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爸爸带我去金山看海。我听说后十分高兴,一个是因为我还没去过金山,第二个嘛,就是我要和好久不见的菲菲姐姐见面了。菲菲是妈妈同事的女儿,她家就住在金山。
来到金山,我和菲菲就迫不及待地奔向了大海,迎着海风堆起了“朱穆拉马山”。正在劲头上,爸爸过来说:“你们不是喜欢小毛头吗?今天就让你们开心开心。”原来啊,是爸爸的同事来了,还带了一个小婴儿,我们都叫她“小丫头”。我们听了以后立马就答应了,跑过去做起了小保姆。“你们先看着她,我们去订旅馆!”爸爸补充道。
我们一会儿喂她喝牛奶,一会儿抱着她玩游戏,忙得不亦乐乎。看着我们这么喜欢她,“小丫头”也发出了一阵阵笑声。不一会儿,“小丫头”睡着了,我们也没了耐心。“菲菲!我们去玩儿一会儿吧!”“不了,你去玩吧,我在这儿看着她。”可是没过多长时间,菲菲也和我一样光着脚丫跑向了沙滩。
不知多长时间过去了,爸爸他们回来了。“笑笑!菲菲!‘小丫头’呢?”爸爸问我们。“哦,在那儿……咦?刚才还在的呀,现在怎么没了?”我心虚起来。“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找哇!”随着爸爸的一声令下,我们便忙乎起来。
“那边有没有?”“没有呀!”“你找到没?!”“还没呢……”最终,我们还是在管理所找到了“小丫头”。
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做人,一定要有责任心,有责任感。要不然的话,什么事也做不成,长大也会一事无成的!希望你们记住这次经历,一定不要忘了责任!”
爸爸的话说得我满脸通红,这件事我将终身难忘,爸爸的话我也将受用终身!
湖北 陈思维
有人将“毒舌”比作良药,苦得让人难以接受,那么,溢美之词则是蜜酒,让许多人爱不释手,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我。
溢美之词是把温柔刀,一刀一刀斩***着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的人,最终是曾经的太阳变乌云,压得原本的一切变了形。
如果说《国色天香》只是为于正点燃了一盏油灯,那么《美人心计》则为他挂起了红灯笼,再来一部《宫》便立刻点燃了爆竹,让于正一炮而红。各种溢美之词纷 至沓来“金牌编剧”的名声喊得好不热闹。各种赞美让他忘乎所以,更加心急迫切地追名逐利。可他忘记了,有些东西是急不来的。一杯好豆浆要慢慢磨,一杯清茗 需要慢慢品,创作岂是一朝一夕就能博得满堂彩?
之后,他抛出新版《笑傲江湖》,终于燃起了群众的.火药桶。当东方不败由男儿变女儿身,并 与令狐冲谈起了恋爱的时候,终于有人忍不住质疑,改编电视剧的底线究竟在哪里?可笑的是,居然还有人在喊,我就没看过原著,如果不是于正的戏我就根本不知 道《笑傲江湖》!众人的赞赏捧高了于正,也捧翻了于正,伤了追捧他的人。如此不尊重原著的作品,居然还有人叫好,人们的是非观究竟已经扭曲成了什么样?
当龚琳娜一曲《忐忑》在网络上爆红时,人们纷纷群起而效仿,高呼“神曲”,于是追捧之下又捧出了更令人不能理解的《法海你不懂爱》,重复循环的歌词已然 成为龚琳娜音乐的特征。然而再接下来的《金箍棒》却更让人跌破眼镜,引得网友高呼:“这是什么玩意儿!”溢美之词,让音乐创作变了味,成为用来招徕群众注 意的工具,音乐本身所承载的意义何在?
夸奖是有益的,但过多的溢美之词却容易使人忘乎所以。捧红了一个人,一部剧,就容易使人为了创作而创作,为了牟利而创作,而创作本身的意义,却早已在这场名利争夺战中被涤荡得一丝不剩。溢美之词让人迷失了自我,走错了方向。
倘若于正及时认清自我,也不会招致演员的一阵殴打还受一句“这种人渣就该打”,倘若龚琳娜没受溢美之词的影响,也不会这般遭人诟病。
在溢美声中保持清醒的认知,永远记清自己的定位,认清溢美的虚伪面孔,才能让太阳永远耀眼发光。
苏轼看了一下,便不假思索地说:“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吗?那站着的是个福建人,他在喊‘六’。盆中已经有五个骰子,站立的那人再喊出一个‘六’不就是‘满堂红’吗?”“你凭什么说站着的那个是福建人呢?”秦观满腹疑惑地问。“其他地方的人喊‘六’都是合着嘴的,只有福建人喊‘六’是张开嘴的,所以我判断他是福建人。”苏轼细心地解释说。黄庭坚、秦观听了苏轼的分析佩服得五体投地,对李公麟的画作更是推崇备至。
李公麟的画作被称赞为“天下绝艺”是因为他在绘画技艺上下足了功夫,而东坡先生能参透其画中玄机则让我们更加感佩其画外的硬功夫。苏轼自小便是少有的聪明人,文坛领袖欧阳修读到他的文章,都不由惊叹说:“吾当避此人一头地。”但他能有后来的成就,绝非自恃聪颖,而是着实下了一番苦功的。
苏轼小时候很贪玩,那时候读书,绝非出自自愿,而是父亲逼出来的。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沮及桓庄初。坦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意思是,他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童年,父亲监督着他读书。有一天,父亲要出去办事,给他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就是把《春秋》这部史书读完。
结果他因为贪玩,一看时间,父亲快回来了,可《春秋》读了还不到三分之一,那个着急啊,感觉胸口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嘴上就好像那鱼咬了钩一样难受。这首诗写自什么时候呢?是被贬在海南时写下的,那时苏轼已经六十多岁。这么大的年纪想起幼年读书时的情景还心有余悸,当年他父亲的严厉程度可见一斑。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为团练副使,他在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上建起了一个小屋,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开始用读书驱散人生的阴霾。司农朱载是苏轼来黄州后结识的一个文友。有一天,朱载来拜访苏轼,通报进去之后,很长时间也不见苏轼出来。朱载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很是尴尬。
过了足足有一个时辰,苏轼才走了出来,他向朱载道歉说,自己正在做功课,所以不能马上出来,非常失敬。朱载便问他做什么功课,苏轼回答说:“抄《汉书》。”朱载大为奇怪,说:“以先生的才华,开卷一览,就能够终身难忘,怎么还亲自抄书呢?”苏轼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我抄《汉书》已有三遍了,边抄边背。
开始抄第一遍时,每段专抄三个字做题目,第二遍每段专抄两个字做题目,现在只抄一个字做题目,只要提起这个字,我就能接着往下背诵下去。”朱载非常惊奇,施礼说:“您能将所抄的东西让我看看吗?”苏轼拿出一册抄写的汉书,朱载随口念了一个字,苏轼应声背诵题下文字,没有一字差错。
回到家后,朱载感慨地对他的儿子们说:“像苏轼这样天分很高的人,读书还这样勤奋,天资一般的人应更加努力才对啊!”儿子们听了,吓得直吐舌头,要知道,一部《汉书》将近75万字啊,抄写三遍,倒背如流,这等苦功,几人能为?
不要总抱怨自己的天分不够,与其纠结于此,不如扪心自问,“我的功夫下到了吗?”当你敢给出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时,相信你已成功,所有的设问已毫无意义。
责任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有时候它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有时候它像一块薄荷糖让人清凉舒爽。我就经历了一次责任的`考验。
那是一个炎热的周五,老师把教室的空调开了,并把空调的遥控器交给我管理,我把空调的遥控器放在书包里。放学了,我要去学跳舞,所以忘记了关空调!
在学跳舞的路上,我和其他的同学说说笑笑地走着。就在这时,有一个同学无意地说:“在教室里真凉快呀!因为有空调!”我突然想起自己班上的空调没关,“我完了,我完了!”我对其他同学说,“我们班的空调遥控器在我这儿,我忘记关了!”“哎呀,不得了了!”其他同学说,“而且明天是星期六,又不用上学,那就更浪费电,跳完舞再去学校的话,也许学校关门了!”我左右为难,如果现在去学校的话,我就不能跳舞了,如果先去学跳舞的话,教室空调也浪费电啊,老师一定会批评我!
可是,我有一想,不跳舞的话,这一课就永远补不上了,而空调或许会有值班的人去关!我做错事也应该受都老师的惩罚,我想到这儿就儿,就无奈的去跳舞了!
开始跳舞了,我总是闷闷不乐,脸上没有表情,动作也不标准。可是,跳着跳着,我就忘记了这件事。结束是,跳舞的老师问我为什么最开始跳舞的时候不高兴,于是我一下子又想起了这件事。不过我没有说,因为我怕我会哭出来。
晚上,我的叔叔来接我回家,我良心不安,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并让他带我再回学校一趟。把遥控器交给门房的赵爷爷,让他帮忙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我如重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然后我才放心的回家!这就是责任!只有让你覆行了它,你的良心才会塌实,就像吃了薄荷糖一样感到清凉舒爽!
故事式开头
所谓故事式开头,就是开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的一种方法。用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能激发评卷老师的阅读兴趣。请看:
例1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守住心灵的契约》
作文的开头,考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诚信的故事,尾生为了守住约定,竟抱柱而死。故事非常简洁,关键是作者把尾生和诚信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引出了话题。古人尚且知道守住心灵的契约,那么我们呢?我们又该如何守住心灵的契约呢?
例2春秋时期,晋国有一权臣赵简子,为了表示他有仁慈之心,喜欢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在年初一时放生。于是,每年邯郸地方的老百姓便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来进献斑鸠。这是何其荒唐!为了放生,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很多很多,以致“名”为行善,“实”为行恶。这种只讲形式,不讲效果的做法,正是一种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由此可见,只顾“名”而不注重实际的形式主义,其害何其深也!(《“名”与“实”》
开头首先把赵简子这种追求的“名”与造成的“实”相矛盾的具体情形展现在读者面前,把读者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同时又引导读者思考,避免了一开头突兀的说教,符合人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运用故事开头的手法,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精心选择故事,以利于观点的引出;
二、因为故事仅是一个由头,所以叙述不宜过细,篇幅不宜过长,能引出观点就行;
三、一个故事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和诠释,在叙述时就要重点突出能够引出自己观点的那一个侧面,使观点的引出水到渠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