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作文怎么发表

儿童作文怎么发表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3-03-31 00:41:21
儿童作文怎么发表

儿童作文怎么发表【一】

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熏陶,应该把生动鲜亮的生活呈现在幼儿面前,营造温馨的文化环境,让孩子于潜移默化之中感受、体验、探索。

(1)根据孩子好动的心理,创设科学环境。

我们可以利用废弃的纸筒制做望远镜,可以提供木块、小钉、小锤,教孩子做简单的玩具,如小桌椅子、小床等,培养初步构造玩具的能力。通过玩泥、玩沙还可以培养初步制做模型的能力。利用磁铁做钓鱼游戏,给孩子适当的科学环境,以发展关于科学的技能和兴趣。

(2)文明的行为举止,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

文明的行为举止,有助于人们之间关系融洽、和睦、协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从小养成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但是文明的举止最好有一套合理的能被孩子接受的规则来明确,要做到语言文明得体,使用礼貌用语,并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做到和气、文静、谦逊,举止动作优雅合适,坐有坐相,站有站样。多给孩子提供动手劳动的机会,让孩子多动手多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培养儿童自己独立的能力。

儿童作文怎么发表【二】

眼看寒假将要结束,开学的日子即将来临。心中正有些忐忑之际,我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中看到了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开学时的思考。

在书第五章“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念”之“蓝天下的学校:大自然是学前儿童快乐的学校”中笔者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在接近开学的日子时的思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欢乐,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每个人都有无尽的生活前程。在这个日子的前夕,最让我感到忐忑不安的是怎样使孩子们在学校里不失掉幼儿之乐。”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很直观的告诉了我们:“快乐”是一切工作的底线。

那怎样使孩子们在学校里不失掉“快乐”呢。

书中直接带我们进入了一个蓝天、白云、绿地的世界。在大自然中,孩子们环视四周,绿色薄雾笼罩,仿佛走入了童话世界一般。原来教育不需要关在围墙中,而是可以走入大自然。孩子是自然之子,他们天生是亲近自然的。大自然本身便是孩子们快乐的学校。

这让我想到,每逢春季踏青、夏季写生、秋季赏菊、冬季赏雪的日子,孩子们总是表现的非常兴奋。以前只是以为孩子们在单纯的享受大自然的美。现在才知道,就是这样的单纯审美,孩子们才能在快乐中轻松获得了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虽然,现在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还不可能把我们的课堂搬进大自然。但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告诉我们儿童是自然的孩子,他们天生亲近自然。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为保护孩子的自然本性提供帮助,为孩子营造快乐的学校氛围,这样才能鼓励孩子们将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无意识的精神财富充分展现。

儿童作文怎么发表【三】

最近,深入研读了刘晓东教授的著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大。结合自己30年的工作实践,深刻感受到儿童教育在目前阶段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困惑。人类用智慧创造了环境,文化产品是人类智慧的表达和反应。中西方文化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西方文化一味的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环境破坏,而中国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美与善统一。那么,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众说不一,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在人类精神产品中,文化是最灿烂的一颗明珠。从三四岁开始,幼儿开始逐渐注意到实际物体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自然地对人类文化发生兴趣,他们会在某一个特定的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提出自己的疑惑或是想象,而且开始有强烈的求知***,并进行探索。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观察力开始成熟,开始萌发创造性的思维,操作动手能力开始形成,这时成人应该帮助孩子进入到对文化本质的学习和探索,而不是限于表面知识的记忆。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对学习文字、故事的形式非常感兴趣,而且,孩子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他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会非常浓厚。

孩子们会对音乐产生热爱、对动植物表现出关心照顾、对天文地理产生兴趣和疑惑,并力求追问为什么。那么,这一时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儿童作文怎么发表【四】

从儿童期的特点看,家庭是儿童文化习性获得的最重要的文化场。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建立起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儿童不仅从这里获得基本的物质需要,也从这里获得对外界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因而,家庭是人的一切发展的根基,是人一生中精神世界及行为方式的第一源头。家庭对儿童文化习性获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的熏陶与继承,包括民族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伦理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等。由于家庭对人的影响的首发性、直接性、深刻性和长期性特点,家庭成为了儿童文化习性获得的第一影响源。

当儿童学会走路,他的活动范围即从家庭迈向了社区,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比如节日庆典、宗教礼仪等,但这时儿童是作为边缘人、旁观者的身份参加的,他对文化的感受与理解,更多的是通过模仿和熏陶而获得的。

当长到一定年龄后,儿童便进入幼儿园、学校进行学习时,儿童的身份与以前不同,这时他是作为学校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的。学校则通过教育帮助儿童获得相应的文化习性。

此外,个体的人格倾向、主观的文化体验以及文化选择,规定着个体与外在文化环境互动的水平与结果。个体与外在文化环境互动的水平可分为自在与自觉两个层次。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儿童个体与外在文化环境互动的水平处于由自在向自觉水平过渡的阶段。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