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作文素材(中国高铁发展简史心得体会500字)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作文素材(中国高铁发展简史心得体会500字)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9-25 23:26:27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作文素材(中国高铁发展简史心得体会500字)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作文素材【一】

阴阳家主要研究星象,占卜等。

阴阳家为了寻找万物形成的规律,提出了无五行。认为万物都与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关联。

阴阳家试图寻找宇宙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阴阳说,认为阴阳相互作用是宇宙形成的原因。另外一个影响宇宙的原因是数,即一二三等数,他们认为五行是由数变化而来。因而有天数之说。

阴阳家研究历史行进的规律,提出了五德的概念。认为五德的交换造成了朝代交替。比如周被秦取代是因为周的德(金木水火土中的一种)被秦的德(秦一直认为是水)所继承。这个学说影响很大,导致后世皇帝都说奉天承运,即继承五德交换的运。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作文素材【二】

在中国,哲学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关切的领域。从前在中国,一个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收哲学方面的教育。儿童入学,首先要读的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也是宋以后道学认为最重要的文献。《三字经》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

不同的人对哲学和宗教的理解可能就全然不同。就作者而言,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一个哲学家总要进行哲学思考,他必须对人生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思考本身就是知识,知识论就是这样兴起的。在对人生进行思考之前,我们先要对思想进行思考。任何一种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学,事实上,每一种大的宗教就是某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义、礼仪和体制。

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消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搞达到更高的价值。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是既入世又出世,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出世和入世的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使命是要在两种极端对立中寻求它们的综合。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作文素材【三】

墨子并不赞同孔子,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则是战斗的传教士。儒家多从贵族阶层出发,而墨家则多由下层阶层。因而墨家认为儒家所崇尚的礼乐都是无价值的奢侈品。

墨家法规严明,勤奋吃苦,崇尚兼爱,这个兼爱不分亲疏,对父母和对旁人应同样的爱。为了让人们执行兼爱,墨家创造并相信鬼神的存在,认为鬼神会评定一切,做了坏事会被鬼神惩罚,做了好事则会被奖励。

墨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矩子。墨家大多由游侠组成。

墨家的功利哲学:墨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利,所得而喜,害,所得而恶。西方也有哲学家认为,人类受快乐和痛苦两个威权统治,它们决定了人的一切行为。

墨子的逻辑学:老子主张知识无用,而墨家认为老子这个主张本身是一个知识,所以老子是自相矛盾的。庄子认为辩论不可取,墨家认为庄子用大段的文字去说明辩论不可取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个辩论,也是自相矛盾的。墨家以这个逻辑反驳老子知识无用和庄子辩论无用。

墨家的知识论:墨家认为人有知的能力,只有在这种能力与知识对象接触的时候,人才能获得知识。他们把知识分成三类: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通过传授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推论获得的知识。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作文素材【四】

“道无名”这一部分可能是《老子》中需要费神理解的部分。

人类大多习惯于具体思维,生动形象是芸芸众生耳目所及的,可以通过感官把握的世界。绝大多数人的思想,都限于“形象之内”的世界,眼见为实等。即通过眼见、耳听、皮肤接触可感知的世界,从而获得信息。感知的世界可以具体表达,用名来称呼他们,描述他们。而“名家的哲学家开始思索名的本身,思索名,就是思索思想。它是对于思想的思想,所以是更高层次的思想。”

超越了具体,从而思考抽象的“无”、“无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因为“道”无名,所以不可言说。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对于道有所言说,只好勉强给它一个代号——称其为道,其实道根本不是它的名。也就是说,我们称道为道,不同于称桌子为桌子。我们称桌子为桌子,意思是说,它有某些客观的属性和用途,由于有这些属性和用途,就可以称之为桌子。但是我们称道为道,并不是它有任何类似的可以言说的有名属性。道,纯粹是一个代号,本身不是某一物,所以不可名,它是“无名”。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作文素材【五】

其实大一暑假期间,已经看了这本书,但是因为去法院实习的缘故,迟迟没有做读书笔记,回过头来刚好这学期进行二刷,读书笔记也就变得不可或缺了。因为有了第一遍的基础,就不打算按照目录的顺序进行阅读,而是采取总分总的方式,分别阅读各家学说,希望能得到一些不一样的收获。

摘录笔记以中国哲学背景为开头,包括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第二章中国哲学的背景、第三章各家的起源,接着就是开始对于各家的阅读摘录,以儒家为首,包括第四章孔子、第七章孟子、第八章荀子、第十五章儒家的形上学、第十七章董仲舒、第二十三章到第二十六章的新儒家,然后以第十八章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为节点,接着阅读道家,其包括第六章杨朱、第九章老子、第十章庄子这道家的三阶段,还包括第十九章和第二十章的新道家。主要的儒家和道家结束后,开始第五章和第十一章的墨家、第八章的名家、第十二章的阴阳家、第十四章的法家、第二十一章的佛学和第二十二章的禅宗。最后,以当下为焦点,世界为范围,阅读第十六章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第二十七章西方哲学的传入、第二十一章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结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那么,接下来总的读书心得也就按这个方式进行思考。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陆国家,由于是大陆国家且土地大部分适合耕作,故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农业文明,而经济基础又决定了上层建筑,所以一切的源头都是农业,那自然就包括中国哲学。

在中国哲学中,对于宇宙的反应,本质上是对“农”的反应和看法,中国思想的主要两个趋势,道家和儒家的根源,他们是彼此不同的两极,但又在同一轴杆都表达了对农的渴望和灵感,只是在方式上各不相同。例如,道家的“反者道之动”事实上就是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解法,物极必反的道理就是告诉我们,凡事应适度不应过极,也就是中庸。所以可以说,“农”是中国哲学的开始和延续。

综合以“农”为基础的等级制度、法律法规和风俗文化等等,在中庸之道的影响下,就如同所追求的“内圣外王”一样,中国哲学最终形成了“既出世又入世”的结果,事实上都是一种平衡,一种中庸的体现,而也是中庸之道,让中国哲学互相交融、互相结合,不断地吸收消化,变成新的事物,如同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指出的“外来文化的入侵总是会被中华文化所融合吸收”。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中华文明延续至今。

儒家,无论是早期儒家还是到后面演变出来的新儒家,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的历史上处主流的地位,以等级秩序为界线,规定所对应的礼仪礼节。每个有名分的人,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以忠恕之道为方式施行“仁义”,可以说是儒家对于“善”的看法。虽然其地位特殊,但是儒家也并非一家独大。有反对其“正名”的等级制度的墨家,其自始至终采取功利主义的方式,认为不存在差等的爱,而应该实行人人平等。有反对其“入世”观点的道家,认为“无为”才是实现“善”的唯一法则。也有反对以礼治国的法家,认为“刑应上大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处法律非现代法律)。还有醉心于“名”“实”之分,不顾实际的名家,粗糙的探寻科学起点的阴阳家等等等等。

每个学说都有自己的独特观点,但是通过分开单独阅读发现,事实上除了一贯坚持反抗儒家的墨家(之后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以外,道家、佛学、儒家三者之间都进行着不同程度的相互肯定和相互吸收,出现了禅学和新儒学,甚至后期的新道家反而认为孔子比老庄更伟大,因为其已经忘记了说忘。这就是中国哲学的特点之一,比起西方“一神论”式的思想路线,东方的中国以“百炼刚绕指柔”的方式,将本是殊途的各家学说,最终巧妙的融合到了一起,起到了适合当代社会的作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前行,其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这一方式的一大体现。就如同西方哲学的传入,给只有负的方法的中国,带来了正的方法,如果在西方的话,定会分出个胜负,最终择一进行,但是在中国,正的方法只是给予了中国人一个新的思想方法,并没有取代负的方法,而只是补充了负的方法。根据冯友兰先生的看法“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出世又入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对于中国哲学是否对于世界哲学有所贡献,这个应交给时间来检验。而就个人而言,“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作文素材【六】

1

高中阶段曾经囫囵吞枣式地将《中国哲学简史》在一日之内读完。

如今回想来,也赖于当时为高考积累知识的行为,对这本书仔细的分析和分类知识仍在脑海中有残存的影子。加之当时为了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哲学轴心时代几家经典思想,还认真整理阅读了《中国哲学史》,如今让我分析中国哲学的几家思想,我还能很明确地从政治、伦理、礼仪、精神追求等几个方面区分,侃侃而谈。

然而大学之后,少了那么些功利的心思,忽而想回头看看这本冯老晚年著成的代表作,一番阅读下来,又有了些新的感想。

本书叙述顺畅,层次分明,将中华民族的哲学发展史从商周前期到轴心时代到汉朝后的儒学,三教合一,再到宋明理学,明清配合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实用主义,一整条发展的时间顺序捋得很清楚,哲学系统很完整。

冯老的语气平易近人,没有那么高深的西方哲学的深究逻辑学的语句,没有那些看似明白,实则根本不能理解的专业哲学词汇。而这种平易近人的语句,有一种岁月积淀的醇厚,像是季羡林先生晚年的散文,平淡中散发着清茶香气,有着朴实的睿智。

那些文字下,深厚的文化积淀,让人不禁沉迷其中不舍抬头,不舍翻页,不舍读完这样一本让人想藏入心间的书。

冯老青年时写下的《中国哲学史》,读之总有晦涩的学术感,大段大段的文言引用,少了些许总结性的提炼,虽全面详细,却让人感到匠气很深。

读完后,回首再读《中国哲学简史》,满满的岁月风霜,让人明显感到了更深的学术积淀后,反而放弃了潜意识中炫耀或者全面教授的***,变成了交谈似的浅白谈论,却更加明确,层次清晰,逻辑分明。

冯老把回顾年轻时写下的《哲学史》的感叹,简单地用一句“若现在,我定不会像当初那样去写。”概括了那些自嘲和回忆,不是大段大段的分析否定,这样的淡定让人看到他的平易和宽容。

2

冯老在书的最后,简单地总结了他的人生观——人生有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精神境界。

为人又总结为几个层次:生物的人、现实的人、道德的人、宇宙的人。这简单的理论,概括了他《贞元六书》中重重繁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理论,在此不赘述。

高中时候,我曾在无数的高考作文中这么写道:像老庄一般将精神放到宇宙层次,追求更高的精神满足;像孔孟一般将“仁”这种包容天下的胸怀和崇德作为生活的规范和自我约束的规矩,追求内圣外王的圣人品质;像墨子一般将唯物主义实践步伐和心怀天下的宽广胸怀结合起来,天下为公,将践行的脚步踏遍天涯海角。

大道理这么写,这真的有实现的`空间吗?我想是有的。

3

我们运用冯老精简的理论审视自身,很容易发现,其实生物的人、现实的人,其实就对应着马洛斯层次需求理论中最底层的物质需求。建立在满足自身生存需求的层面上,我们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生存境界。

谈及道德境界,就牵涉出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

对于人的认识,根据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人有自然性(突破规范的本性,社会性(是类群的一份子和精神性。

而根据这个理论,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追求真实活动,那就是一种“去圣化”的过程,随着这种运动的发展,相关的“人性本恶”“人性本自私”的哲学理论形成体系,而这种自私,就是市场交易这种人类行为的背后的人类本性。这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看待人,认识人。

而回归冯老“道德的人”的角度,从自身的角度审视自己,我们通常根据自我感知和观察他人。通过客观立场上认识人性,回顾自身的行为,认识到自己具有的他人所没有的人性的优点以及人性的弱点。

而道德,就是基于人性的弱点上的一种克制。

根据孟子的性恶论,人出生具有兽性。人的本性是野蛮的,这一点与马克思所说的突破规范的本性有着共同点。

而教育,传授的是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是与人性相反的,并不容易做到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统治者的管理。这种规范下,我们赞成“大义”“大爱”是伟大的,因为他人这种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并不符合人性,我们都做不到,而这种行为对于我们又是有利的,这符合道德的追求,是一种克制。

救人于溺水的勇者克制自身对于死亡的恐惧,这种克制是道德所崇尚的,因而道义上我们都赞扬他。而面对民族的利益为了自身的安全富贵抛弃祖国的人,顺从了自身的自私天性,这是道德所反对的,尤其是这种自私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的时候,因而我们都厌恶他,批评他。

4

我们自小受着儒家文化的教育长大,是否真正接受儒家有关道德的评判标准,是否真正执行道德对人性的规范标准,便决定了我们作为道德的人的程度。

而宇宙境界,则要求我们对于中国的哲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老庄哲学有一定的研究。在这一境界中,我们用有别于理性的科学宇宙观去审视世间,审视自我,审视万物的动态关系。

这种宇宙境界,与西方所谓的宗教价值的追求有一定得相似性,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追求。

到宇宙境界的人,精神追求更加丰满,不仅限于世间所谓的道德圆满和人自身的社会价值实现。宇宙观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高于世间,高于人事纷争的观察角度去看待生命,看待宇宙。

这种纯粹精神的追求一定程度上是快乐的。

脱离现实意味着,马洛斯需求层次的所有金字塔基底所带来的生存的、社会价值的、自我价值实现上的烦恼都可以暂时抛弃。

这就跟柏拉图式恋爱一样,不需要考虑肉体的交融带来的社会联系以及生存条件变化,仅仅体会爱情的感觉。在宇宙境界上,我们高于世界,可以无喜无悲地看淡这些繁杂的名利纷争直达事物的根源。

这种将自我放到无穷的空间中的行为,恰恰让自我的价值更加得以明晰,因为群体的存在具有价值,因而自我的价值并不会由于简单的名利纷争而迷失。

然而与柏拉图式恋爱这种纯粹的精神活动不同的是,感悟宇宙境界的深度,需要由现实生活、现实经历支撑。

就拿一个深刻懂得老庄理论的初中生和一位终身未读过书的老人来说,明显后者所能体会,所体会到的宇宙境界更为深渊广阔。

这种精神追求,是追求用更广阔的胸襟和更开阔的眼光,从高于现实,高于人事纷争,高于社会国家,高于法律道德的层面上去看待世界,看待人性。

也可以说是人的一种哲学追求,追求对世界的哲学理解。

啰啰嗦嗦这么多,不过是想说明,冯老的哲学人生观对于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是有追求价值的。

追求的方式很明确,成功与否并没有什么评判标准。

毕竟精神的满足只有心灵才真正清楚,道德的高尚也只有无尽的时间才能给予评定。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作文素材【七】

两年前,李老师推荐我看这本书,当时胡乱翻了几页,实在是没兴趣看下去,心境和时间都不到吧。今年在家休假,***之后心境有了很大变化,沉下心来读这本书,颇有收获。

这本应该算是哲学的入门书籍,讲诉了中国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语言比较简练易懂,作者自己的观点加入的比较少,毕竟是讲述中国哲学史的,主要是以叙述为主。全书系统论述了儒家、道家、名家、墨家、法家、新儒家、新道家、佛学、西方哲学的传入,从哲学体系的开端到发展到创新再到融合,读完之后对各种哲学体系有了大概的了解,它的主要观点主张、局限创新,并且严格区别儒家和儒教、道家和道教等,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甚至有时是自相矛盾的。

中国哲学在传播复兴的历程中,出现了很多误区,也出现了断带和以偏概全的现象。常常我们会发现,一说到佛家,大众第一反应会是因果报应、极乐世界,实际这是佛教的主张,并不是佛家的哲学思想;一说到道家,大众第一反应是各种术法求仙问道,这也是道教的主张,并不是道家的哲学内涵。如果没有做到深入的研究和透彻的了解,个人还是要谨言慎行的,毕竟存在蝴蝶效应,宁愿沉默,也不要一知半解的误导。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人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人的人生境界。冯老将人的境界分为四个层次:自热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道德境界:一个人了解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天地境界:一个人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哲学的意义就是帮助人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中国的哲学是即入世又出世的,它不是逃避现实的工具。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作文素材【八】

这本书是是冯友兰先生任教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所著,意在向美国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所以其风格便是通俗易懂,作为中国哲学的入门书籍是再好不过的了。此书与很多哲学书籍若不是太专业,就是通俗到了乏味,没有价值的地步不同,它堪称是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国哲学的内涵远远超过孔子和老子,或儒道两家著述所涵盖的范围。在二十五个漫长的世纪里,凡西方哲学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中国的思想家们无不思考过。还应看到的是:在多少世纪里,哲学家们所属的学派,尽管还继承了自古以来的名称,其思想内容却随时代的变迁而十分不同了。举例来说,如果孔子像佛家轮回理论所说的那样,转世到十二世纪朱熹的同一时代,他大概很难想到,朱熹的思想竟成为当时正统的儒家思想。

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

曾经与一位很敬佩的长者讨论人的信仰问题,他说:“人要是没有信仰便是衣冠禽兽,有权有势者是衣冠禽,无权无势者便是衣冠兽。”并解释说:“有些人在伤害了别人后不会内疚,没有负罪感便是因为没有信仰”。他所指的没有信仰便是没有加入宗教。他的这句话久久以来萦绕在我的耳旁,使我的内心难以平静。然而这本书的第一章便解决了我的这一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的权威逐步降低,很多人变得不信宗教了,维护传统的人为此感到悲伤,为那些不信宗教的人们感到惋惜,认为他们已经堕落。如果除了宗教,别无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的确应该惋惜他们。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他们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只能把自己陷身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这也是我所担心害怕的。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哲学的存在,它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获得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获得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的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替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便能够正视宗教的洪福,最重要的是通过哲学能够获得更高的价值。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墨子篇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墨者也是我很羡慕,很钦佩的一群人。墨者来自于周代天子,诸侯,奴隶主手下的军事专家,因为周代后期奴隶制度的解体,他们丧失了爵位,流散各地,谁雇用他们就为谁服务,所以也被称为“游侠”,《史记》说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游侠列传》。这是游侠的职业道德,大部分的墨学便是这些道德的\'发挥。然而墨子及其门徒却与普通的游侠不同,普通的游侠只要得到报酬,或是受到主人的恩惠,那就不论什么仗都打;墨子及其门徒则不然,他们强烈反对侵略战争,所以他们只愿意参加严格限于自卫的战争。这也是他“非攻”思想的表现。

墨子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兼爱”,这也是其思想的中心概念。按墨子的意思兼爱便是仁,义,这也正是游侠职业道德的延伸,在墨者的团体内是真正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也是后来的侠客们常常说的话。令我羡慕的这一点不光表现在墨者团体中,更表现在他们对待朋友的时候,他们“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他们愿意为朋友做到他们能做到的一切。这能不让生活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人们羡慕吗。当然墨家兼爱的思想不止对个人为人处世方面有利,对全天下也是很有利的,特别是对构建我们朝思暮想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更是意义非凡,用墨子的话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兼爱中》试想要是墨家思想够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得到推广,那哪来的世界大战,哪来的朝核,伊核问题,哪来的基地组织,那样的话哥本哈根大会也不会那么尴尬的闭幕了,解决全球气候问题那还不是很随意的事情。

心态决定一切

很早就听说过“心态决定成败”这句话,但我今天要说的是心态不光能够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甚至能够决定你这个人的一切。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一世烦恼,忧愁真的是不可计数,这些烦恼,忧愁来临的时候正是考验我们心态的时候,心态好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态不好便可能酿成千古罪恶。拿“11.27”北京特大***人案为例,如果李磊的心态足够的好,他就不会因为从小父母管教严厉,妻子争强好胜而长期积怨,最终***妻灭子,刺死双亲,酿成震惊全国的***人案。由此本应该幸福美满,令人羡慕的家庭一去不复返了。如果李磊能够懂得佛学的思想,用“有”和“无”去泯灭心中罪恶的火焰,用“业”

的结果去督促放下手中的屠刀,这一惨绝人寰的血案便不会发生了。

以上我提到的这些仅是看过这本书后所思所想的一小部分,由于篇幅的原因,暂且写到这里。但不可否认,通过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也对哲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哲学思想,引起了我更多的对于人生,对于名利,对于情感的思考,而所有的这些都会使我受益匪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