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沉,天渐渐暗了下来。我和爸爸吃过晚饭,便到街上去散步。
风呼呼地吹着,吹得树枝“啪啪”地响着,“扑棱”,惊起了一群鸟儿。红绿灯永无休止地闪动着,给人送去温馨地提醒。街上,吆喝声不断,但行人却十分稀少。街旁,路灯亮地很早,但行人却来得很晚。
夕阳的余辉最终还是被黑暗给吞没了。这时,爽风来了。它给人带来了清凉,同时也带来了那污染环境的恶魔——垃圾袋。我分明看到那垃圾袋在风中狞笑着,好象在耻笑着我们的愚笨和无知。“呼——”风肆虐起来了,它好像在为虎作伥,帮助着恶魔干着坏事。
风继续吹着,灰尘迷了我的眼。我揉揉眼睛问爸爸:“爸爸,这儿哪来那么多的垃圾啊。”“哦”,爸爸环顾了一下四周说,“是行人随手乱扔的吧。”“呼——”风仍然在吹着,比以前更狂了些。
“恩”我答应了一下,但又想:这几天似乎没看见清洁工呢。便又问爸爸:“这几天清洁工常来打扫吗?”“不,这几天不知怎的,没看见一个清洁工。”爸爸也迷惑地说。“哦,原来是这样,这条街,正是因为行人的不自觉和没有清洁工的打扫,才会这么脏。”我喃喃地说着。“呼——”风吹地更猛了,吹地人目眩,我们只好回家了。
对,正是行人随手乱扔垃圾,那些个随风飘扬的垃圾袋,直接导致了这条街的肮脏。而清洁工——我们的街道卫士,也有责任。正是他们对工作的不负责和只求草草了事的心态,使得这条街的垃圾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而到处惹人厌。
一次散步,一次遭遇,一个问题,一个答复,朋友们,多观察你周围发生的事吧,尽管你也许阻止不了那些不好的事,但是,你却会受益非浅。
送走炎炎夏日,迎来了凉爽的秋季,风呼呼的刮着,感到很凄凉。我讨厌被困在家里,于是,我决定去小区走走。走着走着,一只正在缓慢爬动的小动物进入了我的眼球。
我好奇极了,想看个究竟,我慢慢向它走去,仔细一瞧,原然是一只正在散步的小蜗牛。我想与这只小蜗牛一起散步。于是,我慢慢地走着,生怕这只小蜗牛跟不上。当我走了几步,回过头一看,那只小蜗牛竟离我这么远。我不停的催它,唬它,可它依旧很慢,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力了!”
我不怪它,因为我想起妈妈告诉我教我走路时的情景,我小时很笨拙,可妈妈还是很细心的帮助我,还是不断鼓励我。妈妈都能不耐烦的教我,我一定也行,于是我在一旁鼓励小蜗牛快走,加油。
这次散步,我还真懂了不少,蜗牛它虽然爬不快,但是它仍旧努力地爬着。为的就是能到达自己的目标,我一定也要这样。不管别人怎么嘲笑,都要努力做好,该做的事,我还真感谢这只小蜗牛,它让我更有信心。生活常给人以启示,这启示不是摆在眼前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去体会。
我还在与小蜗牛散步,看着它努力的向前,我还真有些成就感。加油小蜗牛,也为我自己加油,希望我不要放弃目标,努力向上,加油!迎着月光向家走着,进入甜美的梦乡。
《美学散步》这本书,是宗白华老师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汇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据了解,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作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老师用他细腻的笔锋,联系古今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美学境界。
当我随便翻翻,发现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自在,风格无拘无束。
这本书确实让我有所收获,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欣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
读完整本书,感觉就是在美学与文学中,在中外的艺术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
美,并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魅力,美是一种抽象。它需要通过艺术的雕琢来体现,却又不仅孕育在艺术的雕琢之中,宗白华老师在书中讲到:“最高的没,应该是本色的美。一切美的光都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含蓄,过于直白的表达自己,这在做人处事中,只会让自己在交往中处于劣势,得不到更多的友谊,而且过于直接的表述,在一定的场合只会让自己变得肤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正是这样吗?在现在日益繁忙与紧张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整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扎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可自拔,却忽略了应该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空白,留下一点闲暇,让自己有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现在,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放慢脚步,欣赏一下路途上的风景。
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点空白,让自己不要丧失对未来的希冀与对生命的热爱,这是生活之道,也是让自己活得更“美”的方法。
例如说画家只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展现景物,一幅画就是一张画起来的照片,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只有在画作中折射出来自作家人格的高尚格调,才是一幅真正的杰作,现在专业的摄影技术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把玩照相机,是因为照片中有来自于摄影者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展现了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与渴望,而这些正体现其对美高格调的追求。
自然拥有静态的美感,连绵的山脉是永远存在而不可动摇的,山不会动,但是却孕育出满山的苍翠和无数的飞禽走兽。人们往往是为高山的沉稳与博大所震慑,对它不可屈服的顽固生命力产生一种敬畏感。人们常常会为崖壁间顽强生长的一颗不知名的小树而引发生命的感叹,对它坚韧的性格引发自身弱点的觉醒。只有当人们感受到树的蓬勃生命力的时候,才能对生命力产生内心的呼应,从而形成一种审美的感受。
人的生命是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有不一样的心灵感受。每一段的生命历程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人们所需做到的就是享受现有生命的这一历程。长者往往会给予后辈以各种的经验教训,但是个人对生命的领悟还是要看自己的造化和领悟,领悟人生的过程,需要每个人对生命的真是体验。如果一个人永远不会去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只是得过且过的一辈子,那么他就无法领略到生命存在的价值,甚至可以怀疑其存在的必要性。或许顿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思考的人生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瑀瑀前行,看不到沿途的风景,很有可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人生的体验者应当是一次美的旅行,能把握在眼前的和即将出现在未来的美丽“风景”,用探索美的心灵去体悟。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宗白华用翔实丰富的例子,提出了中国诗画、书法所表现的虚空要素以及从此形成的宇宙意识,他认为“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中国艺术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他在我们面前舒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带我们去玩味古代名画的内蕴,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虚空之上。空中则荡漾着“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在这片虚空上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一山一水,都负载着无尽的深意。《美学散步》让我们体悟到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迁得妙想”之精髓。前者是说一幅画要涌动着宇宙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给人一种音乐感;而“迁得妙想”则是通往“气韵生动”的途径。所谓迁得妙想,就是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用本心去体味外物的内在精神,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内部,经过一番曲折,才可把握对象的真正特质和精神。
这种对“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的清新淡雅之美”的追求,体现了宗白华内心深沉孤寂之感。在现代文明高度高度发达下,人们的传统文化和生命精神日益失落,徘徊于这种矛盾的忧郁和苦痛的边缘,宗百华悲怆地喊出“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他反复提醒国人要意识到现代精神的颓废问题,这正是他作为一个孤独的灵魂对生命发出的呐喊与召唤,他把他的这种孤独的探索和冷静的思考引入了美学范畴,个体生命的孤独和落寞,在理想的自由艺术之境中完全可以转化为对生命的歌颂和追求。通过艺术对人性本真的追寻,他的孤独落寞得到了彻底地发泄,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人才能真正找到精神的家园,返回精神的故乡,抚平内心的伤痛,慰藉平日孤寂的灵魂。
《美学散步》让我得到了一种生活情趣和审美方式,伴着笔墨的清香,细细体味,宗白华那自由孤寂的灵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寻求美的道路上指引着我,让我抛弃浮躁的世俗,向美学丛林的深处迈进。合上书,闭上眼,书的余香犹存,而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缀叶如雨”的冲淡清幽境界。
《美学散步》这本书,是宗白华老师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汇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据了解,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作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老师用他细腻的笔锋,联系古今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美学境界。
当我随便翻翻,发现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自在,风格无拘无束。
这本书确实让我有所收获,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欣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
读完整本书,感觉就是在美学与文学中,在中外的艺术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
美,并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魅力,美是一种抽象。它需要通过艺术的雕琢来体现,却又不仅孕育在艺术的雕琢之中,宗白华老师在书中讲到:“最高的没,应该是本色的美。一切美的光都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含蓄,过于直白的表达自己,这在做人处事中,只会让自己在交往中处于劣势,得不到更多的友谊,而且过于直接的表述,在一定的场合只会让自己变得肤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正是这样吗?在现在日益繁忙与紧张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整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扎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可自拔,却忽略了应该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空白,留下一点闲暇,让自己有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现在,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放慢脚步,欣赏一下路途上的风景。
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点空白,让自己不要丧失对未来的希冀与对生命的热爱,这是生活之道,也是让自己活得更“美”的方法。
例如说画家只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展现景物,一幅画就是一张画起来的照片,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只有在画作中折射出来自作家人格的高尚格调,才是一幅真正的杰作,现在专业的'摄影技术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把玩照相机,是因为照片中有来自于摄影者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展现了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与渴望,而这些正体现其对美高格调的追求。
自然拥有静态的美感,连绵的山脉是永远存在而不可动摇的,山不会动,但是却孕育出满山的苍翠和无数的飞禽走兽。人们往往是为高山的沉稳与博大所震慑,对它不可屈服的顽固生命力产生一种敬畏感。人们常常会为崖壁间顽强生长的一颗不知名的小树而引发生命的感叹,对它坚韧的性格引发自身弱点的觉醒。只有当人们感受到树的蓬勃生命力的时候,才能对生命力产生内心的呼应,从而形成一种审美的感受。
人的生命是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有不一样的心灵感受。每一段的生命历程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人们所需做到的就是享受现有生命的这一历程。长者往往会给予后辈以各种的经验教训,但是个人对生命的领悟还是要看自己的造化和领悟,领悟人生的过程,需要每个人对生命的真是体验。如果一个人永远不会去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只是得过且过的一辈子,那么他就无法领略到生命存在的价值,甚至可以怀疑其存在的必要性。或许顿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思考的人生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瑀瑀前行,看不到沿途的风景,很有可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人生的体验者应当是一次美的旅行,能把握在眼前的和即将出现在未来的美丽“风景”,用探索美的心灵去体悟。
晚饭后,妈妈提议去公园散步,我和弟弟纷纷赞同。走出门,迎面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隐隐带着一股淡淡的花香,多么美妙的夏夜啊!
路上,我兴致勃勃地和妈妈讲起今天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而一旁的弟弟一言不发地望着天空。我也抬头望了望天空,少数的星星时不时地眨着眼睛看着我们,一轮皎洁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夜空中。“你看什么呢?这么出神。“我问弟弟。姐姐,月亮为什么会跟着我走呢?”我听了笑着解答:“傻瓜!月亮怎么会跟着人走呢?”
弟弟扑闪着双大眼睛,又问:“可是月亮确实是跟着我走的啊!不像你试试!”我被弟弟的倔脾气打败了,只好走了几步。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真有些觉得月亮跟着我走,但心中仍有些不甘。“弟弟,你想不想知道月亮为什么会跟着我们走吗?”妈妈蹲下来问弟弟。“嗯!”弟弟一个劲儿地点头。“那你知道宇航员是干什么的?”弟弟眼珠子骨碌碌地转了几圈,说:“飞上太空!”“那你想不想飞上月亮看看月亮为什么会跟着我们走呢?”“想!我要当宇航员!”“那你现在就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当上宇航员,飞上太空探索奥秘。”“嗯!”
我们听着树叶“刷刷刷”的摩擦声,看着肆无忌惮生长的灌木,闻着风中隐隐夹杂的花香,又接着跟月亮走。它仿佛就是我们的守护神。弟弟一路与月亮“赛跑”,仿佛有无限的快乐。妈妈紧跟着弟弟,时不时地提醒他小心摔倒。我呢,也紧跟着他们,观赏着这月光带给人间的美景。看,就连天上的月亮也对着我们笑呢!仿佛在说:“瞧这一家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