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戏迷、棋迷、球迷……可你听过菜迷吗?告诉你吧,我爷爷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菜迷,我十分敬佩他。
爷爷年近七旬,满头银发,但他步伐轻快,身体硬朗。他的脸瘦瘦的,下巴尖尖的,肤色有点黑,身高185厘米,是我家的巨人。他夏天经常穿一条黑色的短裤和一件白色的背心,冬天穿件深绿色的棉大衣,下身穿着一条深蓝色的裤子。他的衣服虽然洗得有些发白了,但爷爷也舍不得丢掉。他天天骑着自行车跑来跑去,接送我上学、放学、买菜种、种菜……忙得不亦乐乎。
记得我5岁的一天,我正睡着午觉,爷爷一把把我抓起来,拉着我就走,我刚想抗议,爷爷说:“一品,我带你去一个神奇的地方。”一听神奇的地方,我立马精神抖擞,睡意全无,兴致勃勃地跟着爷爷下楼。爷爷把我抱到自行车上,交代我坐稳、扶好,骑上车子,一路飞奔。大约三十分钟后,我们来到郊外的一家种子店,爷爷顾不上擦脸上的汗就走进了种子店,认真挑选种子,有油菜种、萝卜种、香菜种……我还没认真观察完种子店,爷爷已经买好了种子,又带着我回家了。看着满头大汗的爷爷,我问道:“爷爷,你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买菜种?”爷爷拍了拍我的头说:“他家的菜种质量很好。我要买最好的种子,让你们吃到天然的蔬菜。”我对爷爷竖起了大拇指。
我家阳台上的几个花盆,就是爷爷的菜园。每天一起床,爷爷最重要的事就是侍弄他的菜,浇水、施肥、拔草、除虫……像宝贝一样呵护着,有时嘴里还嘟囔着,和他的宝贝交流呢!让我哭笑不得的是,爷爷为了他的宝贝,有时竟然忘记接我了。当爷爷种的菜出现在餐桌上时,他脸上就洋溢着自豪、开心的笑容,并嘱咐我:“这是我种的菜,纯天然的,最健康,多吃些。”
爷爷的菜园虽然不大,收成不多,但爷爷认真、细致的劳作以及热情的态度是值得我学习和敬佩的。我要对我的菜迷爷爷说:“谢谢您,爷爷,也谢谢您的菜!”
她,那乌黑的头发上偶尔会露出一缕银发,脸上那浓密的眉毛下面有一双充满慈爱的眼睛,那苍白的嘴唇里露出了洁白的牙齿,她那双黑黝黝的双手曾经一次次给大地“美容”。她是一个勤劳而又不起眼的人,她就是我们小区里的清洁工阿姨——一个令我最敬佩的人。
记得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学书法回到家后,妈妈像往常一样对我说:“孙昕,把写书法的纸放进车库里吧!”“行!”我回答道,虽然口头答应得很爽快,可是心里却是一百个不愿意,但我还是带着纸和钥匙“出发”了。刚出门,我就想:这纸反正也不卖钱,我把它扔了吧!想完后,一不做,二不休,我马上跑到一棵树下,把纸一仍,扭头就走,就在我转身时,我突然发现清洁工阿姨推着那臭烘烘的垃圾车来了,我赶紧捂着鼻子说:“走开,走开,臭死了,真讨厌。”我本以为她会走开,可没想到不但没有走开,还慈祥地对我说:“小朋友……”她还没说完,我就马上跑了,奔跑中隐隐约约地听到“不要乱扔垃圾,我们要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我跑到家后,还一遍一遍想着她说的话:“不要乱扔垃圾,我们要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想越觉得脸红,“我错了,我错了。”我要给她认错。想完,我马上跑了出去,向清洁工阿姨承认了错误。阿姨依然和蔼可亲地向我讲了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从此,我喜欢上了清洁工阿姨,正是她的辛勤劳动才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清洁卫生。她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大家;就像春蚕一样,奉献了自己,服务了别人……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本单元的4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一封信》是本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主人公露西的爸爸因出国工作,要半年才能回来,露西因为想念爸爸而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题目是“一封信”,实际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句句都是她的心里话:因爸爸不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她有满腹的委屈想跟爸爸倾诉;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诱的妈妈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在信中向爸爸报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两封信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都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期盼着爸爸的归来。
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学习生字词后充分读文,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读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是让学生找出两封信的内容进行对比。在第一封信的朗读中,学生越来越能体会到露西伤心的感受,特别是几名留守儿童。我问他们:“你们是不是和露西一样想念自己的爸爸?”孩子们回答:“是的'。”我话锋一转,接着问:“可是,爸爸在遥远的地方,当他读到这封信,会是什么感受?”“伤心、难受、不高兴、担心、不放心……”虽然很多词语的意思是重复的,但是他们能真正体会到一种真挚的情感。然后学习第二封信,我让学生先找出信的内容后进行朗读指导,提问:“读着第二封信,你有什么感受?”很多学生说越读越开心了。
接着,我通过课件,先出示第一封信,让学生找出第二封信相对应的内容,对比阅读,抛出问题:露西前后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我让学生先思考,再小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后指名汇报。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喜欢第二封信,因为第二封信能让爸爸放心,安心工作。第二个学生站起来,这是一个回答问题十分积极,但是站起来常常不知道要说什么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蹭了半天,终于说出喜欢第一封,我继续鼓励他说出喜欢第一封信的原因,但是他说出的原因仍是让爸爸放心,与第一封信相反了。
另一个孩子举手了,这是一个有点懒散,学习不够积极,但表达还比较清楚流畅的孩子。他站起来,很明确地回答了他喜欢第一封信,孩子们又以为是他说错了,部分学生已按捺不住,有的甚至发出了“么、么”的质疑声。好像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喜欢第二封信就是固定的答案,只有回答喜欢第二封信才是正确的。我告诉他们: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要能说出原因都是可以的。然后再次问站起的那位同学,你喜欢的是哪一封?他还是很肯定地回答:喜欢第一封。停顿了片刻,他接着说:“我的爸爸从小就没有照顾我,妈妈从小照顾我,很辛苦,我想让爸爸知道。”我突然感觉眼睛有点模糊,孩子的回答是我不曾意识到的,他真实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但接下来我有两点需要好好引导学生:
1、表扬孩子真实的回答,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并告诉大家平时要能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父母的不在场,学会体会父母的辛劳。因为孩子们都是农村的,很多父母不得已外出打工,缺少了对孩子的照顾与陪伴。
通过引导,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虽不在身边照顾自己,但他们一样爱我自己,他们在外面上班也很辛苦。最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结束这一课的教学:你想做个怎样的孩子,不让爸爸妈妈总为你担心?孩子们现在能各抒已见,说出一些具体的想法。
通过《一封信》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到了:教学中要尽量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对孩子们的思想、言行引导也才更有针对性。
在我的心中,有很多令我敬佩的人。有老师、有同学、有警察……其中,我最敬佩我们小区的一位清洁工。
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狂风暴雨,我总是能看见清洁工阿姨的身影。她总是弯着腰,手里拿着扫帚不停地在小区里扫着。每次看到这情景,我就会对她产生一种敬意。说实话,我至今连她叫什么都不知 道。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暑假的一天傍晚。因为停电,所以我和爸爸到楼底下乘凉。来到楼下,我看见很多人也在乘凉。有的人在摇扇子;有的人在吃冰棍;还有一些人在遛弯儿。忽然我的目光落在了长 椅上一对年轻人的身上,这一男一女正坐在椅子上边吃边聊,女青年低着头,在削梨,长长的梨皮掉在了地上。男青年手上拿着一包瓜子,慢慢地磕着。瓜子壳扔得满地都是。我想:真脏!他们怎么这 样没有道德啊!这时下班的清洁工阿姨正好从这儿路过,已经脱掉了往日工作服的清洁工阿姨看到这种情景后,对那对男女说:“同志,请把果皮和瓜子壳扔进垃圾箱里,要讲卫生。”那对男女将阿姨 上下打量了一番,脸上露出嘲讽的笑容:“你爸是不是当市长的,让你管闲事?”“别和她罗嗦,像她这样的姑娘,却来干这种事,没出息。”那男的说。清洁工阿姨听了并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的说 :“是的,我是扫地的,这工作很平凡,可你们想想,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们这么做,那城市会变得多么脏!”那两个人丝毫没有被阿姨的话感动,反而站起身狠狠地瞪了阿姨一眼,便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阿姨见了摇摇头走了。我以为阿姨回家了。可过了几分钟,清洁工阿姨拿着扫帚和簸箕又回来了,只见她一手拿着簸箕,一手拿着扫帚,把他们留下的垃圾扫得干干净净。
我看到后被感动了。清洁工阿姨,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那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