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仿佛一被提起,就与它那伟大的作者泰戈尔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本书收集了泰戈尔早期的两部经典的诗歌《吉檀迦利》与《园丁集》,其中《吉檀迦利》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富含哲理,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思索。
泰戈尔生于1861年,于1941年去世,享年八十岁,是印度人民最热爱的诗人。从他的一些著作中,可以看出他也与印度劳动人民一样,热爱生活,体恤劳动人民的辛苦。
从诗集中的字句里,我们看出了泰戈尔写的诗的朴实与这融入诗中的真切的情感以及在诗中他对人生、生命的思考与探索……这些使得印度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都十分尊敬、崇拜他。
泰戈尔也参加领导了印度的文艺复兴运动,排除了从英国传来的西方文化,而深入研究印度本身古老美丽而神秘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无疑对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走访民间各处,从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或是农夫村妇,或是石工瓦匠的口中采集古老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和歌谣,这些都成为了他的诗歌素材,他将所听闻用孟加拉语写成了诗篇,走访民间更是让他了解到了劳动人民的辛劳与忙碌。与此同时,他也享受着在大自然中做基础工作的乐趣。
《园丁集》中主要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与底层人民的工作为主,我们从动作描写与对话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情趣,感受到了人与大自然的交流,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关系,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感受到了人们坚定的信仰,感受到了人神之间的供求,感受到了生命中的欢笑与颂歌,感受到了劳动者的单纯的心。
《吉檀迦利》在印度语中是献诗之意。这本诗集从《奈维德雅》,《克雅》和原《吉檀迦利》中选择了一百零三首诗歌,这本诗歌集也是泰戈尔最具代表性的一本诗集,其中大量地描写了人生世界中的哲理。泰戈尔的诗中仿佛总有来自大自然的力量:或欢乐,似新生命到来时的喜悦;或静谧,似白天与黑夜交替时的黄昏;或安逸,似群峰在花树的宫廷中尽情弹唱;或轮回,似感叹万物的新陈代谢;或哀伤,似望着你至亲至爱之人渐行渐远;或希望,似人们虔诚的跪拜在主的脚下;或阴暗,似在那最贫最贱的人的居所;亦或是永恒,人们信奉的自然真谛。
通过泰戈尔的诗集,我又仿佛看到了那个在印度最疾苦最贫贱的人当中行走的诗人,正是他,写出了技艺超高的清新诗集,获奖无数,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哲学价值,却又语言普通的如同普通土壤中生长出的植物,虽不华美,却清新脱俗,其中富含生机与希望。
泰戈尔诗的经典之处就在于,他的诗集中的内容仿佛都富含哲理,而描写的却又是极其普通的事情。
他写的都是人心光明的一面,描写的人也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孩童的天真烂漫,妇女的柔弱和坚强,乞丐的对于光明日子的向往,旅者的不畏疲惫,母亲对孩童的无私的爱,朋友间的陪伴。写出了当时人民的单纯美好、淳朴善良的心。
“泰戈尔,谢谢你以优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正如冰心所说,《生如夏花》不仅给予了我们灵魂上的震撼,更给予了我们心灵上的慰籍。
就在一天前,老师把她叫进办公室,让她下午把家长叫来。她不知道为什么,也没多问,点点头。正准备离开,背后传来她语文老师的声音,响的如同外面的雷声,“你是不是有自闭症啊!”办公室里的人都看向她,气氛突然变得安静。她又气又羞,她想大吼,她想恶骂,但她不敢。站在她面前的那个比她高得多的男人,她不敢惹。忍气吞声,低着头,她离开了办公室。
放学之后,她独自一人回家。外面的雨下的很大,像是要吞噬了她。衣服被雨冲刷得早已湿透,无力的黏在她身上。她不想躲雨,尽管雨打得她生疼,但仿佛她就是爱这般疼痛。风夹着雨,不受控制的向她扑过来,天边是巨人低吼般的雷声。她咬着牙,全身颤抖。穿着白裙,看上去很无助。突然,她停下来,站在路口。街角一簇白花,引起了她的注意。
风夹着雨毫不留情的摧残着它们。它们摇来摇去,生命垂危。那欲绽的花苞低垂着,可怜的如同那个穿着白裙的她。但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撑着它们,活下去,挺过去。起初,像风儿玩弄着它们,嘲笑着那些不堪一击的小生命。后来渐渐地,变得像它们在挑逗着风雨,炫耀着它们的顽强生命,自豪于它们是夏花!无坚不摧! 三年过去了,她变了。她已不是当年那个在办公室忍气吞声的.女孩了。如今的她,正站在学校高高的颁奖台上,享受着全校第一的荣誉。但她还是当年的沉默,但却由“自闭症”变成了“沉默是金”。一切,都是她用汗水换来的,不止是荣誉,更是自尊!那些他带给她的耻辱,那些他留给她的伤痕,变成三年苦读的动力。
生如夏花般徇烂。回首往事,那些曾经流血的伤痕,已结成血痂,变成勇者的标志。展望未来,是无限风雨,却已练就一颗勇者的心,摇曳却不坠落,失败却不失落,生如夏花般绚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