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倘若完全失去了束缚,纵使远走高飞,灵魂也将因觅不得归宿而深深地叹息。何妨带着镣铐舞蹈?让心灵有所依,有所属。
诚如卢梭所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将文学创作的根基牢牢地系在高密乡的沃土中,皈依大地,收获了脚踏乡土的`厚重感。
“接地气”的莫言成了“大器”。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多少人背井离乡,接受都市文明的洗礼。而他,始终带着镣铐舞蹈,他的心始终为故乡的一切所牵绊。正是那份浓郁的乡土情结,使他的作品始终扎根在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厚土壤中,伴其在故乡的土地上聆听思想的足音,寻找精神的出口。
当下,我们正遭遇“漠视传统文化”的精神尴尬,洋节受热捧。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倘若完全割断与民族文化的联系,挣脱传统文化的束缚,我们便成了断线的风筝,随风漂泊,何以觅得心灵的归宿?在价值溃散的今天,多少人深陷信仰危机,而我们更应带着镣铐舞蹈,怀着民族敬畏感,用心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言:“我站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舞蹈。”拒绝于云端跳舞的轻佻,我们尚可选择带着镣铐于地面舞蹈。
功利之风盛行,物质欲膨胀的今天,唯有怀着孩子般的单纯与执著,方可增加自身的定力,为心灵寻觅归属。这样的人不与世风同流,不追名,不逐利,以宁静的心态,带着镣铐舞蹈。他们重塑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尊严,执著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而后“消磨绚烂归平淡”。
克里尔说:“灵魂没有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一旦完全失去束缚,灵魂将无处安妥。何妨带着镣铐舞蹈?没有束缚即没有归属。如将生命融入乡土的莫言,“变成一段树根,深深扎进地层”,心怀敬畏,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何妨带着镣铐舞蹈,让心灵有所依,有所属。
千百年来,人类拥有上苍赐予的许许多多美好的品质与情感,强烈的责任感就是其中的一点美丽的光芒,在一颗颗忠义的赤子之心中闪耀着。
乘着时光的快车,我看到了蔺相如那举璧抵柱、智对强秦的身影和那泰然自若的神情。秦王倚仗国家强大的那点儿神气,此刻在相如冲天的豪气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是什么给了相如这莫大的自信?是保护赵国子民使其免于阶下囚的责任。
明亮的烛光下,诸葛亮在写着什么。是呀,在这出师的前夜,他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他时刻牵挂的后主说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罢,他不禁抬头仰望苍穹,目光闪烁。是什么让孔明如此夜不能寐?是报答先帝知遇之恩、辅佐后主强国安民的责任。
岳阳楼下,滔滔江水拍打着江岸;岳阳楼上,范仲淹难抑心潮的荡漾,放声高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什么使他这般情感激扬?是一切为了天下百姓的责任。 蔺相如、诸葛亮、范仲淹,这些伟大的人物都曾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光辉的一笔。他们把谋求人民的幸福看成自己的责任,这是无比珍贵的情感。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闪耀着责任光芒的“平凡人”。因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这些平凡人拥有了新的称谓——“感动中国人物”。
杨利伟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成功地完成了国家和人民交付给他的伟大使命,肩负着神圣的责任遨游于浩渺的宇宙。
任长霞巾帼不让须眉,纵横于穷凶极恶的匪徒之间,肩负着保护百姓生命安全的责任。结果虽悲而壮,他依然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姚明是遥远的美利坚众异国面孔中屹立的东方小巨人,他身上有着数不清的中国球迷的期望。他的责任就是让外国人看到我们中国人奋斗的激情,不懈的毅力。他做得很好,他担起了责任,他不辱使命。
责任,顾名思义:一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人生活在社会上,不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言、谈、举、止,都要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作为学生,我们主要的责任是认真学习;作为老师,我们主要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作为父母,我们主要的责任是培育子女长大成人。不要说“那生活着岂不是很累啊?那么多责任要承担?”的确,但转念一想,一个人背负的责任越大,能力便越大。倘若做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帮助了别人,那岂不是很有成就感?正如“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一样,快乐了别人,充实了自己的生活,提高了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近期看到,一则新闻,一所大学的女大学生,在与同伴逛街时,无意中注意到路边有个奄奄一息的乞丐。于是连忙拨打120,在等待期间,她做了一系列抢救工作后,仍无见起效后,她毅然决定,给他做人工呼吸。这则新闻后来被发布到网上,引起很大的轩然大波,议论纷纷,有的人敬佩,有的人中立,也有的人认为是在炒作。看完后,对我有很大的触动,我们先撇开“是否含有水分”“是否炒作”不谈,就只看她的行为。路上有很多的行人过往,
却只有她注意到了路旁的乞丐;注意到乞丐的人很多,却只有她停下了匆匆的脚步;或许,停下脚步的人也很多,却只有她做出了那样的行为。她只知道救人,没有考虑过后果,也不曾想过会对自己有什么负面影响。其实,这根本与她无任何关系,可以视而不见,也就是说,她大可不必这么做,她没有这个责任。但她选择了救人,怀着一颗简单的同情心去救助他人,她知道“同在一个世界生活,就是一种缘分。”因此在她看来,这就是她的责任。有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有的伴随着生活,有的则是自己选择的。就如上述中的女大学生一样,那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因此我们应是敬佩,承认她这种行为可嘉,而不是否定这种出于正义的责任。
有的人会主动接受、承担责任,有的人则是想方设法的逃避责任。其实,你怎样面对责任,日后责任便会怎样对待你。
也是一则新闻,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只是唯一的不同----它体现的是责任的反面。清晨,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人们正陆陆续续的醒来,为迎接新的一天,而铺垫下一个美好的心情。人们推开窗子,才发现昨晚下了一场很大的雨,屋檐上还残留着雨滴。突然,人们发现,一位年迈的老人,躺在邻居家的走廊下,悄然无声。人们急忙敲开了邻居家的门,打开门后,邻居一看,才发现是自己年迈的母亲,然后他却一脸平静。在人们的指责中,他极不情愿把老人拖进屋里,才发现,老人已经安然离开了人世,后来有人说晚上看到,老人敲开儿子家门后,儿子不仅没有让母亲进屋,反而说了一些很令人痛心的话。老人别无去处,老人有七个子女,老伴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老人不服从命运的.安排,硬是用自己的毅力,起早贪黑的把七个子女抚养长大,那一晚,大雨冲垮了老人的房屋,人们所看到的老人“睡”在走廊上的那一户人家,是老人那一晚,所找到的第七个子女,但,还是被无情的拒绝了。爱,在那一瞬间,彻底被亲手碾碎了。或许老人第一次觉得这世界是这样的冷漠、无情。心彻底寒了,生命便也终结了。老人离去,不是因为没有身体疾病、也不是因为年迈,而是她没有了依靠,没有了生活的信念和勇气。又是责任,而应尽的人,却没有做到,而是用行为去伤害了这个非常爱他的母亲。
责任有的时候,能使我们跌宕到低谷,也能是我们走到人生中高峰。尽到应尽的责任,人生便会闪烁发光,因为它经过美好,纯洁的心灵的洗净。所以才会璀璨、耀眼。
随着人生历程的改变,和时间的推移,责任无时无刻都在变化,所以保持一个清新的头脑,冷静的去对待的周围的一切变化,我们对自己的人生也应做到应尽的责任,别荒废它的年华,让它白白流逝。让责任之花,永远开在我们心中……
此文最大的亮点就是结构严谨,思维缜密。开篇运用对比手法亮出中心论点:适度自由,扎根前行,总起全文;然后作者又分别从“适度自由,保持平衡”、“适度自由,保持心态”和“适度自由,获得最大的自由”三个层次来具体阐述“适度自由,扎根前行”的方法和意义,内容充实,论证深刻透彻;结尾水到渠成,照应开头,浑然一体。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