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正在读一本书,这本书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李鹏程翻译,作者是(美丹尼尔·克莱恩,书名是:《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这本书用39个哲学金句唠一唠生命终极意义。
苏格拉底说,人要过一种美好、公正的生活,而不是毫无约束地嬉闹作乐。他的学生、享乐主义者亚里斯提却认为,“纯粹的快乐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而在悲观主义者叔本华眼里,“不想太过悲惨的话,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开心”。不过,罗素却认为叔本华本人其实是一个生活放荡享乐的伪君子。在最烧脑的哲学生涯中,这些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头脑是如何思考人生意义的呢?从伊壁鸠鲁到尼采,从叔本华到萨特,关于“如何尽可能活出最棒的人生”,藏在39个哲学金句里的生活智慧。
推介这本书,有时间不妨读读这本书。
我摘录了作者的部分前言。
前言
不久之前,我在收拾一些书的时候,偶然翻出了一个封皮上写着“金句”(Pithies)的破旧笔记本,里面是些哲学家讲过的名言短句,都是我匆匆忙忙记下来的,每页一句,而且基本上每句下面都有一些字迹潦草难辨的评论。
我笑了起来。我都差点儿忘记还曾有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摘抄本了。开头的记录里那些斑斑点点的污渍,无疑是钢笔的墨渍和污点。高中毕业时,父母曾送给我一支钢笔作为毕业礼物,这些笔记就是五十多年前的我用那支笔写给自己的。当时我应该已经十九、二十岁了,刚刚决定要到大学里攻读哲学专业。
做出这个决定——还有记这本笔记——的原因是,我希望从那些伟大的哲学家身上寻找到一些启迪,让我明白如何才能更好地去生活。因为当时我对毕业之后想干什么完全没有头绪,只知道我不想当医生、律师、商人。结果,这样的排除法让我成了同学中“鸡立鹤群”的少数派。所以我就想,学哲学吧,正好可以给我指点一下迷津。
本子翻过大概一半之后,批注从钢笔换成了圆珠笔,下面的评论也减少为三言两语,全是“肯定还有更好的办法”或者“救命啊!”这种。最后一则笔记,是神学家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名言:“每次我刚找到生命的意义,他们就把意思改了。”这句话下面,我写的是:“你怎么现在才说!”当我最终合上“金句”,不再往里边记东西的时候,应该已经三十好几了。
几十年一晃而过,当我再翻看这个笔记本时,第一反应竟是对自己当年的幼稚程度感到羞愧难当。我真以为可以从哲学家身上学到如何过好我的人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可都生活在几千年前啊。我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做学生时,在那些哲学课本中读到的人生建议少之又少,无章可循。当时首先要回答的,是类似“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伦理原则有理性根据吗”以及“‘意义’的意义是什么”这种问题。毕竟,我连“意义”有什么意义都还没搞清楚,就思考我或他人生命的意义,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
这是真话。但与此同时,毕业季很快就会飞速到来,我也将要郑重地开始进入成年生活,所以我十分迫切地想得到一些关于接下来该做什么的建议。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在几个研究生院的哲学系进了又退,退了又进,而且为了养活自己,还给电视游戏节目编写过智力问答和搞笑环节,给单口秀演员撰写过喜剧段子,出版过悬疑小说。我还到过不少地方游历,而且通常都会拖着几本哲学书去。我仍然在上下求索着,想知道如何才能活出最好的人生。
时不时地,我还真碰到了一些极具启发性的建议,把它们抄在那个越来越破的笔记本里。直到某一刻,我突然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心中所怀的使命感其实很幼稚后,便把“金句”和其他一些旧课本一同塞进了箱子里。也差不多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听到了约翰·列侬唱出的那句著名歌词:“你左顾右盼做着各种打算,却不知道生活已然过去大半。”
曾经,如何尽可能地活出最好的人生这个问题,是哲学的核心追问,一直萦绕在亚里斯提卜、伊壁鸠鲁、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心头最紧要的位置。在此后的世纪中,从人文主义者到自然神论者再到存在主义者,这个问题又是一大批哲学家眼中最根本的疑问。
真是可惜——我边翻我的旧笔记本,边这么想着。嘲笑完自己的年少无知后,现在我意识到,原来那些如何生活的问题仍然在我的脑子里活蹦乱跳着。当然,逝者如斯夫,我这有起有落的.人生也就这个样子了,因为生活本就是如此,但我对有关生命的哲学观点的渴求,却丝毫没有消减。事实上,当我站在耄耋之年的制高点回望这一生时,仍然会想要以最好的方式去安度自己的晚年。不过更让人难以抗拒的是,我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那种想最后再好好端详一下我的个人历史的阶段。我很好奇,若以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有关美好生活的想法来衡量,我这一生合格吗?
因此,在“金句”中的最后一则笔记过去四十年后,我再次记录下了自己对很久以前抄录在笔记本里的那些哲学家名言的新思考,并开始收集、玩味一些新的语录。说真的,沉浸其中让我实在是乐此不疲。
所以在这里,我把自己收集的那些讨论如何生活的精练的哲学警句,以及针对它们逐一做出的个人评价,一并贡献了出来。尽管我的这些评论本意是想抛砖引玉,但有时候也会离题万里、恣意而为地信马由缰一下。而且,到现在我都没能为这些不相***题外话找到什么令人满意的借口。
喏,这就是我的“金句”了,旧的、新的都有,还附带了我的那些沉思与见解,年轻时的、年长后的。它们提出的问题可能比提供的答案要多很多,不过,这些问题是多么饶有趣味啊……
这是一部由吕乐执导,姚晨,马伊俐,袁文康,吴昊宸联合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吕乐作为一个摄影师出身的导演,这部电影的画面拍得简洁明快,细而不腻。
影片的剧情大致是这样的:精英律师李捷正在办离婚,为了争得女儿的抚养权,她拼命地工作,但她幼小的孩子没人照顾,并请来保姆孙芳,孙芳对她的女儿视为己出。但有一天下班回家,李捷却发现保姆孙芳和她的女儿毫无预兆的消失了。李捷陷入了苦苦的追寻之中,由此揭开了孙芳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它不仅是一部以寻亲为主题的电影,而且用独特的视角赋予了它全新的意义,在寻亲的过程中,让人更多地思考女性面对家庭事业时的诸多不易,展现的是当代女性的现实困境。片中的三个女性角色,李捷,孙芳,朱敏,分别代表了现代社会的职场妈妈,农村妇女和全职太太.
《找到你》讲述了身份迥然不同的两位母亲,因一个孩子,而展开48小时的追寻和救赎的故事,影片采用了双女主的设定。影片中,姚晨饰演的职场女强人李捷,身陷事业与前夫的女儿争夺战中,顾此失彼。而马伊俐饰演的质扑母亲孙芳,却陷入丈夫的家暴、孩子重病的生活逆境。影片通过写实的镜头语言,展现当代母亲的生存境遇和心理,填补了女性题材市场的空缺。
李捷和孙芳,虽然身份地位不同,但生活的难处,几乎是一样的。在这两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职场女性兼顾家庭生活的无力感,和底层贫困女性备受侮辱的'麻木感。让我们看后不禁呼吁,在关爱母亲的同时,强烈号召男性要回归家庭。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演员的表演。姚晨凭借此剧,获得第一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年度最佳女主角奖。有一个片段特别令人记忆犹新,影片中,姚晨饰演的李捷,被马伊利饰演的孙芳“偷”走孩子后,在前夫的无声责问下,她独自擦拭冰箱,却在冰箱指夹缝中发现疑似孩子的衣角,她颤抖着拉开冰箱夹层,一个夭折多时的孩子赫然出现,李捷行举骤僵,怛然失色,她试图呼喊,却发现自己害怕得失声,最终只发出奇怪的声音,在蜂拥而上的人群中,抖如筛糠。在这诠释母性本能的情绪高涨的戏份中,姚晨凭借饱满的情感张力和细腻的演技,极富层次感的表演,真实呈现出失女母亲发现孩子时的情绪变化,紧张刺激的剧情节奏,令影片的情感冲击强烈,代入感十足,令人不得不随着剧情紧张揪心,真的让人过目不忘。还有在影片的最后,李捷跪求孙芳把孩子还给自己的那种恐惧和崩溃,我们看到一个演员全身都是戏。据导演介绍,她为了更好的把握人物,体验丢失爱女的不安,姚晨坚持40天不见自己的孩子。而且她在拍摄时穿着一步裙,跑断了四双高跟鞋,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塑造的角色带来了真实感。
片中马伊俐饰演的保姆孙芳,她头发枯槁,皮肤粗躁,朴素的扮相,近乎素颜的出镜,从人物的扮相上,就在不动声色中投射出剧情的张力,她完全颠覆了以往精致时尚的形象,让人几乎认不出这就是马伊利,在孙芳这个角色上,由于她的经历,所以她有着非常多的性格特质,在她身上也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影片中,孙芳在医院里,那眼神中的不甘与愤恨。与小孩相处时,眼中止不住的母爱。还有一个镜头让我深深难忘,孙芳抱起了这个孩子,露出了一个母亲般的甜蜜微笑,但在下一秒,他又很快的收起了笑容,面色顿时变得沉郁且神秘,短短几秒的镜头中,从马伊俐的眼神中,从惊喜到错愕再到愤怒的一系列转变中,她将人物的内心状态演绎得极为传神。这些眼神,赋予了角色更多的生命力。当看到孙芳跪在雨中,充满爱意的抚摸着孩子的额头,绝望的眼神,对着来往行人无助的呐喊求救,让我们看到这个角色母性的光辉,复杂的人性,在她的身上交错,看到了一个生活在底层女人的苦苦挣扎,也让我流下了热泪。《找到你》,无疑是马伊俐一次非常成功的选择。
这部戏,采用了是双主的表演方式,姚晨和马伊利的强强联手,突破了演技的巅峰,真实再现了当代妈妈生活的苦乐酸甜。
在这里不得不说说吴昊宸,这位出生在94年的年轻演员,他把一个有情有义的痞子演活了,即算是和老戏骨马伊利对戏,他的表演也毫不示弱。
《找到你》这部电影,我认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整部影片围绕寻找的主题,是母亲寻找失去的孩子?还是女性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或者是孩子寻找应有的关爱呢?都留给我们无尽的思索。作为现代女性,不仅要权衡好职场与家庭,更要关乎自身存在的真正价值。其实《找到你》就是找到自己。
李捷是一个只讲原则不讲感情的女律师,因为女儿被拐,在一路寻找孩子的过程中发现了孙芳这个社会最底层的母亲的不易,最后理解了朱敏作为一个为家庭放弃一些的全权太太的不公平。
当下的社会,因为感情而结婚,因为感情而离婚,现在是稀松平常的事,作为职场女性,为了赢得孩子的抚养权,就必须经济独立,因为没有经济来源,你连自己都养不起,怎么有能力养活孩子,在争取抚养权时就没有话语权,没有资格。因此很多女性就会在职场上很拼,因此疏于孩子的陪伴,疏于夫妻的沟通和陪伴,最后,有了所谓的.事业,却输掉了婚姻。
孙芳是一个最典型不过的社会最底层的家庭主妇,这样的家庭是最经不起一场意外或一场大病,女儿珠珠得了肝病,需要大笔的钱去支付医疗费,因为没有及时缴清费用,孩子被强行出院,床位被李捷家的多多占用,因为多多的父亲是医院的医生,因为他们有钱,当孙芳的孩子在雨夜去世后,孙芳恨所有的人,恨孩子的父亲的无情,恨有特权阶层,对社会有一种报复心理,因此通过一张名片找到了李捷的小区,找到了李捷的孩子,当上了李捷家的保姆。
朱敏是一个全职太太,全世界最危险的职业就是全职太太,因为全心在家照顾家人和孩子,和社会脱离了,总以为另一半可以依靠一辈子,自己不求上进,最后被老公抛弃,等到打官司时,连孩子的抚养权都拿不到,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遇到渣男,会输得一无所有,遇到还有点良心的男人,他会让你衣食无忧,但离你没商量。很多女人因为家庭被下岗,因此就自我否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害怕与人交往,要么一蹶不振,怨妇一枚,要么自暴自弃,从此玩世不恭。
《城南旧事》里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英子家的保姆叫宋妈,这个女人的命运十分悲惨,她嫁给了一个好吃懒做的赌徒,生下一双儿女后,就去了英子家当保姆。丈夫偷偷把女儿卖了,儿子没照顾好掉河里淹死了,她还一直给孩子做衣服往家里寄,过了好几年才知道儿女都没了。英子的父母都是善人,暗地里写信给宋妈丈夫,让她回家夫妻团聚继续生孩子,“你不能打这儿起就不生养了!”英子的妈妈说,宋妈也接受了她的安排。
这个故事让我无话可说,然而它毕竟发生在旧社会,它的背景是1920年的北京。宋妈嫁鸡随鸡,离婚是不能想象的事情,悲剧婚姻结出来的恶果都由孩子们来吃,宋妈的母爱价值几何?
智能手机的时代,《找到你》里的孙芳依然在走宋妈的老路,她结婚当天就被老公家暴,她打不过男人,只能选择认命,然后***,继续被家暴。孙芳一边晒太阳,一边摸着自己的大肚子,说:“妈妈要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你。”这说的是冷笑话吗?没有钱,没有尊严,还有一个垃圾男人,她拿什么给孩子?后来孩子得了胆总管闭锁,垃圾男人一走了之,孙芳靠卖身陪酒为她筹钱,还是没有留住孩子的生命。她却把气撒到了李捷的孩子身上,蓄意伤害无辜,她至死都想不明白——自己的愚蠢才是***死孩子的凶手。不是每个男人都有资格当父亲,是很多愚蠢的女人给了他们当爸的机会,孙芳完全可以选择不生孩子,不放任母爱泛滥,不把孩子带入苦海,是一个女人最大的仁爱。
影片的第二个女人——朱敏,名校毕业,全职太太,***时就发现丈夫出轨,还是继续做她的全职太太,对生活毫无危机意识,直到丈夫要离婚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她束手无策,哀求对方的律师无果后,点燃煤气自***。朱敏比孙芳多读了几年书,外表光鲜了很多,可是骨子里还不如孙芳刚强,她是明知男人靠不住,还要靠到死为止,却没有想到用自己的工作能力赢得孩子的'抚养权和尊重,男人的良心有几斤几两,她的母爱就有几斤几两?
只有姚晨饰演的李捷是合格的母亲,她选择的男人不出轨不家暴,职业是医生,缺点是妈宝,他没有主见,回避问题,让老婆和老妈正面交锋,身为大律师的李捷看不起这样的男人,她骂他:“你什么时候能像个男人?”他回她:“你什么时候能像个女人?”可惜的是,李捷能像个男人一样成为职场精英,她老公却不能像个女人一样把家照顾好,所以李捷主动提出离婚,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如果不是犯了一个小概率错误——请了个仇人当保姆——她是三个女人中间活得最潇洒的,孩子对她而言是剧而非苦情剧,她的母爱最有价值。
一个女人,应该先把自己照顾妥当,才有资格照顾好一个孩子。既然想要生孩子,就应该把男人的家庭责任感当作择偶的首要条件来考虑。母爱是1,母亲的个人能力是0,男人的责任心是0,最伟大的母亲,不是舍得为孩子死的母亲,而是能给孩子100分的母亲,让一个孩子的降临成为纯粹的喜悦,而不是喜忧参半,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男人或者女人,无论谁不靠谱,买单的都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不生孩子!
“我的眼是为注视他人而存在,我的手是为帮助他人而存在,我的耳是为倾听他人而存在,我的心是为感受他人而存在”。这是我曾读过的一首小诗,从诗中不难看出,我们似乎总是要建立在他人身上才能实现价值。然而,人生中必经历一个没有人关怀你,鼓励你的时刻,那时,你只有自己。所以,其实人生的关键在于找到你自己。
每个人自出生以来,能陪伴我们走到最后的往往只有自己,试问,最了解我们的不就是我们自己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知道自己的喜怒哀乐,知道自己的'一颦一笑真正的含义;我们知道自己的目标与想法,知道我们的人生真正在追寻的东西。而这些与我们真正连接在一起的事物,为何定要他人来替你揭开,当然这是不必要的。
找到自己也是使自己真正放手拼搏的动力。我们总会在明确自己目标、明确自己的时候,产生一种拨开云雾的豁然开朗之感,自此,你的眼中只剩目标一点,定会拼尽全力去完成。屠呦呦,若不是她找到了要通过医学来造福人类的目标,若不是她找到了自己,是什么可以支撑她进行几十年的实验,不停地探索下去。顾准,若不是他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要专心研究学术的目标支持,何以在妻离子散、饱受冷落的境地下,依旧决心完成了他的著作。他们都无不在证明着,找到自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
然而,有的人总在迷茫着,或伪装着,他们飘摇不定,迷失在他人给他的判断和束缚上。找到自己何不也是在这种困境中能找到出口的唯一方法。正如康德所言“人是目的”,自己的人生本该基于自己,基于自己的需求上,他人的意见是不该动摇自己的。
于是,人生的关键就在于要找到自己。而要实现此关键,首先是要拨开层层迷雾,拨开他人对你的定义、束缚,先放下他人“你应该怎么样”的声音。他人的建议总会动摇自己的判断与决定,如今,就先抛掉他人、挣脱旁人的枷锁,只先找到自己。
其次,要透彻地认识自己,细数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真正为自己定下一个坚定的目标,找到真正的自己,才可以为之奋斗,拼搏。
找到自己,才是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暂且没有他人,只有自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