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四人一组通力合作、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团结合作,有的切、有的捏、有的搓、有的刻、有的粘,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忙得不亦乐乎。在短短的.20分钟内,终于完成了这五道工序:搓泥条、做泥片、雕刻陶板、安装泥条泥片、装饰陶板。于是,一个完美的陶板就这样诞生了。
我们把陶板交了上去,老师把九组的陶板拼在一起。我这才发现,我们这组的陶板是多么的完美:那半个东方名珠电视塔被我们装饰得非常耀眼,大半个小孩的脸栩栩如生。我们组的陶板在所有陶板的最中间,它与任何一块陶板都搭配得非常好,效果特别棒!
这堂陶艺课令我终身难忘。在这堂课里,我明白了集体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合作中,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这不仅在做陶艺上是这样,在学习、体育比赛、劳动和工作上也是一样的。
“陶艺社”的活动时间是每周四下午大课间。每到那个时候,“陶艺社”的成员们便会陆续赶到四楼美术教室,等待“快乐时光”的开始。通常,老师会分给我们每人一块“大泥巴”,让我们观察片刻才动手制作。老师告诉我们:“用泥前得先观察一下泥的性质,用不同的方法捏。跟写字一样,要先观察字的`结构……”不只是做陶泥,其实做许多事都是如此,面对不同的事,应对的方法也会不同,我们也得先观察事情的“结构”。老师的话,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除此之外,老师还经常要求我们动手做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如盘子、小杯子、小人等等,种类可多了。在我们动手制作的时候,他只会夸奖那些勇于尝试的孩子,他常说:“陶泥做错了不要紧,一个成功的作品背后,总会有许多次的失败,不敢去尝试,又怎会创造出优秀的陶艺作品?”于是,我们都放开手脚开始“创作”我们自己的陶艺作品。
做个杯子很简单吗?不简单。做歪了,做太薄裂了,一不小心口子破了……不要紧,在陶艺社,哪怕你做错了,也不会被笑话,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每一次做错,都是一次努力创新的结果。经过一次次的努力,我终于做出了一只精美的流线型的小杯子。
“做得很好,胆子也很大。”老师这样表扬了我。
在“陶艺社”里,我学到的不仅仅是陶艺的技巧,更重要的,还是对待事情的态度。在陶艺课中,我学到了一些普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寓教于乐,充满精彩。
我爱“陶艺社”!我爱学“陶艺”!
那天下午,看着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同桌小声对我说:“看样子,我们的幸福时光就要到了。”我点点头,表示赞同。果然,老师微笑着宣布:“同学们,我们着两节课去书城玩陶艺。”“好啊!”“万岁!”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静悄悄地到了书城门口,老师说:“由于陶艺馆位置不够,一些同学先上五楼看书,一些先进去玩。”我是第二批进去的。
进去之后,我们看到一台台从来没见过的机器,都不禁小声讨论起来。有个工作人员来为我们介绍,这就是做陶器的机器,过了一会,我们看到前面同学的作品,做得真不错。我自以为是的说:“我能做得比这个更好!”
工作人员给我们示范了一次,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一会,我们又自己动手了,我和另一位同学工用这台机器,他抓了一块陶,学着介绍人员,他把手的位置放好,踩着开关,转了起来,过了一会,这已经像一个杯子了,我终于忍不住了,说:“让我也试试。”我摸起陶,我细细的用手感觉,陶土冰凉冰凉的`,我的心却暖洋洋的,旋转的机器,让我觉得自己也在和陶土一起舞蹈。直到同学提醒,我才发现自己已经把杯子转变形了。而提醒我的那个同学费了半天的劲,才让杯子又基本成型。这时我感觉到了前面同学的做得不容易,以后再也不敢乱说,不敢自以为是了。
虽然这节课已过去两年,可我心中还是忘不了这堂陶艺课。因为这真是目前我上过的最有趣的一节课啊!
我们急匆匆地来到地下一楼陶艺室。一位年轻的陶艺老师走了过来,接着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怎样做陶艺和陶艺的历史。“快点啊,老师快点说完啊,我们都快等不急了!”我旁边的同学抱怨道。老师终于讲完了,我们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争夺了来了陶泥,回到座位专心致志地做了起来。
我先用泥做了一个底座,再把陶泥用擀面杖擀成了一条很长的泥饼,然后拿刻刀刻出了一个长方形。将长方形揭下后,我又将它围成了一个筒状的杯子,把筒垂直按在一块正方形的座上,杯子基本就完成。接下来该做美化了,我用刻刀小心翼翼地刻了许多花纹。但在刻最后的一条花纹时,我一分心,不小心把杯子来了一个对穿眼,幸好我又把“对穿眼”补上。
补上“对穿眼,一旁的同伴问我:“你在做什么?”“做怪物。”我急着把大作完成,于是便不耐烦地回答。“打死小怪物......”
随着一拳头的落下,我的“小怪物”被打扁了,只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唉,真后悔刚才那样的回答他。
未经一千摄氏度的炙烤,陶泥简直是一张薄薄的纸,人未经磨炼,也会像“小怪物”一样脆弱。
中国是陶瓷古国,说起陶瓷,外国人就会想到中国。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今天一早,我们就开车来到了运河广场的“陶一天”,一进去都是各式各样的精美的陶瓷,有杯子,有风铃,有“蛋糕”,还有很多可爱的.挂件。我和弟弟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一位老师让我们从窗台上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陶瓷。我左看看右看看,眼睛都看花了。终于,我在窗子的一个角落发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兔子风铃。我把它拿了下来,爱不释手。我告诉老师我要做这个风铃,老师就拿来了一块陶泥,坐在我旁边,教我怎么做这个小兔子风铃。我先把一块陶泥拍成圆形,然后把两小块陶泥搓成比较粗的“棍子”,但老师却说我做的不好看。老师教我,首先搓成一个圆柱体,然后把其中一个长方形的面轻轻拍平,最后用工具掏出一个椭圆形,一个兔子耳朵就完成了。接下来,老师又教我怎么把耳朵贴到头上。第一步:把要粘贴的地方刮毛。第二步:把泥浆涂到刮毛的地方。第三步:使劲把耳朵和头贴起来。第四步:用手把多余的泥浆抹平,使耳朵和头连接在一起。在贴的时候一定要用劲,不然烧的时候会掉下来的。我用同样的方式把手和身体贴在一起。当我正要把身体和头贴在一起的时候,老师说:“不要贴在一起,拿去那边用吹风机吹干。”我一头雾水的把兔子拿去吹风,吹到一半时老师让我挖洞,我这才想起来我做的是风铃,就乖乖的开始“挖洞”。把身体挖穿,头只要挖一半就可以了。最后,只要把头和身子贴在一起就ok了。
下面,我就可以去上色了。“恩......画什么表情好呢?”我苦苦思考着。我想了好一会儿,才想出一副可爱的表情。我连忙画了上去,生怕自己等一会儿忘了。我给小兔子穿上了一件小衣服后把耳朵涂上白色的颜料,一只可爱的小兔兔就跳了出来。我用吹风机吹干,交给老师,老师用一根细棍子从头的正中心戳下去,这样就可以把铃铛穿过去了。
唔……还要等到下下个星期才能拿风铃呢,今天,我领悟了陶艺中的艺术,也知道做陶是很不容易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