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些同学读书时走马观花,读多少、忘多少、丢多少,就像竹篮打水,结果一场空,不得长进。有些同学虽然读书很认真,当时凭脑子也记得一些东西,要用时,则什么都捕捉不到了。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呢?我采取了以下几步措施。
1、学习老前辈的阅读方法
① ***的“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法
② 王梓坤的抄读法
③苏步青的多读、精读法。
2、指导几种课外阅读的方法。
1.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4)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分别用各种符号做下标注。
(5)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6)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在这里,课外阅读不是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活动的促进和引导,从而摆脱种种禁锢和牵制,放飞学生的心灵,让阅读回归语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本来面目。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也同样在这里有了转变——启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大量地阅读,自由地阅读,放松地阅读,课外阅读成为真实的阅读,他们从而真正体会到阅读过程所产生的酣畅淋漓的心理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愉悦感,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获取文意,品味作品的原汁原味。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把阅读过程由单纯的语言学习过程扩展为思考、创造过程,从而提高语感水平、认识思维水平,将触角延伸至比课本广阔得多、丰富得多的大千世界。
曾经因为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爱上了语文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总想用那么一两句诗来妆点自己的生活,语文不仅让我读懂了滚滚红尘,也读懂了我自己。在那些暗香浮动的华章里;古老悠扬的韵律中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几抹影子。
在诗经的河岸边寻章摘句,驰骋遨游,在唐诗宋词中赏风花、品雪月。太白的酒、易安的花、放翁的梅、东坡的柳、纳兰的月都曾让我如痴如醉。
大学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那些泛黄的书页中去探寻语文的渊源,很多时候总能从纸页中游离出几许断肠的诗句与醉人的遐思。
大学课堂上老师对那些尘封的历史与岁月总能信手牵引,娓娓道来。记得有一位上古代文学的周老师,一上讲台,就轻摇着折扇嘴里吐出的全是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我们总能从她那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悠悠古韵、缕缕古风萦绕耳际。所以聆听古代文学课是一种享受,是心灵的旅行,更是灵魂的游曳。
大四的时候有一门选修课叫“现代与歌词研究”因为喜欢歌曲,所以就选了这门课程。上这门课的老师是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就是我们文学院的傅院长。傅老师上课有一个特点就是:整堂课歌声跌宕、掌声不断。也是从那一天起我才知道好多诗,好多词可以用来唱,所以他的课堂座无虚席,他让文学流动了起来,让语文有了更动听的声音。
我对语文的热爱剪不断、宕不开。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老师,从此整天与学生们一同咀嚼着悠悠中华五千年文化。我们在每一个晨曦中唱着语文的歌,沿着古人的足迹让思绪浪迹天涯。长亭外、驿道边总能留下我们的脚印。我们到过卓文君的十里长亭,杜牧的杏花村,李煜的幽幽深院,柳永的杨柳岸……。
曾经有一位学生告诉我语文就像第二堂体育课。
可是后来,我发现语文有记不完的字词,学不完的语法,做不完的.试卷。于是语文课上流淌的歌声变成了笔尖行走在苍白纸页上的沙沙声。说实话,有时感觉这样子非常的乏味和疲惫!也是从这时候起我喜欢把自己心里的波澜都记下来。刚开始只是作为发泄情感的载体与方式,可后来却慢慢的喜欢上了这样。
再后来当自己用心情倾泻的文字变成一张张报纸与书页纷至沓来时,于是想把那份对语文的情感、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思考和更多的人分享。我破天荒的为自己建了一个博客,偶尔将自己的故事写在上面。引得博友们几声共鸣也算是一件惬意的事。
记得曾经有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网友在看了我的文字后送给我一句话,这句话在后来的日子里给了我无比的鼓励:“听似一首歌,看似一幅画,品似一壶茶,笔尖上流淌的是悠悠华夏五千年文化。”从那一刻起我更坚信,语文将在我这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的人生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语文是一门用情感编织的学科,是一门服务于生活又源于生活的学科,学语文就是学说话,学做人。
真的盼望哪一天我们的语文课可以行走在春暖花开的田埂上,可以栖息在星光皓远的旷野。可以与高山对话,与大江呐喊。甚至可以像海子那样关心粮食与蔬菜,喝一杯茶,听一首歌,赏一弯月,携一卷诗。然后再将触动与心绪酿成精美的文字。
一首诗,半阙词让我与语文结下了深深的情结,一个故事,三五声言语让我坚信我将与语文走完以后的人生。对语文的爱说不清,道不明,总之这份语文情结已经牢牢植根于心灵深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关注课堂的同时,对课外阅读一直都十分有兴趣。在我看来,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要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从教多年来,我也一直致力于探索对我们学校孩子来说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方式。但遗憾的是,在课外阅读这条道路上,虽然我学习了很多大家、小家的经验,并力求自己进行创新改革,但每每总是以失败告终。在我印象当中,只有一次让我觉得课外阅读成效特别大的,是我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带了四年的一个班,四年的大量阅读、坚持阅读,那时候刚上班,其实并没有什么方法可言,但却使得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在期末当中,成绩也是不断向第一名冲击。而剩下带的班级,只带一年,最多两年,总是感觉不到课外阅读对孩子带来的太大的进步。
开学伊始,我毅然决然地继续在让我不停摔跤的课外阅读的道路上前行。由于网上购书无法翻看书籍内容,我利用开学前的时间,特意到新华书店,浏览了书店中的各种教育书籍,而其中一本《书语者》,让我特别感兴趣。《书语者》,美国的一位普通教师米勒老师所出的书,副标题是《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这真的是一个极其吸引人的标题,尤其对于我这样渴求课外阅读的老师来说,宛如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宝藏,不用翻看我就决定要买这本书。
利用闲暇时间,我已经和《书语者》二分之一的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浅显易懂的文字,贴近现实的实例,再次让我感受到,选这本书没错。在书的前半部分,米勒老师给我们了这样一个概念:“无时不能读,无处不能读,无书不能读。”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自由的阅读。在米勒老师的书里面,课堂时间、等车时间、等拍照的时间,所有的时间都可以阅读;教室里、操场上、甚至马桶上洗澡间,所有的地方都可以阅读;文学书、科学书、还有漫画书,所有的书籍都可以阅读。这,就是阅读的自由。而我现在所缺的,恰恰就是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现在回想起来,很多学生爱读的书,都被我列入黑名单,像是漫画,《查理九世》等等,我总是认为这种书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学生读了没有什么好处,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精挑细选为学生制定一份阅读清单,而这些图书学生究竟喜欢不喜欢,真的不好说。我想,我这种行为,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呢?学生爱看的书,在我看来是杂书,但是对学生一点用处都没有吗?是否可以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真正喜欢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我记得我小时候,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人,每学期订报纸,家长都特别支持,我总是订好多份,《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故事报》、《故事大王》等等。《小学生故事报》《故事大王》每次都能被我翻烂,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看,而《小学生学习报》,往往是草草翻过就算完事,只恨当时能订的故事类报纸太少。想想为什么,当然是故事比学习有意思多了,换做任何一人,恐怕都会和我一样。故事开启了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成就了我对文学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我最终选择中文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我在学校喜欢看跟教育有关的书籍,但是休息时间,说实话,我是真的不愿意再费心费脑,往往会选择一些休闲类的小说、散文来看,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审美水平。即使是休闲类的小说,文笔不好的我是一定看不下去的,长久“正经的”“不正经的”阅读加起来,造就的不仅仅是我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是我对所观赏文学水平要求的提高。
由己及人,我现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是不是有点苛刻呢?也许我可以像米勒老师那样,再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和学生一起看一些《查理九世》之类的书,说不定我也会沉迷其中呢!以此为起点,慢慢地使学生爱上这样自由的阅读,我再逐步地推荐一些我认为好的书给他们,也许他们更容易接受,也才能更高质量地阅读。
“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高中的语文课或大学的文学史课程,依旧注重自由自在的阅读,没有那么多“先修课程”的限制,也不太讲究“循序渐进”。面对浩如烟海的名著或名篇,你愿意跳着读、倒着读,甚至反着读,问题都不大。这也是大学里的“文学教育”不太被重视的原因——“专业性”不强,缺几节课,不会衔接不上。
可这正是中学语文或大学的文学课程可爱的地方,其得失成败不是一下子就显示出来的,往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比如多年后回想,语文课会勾起你无限遐思,甚至有意收藏几册老课本,闲来不时翻阅。另外,对于很多老学生来说,语文老师比数学、英语或政治课老师更容易被追怀。不仅是课时安排、教师才华,更与学生本人的成长记忆有关。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语文课很重要,影响学生一辈子,一点都不夸张。
语文教学的门槛很低,堂奥却极深。原因是,这门课的教与学,确实是“急不得也么哥”,就像广东人煲汤那样,需要时间与耐心。如何在沉潜把玩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读书人认真思考。
今人读书如投资,都希望收益最大化。可这一思路,明显不适合语文教学。实际上,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是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这样,语文就一定能学好。《东坡志林》里提到,有人问欧阳修怎么写文章,他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这样的大白话,是之谈。欧阳修、苏东坡尚且找不到读书作文的“诀窍”,我当然更是“无可奉告”了。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即是财富。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确定自己新的工作目标。而以往的学科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采用的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从而导致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意识淡漠、能力薄弱。而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课题,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的知识完成自己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和强化。
“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高中的语文课或大学的文学史课程,依旧注重自由自在的阅读,没有那么多“先修课程”的限制,也不太讲究“循序渐进”。面对浩如烟海的名著或名篇,你愿意跳着读、倒着读,甚至反着读,问题都不大。这也是大学里的“文学教育”不太被重视的原因——“专业性”不强,缺几节课,不会衔接不上。
可这正是中学语文或大学的文学课程可爱的地方,其得失成败不是一下子就显示出来的,往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比如多年后回想,语文课会勾起你无限遐思,甚至有意收藏几册老课本,闲来不时翻阅。另外,对于很多老学生来说,语文老师比数学、英语或政治课老师更容易被追怀。不仅是课时安排、教师才华,更与学生本人的成长记忆有关。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语文课很重要,影响学生一辈子,一点都不夸张。
语文教学的门槛很低,堂奥却极深。原因是,这门课的教与学,确实是“急不得也么哥”,就像广东人煲汤那样,需要时间与耐心。如何在沉潜把玩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读书人认真思考。
今人读书如投资,都希望收益最大化。可这一思路,明显不适合语文教学。实际上,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是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这样,语文就一定能学好。《东坡志林》里提到,有人问欧阳修怎么写文章,他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这样的大白话,是之谈。欧阳修、苏东坡尚且找不到读书作文的“诀窍”,我当然更是“无可奉告”了。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因此实践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点。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
(1)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一是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利于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二是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便于操作。
(2)保证时间的充足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验”、“探究”的时间,二是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小组讨论、交流的时间;三是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汇报、展示、交流的时间。
(3)突出过程的完整性。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由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凡是学生可以做到的事情,教师决不越俎代庖,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实践的过程。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为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
我始终相信,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生活中的知识更值得学习,不是吗?
生活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他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那是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如果一个人,他的知识仅来自于书本,他永远也成长不了,因为,他不懂得生活,也不明白生活的含义。
或许你会问道,怎样从生活中学习?生活有什么东西值得学习?孰不然,如果我们能够看到生活中的忍耐,我们就可以学会耐心,如果我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认可,我们便可以学会自爱,如果我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分享,我们便可以学会分享。
记得看过一本书,篇名已经不记得了,主人公历尽生活的疾苦,却在疾苦中懂得了坚强,比常人更懂得如何式始自己快乐。
人类一向认为自己是自然的统治者,却不知,生活也许比我们更为伟大,他懂得我们所不懂的,明白我们所不明白的,他看的透世间万物,却从不曾被世间万物所看透,甚至有时,我都会好羡慕小小的蜗牛,它懂得放慢脚步去品位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其实生活有许多东西供以我们学习,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学会去学习生活,品位生活,你就会发现了。
当你开始从生活中学习,一切则又是新的开始,打开视野,看看生活中的智慧,你就会感受到那不曾感受过的奇妙。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