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吧,这部书以七分实三分虚的内容结构,以高度的艺术性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而蜚声中外。但同学们是否知道,在这部120回的小说中,就有51回的内容与我们许昌有关,有172处涉及许昌。
由此可见,在三国文化中,我们许昌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另外,据中国三国文化研究会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在为数不多的三国历史古迹中,我们许昌占80多处,如此多的历史遗迹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位于许昌市区的春秋楼、灞陵桥、曹丞相府等,位于许昌县境内的射鹿台、汉魏古都遗址公园、毓秀台、汉张公(张飞祠、华佗墓等,位于襄城县境内的曹操练兵台、曹操割发代首处等,位于鄢陵县境内的曹操议事台、曹彰墓等。这些古迹因其分布广,真迹多,保存好,品位高而备受海内外热衷三国文化人士的青睐。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这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在了解了许昌的三国文化之后作出的感慨。一代伟人***年轻时经过许昌,特地步行到许昌汉魏故城遗址凭吊怀古,并写下著名的《过魏都》一诗。 现如今,我们漫步在许昌市区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感受到农厚的三国文化气息。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路名,店名,学校名,游园名等随处可见。比如建安大道、华佗路、灞陵路、魏文路、魏武路、毓秀路、议台路、屯田路、春秋广场、魏武游园、运粮游园、三国大酒店、桃园大酒店、铜雀台大酒店、思故台市场、建安中学、灞陵高中、华佗医院等等。
在农村,也有很多乡(镇名、村名就是三国时期留下来的,比如陈曹乡,望田乡,榆林乡,张潘乡,郭连乡,碾上村,屯里,枪杆刘等。真是繁若晨星,不胜枚举。
三国文化像春雨浸润着古魏都的土地,让许昌处处散发着古韵的幽香。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这些古文化的渊源吗,你们有兴趣和我一起探寻三国在许昌的踪迹吗?那以后,我就在《……》栏目中和大家一起探讨吧!
我的家乡在离市区几百公里的山区,是一个山清水秀、景色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地方。
昔日,家乡的道路坑坑洼洼,全是泥巴路,道路上冷冷清清的,很少有车辆通过,大家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行车;人们住的全是瓦房,遇到刮风下雨的气候,重则进水,屋顶被掀去,轻则水淹墙角,让人整天提心吊胆;至于厂矿、超市等,更是只可想象的。穿的衣服缺乏,“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吃穿基本上是靠天吃饭,饭碗里只有玉米饭、土豆,能吃饱就是最大的奢望了,遇到逢年过节,能打个“牙祭”就已经不错了;而对于外界信息的了解,靠的就是外出人员的口述。
但是,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美丽富饶的地方。当年的泥泞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车辆川流不息,多数人家拥有了摩托车,有的还实现了家庭轿车;家里结束了靠柴火做饭、取暖而基本实现了电气化;人们的饭碗里不再单调,每餐还讲究营养搭配了;穿的也能根据季节的变化而更新,有时还可穿上时髦的名牌;在政府的关心下,广大的人民群众经济收入也发生了变化,有的种上了“泡核桃”、“脱毒马铃薯”,有的学习了科学养殖技术,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正在大踏步前进。
家乡的变化,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也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作为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做一个对社会、对家乡有用的人,用自己的知识才华去建设家乡,使家乡更加美丽,成为我国最耀眼的明珠。
近几年,我们家乡的变化真是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就拿最近的新变化去我舅爷家的那条路来说。
舅爷家住在关庙,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年的春节,我们都要去舅爷家拜年。以往,汽车开在坎坷的土路上,我们在车里摇摇晃晃,骨头都要散架了。特别是在雨后的土路上汽车根本开不进去,下车走,鞋子又泥又水,真困难。
今年春节,我们照往常一样要去舅爷家。我担心我又要在车里玩儿蹦蹦床了,可汽车开了几十公里,车还是平稳行驶着,我纳闷儿了,直到我往窗外一瞧才发觉,从前的土路不见了,展现在我眼前的而是一条干净整洁的公路!我暗暗心想:“哇噻!新修的公路太漂亮了!以后来舅爷家在车里再也不用玩儿蹦蹦床了!”
家乡的新变化好有很多,我想这一些都是改革开放的好。将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我们的家乡变化献出一份力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