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充满生机,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美丽。空气中的股股清香,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
那梅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碧玉雕成的,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花开花有早有迟,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非常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地吸吮着花粉,有的已盛开许久,粉红的花瓣讨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已凋谢。寒风呼啸,枯叶在空中跳起了舞,但梅花却不要紧,越是寒冷,越是风吹雪压,它开得越精神。
古人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的一缕残阳。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光,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空气中就弥漫着一股别具神韵,清逸优雅的清香。
梅花就像守卫祖国边疆的解放军一样,无论炎热或寒冷,都坚守岗位,傲然挺立在风雪中。
梅花已它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我爱梅花。
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独爱牡丹,周敦颐独爱菊,而我独爱梅之“凌寒独自开”的不畏严寒;“不用人夸颜色好,只留香气满乾坤”的秀雅气质;“欲传春信息,不怕学埋葬”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凛然特立的气节;“独立风前唯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的超凡脱俗的神韵。
寒冬腊月,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也悄然离开了;那世人甚爱的牡丹也失去了原来的娇艳;那称为“花之隐逸者也”的菊花也失去了原来的风采;惟有梅不畏严寒的生长在冬季,有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称。
莲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但却出于污泥,以污泥来衬托自己的高尚品质。梅虽没有莲的袅娜多姿,没有莲的清香、异馥,但它以雪来衬托它的纯洁,它的秀雅气质,有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称赞。
梅在刺骨的寒风中,那白里透着粉的花瓣,犹如一位害羞的少女,但“她”不是软弱的,“她”是坚强的。在凛冽寒风的吹打下,无数种植物憔悴的低下了头,无数种颜色的花都像生命垂危的老人无精打采,惟有梅站在凛冽刺骨的风雪中,毫不犹豫,毫不低头,敢于与严寒作斗争。
我为梅而骄傲,我为梅而自豪。
许多人品德高尚往往是实践的结果,而不是天性使然。
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一件运动衫》,让我受益匪浅。文中让我最受感动的是,主人公既然能把他非常喜欢的运动衫换成了跟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康威老先生一直想要的软鞋子,而康威老先生又拿他唯一的亲人――小狗,跟一位小男孩换了一件运动衫。他俩都为别人着想,最后又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对我的启发有很多。
我觉得康威老先生和主人公都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这只是那么一件小事,就可以体现出他们的高尚品质。不光是他们,生活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做出这样令人敬佩的事来。所以,高尚是我们的目标,它可以显示我们的力量,增加我们的力量。去学习那些高尚的人吧!
不管是什么人,哪怕他是个清洁工,是个乞丐,只要有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这样你会进步的。吸取身边每一点,每一滴,你吸取得越多,你对人生的感悟也就越多,对人生的道路、方向也就越熟悉,自己的人生也就越走越宽阔!
要知道,在高处的事物不一定就高;在低处的事物也不一定就低。所以我们不能看事情的大小,而是要看它们给予我们的道理。
雷锋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更是作为一种精神,在我们后代的孩子们之间代代流传,让我们感受到雷锋那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雷锋精神的涌现。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就是一种雷锋精神的诠释;公园里看见果皮纸屑,随手捡起来,也是雷锋精神的展示;在学校里和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也是雷锋精神的弘扬。
其实想要发扬雷锋精神,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时请,只要在生活中留意身边的小事,用一颗热忱的心,去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那么我们也会变成一个又一个的小雷锋。
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的人变得自私冷漠,出门在外以自己为中心,并不关心别人。我想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吧雷锋精神铭记在心,做一辈子的好人。
一方灶台是外婆天地。
外婆没读过书,年轻时只能围着田地、灶台、孩子而不停地忙碌。后来她儿女逐渐走远,家中清寂,但仍可见到外婆忙碌身影。
“嗡嗡嗡”,机器轰鸣声像蜜蜂扇动翅膀发出声音,在耳边响着,敲击着耳膜。从出浆口处缓缓流下豆浆,宛若舞女手中挥舞白色长绸,在谢幕前自上而下优雅地落下,也似银河落九天时,只取那小小一隅,没有了磅礴之势,只有温和,一如外婆不急不躁性子。等到几桶豆浆接满,外婆不再添豆,将接好豆浆一齐倒入锅中。在老灶前外公,早已生好柴火,窜动火苗舔着锅底,把锅烧得热热,外公脸也被照得发亮。外婆盖上锅盖,静静地等着,不一会儿,屋内弥漫着一股浓浓香,太满太厚到屋子再也关不住它,并着袅袅炊烟,飘向别处。这时候,总有几户人家会说:“老姜家做豆腐了,快去说一声,给我们留二斤。”他们看好豆腐味道,我看好制作过程。
外婆在点卤,确切地说,在赋予豆腐品质。她一手将卤倒入豆浆中,一手用勺子缓缓搅动使其混合,渐渐锅内浮起一层豆花,一朵一朵,豆浆成为白云河。外婆将它们拢到一边,慢慢积攒沉淀,然后装入纱布,压入模具,再经过几道工序,豆腐就出锅了。外公载着它们去卖,总有人赞道:“这家豆腐做真好,连老头也收拾得干干净净。”呵呵,我认为是外婆打理得好。
几年前,外婆病了,痊愈后却再也干不了重活,豆腐也没再做过,可她忙不了大家豆腐,又忙起小家中几口人三餐。
我学习太紧张,一月去一次外婆家实属不易。每次去外婆家,她总是笑着迎上来。生病后也不改那温暖笑容。尽管岁月风刀霜剑已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可她做事态度始终不变。她熟知我口味,所以桌上总也不会少一盘鱼。我进厨房,她说油烟呛人,让我出去。我想学做饭,她却说:“做饭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要想做好菜,得下工夫,你学习要紧,不能耽误了你时间,以后有空再说。”我也就每次就静等美味了。一盘豆腐外加一碗外婆自制小酱,微辣爽口,一碟红烧鱼,色香味俱全,再来一份青菜小炒,简单绿意。
无论是外婆豆腐还是外婆菜肴,始终是外婆为人品质折射,她是把她整个自己融进了她食品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