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次,那是在一年级的时候,一次,我打了100分,回到家后便让妈妈奖励我,后来妈妈给我买了一件衣服,只要家里来客人,我总不会忘记拿出那张卷子来的色的色,把我美得都找不找北了!
虽然童年时代快结束了,不过那美好的回忆始终留在我的心中!
我,一个乡村孩子,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区。这里群山环绕。青青的山,绿绿的树,清清的水,啾啾的鸟,红红绿绿相间的花构成一幅山区特有的图画。我童年便孕育在这里。
七八岁时,和我同龄的伙伴大概有七八个。聪颖过人、足智多谋的张勇,傻里傻气的杨军,虎头虎脑的秋生,胆小如鼠的杨丽,男孩子似的翠翠,我嘛,细高个、粗心马虎、天不怕地不怕……哎,我们这班小家伙在一起,简直是“臭味相投、无恶不作”。难怪人们常说“七岁八岁狗都嫌。”
这不,吃过早饭,我们偷偷地从厨房里抓了几个馒头,鬼鬼祟祟地来了个“脚踩西瓜皮——溜之大吉。”妈妈在后面追着骂,哼,只当耳边风。张勇曾神秘地告诉过我们:“我到风山打柴,看见也脚下的两棵大树上有山雀窝,里面有山雀雏哩!”说真的,我们最爱捉鸟雏!有此机会,自然乐颠颠的。我们在崎岖的羊肠小路上走着。清晨,凉风习习,真令人心旷神怡,惬意万分。和煦的阳光下,叽叽喳喳卖弄清脆喉咙的鸟儿,各显秀姿的野花一丛丛、一簇簇竞相开放……然而,我们这些小家伙哪有心思欣赏这些,只顾东瞅西瞧,看哪棵树上有鸟巢。
我们这班“花脚猫”走路没说的,不一会儿,便到了风山脚下。山脚下的两棵树上,果真有鸟巢。“嘿,真大!”“我上我上!”伙伴们争吵着。“吵什么?”张勇猛喝一声,我们都霎时安静下来。张勇在我们中间最有威信,我们无可奈何了。“爬树是我的`绝活,看我的!”说完,他便捋起袖子抱住树干,一个虎冲,三下两脚,似狸猫一般,瞬间便到了树顶。我们在下面不得不啧啧赞叹这小子的本领。张勇伸手往巢里一掏,惊喜地对我们喊:“嘿,真棒,有五个鸟雏!”他不管山雀妈妈围绕他叽叽惨叫,把喳喳叫的鸟雏一股脑儿揣在袋子里,轻而易举地下了树,又在另一棵树上掏了三个鸟蛋。我们围住他,喊叫着“勇哥,给我一只,给我一只!”张勇虎着脸嚷道:“别吵,让我来公平分。”他指着风山说:“我们来爬山比赛,前五名奖鸟雏,后几名奖鸟蛋。”我们都举手赞同。
“预备,上!”我们像一群野鸭子直朝山顶扑楞楞地飞去。一个个奋不顾身,争先恐后;一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上了山顶。我们都得到了胜利品,只有杨丽不满意,嘟着嘴,因为她分了鸟蛋,她很喜欢鸟雏,于是,张勇把心爱的鸟雏换给她……
我们极目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蓝蓝的天,柔柔的阳光,习习的清风,红红的桃花,绿绿的庄稼,窄窄的小路,弯弯的小溪,静静的屋舍,构成一幅静谧、淡雅、恬静、绚丽的春色图。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我们陶醉在这童话般的大自然中……
我们软绵绵地躺着,啃馒头,海阔天空、天南地北地任意胡扯。口渴了,我们又一哄而起,大呼:“下山了!”便扑楞楞地飞快下了山。在小溪旁,捧着凉凉的溪水,贪婪地吮吸,像吃母亲的乳汁,是那么馨香,那么甘甜,喝得肚子像一个圆滚滚的西瓜,才心满意足。随后把衣一脱,光着腚,往水中一跳,又游起泳来。我们在水里自由自在,似圆滑泥鳅,往水里一钻,便没了踪影。我们在水里互相开仗,水像密集的子弹飞向“敌方”。这时,叫喊声、骂声、拍水声、笑声,融在一起似一首动听的交响乐。太阳公公红着脸,望着我们也笑了……
然而,童年并非全是无忧无虑、美好有趣的,它也曾有过惆怅,有过悲伤。
张勇,我们敬佩的哥哥,这样一个大方、聪颖、可爱的孩子,因患了同幸子一样的病,离开了我们。回想起我们之间真挚的友情,我们真不相信这是真的,怀疑是在做一场可怕的恶梦。然而,他真的走了,他那双明亮、威严、好奇的眼睛永远闭上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在张勇坟前,呼唤着他的名字:“勇哥,醒来吧!和我们一起玩吧!我们离不开你呀!你为什么要默默地离去呢……”
眼泪,痛苦的眼泪,潸潸地流;悲痛,极度的悲痛充满了我的心。上帝啊!既然你是拯救世界的慈善家,为什么要夺走一个天真无瑕的孩子的生命?为什么不能将那不治之症让那些祸国殃民的坏蛋去得,好让他们去死!对此,儿时的我,疑惑而不解。
童年,我的童年就像一个彩色的梦,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无穷的欢乐,也有无限的悲伤……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够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的家乡味,从我的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的桂花香。爷爷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里挤出来,从未掩好的窗户里钻进屋里,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的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的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的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里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里的有时香的冲鼻,花朵也没有城里的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隐在叶子中,星星点点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是猪圈草棚里臭烘烘的,阴冷的味道。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的童年回忆。草棚里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的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了的鸡从草棚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了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的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的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的脆响,欢乐极了。
家乡味是大铁锅里炒出的饭菜的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的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的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
家乡味,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快要过年了。老人们都按照习俗操办一些年货。今天,我和妈妈去帮姥姥,姥爷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爷让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爷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爷同意了。于是,我,妈妈,姥爷三人负责搓麻花。姥姥自己负责炸麻花。姥姥给我们端来一盆面。姥爷把它们切成了一条一条的,妈妈和姥爷开始搓麻花了。我看着她们搓出来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边看边问姥爷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说:“把小块面搓成细长条,握住面的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两头面条会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拧劲状。”我边做边看姥爷做。姥爷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学会了。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给姥爷看。姥爷乐呵呵的表扬我:“哦,哦,真不错,有点传统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孙真聪明啊!”妈妈也复合“是啊,是啊,真不错啊!”终于学会了,我兴奋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发上。开始漫不经心的为自己的小麻花编了首歌谣:“都说麻花儿香,香里带着甜,都说麻花甜,甜里透着香……”我的歌声引来姥爷的赞许声和笑声。
我忽然感觉姥姥一个人在厨房挺孤单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着姥姥熟练的把麻花放油锅里,那小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一会就变成金黄色。我心里痒痒的。就问姥姥能不能让我也炸上一根姥姥开始说不行。因为怕我被油烫,说要过年了。可姥姥哪能经起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贴着锅边慢慢的放进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样会溅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将一根麻花放进油里。我继续往里放。放了几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了。说不能够放一子放太多。一会我放的麻花就飘了起来。一会就变黄了。等它一出锅。我就拿出姥爷和妈妈尝尝。看着姥爷和妈妈都十分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我看搓成长条的面,真的好像长胡子。就将它贴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举动笑的前仰后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姥爷,此时也荡漾着无尽的笑容。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逗乐了……
这次帮姥姥炸麻花。我学会了好多东西。我决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为,这麻花炸出了欢乐。炸出了知识。炸出了团圆。
现在的.年,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浓郁的味儿。
“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了春运高峰,今年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广播里、电视上,都在传播这样的消息。年味开始酝酿起来了。
会有亲朋好友来我家拜年,热闹增添了一点儿“年味”,但奇怪的是,来的人不少,送的礼不少,待的时间很短,说的话很少,好好像礼到任务就完成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还个礼走个过场罢了。
我们也会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好多次我们刚坐下甚至还没坐下,主人好像是有很多事情要办一样的,我们茶杯还没捧上就离去了。刘少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写过年的情景是人们从腊八开始就酝酿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门聊天,热闹得不亦乐乎,尽管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很贫乏。而现在,送礼几乎成了串门的唯一目的。
唯一比过去更有“年味”的就是大量购置年货。人们刷着贵宾卡、会员卡,把一推车一推车的年货搬回家。超市里的人们洋溢着物质满足后的笑容,却因失去了精神的依傍而显得僵硬没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的座位早就被定完了,大家去饭店吃所谓的年夜饭,看似“年味”很浓,但在情感还没来得及充分沟通就该散了,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几家亲戚,送礼呢。
“年味”发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了,但它好像一只未熟透的苹果,吃起来酸涩涩的。还是以前小时候的过年过瘾呢。虽没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也没有饭店里的美味佳肴,但兄弟姐妹们一块儿放两元钱一包的小烟花能够玩得痛痛快快,拿上个小电筒就可以去幽暗处探险,一副残缺的扑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乐就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个小红包就让我们对新的一年憧憬无限……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好像有讲不完的话……那种心心相通毫无防备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才有真正的“年味”。
现如今,很多过年时的仪式都开始简化甚至省去了,贴春联、迎灶神、祭祖宗、喝腊八粥的习俗都少见了,人们认为这些太形式化了,那么请问,实实在在的东西究竟在哪里呢?
当外国为中国春运规模之大而感慨,连纽约帝国大厦都为中国年而亮起喜庆的红灯时,他们是否知道,中国年的“年味“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了呢?
-----题记
记得在小时候的一个夏天,我去奶奶家学游泳,但是我这人耐性不好,最后半途而废.但是却赏得一番别具一格的美景.
夏日正事荷花盛开的季节,荷塘中的荷花开得特别旺盛,朵朵荷花都像是一位位花季少女.
傍晚,皎洁的月光像少女一样悄悄的走进了荷塘,顿时,荷花便披上了一层白玉一般的薄纱.但不显得妖艳,却变得更加梦幻,增添了一分神秘 。
我搬了一张靠椅,坐在这荷塘边,在这凉风中观赏这荷塘中的一位位“花季少女”,你看那一个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多么像话筒,我就是这话筒的.主人,在这月色下唱着那一首首动听的流行歌曲;看,那边还有已经盛开的,多么的唯美。使我沉醉在这些少女中。
突然,一阵凉风拂过我的脸庞,顿时,阵阵睡意涌上我的大脑。是我处在半睡眠的状态之中。
朦胧之中,我好似看见了一群小精灵在荷塘上方飞翔,都是粉色的,微微带一些白,还穿着像荷花一样的裙子,多美啊!真的是荷花精灵吗?你看她们每飞过一处,那里的荷花就盛开了,多么梦幻的景象啊!似彩虹般的液体在精灵们的身上滴下,突然,荷花精灵们不见了,我想她们一定是躲在了那盛开的荷花里了吧!
现在,我带着这个梦,我想,我将会带着这个梦直到永远!
梦幻伴随这我的一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