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从5月12日去宁德参加研修活动,分回书,陆续就在看《终身成长》这本书,到目前为止才看了五分之四。
我感觉自己很笨,书都快读完了,整本书写的是什么,感觉概括有些难。
《终身成长》这本书是美国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着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这本书阐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本书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是边阅读边对照自己,发现自己可能更多时候是处于固定型思维模式,但有时也会呈现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拿写这件事来说吧。写作是我的弱项,甚至是最头疼的一件事,但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我相信每天写作,会提高写作能力,对文字也会更敏感,只要我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最终会取得成绩的。特别是每次在要放弃的时候,每次无话可说的时候,我的思维模式更倾向于成长型思维模式。但我感觉自己因两种模式交织出现,制约了我的成长。读了这本书,现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思考,我这样的处理方法,我这样的想法,是不是陷入了固定思维模式中。这是阅读这本书自己最大的改变吧。
德韦克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昨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还要熟练掌握德韦克教授的成功法则,并把它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这样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
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对,这样一想,我又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我应该这样想:每个人通过努力,都是会有所收获的。我应该努力,再努力,我要教会学生热爱学习,教会学生最终学会自学和思考,并努力学习基础知识。正如艾斯奎斯的格言:世上无捷径。柯林斯也说过:在这里没有奇迹,我也不是什么奇迹的创造者,我不能在水上行走,也不能将大海从中间分开。我只要爱你们这些学生,而且比其他人更加努力,我相信你们也会这么做的。他们告诉我,想要把学生教育成功,我唯有爱这些学生,并付出更多的努力。正刚好与我的教育初心不谋而合: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教育做贡献。
许多教育者认为,可能通过降低标准让学生们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的成就。我从来不这么认为,我倒是觉得要从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高标准,再教育学生向高标准靠拢。我觉得管理也是如此的。对于一个新组建的团队,从一开始就提出高标准,也许团队成员没办法一下子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可以在他们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时,多给他们鼓励,多一份宽容,但要相信随着努力,情况会越变越好的。但如果从一开始就松懈,等问题出现了,发现问题了,再想改正,为时已晚。
这本书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很有用处,读完这本书后,我还会再读第二遍,也许第二遍阅读,我会有更深的的。
《终身成长》这本书,初次看到书的名字,我以为是要教导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大道理,但细细读完,才知道这是一本讲解两种思维方式的书。
整本书围绕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展开论述。将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乃至对各个行业、年龄段等不同人们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讲解,用大量的案例让你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能力是天生的,是无法改变的,不能通过努力进行增长。所以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聪明的人就是会一直聪明下去,而不聪明的人就永远不可能聪明。他们认为任何的测试、挑战都会暴露自己的聪明程度,因此他们不愿去尝试有风险的挑战,怕被评判,怕被说成不聪明。与挑战过程中的所得相比,他们更加害怕挑战过程中的失败,那是非常耻辱的印记。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只做安全的事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彰显自己的聪明和无人能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努力是笨蛋的专属,聪明的人是不需要努力的,所以他们也不会为了某件事情而努力,也不会想要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些人中包括运动员、艺术家、科学家等等各行各业的人。所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故步自封,会害怕挑战,会恐惧失败,会更加抑郁。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承认有天生具有某些天赋的人,但更加认同后天的努力,他们认为努力学习可以使人提高能力,变得更加聪明、有智慧。因此,他们乐于挑战自我,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不会气馁,也不会觉得无法接受,他们会在一次次跌倒中总结经验,学到更多宝贵的知识,所以,他们不断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个体。对于体育运动者,他们在乎冠军,但更在乎每次技能的提高,他们会通过制定训练计划,提升自己的薄弱点,让自己不断靠近那个目标。所以,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抗挫,在挫折面前不会一蹶不振,在面对抑郁时也能更好更快的走出来。无论是运动员、科学家还是老师,还是每一个平凡的人,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能够生活的更美好,更能感受到幸福。
以前的我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上学的时候,明明很努力却怕别人发现自己的努力,因为努力的人学习好并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死读书,所以经常是悄悄学习,怕被人发现。工作后,总依靠学校的那点知识,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发现学习的重要性,我开始通过一点点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拥有各种技能,原来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的。现在我慢慢变成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希望我们都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片片叶子都已凋谢,这个女孩也13岁了,她已经从青苹果成熟为一颗红苹果,烦恼也多了。没有人诉苦,就对那已被树妈妈放弃的落叶谈心。青春期,总是这样的,有喜也有忧,有笑更有泪。然而,爸妈对你的不理解,更为心烦。没办法,这个女孩习惯了这种生活,青春期,也是一种享受吧!
时光路过森林,留下圈圈年轮,岁月经过河流,留下沧海桑田。随着光阴的流逝,我们学会了独立,我们懂得了成长。
成长并非仅仅是身高,体重的增长,而且包含内心的成熟,在渐谙世事的年龄,我的成长经历变得越来越丰富,成长道路也越来越坎坷。在成长过程中,有格外印象深刻的事被深深烙印在心里,久久回味。
从小学到初中,我习惯了在家无忧无虑,在学校与同学嬉戏玩闹的生活,虽然到了懂事的年龄,但不免还是有些孩子幼稚的行径。可到了高中,我清楚的记得刚开学第一天时的心情-紧张,茫然,不知所措。还记得与父母告别时的情景,是那么的依依不舍,纵有千般无奈,我也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活。
有人说过,时间是最能磨练人的.。不错,开学一个月了,我由最初的惶恐与难以适应变得渐渐不再想念家人,开始融入了班级这个大家庭,暂新的住宿生活带给我更多新奇的体验,身在班长这个职位上,我逐渐成为了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责任心也越发的强烈,有了担当。我成长了,我在想着我心目中参天的模样在向前走。
高中是一个转折点,是在初中的懵懂之后向大学的成熟的过渡。在这样的青涩年华里,我遇见了诚挚的友谊,对朋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非初中时单纯地哥们义气;我懂得了珍贵的亲情,不再心烦他们的絮语,反而倍感亲切。能够改变这么多,是分开的时间久了呢?还是我真正长大了呢?我想高一这一个月的成长经历给了我答案。
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以前犯过的错误,在今后生活中会留心注意。同样地,在成长过程中,自己错过的机会,以后一定会把握,如今长大了,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明白了父母的大爱,他们把自己的大半人生都送给了我们,我们除了多陪伴之外,还有什么回报他们的呢?
在岁月的磨练下,我知道了亲情的珍贵,友情的宝贵,懂得了道理,学会了成长!
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了13个春夏秋冬,回头看看,却发现许多令人值得回忆的事,甚至是终身难忘的。
用手指头算算,这个女孩也已经到了学龄期,该上学了。第一次迈进学校大门,是在7岁的夏天。握着爸爸的大手,手中充满了对我的期望,而我却不知情。学校生活可真是艰辛,早起晚睡,使这女孩尝到了苦味,一向娇生惯养的她也学会了坚强,慢慢地懂事了。
成长是一个过程,是由一个懵懂的孩子走向成熟的过程。而快乐分为很多种,有自娱自乐,自得其乐等等
快乐不是天天的,快乐也不一定非要用笑表示出来,也不是遇见,碰见有趣的事或者人或物才会快乐。但只要你心中有乐,你一定是快乐的。
童年的往事回味无穷,每一件事都能令我笑出声来。小时候最喜欢洋娃娃,整天缠着妈妈买,它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增添了色彩和乐趣。
还记得一年级刚开学没多久,有次从梦中惊醒来,我哭着走到妈妈的房间想和她一起睡,谁能想到她竟给我一张纸,对我说:“你长大啦,要学会自我独立了。”我自己擦干眼泪,走到自己房间睡。也许这也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次考验吧。
匆忙的独孤了一年,当铃声再次响起的时候,我又长大了。屈指数数过去的一年中的小事儿,还真繁琐到想不起来。但是到后来,依稀的想起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二年级的我长得不高,个子很小。有次去乡下奶奶家,奶奶给我们一大包蔬菜,妈妈只骑了一辆自行车,并放不下那么大的东西。我人矮,推不了自行车。我不知哪儿来的勇气,挽起袖子抱着大包的菜
径直向前走去。妈妈推着自行车在后面追着。我一开始抱着蔬菜的时候,没感觉到多重,到后来真是力气耗尽了,就在路边休息一会儿。大冬天的,我像个企鹅一样,在寒风中摇来晃去。在路中,竟有几个路人称赞我?!我鼓起全身的劲儿,一个劲儿的往前冲......
我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神采飞扬的追赶脚步,紧握住灿烂的童年时光。
成长的脚步任然在继续,我不能回头,我会好好珍惜它。就如品茶一般,刚品尝师是甘甜的,可是过会儿就会回味无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