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著名的科学家所说的话都被人们视为真理,但我们却从未去怀疑这些真理;老师们所传授的知识都被孩子们视为无可争议的知识,但他们也却从未去怀疑这些真正的知识。
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的速度要快。世世代代的学者都接受这个论断,坚信不疑。但年轻的伽里略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是荒唐的。如果没有空气的摩擦阻力,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的速度相同。伽里略就是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证明这个理论的。他在斜塔上同时丢下两个同样大小的.球,一个是木头的,一个是铁的。站在塔下的千百观众亲眼看到两个球在同一时刻落地,都惊讶不已。
经过近两千年的时间,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才被推翻,难道这期间就没有其他科学家站出来勇敢地质疑吗?是的,从那以后人们都只在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他的所有思想都被尊为不可怀疑的真理。不敢于怀疑“真理”的人都是在死学,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
当今社会,似乎各种知识都已经完全下了定论,而我们只要去记去背就行了,那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去质疑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在一本古代数学书中,出现‘圆一周三的定论’。也就是直径为一的圆周长为三这个‘权威’定理一直被使用了七百多年,也没有人质疑,似乎这便是完美的答案。但是数学家祖冲之却质疑了这个观点,因为生活中有太多实例与此不同了。但人们总说,也许是出了一点误差也说不定,这可是书上权威的答案。祖冲之通过‘割圆法’经过了一个个日日夜夜,他终于得出了π等于3。1415926———3.1415927之间,打破了权威,起初不相信他的那些‘专家’们也都服气了,祖冲之因质疑而打破了权威。
只有学会了质疑权威,这个世界才会飞速进步,如果牛顿没有质疑毕达哥拉斯定理,物理学又怎会上一个台阶;如果哥白尼没有质疑‘地心说’又怎么会有后来天文学的突飞猛进;如果没有人质疑神佛妖魔,也许现在人们仍愚昧无知。
所以说质疑可以打开包裹着真理的层层迷雾,带人们走向真理。不要认为教材是‘权威定论’,老师讲的都是‘金口玉言’,我们不但要学会听讲,更要学会用大脑去分析和思考,我们需要拥有敢于质疑权威的这种可贵的精神,不要认为这是件很可怕的事,冯骥才先生还不是因为马蜂蜇人后不会死这件事向一位中学生感谢吗?
所以,请发挥出你的能力,勇敢质疑吧,这不光是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根本想不到可以质疑的地方呢?那只能说明不善于思考,或是勇气不够。
华罗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来教育他的学生:一个袋子里放着一些东西,如果我们伸手去摸,第一次,从中摸出一个乒乓球,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还是摸出了乒乓球,于是我们会认为这个袋子里装的全是乒乓球。当我们再继续摸到第六次时,摸出了一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球,那么我们判断,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一些一样大小的球吧。当我们继续摸,第七次,摸出了一个小木球,我们就会想,这里面装的是一些球吧。
可是,如果我们再继续摸下去呢?没人知道还会摸出些什么。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除了少数的残疾人不会思考外,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思考的,不论什么事,如果不思考,那是一定成功不了的。
就拿我们学生为例吧,为什么考试后发现,同在一个班的学生的成绩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学生从事的是脑力活动,所以思考是少不了的了,可是有的人勤于思考,有的人则反之。同一道难题,拿到这两种人的面前,第一种人会不厌其烦的思考,反反复复的计算,大有不做出此题誓不罢休之意,可是第二种人呢?他们会瞟上两眼,然后对自己说:这么难的题目,反正老师是要讲的,我又何必在这儿耗脑细胞呢?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第一种人欣喜若狂的做了出来,而第二种人虽然听懂了,可是毕竟没有第一个人透彻,在考场也只有抓耳捞腮的份了。“天才出于勤奋”也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徐特立说过:“世界上的一切都需要创造,要前进就不能坐着等待,就要去创造。”而创造的前提也是思考,因为灵感是不会自己跑进你的脑子的。你必须抓住很细微的,哪怕是一瞬间的想法,然后慢慢的推敲,逐渐使之充实。而其中推敲的过程就叫做思考。
罗兰布歇内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1979年的一天边看电视边想:光看太没有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看它会产生什么反应。经过他努力的探索与思考,他终于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电子游戏机的革命,布歇内尔正是因为认真的思考,坚持到底才成功的,试想:如果在半途布歇内尔放弃了,不愿意思考了,游戏机的诞生起码会晚好多年吧!
综上所述,思考是迈向成功殿堂的因素,希望朋友们都能勤于思考,最终获得成功!
“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青蛙的一问使教授哑口无言。哲学教授以偏概全、思考片面,最终招来青蛙的质疑。青蛙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得到了动物们的肯定。
现实生活中,像哲学家这样的“权威”大有人在。有很多所谓的“大家”,他们行为高蹈,言辞高妙,仿佛天下老子第一,眼睛里全然没有别人;写点东西,雇人写评论,大加吹捧,风月无边;听到点批评的声音,大发雷霆,动辄打官司。这些大家其实是摆着“臭架子”,傲视他人,自以为是,可恨、可恶、可憎。在我看来他们连一只井底之蛙也不如。
面对如此繁多的假权威,我们怎么才能揭开他们的面具呢?
唯有质疑才可以撕开他们的伪善。美国国父华盛顿曾说:“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没有了质疑,社会就会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像死水一般毫无生机。因此我们的社会需要质疑之声,需要一个声音打破这潭死水。
但我们往往缺乏青蛙般质疑权威的勇气,虽有自己的想法,却被强大的外部舆论所裹挟,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古希腊有句俗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生活在别人设置的牢房里,牢门是开着的,我们却没有能够走出去。”只有不畏艰险,不得过且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真,我们才能寻得真理路上的小小珍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伽利略敢于质疑,“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绵延千年的亚里斯多德理论;陈景润勇于对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塔内问题”提出质疑,将数学奥秘推向了另一个崭新的高度……孟子等人是“大家”,但在成为“大家”之前,他们无疑具有青蛙般的执着与大胆。
并不是哲学家们的话都是错的,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们的“失”往往表现在理论不能和实际相结合,搞出一些似是而非,有时甚至是很“雷人”的只言片语。想想赵括,自幼熟读兵法,但他带兵与秦国交战时,因缺乏实际经验遭到惨败,40万赵国军队被活埋;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学习苏联,坚持马克思的城市中心武装起义,结果导致秋收起义等一系列的失败;医生看病时一味遵循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结果自然是耽误了病情。
所以,唯有从实际出发,虽然不必像青蛙一样坐到井里,但“接地气”必不可少,才能真正拥有质疑的“底气”,否则,质疑就会滑向狂妄与无知。“小人物”都是处在“接地气”的层面,只是别忘了“地气”就是你的“底气”!
就让我们以无畏于权威的勇气和实践中得到的真知灼见为指引,大胆的质疑吧,相信我们定能跳出制约思想的深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