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好的生活牵手作文(总有美好与我同行作文)

与美好的生活牵手作文(总有美好与我同行作文)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2-09-27 01:22:38
与美好的生活牵手作文(总有美好与我同行作文)

与美好的生活牵手作文【一】

暑假,我读了丁昌桂老师的《名教师是写出来的》这本书,这本书说明了教育写作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提供了教育写作的路径和方法。所以,我想就为什么要教育写作、教育写作写什么、教学写作怎样写这三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是为什么要教育写作?

“鼓励从低起点的功利性追求起步,但绝不能因此停步,而应向着更高的目标与价值取向迈进,达到把职业价值与人生价值和谐统一的美妙境界。”书里是这么说的。说实话,大部分教师刚开始进行教育写作都是基本都是迫于外界压力:或许是为了评职称、或许是学校要求、或许是为了考核、又或许是为了稿费和荣誉……总之,目的都不单纯,很少有人为因为人生价值和职业价值而自发的进行写作,这也就是说教育写作基本是从功利性追求起步的,创作的思想境界也不高。但是,起步低没关系,只要不停下来沾沾自喜,而是追求更好的目标与价值,那教育写作就有发展和提升的可能。

“教育写作,改变了教师述而不作的定势,让教师从传统的知识搬运工变成了知识的生产者,从感性的实践者变为理性的思考者。”“教师的实践智慧和专业技能,需要在实践中淬炼,更需要在反思中提升,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写作改变了他的思维品质,使他怡情养性,静下心来。特级教师管建刚认为,不停地写作使他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学能力和技术,也提高了教学效能。”这些也正说明了教育写作的发展与提升对教师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随着教育写作能力的进步,教师对教育与教学的思考也会逐渐深入。照本宣科、几十年如一日的机械式教学也许永远在原地踏步,而教育写作可能让教师在反思中提升、在创造中深化。积极的教育写作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它能够锻炼教师的思维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育写作是基于教育生活中问题的观察,思考与表达,通过仔细观察,勤奋思考,渐渐的洞察力和敏感度增强了。”教育写作有助于梳理教师在教学中的获得的种种想法,能够让模糊的思绪变成清晰的思想,更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因此,教育写作是必须的,是基本积极的。

其次就是教育写作写什么?

丁昌桂老师说,教育写作是写问题,问题也就是矛盾。那么问题从哪来呢?我想讲的是“问题从哪来”中的一个小小的点——问题是“从学习中思考辨析而来”。

书中有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直被认为是歌颂北宋的繁荣的画作,我从来没有对这种理解产生疑惑。但是丁桂昌老师在书中写道:“看似包罗万象的《清明上河图》上,少了两种最常见的动物——马和羊。”他认为马匹和羊皮都是军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从而暗示了北宋重文轻武的窘境,但是皇帝却只读出了歌颂,因此,北宋的积病没有得到救治,最终灭亡。丁老师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就是创造性解读,在这之前我从未注意到《清明上河图》还能有此深意,这种解读开阔了我的思路。

第二个例子则是对《我不是最弱小的》创造性、深入型解读。在之前的备课中,我对这一课的理解一直流连于课内,却从来没想过思考过为什么“一家四口出行,居然只带一件雨衣”的问题。丁老师从作者入手,终于从他的一本著作中找到了原因:原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孩子都有严重的心灵创伤,所以设定一家四口只带一件雨衣,是为了让孩子去经受风雨的洗礼,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那为什么又要保护蔷薇花呢?因为当时粮食匮乏,蔷薇花果酱要供过冬使用,所以文中的深意是家长会等待时机在暴风雨中教育孩子,保护更弱小的花儿。

这就是从学习阅读中思考辨析,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读。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像这样敏锐地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创新解读,写出问题,解读问题。

最后就是教育写作怎么写?

不仅文学创作是从思想感情的触发起步的,教育写业也是从思想感情的触动起步的。面对同样的外在现象,有的人会受到触发,而有的人却无动于衷。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没有对教育材料的高度关注以及敏锐的思想,那么,就不可能抓住灵感、引发触动。

但仅仅有触动,是不能完成教育写作的,触发就像灵感一样,只是一个大体的目标,朦胧的想法。如果你不能够沿着这个思路,一直深入地研究下去,探索下去,那么这个触发,也仅仅只能成为镜花水月,转瞬即逝。所以仅仅有触动,是不能完成教育写作的,触发就像灵感一样,只是一个大体的目标,朦胧的想法。如果你不能够沿着这个思路,一直深入地研究下去,探索下去,那么这个触动,也仅仅只能成为镜花水月,转瞬即逝。如果把教育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人形成的过程,那么触发就是构成人的骨架,它可以帮助你确定大体方向和模糊框架;而对这个触发进行深化,有意识地收集材料,则是为人带来支撑点与血肉;接着,对这些材料进行熔炼、进行规划,、进行精简,也就是所谓的“意化”,这个人才能变得“肌理匀称”;而通过序化,调整并规划教育写作的文章结构,则让这个人的人体结构合理、和谐;再对教育文章进行物化,则是为这个人编织美丽合身的外衣;最后,对教育写作的成果进行“冷却”、“窖藏”,就是让这个人沉淀出出众的“气质”。

这就是教学写作的过程。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丁昌桂老师对教育写作的理解实在太透彻了,这本书只读一遍远远不够,只有常读常思考,才会常有新感受。

与美好的生活牵手作文【二】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是《教育新理念》一书总序开头的第一句话,可见作者将教育的未来很大程度的放在了教师的身上,而从整个社会看,这也不仅仅是作者或编者的个人看法。在很多人看来,教师是教育理论的直接实施者;是传递知识技能的中间人,更是与学生面对面的教育者。一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影响到的不只是自己的教育方法,还有学生的学习习惯。正因为教师对于教育的影响如此直接和有效,所以人们才会将教师放在教育阵地的前沿,很多的家长才会对教师提出更多的要求。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学校因为一位或几位有才能的教师而名声大噪,想必和这一想法是分不开的。

身为当今的教师,怀抱着许多家长的期望,肩负着振兴教育的重任,我们需要用高度职业化的规范和成熟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做有方向有目标的教育者而不是单纯“唯书”的教书匠。面对全新的教材和学生,我们要有相应的调整。

与美好的生活牵手作文【三】

我们传统的教育一直以教材为本组织教育教学,一切从教材出发,习题、考试都离不开课本中的内容。而课程改革以来,变动最大的就有我们的教材。课本中鲜艳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多了起来,乏味俗套的问题少了许多。教材的编写不光是给学生以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道德以及价值观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掌握。这些新理念的实施离不开我们教师。

1、研读教材

现在的教材依据学生的情感知识需要进行编写,贴近了学生的心灵,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有许多的问题和困惑,在独自阅读课本时也有难以逾越的困难。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因为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就将这些难题和问题忽略,相反,它们正是我们在研读教材时需要密切注意和着力最重的地方。一个教师,能否在拿到教材后发现这些难点,是熟悉和掌握教材的基础。当然,我们对这些问题的重视根本的目标不是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同时,新教材中人文化的东西逐渐增多,一篇看似简单的课文背后,可能蕴涵的情感、态度极为丰富,想让学生能感悟这些情感,那么教师首先就需要具备从字里行间体悟情感、价值的能力。这也是现在教师所要有的研读教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2、组织教学

如同工程师的建设图纸,医生的医治计划一样,在深入研读教材后,走进课堂前,

每一位教师都会在心里对一堂课给出自己的设计。书中提到了一位中学教师,他在对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的代表开课时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而学生也非常积极地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真可谓是天衣无缝。这样的一节课在我们大部分的教师心中绝对是一节无可挑剔的好课,但对于美国代表来说却是一节充满了问号的怪课:学生的问题去了什么地方?学生既然会回答所有的问题,那还要上课做什么?

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都将教学设计建立在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技能和解决难题上,如果一堂课下来,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知识、记忆知识,都能没有问题了,那么这堂课也就成功了。所以我们的教育发生了一种怪现象,当一位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一年级的小朋友时,他们能回答出22种不同的答案;而用同样的问题去问大学生时,他们却不知如何作答,最后才在老师的点名下说出了一个答案。难道大学生还不如小朋友吗?不是,关键在于,经过长时间的学校学习和训练,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标准答案,习惯了每个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了。书中,作者把这种教育叫做:去问题教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了创造,创造力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明确一堂课以后学生得到些什么。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最终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进行发现、思考、合作,让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对未知知识的探求***。

3、 走出教材

课程改革以来,提倡走出教材、走出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其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但现在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惊人,信息量巨大,不用说是教材,就是权威的科学用书也有道不尽的地方。我们的学生最终还是要进入到社会中的,对于信息的掌握自然是越多越新越好。现在很多的教师都将目光放到了教材以外,课堂信息量大了起来,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在跳出教材上需要有一个度,如果喧宾夺主、不分主次,那么就算信息再多,也只能是学生脑中的“过眼云烟”,不能生成连贯的知识体系,更不能激起学生的探求***。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尺度,要让丰富的信息充实教材而不是割裂和主导教材。

与美好的生活牵手作文【四】

前不久,有人与我交流学习英语及翻译问题时,提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和广大国民一样是通过电视观看和了解上海世博会的,我为我们国家能够举办这样一届如此盛大的世界博览会而深感兴奋与自豪。

20多年来,实行改革开放国策的中国,经济腾飞,政局稳定,文化繁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另世界刮目相看。世博会在中国举行,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产生巨大影响,也必将促进世界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

我国和世界各国及地区组织的展馆及其文化展示令我大饱眼福,增长知识。然而,引起我最大兴趣的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词:

bettet city,bettet life。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据媒体报道,上海世博的英文主题词确定后,我国主办机构的相关人员费尽心机,几译其稿,才形成现在的中文主题词。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这种翻译既不是意译更不是直译,我把这种翻译方法叫做“大转译”。我无意评价译文是否达到信、达、雅,想说的是中国主办人员的用心良苦。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上有33亿人生活在城市,我国生活在城市的人口有6。01亿,有118座人口达100万以上的城市。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无庸置疑,但是,我们的城市美好吗?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感觉到了多少美好?都是什么样的人感到了美好!

一位老朋友告诉我,在北京“新东方”工作的女儿与他谈到未来时哭了。她说,她什么时候才能有住房;她说,她看不到希望。我想,她的眼泪包含了太多的无奈和失望。像他女儿这样的高级白领都看不到希望,近6亿的广大底层民众何谈将来的生活更美好?!一个让年轻人看不到希望的社会是可怕的!但愿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词不再是我们早已听习惯了的一句口号!

几天前,我与一位受过高等教育,靠技能奔命,年仅28岁的小伙子交流。他对中国社会的看法,让我大吃一惊,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人竟然对中国文化和社会有如此理性与深刻的认识。最后他说,我已经对这个社会彻底失望。沉寂片刻,他站起来,目光炯炯的说,中国需要英雄!

年轻人走后,我在陋室中点燃一支香烟,沉思良久。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沦为现在的样子,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有一份推脱不掉的责任?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尽一份应尽的责任!

与美好的生活牵手作文【五】

第一次与花香牵手,是甜美的、是清芬的、是舒心的。

二零一五年五一劳动节,是一个被花香弥漫的日子。在那页鲜红的日历上,我清晰地留下了一串成长的足迹。

那天父亲在单位节假日值班,母亲和她的姐妹们去牡丹江的镜泊湖去旅游了。我和外婆在家里,外婆看着那让她落泪的韩剧。我在客厅里写。面庞和耳畔被花香包围,感觉真好。

作文写完后,我起轻轻地在客厅了漫步。阳台上的鲜花给我送来缕缕花香,让我感到心旷神怡。对着阳台上的十几盆儿鲜花,我突发奇想——干脆我给她们做一次彻底的美容吧。说干就干,我先拿来喷水的小壶儿,灌好清清亮亮的水,给青枝绿叶的鲜花浇水。细细的水线儿,像娇媚的丝线,在我幸福的心房和颤抖的鲜花中间架起迷人的彩虹桥。

十几盆儿鲜花浇好后,我用自己缀满花香的修长的手指,给鲜花姐妹们修理枯枝败叶。我麻利而小心地掰掉几乎死亡的老枝桠,我看到枝***伤口上瞬间被绿色的汁液弥补,我想:“瞧,鲜花姐妹多会保护自己啊?她是用自己的血液保护好伤口,免得被细菌感染。我们小学生也该学会这样自我保护的.本领。”

半个小时后,我嗅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把残肢败叶收拾进垃圾桶。眉弯上的花香悄悄对我说:“瞧,多么美丽迷人的画面,再仔细地擦擦花盆吧。”于是,我用湿润的毛巾开始小心细致的擦拭起花盆儿来。光润的瓷盆儿,用她们柔柔的暗光对我表示着感谢;莹莹的光亮,像是花盆那迷人的面容,对我诉述着感谢和友好。随着我小手的动作,花朵在微微颤抖,又像是对我微微地点头。

花香用她的善良拨动着时针的剪刀,两个小时后,花盆排列整齐,花苗亭亭玉立,花盆洁净温润。我和外婆一起拍了照片,发给旅途中的妈妈,妈妈说她第一次欣赏女儿的劳动作品,好开心、好舒心、好安心。

第一次用花香勾勒自己成长的足迹,我感觉我就是怒放的一朵鲜花。今天,我们中国的学生每人都是一朵鲜花,那么,祖国的明天不就是一个魅力无穷、活力无限的大花园吗?

第一次买菜;第一次卖棒冰;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学溜冰;第一次洗碗......在我的人生中又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但是,那天,我经历了一与众不同的第一次。

在这漆黑的夜晚,我们全家聚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爷爷最爱吸的宝贝烟却没了。爸爸立刻“下台”要我去小店帮爷爷买烟。我一听,立刻就答应了。走出家门,准备去买烟。

可是,我刚一把脚踏出家门,我就后悔了。虽然嘴上答应了,可心上却没答应,没办法。我只好回头,可一想到要被大家说成胆小鬼又踏上了这买烟的旅程。

今天真是“人落小巷被犬欺”呀!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想要快点回家我便抄小路去小店。没想到,半路上竟遇着一条正在狂吠的狗。一见状,我就想起了妈妈对我说的话:“见到狗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跑!”于是,我立刻蹲了下来,在地上摸索着想找个武器“攻敌”。突然,我找到了几块硬邦邦的石头,我将它拿起来在手中甸了甸,准备与那条狗大战三百回合,于是,我鼓足了勇气朝叫声传来之处扔去。石头刚一离手我就开始狂奔起来。

心想:走小巷如此不可靠还是走大路比较好。正想着,我就走上了大路。一路上,路边的灯忽明忽暗,叫人看了惊慌的直发抖。突然,灯全暗了,四周一片漆黑,这可恶的电竟没有为我留下一丝微微的灯光。我心想: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快点走完比较好,免的再发生突发事件。说干就干,我就如同一辆加满了油的汽车一般全速前进。慢慢的,脚步声愈来愈响,呼吸声愈来愈急,我走一步停一步,走一步停一步,总感觉有人正在跟踪我。我想回头一看究竟,可又不敢,生怕身后的是鬼。没过一会儿,便来到了转弯口,过了这转弯口就到了小店了,到底走还是不走。这使我犹豫不决。

“算了,还是从林子里绕过去吧!反正,已经出来这么久了!”我对自己说到。于是,我走进了林子。才走了一分钟左右,林子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个身穿白色衣服的男人。我心想:妈呀!不会是见鬼了吧!我壮了壮胆子,问道:“你是谁?大晚上的为什么在林子里?”那人用粗粗的声音说:“你为什么买了这么长时间的烟?”他怎么知道我在买烟?”我轻声的说。再仔细一想,我大叫一声:“呀!有鬼呀!”“别怕,是我!”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转身一看,原来是爸爸呀!

回家的路上,我一刻不停地对爸爸说路上发生的事儿。逗得爸爸捧腹捧腹大笑。

指导老师:蒋老师

指导评语:文章小作者巧用了以事为线法,抓住第一次走夜路的经过,全文思路清晰,内容详细又生动,不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