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城墙》中对于中国以前的纸质地图的描述就引起我的共鸣,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我从来是看不懂纸质地图的,毛细血管似的小路名字都没有,如果进入偏僻地区,要想知道自己到了哪,除非问路人。问对了人还成,要是问错了人就要南辕北辙了。还好今天科技改变生活,现在我们去哪带上百度地图就好了,不用分清东南西北,知道左右就行。海斯勒出行的车是在国企租车店租的,主管人还不错,只是管理上不思进取、不求发展,哪怕是后来这样的租车店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家国企租车店却依然如故,丝毫感觉不到竞争的压力,这样的经营模式是注定要被市场淘汰的,就像以前农村卖小商品的合作社一样。
“榆林城北,长城正在一点一点的被掩埋掉。一个巨大的明代城堡---镇北台---孤零零地守在地平线上,城墙向西南蜿蜒进入了沙漠地带。”“中国人对长城所做的唯一研究,是在学术圈外进行的。由业余历史学家组成的小群体试图把田野考察和文本研究结合起来.....”读到这里有种酸楚感,长城,在没有起重机和运输机等建筑工具的.古代,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战争年代抵御外敌,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而今有的地段光秃秃的城墙、杂草丛生的沟谷,感觉像个迟暮落寞的将军,没有多少人对它的历史和未来感兴趣。在改革开放初期,经受长期贫穷之苦的中国人急需发展经济,普通民众更是如此。而对于我们人类长远发展来说,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这也是我们今天读书的目的,不为名利,只为精神富有。
这本《寻路中国》我还没有全部看完,上面是看完第一部《城墙》后的一点。
在一家修自行车店打了气后,我和爸爸商量着这次要去远一点,骑到七都大桥那儿。于是,我们迎着风,飞快地向七都大桥骑去。
骑到桥下,看见车辆来来往往,我有点害怕,说:“我们还 是别上去,原路返回吧!”爸爸坚定地说:“既然到这儿了,就到别处骑骑看。”然后,他就试探着说:“这回,你来带路,好吗?”我有点不情愿,但想想有爸爸在,怕什么,就答应了。
起先,我以为爸爸认得路,就很自信,直管往前走,可直到骑到一所中学前时,爸爸竟然告诉我,他也不认识这条路。我心里咯噔一下,悬了块石头:这下可完了,我们迷路了。
我们试着骑,骑到了一幢楼房前,看见了一条小巷,爸爸好奇心来了,说:“这也许能骑出去吧.”就不顾三七二十一,带我骑进了这条巷子。可骑了半天,还 没出小巷,爸爸就问了路人。路人说,本来有路,可被封了。这太让我失望了。我们只好往回骑。小巷里车好多啊,不时有汽车经过,我经常会和小汽车擦肩而过。”骑出这条小巷这不容易啊!”我喃喃地说。
过了好久,终于骑出了这条小巷。我才喘了口气。这时,看见了一个老伯伯,我鼓起勇气向他问路。他说这条路可以通到汤家桥。我们便沿着这条小路往前走,可没想到前面竟没路了。我们有点紧张地又问了个路人。他指引我们走到了很窄的`小巷。穿过了这条小巷,前面的路一下宽阔起来,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绕过一条条路,看见了路上有菜场,寺庙,小商店。我发现原来这里这么热闹,自己从没去过。突然,我眼前一亮,看见前面有座房子很熟悉:“啊,这就是通往我家的路吧!”我高兴极了,快速往前骑,又骑到了刚出来时打气的地方。这下,我安心了:我们终于返回原路了。
这次骑车,给我不少收获:迷路了不要害怕,路就在自己脚下,就在自己口中,只要胆子大,多看,多问,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