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妇女节,我准备帮妈妈干了一些家务,活动活动筋骨。
说来也奇怪,看着妈妈做家务的时候,觉得很轻松,真正干起来,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吃完饭,我帮妈妈洗碗刷锅。洗碗我觉得轻松,刷几下看着干净就行。我粗粗糙糙地刷了一遍。刷完的碗还是滑溜溜的,还有油渍。只能够动用洗洁精了。但我不小心倒多了!洗完还有残留,我只好无奈的又洗了一遍。原来洗个碗还这么难啊!
洗完后,我又开始擦桌子。我现在才发现,原来我们家的桌子这么难擦。有些油渍一般的方法根本擦不掉,还得把洗洁精倒在抹布上,使劲地擦才可以擦掉。一会儿,桌子倒是干净了,但上面的脏东西全部都粘到了抹布上。我又用洗洁精把抹布洗了一遍。
接下来就是最“浩大”的工程——拖地。我拖两个房间一个阳台,起初,我拖得很卖力,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渐渐的,使不完的劲好像被抽走了似的,汗一阵一阵的出,手臂也软软的,不得不歇一会。这样的工程妈妈要时时做,真辛苦。
以后,我会少让妈妈辛苦。
今天,妈妈不在家。我看见楼梯上蒙着许多灰尘,就想将楼梯擦一擦。当一回“清洁工”,做一件家务,给妈妈一个惊喜。
说干就干,我准备了一只盛有清水的水桶和一块干净的布。
我先把水桶拎到楼上,将布拧干,弓着腰,顺着楼梯一级一级地往下擦。将楼梯角落和表面上的灰尘一擦而光。渐渐地,我感到有点吃力,腰很酸,像压了一块十斤重的大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家务本来就是大人们做的,我才不自讨苦吃呢,不做了。”可我转眼又想到妈妈每天要上班,又要料理许多家务,真是太辛苦了。我咬了咬牙,对自已说:“没关系,再忍一忍,反正马上就要擦好了。”我只好硬着头皮接着擦。“啊!终于擦好了。“我直起身子,看着被我擦干净的楼梯整洁又明亮,舒心地笑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通过这次家务劳动,我体会到做家务劳动的辛苦。我平时应该多帮妈妈做家务,减轻妈妈的负担,同时也锻炼了我的生活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呀!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暑假的时候学校向老师们推荐读过,当时就有反思,很好读,不是理论,案例居多,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这个月,新学期开始,再拿出来回味回味,看着自己曾经的圈划和笔记,又有了新的看法。
在“人生流横—写在前面的话”中,于老师就提到,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从教五十多年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一天妈妈上班了,留下了我和爸爸。爸爸突然看到我的鞋和袜子非常脏,就说:“你的鞋和袜子这么脏,还散发着臭气。今天我不帮你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先给你说一遍怎么做,然后你就自己洗吧。”
爸爸给我讲完怎么洗后,我就开始洗了。先刷鞋子,我把鞋放在盆子里,然后就开始刷鞋了。我先把水龙头打开,再用肥皂刷子把鞋外面给刷干净了,肥皂起了很多泡泡,好像是白茫茫的雪。我用泡泡堆起了一个“雪人”,直到泡泡没有了,我才继续刷。然后我把鞋子内部也刷干净了。最后,我该刷鞋的底部了,那里真脏,刷了好久才干净,接着我又把另外一只洗也刷干净了。现在该洗袜子了,我把刷子放了回去,拿着肥皂把水倒掉,换上新水就开始了。我先把袜子上打上肥皂,哇!又出来许多小泡泡,我把袜子放在手里搓了搓。最后我换上新水,把刚才洗的那一双鞋一起冲了冲,终于洗好了。我把它们放在晾台上就大功告成了!中午妈妈回来了,我连忙告诉妈妈我会刷鞋和洗袜子了。妈妈高兴的夸我是个好孩子。
我很喜欢这一次的家务。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描述了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在教学活动中的偶得,但更多是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愿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想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你很容易,但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真的很难。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从于老师的书,让我对学生喜欢的老师,对师生关系,也有了更深刻,更丰富,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1、学生喜欢的老师:如“甘草”,性温、味甘、包容、调和。
于老师说,要让孩子喜欢你,必须做一个甘草似的教师,温和而宽厚,要真心的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个学生就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朋友。把学生放在心上。以平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人,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但是做老师,一味的“温厚”就可以了吗?于老师说:“一味温和是不行,还必须要‘严’.但是一味严厉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方。
2、学生喜欢的老师,童心不泯。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在他的课堂上,于老师带孩子表演小品,让孩子们爆笑,让学生感觉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让孩子特别愿意亲近他。于老师把童心不泯总结为这么几点: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气”;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
3、学生喜欢的老师,亦师亦友。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始终认为教师就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并且要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学生感受到了爱,他自然就会同样的爱上你这位老师,也会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了。在书中,于老师说:“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从而喜欢上他的课堂。
总之,读到共鸣处,我不仅在心里为于老师鼓掌,被他朴实的才华和实在的教学艺术所折服;看到于老师幽默化解师生之间许多尴尬的瞬间,拍手叫好,我觉得不论是小学老师还是幼儿园老师,不论是语文老师还是艺术老师,他们都是相通的,只有你真心的爱学生,爱教育事业,学生才会爱你,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于老师在第一章就用自己和甘草的三大特性一一做了比照。首先,像甘草一样温厚。一个学生曾在作文中这样形容于老师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语文课上画画、在课后闹矛盾,于老师不是像其他老师一样拉出来批评,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温和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尴尬,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让学生颜面尽失。孔子有五大美德:“温、良、恭、俭”。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是五大美德之首。可以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其次,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于老师用了这样一句名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对待学生,要包容,出于理解的那种包容,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那么那些“火”可能自然而然就熄灭了。再想想我,我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老师,可能是因为个别学生的不听话,现在再想一想弥勒佛能“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楚庄王、曾国藩也可以容,对学生又有什么可以不包容的呢?最后,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中庸之道”是儒家观察世界、处世行事的基本思维方式。西方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类似的话,过度和不足奶是恶行的特征,而适中则是美德的特征。两位哲学家的见解惊人的相似。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至高的道德境界。
于老师他就是甘愿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带着思考教书,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走弯路,才能不算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