐》一文中写到,中餐之所以异于西餐,前者把肉、鱼、鸭等与蔬菜合烹,而后者则泾渭分明地分开而已。中餐是东方基本思维模式、综合的思维模式在起作用;西餐同西方的基本思维模式、分析的思维模式紧密相连。而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相处之道,季先生说,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就是了解。“我们责怪西方不了解东方文化,不了解东方,不了解中国,那么我们自己就了解吗?”读之,让人振聋发聩。
季先生还认为,中国伦理道德中有两点值得提倡。第一点是讲气节、讲骨气。作为一个人,我有我的人格,顶天立地,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多么有钱,你做得不对我照样不买你的`账。我们为什么敬佩包公?就是因为他威武不能屈。第二点就是爱国主义。当然,讲爱国主义要分场合,例如在抗日战争里,我们中国讲爱国主义就合乎情理,因为我们是正义的一方。这些观点读来让人深思不已。
书名“风物长宜放眼量”是***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里的一句,原为劝慰柳亚子放开眼界,以宽阔的胸怀看待人世间的万事万物。这句诗被季先生在论及传统文化时引用:“‘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绝不应妄自尊大。但是我们也不应妄自菲薄。我们不应当囿于积习,鼠目寸光,认为西方一切都好,我们自己一切都不行。”在此,季先生赋予了这句诗新的含义,希望我们以长远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公正客观地看待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读完全书,感觉季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其情也真,其言也善,让人从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