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籍作家奥野宣之,张晶晶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当当网做活动时购得。
1、抄写文章或段落相比拍照更有利于记忆。所以如果不是特殊情况还是自己动手抄写比较好,同时还锻炼书法,谈到效率的话,拍成的照片会有几个朋友会认真看呢?
2、贪多嚼不烂,贪快也嚼不烂。目前市面上大多鼓吹十分钟教会你速读诸如此类,但是如果你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词汇量和相应的理解能力的话,这只会让你交了智商税。让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有扎实的收获,等到达这个目标之后再求追求速度也不迟。
3、读书要动笔,要写读书笔记。把读到的信息以准确的形式转变成你思想中的一部分。不用过分强迫自己,按照习惯的节奏来读书,一步一步地让你“与书共读”的关系更加亲密,做到这一点,你只需要一本随处可见的笔记本。
4、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此时此刻想到的新点子,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记录,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经闪现的想法了。但只要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保存在纸上,就等于把迷雾装进塑料袋紧紧扎好。将这些新鲜的想法打包以后,再过多久都不会轻易遗忘。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会更容易将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写文章、制作企划书或者整理提案的时候,可以翻开笔记找到曾经记下的书籍、文章和自己当时的视角、思考,让这些内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时候,这些内容甚至是醍醐灌顶的灵药。这本笔记不只是为你提供便利,还能让过去的读书体验更有意义,让读书生活更加快乐。
5、养成习惯。就像坚持睡前刷牙的习惯,哪天突然睡前没有刷牙会觉得非常难受。
6、信息一元化。把所有的信息都记录在一本笔记本上。标记好日期、灵活运用便签和电子化,可以非常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7、在平时要积累书单,充实书单内容。在需要时进行主体阅读,并指名购买需要的书籍。这样不会被书店各种畅销书的标语给迷惑,买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书。
8、把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这也是我开设这个公众号的目的,同时也让我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这点可以设想一下自己教别人某项知识或者技能的时候,自己大脑里的思维状态,同平时相比是非常高效的。
9、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把书中觉得很重要的段落和句子摘抄下来并和自己主观。的一些想法、评论放在一起的方式就是葱鲔火锅式的读书笔记,就像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总体来说,这本书属于比较简单易懂的书籍,书中值得思考的东西并不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使用。方法技巧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小技巧就可以改变你学习的效率甚至心态。值得大家有时间去图书馆或者线上阅读,不建议购买纸质书。但书的最后有19个读书小技巧和26款好用的文具,因为大多都很简单实用,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我们先来看这样几篇学生习作的结尾:
她真的出现了!还是那样的动作,还是那样的笑容,还是那样的轻撑门帘,静等着后面的同学悄悄地通过……也许我应该主动走上前去和她搭话,也许我应该主动问一下她的芳名,但是,我宁愿把她当成一个没有谜底的优美谜题,留着慢慢解读……
生命中的邂逅,我永不会忘。那人,那事,我更不会忘……
——《记住那人那事》
我便醒了,我敏锐地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舒服,睡得好香啊!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感觉特别的惬意,我突然发现风没有了,我条件反射似的回过头,只见那窗帘遮在后面的窗户上,上面还压着两本厚书,为的是遮住那缝隙,尽管如此,我还是看出了窗帘的边角因为缝隙漏进来的风而微微浮动着。
再看看宁,她戴上了那顶羽绒服的大帽子,趴在桌上,仍然沉浸在甜甜的睡梦中。
在阳光的照射下,宁趴在桌上的身影是那样的美丽,仿佛一个美丽的天使给我送来了冬天的温暖……
——《冬日暖阳》
虽然同桌仍然时不时地向我借文具,问我各种刁钻的问题,但我欣然回应,再回望那倒计时牌,意味着这样的时光已越来越少,于是我们更加珍惜,更加真诚,更加努力。
感谢同桌,让我第一次敞开心扉,迎接生活的阳光,我们的青春不能仅仅用分数来证明,更用一起走过的快乐来填充。
——《我们一起走过》
这是从考场记叙文中摘录出来的部分结尾,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文章的结尾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仔细审视一下,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这些文章的结尾只注重个体的表现,却不注重生活的提升,只注重点的再现,却忽视了面的提升。这就导致文章在思想内容层面上大打折扣。那么一篇文章的结尾该如何升格呢?
这里,我们不妨先以《记住那人那事》为例,来说说这篇记叙文的结尾该如何升格。
我们知道,“那人那事”是你记叙的重点,也是你必须“记住”的重点,所以文章重在写好“那人”,叙好“那事”,一旦写好了“那人”,叙好了“那事”,就.完工了吗?要是那样的话,“那人那事”还有“记住”的价值吗?我们的答案是否定,所以,我们在完成这篇文章时,还必须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记住了“那人那事”,对你有什么影响,对你有什么帮助,对你有什么触动,如果只是停留在“记住”的浅层次意义上,那这样的文章就没有什么深度。所以我们应该在写好“那人那事”之后,再补上一点你“记住那人那事”之后的表现,否则,“那人那事”就不值得你去“记住”。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对结尾进行适当的修改,相信通过这样的修改,一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修改如下:
又是一个午餐时间……也许我应该主动走上前去和她搭话,也许我应该主动问一下她的芳名,但是,我宁愿把她当成一个没有谜底的优美谜题,留着慢慢解读……
生命中的邂逅,我永不会忘。那人,那事,我更不会忘。不,我要将她,将她的.这一举动传承下去……下一次,我也会轻轻撑开门帘,等待我后面的他和他们悄悄通过……
——《记住那人那事》
我们发现,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加上了“下一次,我也会轻轻撑开门帘,等待我后面的他和他们悄悄通过……”这样短短的一行字,间接地交代了“那人那事”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一改,不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而且使文章的立意也越发深刻起来。
我们不妨再以《冬日暖阳》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习作者写的是后座同学宁可自己挨冻,却让习作者得到温暖。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如果习作者只写自己享用后座同学给予的阳光,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就体现不出“阳光”的含义。所以,如果我们在文章的结尾再加上一点自己在后座同学的感染下的举动,那就天衣无缝了。
可以这样修改:
还没等午睡时间到,我便醒了……尽管如此,我还是看出了窗帘的边角因为缝隙漏进来的风而微微浮动着。
再看看宁,她戴上了那顶羽绒服的大帽子,趴在桌上,仍然沉浸在甜甜的睡梦中。
在阳光的照射下,宁趴在桌上的身影是那样的美丽,仿佛一个美丽的天使给我送来了冬天的温暖……
无意间,我将窗户向后推了推,试图遮住后面窗户的缝隙,尽管此时冷风再次吹进,但是我的心却始终是暖的……
同样,文章结尾加上了“无意间,我将窗户向后推了推,试图遮住后面窗户的缝隙,尽管此时冷风再次吹进,但是我的心却始终是暖的……”这样一句,表面上是写后座同学助人为乐的表现让你受到触动,让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事实上,这样一改,同样使得文章的立意变得深刻起来。
我们再来看2010年南通市中考《我们一起走过》,不少同学在完成这篇考场作文时就是写到自己和某个同学、老师或者其他什么一段日子里发生的事,当我们看到这类题材时,总是想,难道这段日子我们一起走过,以后就不一起走了吗?不少同学只是写到点的表现,却不注重面的体现,所以在文章写出了“我们一起走过”的事情之后,还得在结尾处加上一句“一起走过”之后发生的事,这样就使文章变得更加完整,立意也就更加深刻起来。
可以这样修改:
虽然同桌仍然时不时地向-我借文具……于是我们更加珍惜,更加真诚,更加努力。
感谢同桌,让我第一次敞开心扉,迎接生活的阳光,我们的青春不能仅仅用分数来证明,更用一起走过的快乐来填充。
未来的日子,我还会用我们一起走过的种种快乐,去溶化所有的不快,并让这份快乐永远沉淀在我心里,发芽,开花——永远不败!
我们在完成这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从个体现象的叙述到生活本质的提升,一定要注意由点及面的展开,以点带面,将“面”铺开,点面结合,也就是说对事情的界定远不能仅仅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应该注重从这件事推广到这类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有深度,更有力度,也更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模拟写作训练】
以下是几篇学生习作的结尾部分,试着给这些结尾再加入一段文字,使文章更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
你的话筒洁明了,却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一片花瓣都能发芽,我为什么就不可以有第二个春天呢?心中的乌云渐渐散去,你为我带来了阳光。
我俩在花香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一切,笑得好甜,好甜……
——《我到与人相处的快乐》
修改示例:
你的话筒洁明了……笑得好甜,‘好甜……
我从回忆中醒来,抬眼望去,青石板路上的人依然结伴而行,而我身边已没有了你。
谢谢你,让我懂得了快乐的含义,今后的路上即使没有你,我也会快乐地走下去。
——《我体会到与人相处的快乐》
铃终于响了,我坐在光线充足的考场里,金色的阳光透过干净的窗子,在桌面旋转,跳着轻盈的舞蹈,我仍兀自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幸福感里,不觉间发出轻微的笑,提起笔一蹴而就,思路特别清晰,复习时的浮躁一扫而光,甚至出现了莆所未有的流畅顺利。
于是,期末考试的顺利就变得顺理成章。
正是那个温柔的眼神,使我度过了初二学段最后一个难关,才使我得以向初二圆满地道一声:“珍重!我的初二!”
——《给我一个温柔的眼神》
修改示例:
考试铃终于响了……
正是那个温柔的眼神,使我度过了初二学段最后一个难关,才使我得以向初二圆满地道一声:“珍重!我的初二!”
自此以后,我再没有晃过那位女老师,但那个温柔的眼神已渐渐沉淀为我心中的小幸福,一天天甜蜜发酵。后来每次考试,一想起那眼神,心中便充满自信。或是看到别的老师对我关切的神情,我也能从中感受得刭那便是我想要得到的温柔的眼神。
——《给我一个温柔的眼神》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曾经荡漾着我们欢声笑语的阁楼因为庄园化管理而不得不适到“此处拆迁”的境遇,姑姑一家去了一个至今我还没有去过的地方,表姐更是去了一个我听也没有听说过的远方,不过我相信,我一定会再次找到那“如花”一样的感觉,我会像以前一样喜欢上那里的……
——《如花的日子》
修改示例: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我一定会再次找到那“如花”一样的感觉,我会像以前一样喜欢上那里的….
就让那段如花的日子在岁月长河中慢慢积淀下来,凝聚成永恒,永远绽放出绚烂的光彩,永不凋谢!
——《如花的日子》
“那没什么,顶多困点,但是答应了儿子的事是妈妈承诺下的,怎么可以食言呢?我希望我的儿子也能够践行我们曾经的诺言——好好学习。”
我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只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无尽的甜蜜与温暖在心中荡漾开来……
——《承诺》
修改示例:
“那没什么,顶多困点,但是答应了儿子的事是妈妈承诺下的,怎么可以食言呢?我希望我的儿子也能够践行我们曾经的诺言——好好学习……
从此我不再迷惑,也不再苦苦等待,因为我明白,诺言就在我们身边。让诺言走进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履行责任,来书写我们完美的人生!
——《承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还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你想要的一切。花了6个半小时读完了这本书,也做了一些笔记,虽然“浪费了时间,但是没有浪费人生”“引用是魔杖”引用文章不仅可以增加说服力,还更容易组织文章。
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并加以运用转化成为属于自己无形的财富。从最初说到的如何选书: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如何读书:加深理解,深入思考。如何活用:运用书中获得的知识。再到后面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摘抄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第二个好处:加深理解,在摘抄的过程中你很容易能发现作者的反复思考、藏在文章里的机锋。评论的好处是:把自己读书时的感想、一闪而过的想法立即落实到纸上,哪怕只是一句话。
写几句“好棒”“什么”也未尝不可,如果一不小心想写得完美,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难下笔如果说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思想,那么读书笔记的作用就是让自己更有深度。
这是一本日本人写的书,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超实用读书笔记法”,但我觉得对我的影响是如何用笔记来读书。刚拿到和读了前小半部分的时候特别兴奋,觉得特别有共鸣,但是越往后,进行了快速地翻阅,因为有些方法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暂时不会采用。这也是此书所提倡的,带着思考去读书。
书的架构是比较清晰的,从笔记管理读书生活谈起,作者使用的读书笔记本是随身携带的,包括随想笔记、购书清单、报道的简报、读书笔记等都在里面。他的笔记本是一元化的: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按时间顺序书写,附上日期,灵活运用速记,粘贴书报剪贴。作者使用读书笔记有5个步骤:
1、选书——列出购书清单;
2、购书——指明购买;
3、读书——做记号;
4、记录——写笔记;
5、活用——用检索标签。
关于制作购书清单,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两种渠道: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我的理解是主动声呐是自己根据需求主动列清单,比如看了某部电影对某一个主题感兴趣了,或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列了演讲或沟通等清单;被动声呐是指一些传媒所推荐的,自己又比较感兴趣,就可以收纳在自己的清单里,还有比如我们读书群里小伙伴读的书,也可以成为你的被动声呐之一。这里,还有一个概念比较有意思:“枢纽书”,我的理解是通过一本书所展开的一系列书单,比如这本书的后面有一系列的推荐书籍,但这本书就是“枢纽书”。读书清单可以包含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备注。我现在经常是,无论哪里看到一本书名,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现在豆瓣查一下看简介,然后加入京东购物车,哪天凑够几本就一起买,或者等下次再看看是不是有必要买,防止当时脑子发热买了不看。
接着,本书的重中之重,就是读书笔记部分。一开局,就提到了读书笔记要坚持记,这样才能看到效果和有所收获。同时提到,读书笔记改变读书方法,在读书的时候,就想着以输出为思想前提,就会有意识去思考。再者,读书笔记可以从一句话开始,哪怕就是一句摘抄一句感悟也是有效果的。
作者分享的读书方法有三个步骤:
1、通读,把有价值的一页折角;
2、重读,把折角的重读,如果再觉得好就把那一角再起来;
3、标记,把重读部分有价值的,再重读,有价值的做标记。标记也有三种方法:普通直线,波浪线,圆圈。
作者最推荐的读书笔记的方法是“葱鲔火锅式”: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对自己来说重要的部分进行摘抄,写自己的感悟和评论。
还有一种是剪报式读书笔记,可以粘贴书腰、信息卡片、书签和其他比如书广告等。还可以复印粘贴书的内容放在笔记里。
接下来的一部分是比较特别的“重读笔记”部分,可以通过固定场景和固定频次来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重读笔记可以简单回忆,也可以回忆更多,再去翻更多书中重点段落。在主题阅读的读书笔记方面,可以分别写下三本书的要点和感想,和三本书中对于主题的思考。最后,在重读笔记方面,自己将要做和收益最大的一个点是制作检索标签来快速找到目标,自己知识原材料的整理和分类,按照自己的逻辑建立管理体系,这样有利于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最后一部分,作者描述了读书体验充实的19个技巧。摘取了部分: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多读百科全书;通过订阅让阅读成为意想不到;淘旧书;由浅入深读懂难懂的书;把要读的书中书桌旁堆成山;名著放枕边;同时读三本书,进行切换;家里每个角落放满书;把书的外封去掉读;杂志边读边撕;名言要贴在显眼处;读手感从摘抄开始;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
总之,读书是一件很个性化的事,方法和工具也是一样,适合自己的最重要。但读任何书,任何形式的读书,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看一遍就完事,这样才能真正让读书有所收获。
每个人的文学素养有高有低,参差不齐。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迫在眉睫。那么怎样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呢?我总结了“四多”——多读、多悟、多练、多让老师批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不意味着通吃,我们要读好书,摒弃一些糟粕的东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吸收营养,与作者共舞。读《西游记》,我们看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真经;读《三国演义》,我们欣赏智力的比拼;读《水浒传》,我们为“替天行道”呐喊;读《鲁宾逊漂流记》,我们领略生命力之顽强;读《读者》,我们与美文踏歌;读《楚天都市报》,我们指点江山,笑谈世界万象。多读对我们颇有好处,是多读让我们下笔时有足够的素材;是多读让我们像大师学习;是多读让我们充满能量。
多悟
我们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悟”也很重要,我能读一段美句,要悟到它的句式;看一部小说,要悟到它的中心思想;读一首诗歌,要悟到诗歌的精妙之处。“悟”让“读”有生机,有活力,五光十色……多悟提高了我们的文学素养,在提高文学素养的画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光说不练假把式”,“练”让文学素养得以发挥,多练可以提高感觉,提高速度,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练”是“读”与“悟”的.实践,我们在“练”中享受写作的乐趣,我们在“练”中品味书香四溢,我们在“练”中仿佛看到了断臂的“维纳斯”,感悟到艺术的至美。不“练”只会让自己的书白读,不“练”收到的效益甚微,不“练”只会让自己的文学素质提高之旅停滞于起跑线。
有时候我们一味地创作,但进展缓慢,有没有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写自己的东西,不能客观地分析,自己写自己的,不知道哪里有偏颇,哪里有问题,哪里有潜力。我们仿佛是那井底之蛙,只看得见一块天空。那么谁将助力于自己文学素养的进步之行呢?那必然是我们的老师,多让老师批改,会让我们的写作走正轨,不偏离航道;可以画龙点睛,帮助我们提高文学素养,可以改掉一些写作中偏差,走向枫叶遮眼的未来。
做好这四“多”,我们的文学素养必将大大的提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定然会到达我们的文学彼岸!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